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伏立康唑对照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且初始时选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43例,分为伏立康唑组(24例)和伊曲康唑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组患者治愈或好转率(79.17%)明显高于伊曲康唑组(52.63%,P<0.05).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有效率为60.00% (3/5).结论 初始选用伏立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在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应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早期治疗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4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伏立康唑组和氟康唑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控制发热方面,伏立康唑组明显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均可作为急诊ICU患者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一线用药,但伏立康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伏立康唑谷浓度(C_(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采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15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持续使用3天伏立康唑,在第4天给药前采集静脉血3 ml,行EDTA抗凝,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伏立康唑C_(min),CYP2C19基因多态性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陈列基因分析。分析患者血清伏立康唑C_(min)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比较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15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伏立康唑C_(min)为(1.58±0.39)mg/ml,其中口服用药患者平均C_(min)为(1.29±0.27)mg/ml,静脉输注患者平均C_(min)为(2.70±0.2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2,P=0.036)。不同年龄、CYP2C19基因型、是否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伏立康唑C_(m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伏立康唑前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LT、AST、TBil、Cr及CrC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年龄、CYP2C19基因型及是否使用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对血清伏立康唑C_(min)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ABPA患者24例,根据胸部CT检查结果分为无中心支气管扩张组(ABPA-S组)16例和伴中心支气管扩张组(ABPA-CB)8例,通过查阅病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伴支气管哮喘病史和/或鼻炎史。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PA-CB组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 E水平高于ABPA-S组(P0.05)。10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下灌洗液培养出烟曲霉菌或曲霉菌,10例患者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障碍。17例患者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9.2%。结论ABPA的主要致病菌为烟曲霉菌,患者多伴支气管哮喘病史和/或鼻炎史,肺功能改变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不伴支气管扩张可能为其早期阶段,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鲍芳 《山东医药》2010,50(42):88-88
伏立康唑作为新的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在体内、外的抗真菌活性强。进口伏立康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疗效。2006年2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1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4例,随机分为国产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分别按照相应的指导用法治疗.结果 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77.3%,不良反应率为27.3%;伊曲康唑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76.2%,不良反应率为19.0%;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有效,安全性高,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丝状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试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2004-12-01~2005-07-30的临床分离菌株82株(包括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等)丝状真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3~2·00mg/L,对黄曲霉的MIC范围为0·01~32·00mg/L。而两性霉素B对黄曲霉的MIC90值为16·00mg/L,高于土曲霉MIC90值(3·00mg/L),也高于烟曲霉的MIC90值(0·75mg/L)和黑曲霉的MIC90值(0·25mg/L)。结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不同种丝状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实验室将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敏感试验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急性白血病(AL)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AL住院高危患者入选研究。治疗组接受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性治疗,剂量为200mg,每天2次,持续至粒细胞缺乏(粒缺)恢复或发生发热或其他感染性事件。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143例患者入选研究,其中预防治疗组65例患者,17例(26.2%)出现发热,对照组78例患者,26例(33.3%)出现发热。两组比较,发热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367)。伊曲康唑口服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9.2%)。预防治疗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390233元,人均6004元;对照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410200元,人均5259元。预防治疗组的粒缺-真菌治疗终点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8)。