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11,30(2):147-150
复杂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 选用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复杂心律失常心电图梯形图: 一、干扰性窦房脱节 图6前后两段为窦性心动过速,中间4次心搏的P波形态与之不同,系加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距离是窦性周期的5倍,提示房性冲动未重整窦性周期,原因是发生了干扰性窦房脱节.  相似文献   

2.
反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预激综合征(WPW)时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房性早搏(房早)引起的反复性心动过速,称为房性反复性心动过速。经典的房性反复性心动过速逆传的P′波应为倒置P′波(图1),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见到P′波直立的房性反复性心动过速。现报道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是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少见类型。文献报告慢性房速又分2个亚型,即持久性和慢性反复性房速,并且认为均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少年和儿童。本文报告3例与上述2个亚型不同的持久性房速。这3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ECG)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例1 患者女性,53岁。心悸、气短、浮肿6年余。近3年反复住院4次,末次住院为1980年3月。全身明显浮肿,发绀,严重颈静脉怒张,肝大平脐。X线心影呈普大型,心胸比例0.78。临床诊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全心扩大,心功能Ⅳ级。住院治疗半年,心衰症状无明显改善,自动出院。2月后死亡。图1A(见第170页,后同)中Ⅰ、Ⅱ、aVF导联的第3个QRS波为室性早搏。各导联P′波电压极小,难以辨认。图1B(不连续记录)中由于室率较慢  相似文献   

4.
1例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示窄QRS波 ,PR间期相似文献   

5.
慢性反复性房性心动过速是属于近年来才认识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动过速,绝大多数见于儿童,成人甚为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2例折返位于心房的慢性反复性心动过速和1例折返位于房室结的顿挫型慢性反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进行了心电图分析和发病机制的探讨。认为这类特殊类型的心动过速,是由于窦性心动周期进行性缩短达到  相似文献   

7.
持久型连接处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最常见于青年人,往往误诊为异位房性心动过速。在这种心律失常中,P-R 间期不延长,Ⅱ、Ⅲ、aVF 导联的 P 波倒置,该P′波与其后的 QRS 波群之间的距离较前一个 QRS 波的间距短。此种心动过速系反复心律,其房室传导下行支为房室结-希氏束,而逆行支在房室间隔后部,室-房传导具有递减性传导的特征,因此 R-P′时间较长。PJRT一般难以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消融6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消融结果。方法: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阵发性房速病史(6±3)年。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术中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左心房和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标测最早心房激动,并进行射频消融。结果:心房刺激能反复诱发和终止6例患者的房速。心房内的前间隔部位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但多次消融未成功。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消融成功。平均随访3~17个月,无1例房速复发。结论:经主动脉无冠状窦消融前间隔房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患者64岁,女性,因晕厥原因待查入院,心电图提示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利用Pentary在CartoV6系统指导下行激动标测,标测后提示右房折返相关房速,高密度电压标测提示右房游离壁瘢痕,利用拖带标测并进行图像融合后精确定位折返环,放电一次即终止房速,术后未再诱发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方法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衰。于2011年2月17日行射频消融术。常规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和右心室电极。体表心电图示:V1导联P波向下,ⅠⅡⅢaVF导联P波向上。aVL导联P波双向。心内电图示A波2:1下传室波且冠状窦近端A波早于远端,希氏电极A波最早。考虑房速来自右房上部。从右股静脉进8.5SR0血管鞘用IBI 90 cm中弯温控大头在三尖瓣11点(左前斜45度)处标测到大A小V波且A波较冠状窦远端提前110sm。用功率30 W,温度55度消融。10秒内房速终止。但消融过程中温度很快达到,功率却不到5W。巩固消融160 ms。反复心房刺激未诱发房速。第二天复发,房波频率稍慢,位置不变。故改用IBI 110cm中弯冷盐水大头在同一靶点消融,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12ml/分。消融成功。一周后又发,改用三维(EnsiteNavx)系统标测,证实为右心耳中部房速。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20ml/分。反复消融成功。结果消融成功。结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成功后预后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对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成功地用局部冷冻外科阻断了傍路传导。方法:经起搏心导管,在右房、左房(经过冠状窦)和右室起搏,测定不应期。在诱发或自发反复性心动过速或在心室起搏时,记录逆传心房激动的顺序。室-房传导间期的测定是从心室激动起始到双极电图记录到心  相似文献   

12.
电生理检查     
<正> IART具有各种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共同特点,即常可被程序刺激所诱发和终止。在心房相对不应期内给予一个或多个心房期前刺激可诱发或终止IART。如果心房折返环位于刺激部位,在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前常可见到刺激信号(S)和局部的心房电图(A)之间的时间延迟,即SA延长。有些病人在IART持续过程中,可见到高右房、冠状窦和希氏束图等处的心房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这提示上述部位都不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这  相似文献   

