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编辑部将库存杂志装订成合订本,共分四册:1986年第1期至1989年第4期为第1册,1990年第1期至1991年第4期为第2册,1992年第1期至1993年第4期为第3册,每册12元;1994年第1期至1995年4期为第4册,每册15元。  相似文献   

2.
韦杏  张泽进 《广西医学》2012,34(1):81-83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器(F60S)复用对尿毒症毒素清除的影响.方法 维持性常规血液透析患者25例,检测F60S使用第1次、第4次、第6次、第7次、第10次及第13次时患者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EA)、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率、下降率及尿素清除指数(KT/V),并分别比较F60S第4次、第6次、第7次、第10次及第13次透析时UA、BUN、CREA、β2-MG的清除率、下降率及KT/V与第1次透析有无区别.结果 F60S使用第4次、第6次、第7次、第10次及第13次时对UA、BUN、CREA及KT/V与第1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60S使用第7次、第10次、第13次时β2-MG的清除率及下降率比第1次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60S复用对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清除影响不大,但复用第7次后对中、大分子尿毒症毒素清除影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造模方法。方法: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第1、第2组分别在实验第1、第10、第17、第30天用灭活大肠杆菌菌株悬浊液注射于大鼠足底、腹部、背部皮下及腹腔内,第4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实验第31天第1、第3组用5%乙酸灌肠。每日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每周称重并检测大鼠大便隐血。分别于灌肠后第1、第2、第3周时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比较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学改变、血清中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肠黏膜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第1周时第1、第3组大鼠的DAI值、结肠组织学评分、血清中IL-6水平、结肠黏膜内TNF-α的表达积分明显高于第2、第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时第1组糜烂、溃疡等依然呈典型表现,第3组溃疡开始自愈,伴有瘢痕形成,第1、第3组DAI值、结肠组织学评分高于第2、第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时第1组结肠黏膜仍有溃疡及慢性炎症性改变,第1与第2、第3、第4组的DAI值、结肠组织学评分、结肠黏膜内TNF-α的表达积分、血清中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基本自愈,与第2、第4组大鼠的DAI值、结肠组织学评分、结肠黏膜内TNF-α的表达积分、血清中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杆菌加乙酸复合法建立的模型,病变更类似人类UC,持续时间长,是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莫清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94-397,401
目的:观察中西医和临床免疫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12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1组(治疗对照组)(32例):VitC、VitBco治疗。第2组(31例):单纯西药治疗。第3组(31例):中医治疗。第4组(31例):中西医结合临床免疫治疗。8周后观察近期疗效,1年后观察远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IL-8、TNF-a、IL-6水平,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并观察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第4组显效率为84.4%,总有效率为96.88%,第4组、第3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P<0.0l,第4组与第2组、第3组比较P<0.0l,第2组与第3组比较P﹥0.05。远期疗效:第4组显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3.75%;第4组、第3组、第2组与第1组比较P<0.0l,第4组与第2组、第3组比较P<0.0l,第2组与第3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个组的IL-8、TNF-a、IL-6均升高(P<0.01),第4组治疗后IL-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TNF-a、IL-6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2组、第3组治疗后IL-8、TNF-a、IL-6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1组治疗后IL-8、TNF-a、IL-6与治疗前比较P﹥0.05。第4组与第2组、第3组治疗后II-8比较P<0.01,TNF-a、lI-6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临床免疫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高、疗程短、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快速有效地改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乳酸杆菌对Balb/c小鼠Hp感染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探讨一种非抗生素治疗Hp的可能方式. 方法:通过接种Hp,建立Balb/c小鼠Hp感染胃炎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PPI三联干预治疗组)、第2组(乳酸杆菌CL22处理组)、第3组(乳酸杆菌CL24处理组)、第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相应干扰剂分别连续灌胃治疗10 d.另8只正常小鼠为第5组(空白对照组).最后一次灌胃4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判断小鼠胃黏膜组织学损伤,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细菌培养进行Hp的检测.结果: 5组间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2,P=0.000),其中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的胃窦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低于第4组(P<0.05),第1组、第2组、第5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与第5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体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5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6.241,P=0.001),其中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的胃体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均低于第4组(P<0.05),第1组、第2组、第3组、第5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部Hp根除率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6.923,P=0.002),其中第1组、第2组明显高于第4组(P<0.05),第3组与第4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体部Hp根除率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4.295,P=0.006),其中第1组、第2组明显高于第4组(P<0.05),第3组与第4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酸杆菌CL22菌株可有效抑杀Balb/c小鼠Hp感染性胃炎模型体内Hp,疗效与PPI 抗生素相当,可以成为非抗生素治疗Hp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6.