结论:伊曲康唑口服液可安全地应用于AL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并分析比较口服艾沙康唑胶囊与伏立康唑片剂在血液病患者抗真菌口服序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2019年11月至2023年1月诊断为侵袭性曲霉菌病,并应用伏立康唑针剂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共45例。其中22例患者应用伏立康唑片口服序贯治疗,23例患者应用艾沙康唑胶囊口服序贯治疗。结果:艾沙康唑组中仅1例患者评价治疗无效,其余22例治疗有反应的患者中17例评估为完全缓解,治疗缓解率为95.65%(22/23),完全缓解率为73.91%(17/23)。伏立康唑治组的治疗缓解率为86.36%(19/22),完全缓解率为50.00%(11/22)。2组患者在治疗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患者服药期间耐受性良好。结论:应用伏立康唑针剂静脉抗真菌治疗后应用艾沙康唑胶囊口服序贯与伏立康唑片口服序贯治疗相比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序贯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改进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6例,按常规伏立康唑静脉治疗;观察组96例,给予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及92.7%,对照组分别为88.5%及93.8%,两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静脉序贯口服给药治疗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良好,且降低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R)、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体外 抗烟曲霉有无增效活性。方法 参照M38-A2方案的微量稀释法,以23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TET对其的最大非细胞毒性剂量和ITC、VRC、PCZ单独及联合TET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结果 TET抗烟曲霉的最大非细胞毒性剂量为 80 μg/mL。 ITC单独及联合TET对烟曲霉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5 μg/mL~32 μg/mL 和0.0625 μg/mL~4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RC单独及联合TET 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25 μg/mL~2 μg/mL 和0.03125 μg/mL~0.25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Z单独及联合TET 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125 μg/mL~1 μg/mL 和0.03125 μg/mL~0.25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 抗烟曲霉有增效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疑似或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伏立康唑组28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34例。伏立康唑组首日给予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2次/d;此后给予维持剂量,即3 mg/kg、2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均为0.3 mg/kg、1次/d。有明确病原学证据时伏立康唑组剂量增至4 mg/kg、2次/d,两性霉素B组剂量增至0.6 mg/kg、1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治愈率分别为28.6%、44.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8%、58.8%,P<0.05。伏立康唑组用药期间未出现肾功能损害,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出现肾功能损害3例,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伏立康唑,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情况。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接受伏立康唑治疗14例,接受伊曲康唑治疗12例,观察12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第4 w时,伏立康唑治疗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96.2±54.3) μmol/L,显著低于伊曲康唑治疗组[(178.3±89.4) μmol/L,P<0.05];伏立康唑治疗组血清IL-6水平为(11.5±6.7) pg/ml,显著低于伊曲康唑治疗组[(18.5±6.8) pg/ml,P<0.05];所有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时间为(27.21±15.96) d,其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时间为(17.8±6.9) d,显著早于慢性肝衰竭患者[(37.2±16.4) d,P<0.05];两组生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肝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均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治疗12 w时,6例(42.9%)伏立康唑治疗患者生存,显著高于伊曲康唑治疗组的3例(25.0%,P<0.05)。结论 应用伏立康唑能更早、更有效地控制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情,不影响肝肾功能,提高生存率,可能与及时控制感染后降低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初级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初诊AML患者206例(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入院后接受静脉抗真菌或诱导化疗前1个月发生IFD、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年龄>65岁),其中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47例(泊沙康唑组),使用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61例(伏立康唑组),未进行初级预防IFD的患者98例(对照组)。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诱导化疗期间IFD的发生率及泊沙康唑口服悬液、伏立康唑片的药物安全性。结果(1)泊沙康唑组出现5例(10.6%)IFD,均为拟诊病例;伏立康唑组出现11例(18.0%)IFD,其中拟诊7例,临床诊断3例,确诊1例;对照组出现35例(35.7%)IFD,其中拟诊19例,临床诊断11例,确诊5例。泊沙康唑组和伏立康唑组IFD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泊沙康唑组IFD的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泊沙康唑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伏立康唑组[12.8%(6/47)比32.8%(20/61),P<0.05]。结论(1)AML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或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可以明显减少IFD的发生率;(2)AML诱导化疗期间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和伏立康唑片进行初级预防IFD的疗效相当,但泊沙康唑口服悬液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采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三唑类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环孢素(CsA)的影响。