13.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心室波(QRS波)起点与其后心房波(P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间期为RP间期。当RP间期≥50%心动过速RR间期,即RP>PR时,称长RP心动过速。长RP心动过速包括:房性心动过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AVNRT)、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房扑伴2:1房室传导、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速。上述多  相似文献   

14.
经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经射频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52.7±9.8岁,阵发性房速病史4.2±4.5年。心房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并于右房及主动脉无冠窦内进行激动标测。均于无冠窦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3例心房刺激均能反复诱发或终止房速,平均周长340.9±46.0ms,房速时P′波时限77.8±14.4ms,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111.2±10.3ms(P0.05)。常规激动标测,所有患者于His束处标测到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经主动脉逆行方法 ,所有患者于无冠窦内标测到心房激动较His束处的心房激动提前9.3±6.1ms,放电1~2次于2~8s内终止房速。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房速具有窄P′波及常规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位于His束处的特点。经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消融是一种根治此类房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总结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儿童快速右房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右房房速(AT)3例,典型房扑(AF)l例,心动周期(277±31)ms,在心动过速时应用CARTO系统标测右房,重建三维电解剖图并指导射频消融靶点;房扑消融后分别在低位右房和冠状窦以500ms起搏作电解剖图,判断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2例为局灶性房速,起源点分别在希氏束旁(Koch三角)和高位右旁;1例为右房壁疤痕介导的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IART)。4例成功消融,放电次数(10.6±5.5)次,透视时间(18±9)min,术程(110±38)min。结论 (1)CARTO系统容易寻找最佳靶点;(2)房扑消融后在低位右房和冠状窦起搏作电解剖图,判断完全双向传导阻滞,大幅度减小X线透视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入选27例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右房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右房激动标测图和电压图,标示出疤痕区及双电位区,并揭示心动过速的机制。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进行消融。结果心动过速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环折返包括右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15例)和切口折返性房速(5例);双环折返性房速(3例);两种以上机制(包括局灶性)的复杂房速(4例)。术中即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过程中5例复发房速,3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右房房速多数与外科手术切口疤痕相关,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长RP心动过速中,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最为多见,掌握各种长RP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正确诊断房速及定位的基础。一.房速的诊断及鉴别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及PR间期的改变对识别房速有重要帮助。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一致。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相似文献   

18.
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atrialtachycardia)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多数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少数呈特发性。特发性房速常起源于界嵴、房间隔及肺静脉入口等好发部位[1.2 .3] 。本文介绍 2例起源于右后间隔的特发性房速 ,探讨其发生的可能电生理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的体会图 1左图为病例 1心动过速 12导心电图 ,其心动周期为 40 0ms(纸速 :2 5mm/s) ;中图为心动过速时激动标测的靶点图 ,靶图A波较体表最早激动P′波提前 2 7ms(纸速 :10 0mm/s) ;右图为靶点处以 40 0ms起搏时的 12导心电图 ,图中可见起搏时P′波形态与心动过速时的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术后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特征和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单纯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并行诱发试验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98例。消融后用冠状窦远端快速起搏(周长以250 ms起始直至心房不应期或180 ms)及静点异丙肾上腺素2~4μg/min,诱发房性心律失常持续大于1 min为诱发阳性。诱发出的心动过速以CARTO引导下的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判定机制并进行针对性消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39例(19.7%)诱发出共49种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包括35种规则房速和14种房颤。诱发组左心房内径显著大于未诱发组[(39.5±6.6)mm比(36.7±5.2)mm,P=0.004],而年龄、性别、房颤病史、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种类、胺碘酮服用史、结构性心脏病比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诱发出的规则房速中以大折返最为多见,占28例(80.0%)。按诱发心动过速的起源或消融关键部位发生率依次为二尖瓣环峡部(MI)20种(40.8%),三尖瓣环峡部(CTI)12种(24.5%),肺静脉(PV)6种(12.2%,其中右肺静脉2种、左肺静脉4种)、左心房间隔面4种(8.2%)、上腔静脉3种(6.1%)、左心房顶部1种(2.0%)和其他3种(6.1%)通常用线性消融可终止。随访36个月,诱发组和未诱发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9%比60.7%,P=0.592)。结论阵发性房颤肺静脉隔离术后以异丙肾上腺素静点+心房快速起搏诱发的心律失常以MI和CTI依赖最为多见,可被针对性线性消融有效终止,且并不增加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周青  吴翔明 《心电学杂志》1991,10(3):163-164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频率通常在100—150次/min,极易误诊为窦速。笔者遇到2例 IART 酷似窦速伴Ⅰ°、Ⅱ°房室传导阻滞,经食管心房调搏证实为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特报道如下。例1 男性,48岁,因反复发作胸闷、心悸就诊。图1A 为心悸发作时描记的Ⅱ及V_1导联,P_Ⅱ正向切凹,P_(v_1)负正双向,P-P 间期规则为0.48s,相当于125次/min,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下传受阻(从0.18→0.22→0.28→∞)如此周而复始,呈3∶2、4∶3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