撤稿声明     
《中外医疗》2012,(4):27
本刊于2011年第30卷第25期第68页和2011年第30卷第27期第17页分别刊登的题为《半套式直接原位PCR技术在乙型肝炎HBVcccDNA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与《新型原位PCR方法在HBVcccDNA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大鼠出生后海马CA3区PCNA和NGF表达的研究,以期寻找出大脑海马的发育规律.方法:取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大鼠脑,10%福尔马林固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NGF在大脑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鼠出生后海马CA3区细胞增殖以第5天最为明显,其中多形层细胞增殖数量最多,其次是分子层,锥体层细胞增殖最少,第10天以后逐渐减少,第30天时基本不再有增殖.NGF在第1~5天时未见表达,第10天开始出现表达,其中以锥体层阳性表达最多,第20天时基本稳定.结论:NGF的表达对神经细胞的生存有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医学》2000,23(12)
第1期 心血管 第2期 肾脏内科 第3期 肿瘤 第4期 内分泌 第5期 血液 第6期 妇产科 第7期 外科 第8期 消化、医学影像 第9期 骨科、手外科 第10期 男科、呼吸 第11期 小儿科、围产医学 第12期 口腔、眼耳鼻喉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氯硝西泮对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份开始至2012年10月份期间,我院老年科住院与门诊共60例应用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氯硝西泮治疗的老年焦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老年焦虑症中高达85%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或其他躯体不适、抑郁、甚至消极等,在治疗过程中未合并使用其他抗焦虑药,并于治疗开始、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1年、第2年、第3年末分别进行HAMA、TESS等测评,并于治疗开始、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1年、第2年、第3年末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研究发现约16.67%在治疗第1周末开始起效,约43.33%第2周末有效,约93.33%第3周末显效,且副作用小,依从性高,尤其是小剂量氯硝西泮对肌肉松弛作用相对小,跌伤等意外明显减少。结果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治疗老年焦虑症较单一用西酞普兰或氯得西泮起效快,副作用小,有效平均周期为10天,显效平均周期为21天。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氯硝西泮对老年焦虑症,尤其是伴有躯体不适、抑郁等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抗生素或益生菌灌胃的方法营造出小鼠胃内不同的微生态环境,比较小鼠对幽门螺杆菌的易感性差别,以探讨微生态环境对幽门螺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 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第1组直接予Hp菌悬液灌胃造模,第2组用抗生素灌胃后再予Hp菌悬液灌胃造模,第3组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茼的混悬液灌胃后再予Hp菌悬液灌胃造模,第4组先用抗生素灌胃后再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混悬液灌胃,最后予Hp菌悬液灌胃造模,第5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各组小鼠于灌胃完成后2周处死.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计数小鼠胃内菌群以评价微生态环境,用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微需氧细菌培养检测Hp感染率和定植量,用HE染色切片判断小鼠胃黏膜炎症水平.结果 ①Hp感染率:第1组小鼠为70%,第2组为100%,第3组为25%,第4组为30%,第5组为0%.②Hp定植量:第2组小鼠较其余4组为高(P<0.05),第1组较第3组和第4组为高(P<0.05),第3组和第4组无明显差别(P>0.05),第5组无Hp定植.③胃内菌群数量:第2组较其余4组为低(P<0.05),第1组和第5组较第3组和第4组为低(P<0.05),第1组和第5组无明显差别(P>0.05),第3组和第4组无明显差剐(P>0.05).结论 用抗生素灌胃可破坏小鼠原籍菌群,促进Hp的定植.而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灌胃可提高胃内茼群,阻止Hp的定植.Hp感染的成功率可能与宿主胃内微生态环境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肋骨骨折在胸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可分为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同一根肋骨可有一处或多处骨折.