方法:SAA患者接受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和CsA治疗,分别给予泊沙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预防真菌感染,分析不同抗真菌药物对CsA的血药浓度影响及药物剂量调整情况,比较其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结果:共入组55例SAA患者,分为泊沙康唑组(POSA组)(31例)和伊曲康唑组(ITRAC组)(24例),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POSA组和ITRAC组分别有54.8%和66.7%的患者需要降低CsA药物剂量,ITRAC组CsA维持剂量明显低于POSA组(P0.01),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POSA组(70.8%vs 38.7%,P=0.018)。结论: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与CsA有明显相互作用,在SA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中,CsA的剂量应根据合并用药的类型减量,联用泊沙康唑肝损害发生率低于联用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以21株烟曲霉临床株为研究对象,测定汉防己甲素联合伊曲康唑对其的抗真菌活性,以OD值测定法判读最低抑菌浓度,并以FICI法评价结果,同时以其中的AF46株为代表,用等效线图解法验证结果。结果 汉防己甲素与伊曲康唑单独作用于上述烟曲霉临床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256~512 μg/mL、0.125~32 μg/mL,联合用药时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降至8~64 μg/mL、0.03~2 μg/mL,且终点清晰,“拖尾现象”消失,FICI值为0.08~0.38,均表现为显著协同作用。AF46株的等效曲线呈凹形,也表明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伊曲康唑抗烟曲霉活性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监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探讨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病区的特点.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荧光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观察不同病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共纳入87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次数为133次,87例患者首次检测的血药浓度为(3.37±2.6) mg/L,133次检测的血药浓度为(2.98±2.28) mg/L;静脉治疗时血药浓度(3.30±2.61) mg/L,口服治疗时血药浓度为(2.31±2.02) mg/L,静脉治疗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口服治疗的血药浓度(P=0.018);门诊患者血药浓度为(3.06±2.2) mg/L,普通病区患者血药浓度为(2.6±2.5) mg/L,ICU患者血药浓度为(3.1±2.5)mg/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同一患者而言,门诊患者药物浓度波动幅度较小,ICU患者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大.87例患者中,68例治疗成功(78%),19例治疗失败(22%),比较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药浓度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在治疗失败组中,血药浓度低于1 mg/L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 vs 14.7%,P=0.048).87例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2%,肝功能受损为14%,肾功能受损为3.4%,皮疹为3.4%,视觉障碍为2%.其中,视觉障碍和肝功能受损发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系(均P<0.05).结论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大,平均血药浓度为(3.37±2.6) mg/L.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但血药浓度低于1 mg/L,治疗失败率可能增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和肝功能受损与较高的血药浓度有关;建议治疗期间血药浓度维持在(1~5) mg/L.在使用伏立康唑时,不同来源的患者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尤其是ICU患者,应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足量足疗程的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的总有效率为67.2%,其中预防治疗31例中24例(77.4%)有效,经验治疗24例中13例(54.2%)有效,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不影响治疗。结论:足量足疗程的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患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马珠单抗对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分析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ABPA患者临床资料86例。对照组泼尼松0. 5mg/kg·d,连用2周,隔日0. 5mg/kg,4-6周后逐渐减量,伊曲康唑200mg口服,2次/d,疗程4-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奥马珠单抗0. 016mg/kg·Ig E,每2周一次,疗程4-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总Ig E和烟曲霉特异性Ig E分别为3. 13±0. 74%、317. 82±104. 53 IU/m L和5. 43±1. 52 IU/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 15±2. 62%、668. 42±157. 28 IU/m L和11. 36±3. 27 IU/m L(P 0. 01)。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和FEV1/pred为68. 74±7. 25%和79. 64±8. 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 12±6. 13%和71. 52±8. 54%(P 0. 05)。治疗后观察组AQLQ评分为5. 62±1. 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 38±0. 72分(P 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 64%(3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43%(30/42)(P 0. 05)。结论奥马珠单抗可以显著改善ABPA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烟曲霉过敏引起的一种免疫性肺部疾病,最常见于哮喘和囊性纤维化患者.诊断标准包括慢性哮喘的临床表现、反复肺浸润与支气管扩张、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增高及烟曲霉皮肤试验阳性等.由于许多ABPA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对于哮喘患者一定要想到ABPA的可能,并进一步筛查皮肤试验,以防漏诊.早期诊断可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可能要长期应用,激素联合较新的唑类抗真菌药可能更有效.本文对近几年来ABPA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