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保肝方案不同,分为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B组(异甘草酸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DBIL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DB1L和TBIL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44%、25.29%、20.69%和2.30%,B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4.73%、20.43%、16.13%和2.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40(95%CI:25.22~29.59)个月,13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0.27(95%CI:28.40~32.14)个月。两组患者3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保肝方案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肝功能及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北京佑安医院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对照组于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静脉注射硫普罗宁;观察组于治疗前3 d至结束后7 d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脏血流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76.74%)与对照组(69.7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2.439、20.470、41.223,对照组:t=9.041、8.768、19.783,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58、15.645、20.282,P0.05)。两组治疗后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最低血流速度(Vmin)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811、8.889,对照组:t=19.193、3.988,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动脉Vmax和V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70、6.06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肝动脉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癌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后细胞免疫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者及PLC患者肝癌切除术联合3次TACE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 T 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结果 PLC患者肝癌切除术联合3次TACE治疗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 T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3个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治疗组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3个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FP阳性患者TACE治疗期间,AFP的水平均远远高于健康者(P<0.05),三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 T细胞与血清AFP的相关系数为0.542.结论 TACE并不能改善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免疫状况,但机体的细胞免疫与疾病的发展呈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李定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9):17-18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接受治疗的7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环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及透明质酸、Ⅳ型胶原)水平。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其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6.
静脉镇痛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镇痛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2月选择入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术后患者主诉疼痛时给予止痛药物治疗,持续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再进食。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并给予早期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术后第4天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情况。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镇痛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既能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同时早期营养支持又能促进肝蛋白质合成,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4)
正肝癌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在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有症状表现出来时多为肝癌中晚期,治愈率很低[1]。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射频治疗等。TACE术既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又适用于继发性肝癌[2-3]。本研究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肝功能的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A、B、C、D、E共5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100、150、200、250及300 mg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肝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所占病例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50 mg以上4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病例数、ALT、AST及TBiL均显著低于A组,且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50 mg异甘草酸镁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失眠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为提高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LC,V2.0)及失眠症严重指数(ISI)量表,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入住本院并行肝癌TACE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术后3 d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TACE术后患者ISI得分为(14.16±5.14)分,失眠发生率为87.9%。经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心理因素与失眠指数评分呈正相关(P0.05),家庭经济收入和KPS评分与失眠指数评分呈负相关(R2=0.633)。结论 TACE术后患者失眠发生率高,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最大。临床人员除重视心理因素外,也要关注文化程度、经济收入、KPS评分和肝功能的状况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探索实际有效的干预方法,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于TACE综合介入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并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基于TACE的综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灶直径、甲胎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hemoembolization of the hepatic artery,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TAC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患者则采取TACE+复方苦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及术后肝功能损伤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较对照组的3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ACE的基础之上联合复方苦参,可以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小肝癌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0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A组为单纯手术切除组,B组为手术切除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术后日达仙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52周)组。分别于术前(T1)、治后1月(T2)、治后3月(T3)、治后6月(T4)采静脉血、离心、收集红细胞,混入等体积Rowe液后液氮保存,采用酵母菌玫瑰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来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术后采用超声、增强CT或MRI等措施随访6月,判断肝癌肝内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RBC-ICR含量低于术前,但B组含量低于A组(P〈0.05);术后RBC-C3bRR高于术前,但B组含量高于A组(P〈0.05),表明B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强于A组。术后6月A组6例肝癌肝内复发,B组2例肝癌肝内复发(P〈0.05)。结论:胸腺肽α1正性调节红细胞免疫黏附补体致敏的癌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灭活癌细胞的能力,从而降低小肝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骨桥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采用ELISA检测TACE治疗前、治疗后2d、治疗后30d外周血HIF-1α、骨桥蛋白的动态变化,15名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TACE治疗前肝癌患者外周血HIF-1α为(2562±656)pg/ml、骨桥蛋白为(123±30)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963±61)pg/ml和(34±12)μg/L(P均(0.01);且上述2指标水平有癌栓组分别为(3020±752)pg/ml和(137±23)μg/L,表达高于无癌栓组的(2294±430)pg/ml和(119±33)μg/L(P均(0.05);有远处转移组为(2985±696)pg/ml和(146±28)μg/L,高于无转移组的(2341±497)pg/ml、(115±27)μg/L(P均(0.05)。TACE治疗后2d患者血清HIF-1α和骨桥蛋白为(3001±985)pg/ml、(170±68)μg/L,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TACE治疗后30d患者外周血HIF-1α(2150±289)pg/ml和骨桥蛋白(108±31)μg/L较治疗前、治疗后2d下降(P均(0.05)。肝癌患者外周血HIF-1α、骨桥蛋白的表达明显相关(r=0.983,P(0.05)。结论:TACE治疗后肝癌患者血HIF-1α、骨桥蛋白短期内升高,可能与肿瘤血管栓塞后加重肿瘤的缺氧微环境有关,但术后30d内下降,提示TACE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未增加肝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报告165例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综合征出现情况:总发生率93.4%,转氨酶升高88.4%,肝区疼痛87.2%,发热73.3%,恶心呕吐68.4%,腹胀46.1%.腹水形成10.9%,黄疸15.7%,呃逆0.6%。结合我们治疗经验,着重讨论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发生机理、各种对症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影响肝功能储备的因素。方法对行手术切除的27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HBsAg、肿瘤大小、单发/多发、手术切除范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前白蛋白(PAL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术前高γ-GT是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γ-GT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临界值是168 U.L-1(灵敏度72.7%,特异度90.0%)。当γ-GT≥168 U.L-1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63.6%。结论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15 min清除率在0%~15%范围内的肝癌患者中,术前γ-GT<168 U.L-1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因此,术前监测γ-GT水平并结合ICG 15 min清除率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肝功能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71-472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硫普罗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情况以及产生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上均有所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也明显比对照组少,有显著的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虽然异甘草酸镁和硫普罗宁均具有保肝的作用,但对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硫普罗宁,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明显减少,说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胆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