第1~第3肋骨较短,且有锁骨、肩胛骨和肌肉的保护,较少发生骨折.第4~第7肋骨较长且固定,最易折断.第8~第10肋骨虽较长,但前端与胸骨连成肋弓,较有弹性,不易折断.第11~第12肋骨前端游离不固定,故也不易折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海马CA3区PCNA和bFGF 的表达,探讨海马的发育规律.方法:取生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大鼠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bFGF 在海马CA3区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增殖以生后第2天最为明显,其中多形层细胞增殖数量最多,其次是分子层,锥体层细胞增殖最少;第10天以后增殖逐渐减少,第30天时增殖基本停止.bFGF 在生后第1~2天时未见表达,第3天开始出现表达,其中以锥体层、多形层细胞阳性表达最多,第20天时表达基本稳定.结论:在大鼠生后海马发育过程中,bFGF的表达对PC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编辑部将库存杂志装订成合订本,共分5册:1990年第1期至1991年第4期为第1册,1992年1期至1993年第4期为第2册,每册15元;1994年第1期至1995年第4期为第3册,每册18元;1996年第1期至1997年第4期为第4册,第册22兀;1998年第1期至1999年第4期为第5册.每册25元.  相似文献   

14.
家蝇室内连续饲养6代蛹期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家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蛹期特征 ,将家蝇引入室内 ,采用人工配制的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分别随机挑取室内第 1~ 6代 1日龄蛹 ,及时称量鲜蛹重及干蛹重 ,测量蛹长 ,并记录各代羽化率。结果发现 ,第 1代羽化率为 70 ,其余几代羽化率均高于 90。第 5代蛹长显著性小于第 2、3代蛹长 ,第 6代蛹长显著性小于第 1~ 3代蛹长。第 5代鲜蛹重显著性小于第 2、3代鲜蛹重 ,第 6代鲜蛹重显著性小于第 1~ 5代鲜蛹重。第 4~ 6代干蛹重均显著性小于第 2、3代干蛹重。提示室内饲养的家蝇各代羽化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而蛹期形态从第 4代开始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通透性和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设计?胆总管结扎后获得梗阻性黄疸(阻黄)动物模型?60只SD大鼠被随机平均分成6组:第1组,健康对照组,生理盐水1.5 ml/d 灌胃;第2组,假手术对照组,生理盐水1.5 ml/d灌胃;第3组,阻黄组,生理盐水1.5 ml/d灌胃;第4组,阻黄+谷氨酰胺[0.2 g/(kg·d)灌胃]组;第5组,阻黄+生长激素[2 U/(kg·d)皮下注射]组;第6组,阻黄+谷氨酰胺[0.2 g/(kg·d)灌胃]+ 生长激素[2 U/(kg·d)皮下注射]组?术后第9天每只大鼠给予双糖灌胃,第10天收集24 h尿液及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下腔静脉血标本并分别行乳果糖/甘露醇(L/M)检测?细菌培养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第1组与第2组之间,以及第4组与第5组之间L/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所有组间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第6组细菌移位率比第4组或者第5组小(P < 0.003 3),而第4组与第5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03 3);第4组细菌移位率比第3组小(P < 0.003 3);第6组细菌移位率比第1组或者第2组大(P < 0.003 3),而第1组或第2组间无明显变化(P > 0.003 3)?结论:在梗阻性黄疸中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在减少肠道高通透性和细菌移位率上明显比单独应用任意一种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偏瘫粘连性肩关节囊炎(SH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SHACS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BTX-A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2天、第14天、第28天的肩痛程度,以及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第2天、第14天、第28天,研究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14天、第28天,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第2天、第14天、第28天,两组外展角度、外旋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14天、第28天,对照组外展角度、外旋角度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第2天、第14天、第28天,两组Fugl-Meyer评分量表(上肢)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天、第14天、第28天,研究组MB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端固定桥修复磨牙10 