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气胸、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代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置管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操作简单,患者愈合快、感染少、出血少、疼痛轻,积极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胸腔内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8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乳胶导尿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方法 丰都县中医院急诊科45例患者为治疗组,外科及内科45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乳胶导尿管(16F)作为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外科采用传统大口径胸腔引流导管,内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观察两组治愈率、置管留置及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置管后对呼吸、咳嗽、自理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患者的耐受、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7%,治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5.5%,治愈率93.3%.两组治愈率、有效率、置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少,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短,尤其在置管后对呼吸、咳嗽、自理生活和活动的影响、患者的耐受、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均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乳胶导尿管(16F)作为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32P-胶体磷酸铬联合香菇多糖治疗肺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肺癌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液,分别给予胸腔内注入32P-胶体磷酸铬联合香菇多糖、单用香菇多糖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提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32P-胶体磷酸铬腔内介入联合香菇多糖腔内灌注治疗,优于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并单用香菇多糖胸腔内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我科收治的58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9),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从总引流胸水量和引流时间上分析引流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引流后管周疼痛并发症上,研究组发生率为31.03%,而对照组发生率为89.66%,研究组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痛苦小、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22-362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呼吸科就诊患者80例,将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本科室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患者呼吸情况有无好转,以及胸腔积液的吸收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无出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8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退热时间,呼吸情况的好转以及患者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武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相对于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优点较多,并且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98例气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粗管组(B组)、细管组(C组).A组使用一次性输液管代替胸导管作闭式引流,B组使用传统的粗导管作闭式引流, C组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观察治愈率、置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管周疼痛、感染、皮下气肿、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93.9%,B组治愈率97.0%,C组治愈率75.0%,前两组治愈率与置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优于C组(P<0.05);A组并发症较B组少,且伤口易愈合(P<0.05),A组堵管机会少,优于C组(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管作胸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胸腔引流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治疗组采用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观察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和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积液平均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操作简便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22例与粗硅胶导管组2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心静脉导管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加持续负压吸引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粗硅胶导管组应用粗硅胶导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有效率90.9%,肺复张时间(4.0±2.2)d,粗硅胶导管组有效率95%,肺复张时间(4.5±1.8)d,两组比较疗效相近,无显著意义(P>0.05);但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如胸膜反应、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胸痛、血胸等发生率低于粗硅胶导管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42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行闭式引流术前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置管期间无胸膜反应、引流管脱出、感染、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取代传统的穿刺抽液既减少了患者的恐惧与痛苦,又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患者易于接受,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方法、成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应用一次性输液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使用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比较两组胸腔积液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引流效果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在保证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后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引流组)和常规胸腔穿刺(常规组),并于胸腔内注入顺铂。结果:引流组胸腔积液的控制率为84.0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57%(P<0.01),且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装置引流恶性胸腔积液操作安全、简便,能最大限度地排净胸腔积液,对控制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37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96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和负压引流袋连接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176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水消失时间及3、7、14 d后胸水吸收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7±5)d,对照组(17±9)d,有明显差异;治疗组3、7、14 d胸水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和优点。方法选择72例单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36例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36例为常规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导管组胸腔积液消失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产生费用情况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简述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与疗效分析.方法 将我院100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对照组50例,给于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对其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50例)完全吸收27例占54%、部分吸收11例占22%、不变化6例占12%、进展6例占12%.对照组(50例)完全吸收16例占32%、部分吸收13例占26%、不变化10例占20%、进展11例占22%.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患者耐受好,操作简单,适合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韦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619-3620
目的观察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给予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控制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胸膜反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置入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设导管引流组26例和常规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两组均行全身化疗和短程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导管组胸水消失时间、症状好转时间、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小于抽液组(P<0.01)。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优势明显,有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住院天数,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孙凤春  田锋  许学亮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21-3722
目的:观察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方法:9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组46例,胸腔内置入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2周后比较有效率、脱管及堵管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8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堵管8例、脱管5例,治疗组堵管2例、无脱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腔硅胶球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优于中心静脉导管法.  相似文献   

19.
刘萍  聂洪玉  王丰  刘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88-3588
目的 观察膀胱造瘘管与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用于治疗气胸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81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第1组:膀胱遗瘘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和对照组(第2、3组: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各一组),每组27例,观察3组置管引流时间、皮下气肿发生率、脱管发生率及堵管率.结果 3组引流管脱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第1组和第2组堵管率高于第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膀胱造瘘管与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均系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有效工具,但采用膀胱造瘘管治疗气胸比梅花头导尿引流管、传统硅胶管治疗气胸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微创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的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33例和胸穿组35例,所有病例按常规抗结核治疗。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定时开关导管;胸穿组常规胸腔穿刺,每周抽液1~3次。结果引流组患者胸水排净时间〔(3.40±1.05)vs(13.20±4.03)d〕、住院时间〔(8.60±4.28)vs(23.20±5.36)d〕、穿刺次数〔(1.20±0.44)vs(5.80±2.11)次〕等均少于胸穿组(P均<0.01)。引流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0.9%vs65.7%,P<0.05)。引流组发生导管堵塞或引流不畅4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胸穿组胸膜反应1例,气胸2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创伤小,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