a的临床效果,分析成败原因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于2007年1月以前制作的上下颌磨牙缺失患者30例,单端固定修复第1磨牙或第1、第2磨牙10 a以上的31个桥体,分为5组:1组,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为基牙修复第2磨牙;2组,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磨牙;3组,尖牙和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第2磨牙;4组,2个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1、第2磨牙;5组,第1磨牙为基牙修复第2磨牙。对病例进行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基牙牙体牙周健康状况、修复体的完整性和使用情况。测量桥体长度、宽度和牙尖斜度并进行力学分析。结果 1组和2组基牙患龋病、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牙体折裂、松动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体崩瓷、脱落情况也有相助性差异(P<0.05)。说明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作基牙修复第2磨牙的结构是可行的。3组、4组、5组样本量太小,无法纳入统计。结论单端固定桥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可以作为磨牙末端游离缺失的可选方案。第1磨牙和第2双尖牙作基牙修复第2磨牙推荐使用,而第1、第2前磨牙为基牙修复第一磨牙应尽量避... 更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第六版和第七版AJCC分期在预测食管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别评估第六版和第七版AJCC分期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中,第六版和第七版AJCC pT分期和pTNM分期均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均<0.01;第六版pN分期生存曲线分开明显,第七版pN分期的生存曲线部分重叠,pN分期P均<0.01。多因素分析中,第六版和第七版AJCC pT分期P分别<0.05和<0.01,pN分期P分别<0.05和<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第六版M分期、第七版肿瘤分级和肿块位置均与预后无关;但是将第七版肿块位置重新组合后发现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上端食管癌较中段联合下段食管癌预后差,P均<0.05。结论:第六版和第七版AICC分期中pT分期均能预测预后,pN分期以第六版占优势,pM分期以第七版更占优势。第七版AJCC分期中的肿瘤分级与预后无关,第七版AJCC分期中的肿块按照上段和中段+下段来划分则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颅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 对鼻咽癌颅神经损害 6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 ,头痛 51例 ( 79.7% ) ;颅神经受累情况依次是 :第Ⅰ对 0例次 ,第Ⅱ对 7例次 ,第Ⅲ对 17例次 ,第Ⅳ对 8例次 ,第Ⅴ对 2 4例次 ,第Ⅵ对 2 9例次 ,第Ⅶ对 8例次 ,第Ⅷ对 7例次 ,第Ⅸ对 13例次 ,第Ⅹ对 2例次 ,第Ⅺ对 0例次 ,第Ⅻ对 14例次。结论 鼻咽癌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头痛和颅神经受损 ,临床上常见前组颅神经损害 ,其次为后组颅神经受损。粘膜下型鼻咽癌常以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就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湖南资兴山区眼疾病分布状态.方法:对湖南资兴山区全部眼科住院病人及2009年眼科门诊1年的初诊病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眼科疾病眼外伤居第1位,泪器病居第2位,角膜病居第3位,白内障居第4位,青光眼居第5位.门诊眼科疾病结膜炎、眼睑炎症、泪器病等其他眼病类居第1位,屈光不正居第2位,眼底病居第3位,角膜病居第4位,眼外伤居第5位.结论:住院眼科疾病以致肓性眼病为主,门诊眼科疾病以眼前段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