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和筛前神经电烧灼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选择了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104例。其中A组30例,用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B组35例,行鼻中隔矫正治疗;C组39例,以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症状立即停止发作,术后4周进行鼻黏膜抗原激发试验,得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2a随访,A,B组都有少数病例复发;而C组无1例复发;术后5a随访,A,B组均有60%复发,而C组的复发率仅为12.5%。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和筛前神经电灼术联合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在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随访1年。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症状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显效23例(57.5%),总有效35例(87.5%);对照组显效11例(27.5%),总有效26例(65.0%)。两组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于伴鼻中隔偏曲的AR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将52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2组,一组采取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为手术治疗组(n=26),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n=26)。比较2组患者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是53.8%、92.3%与30.8%、57.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11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病人分成A组 ,B组和A +B组。A组 2 8例 ,进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B组 68例 ,进行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 ;A +B组 2 0例 ,进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 ,术后均随访 2年。结果 :术后 1年A组 ,B组和A +B组显效率分别为 60 71%、3 0 88%、85 % ,A组和A +B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二者均明显高于B组 (P <0 0 1)。术后 2年A组 ,B组和A +B组显效率分别为 3 9 2 9%、17 65 %、70 % ,A +B组的显效率则高于A组 (P <0 0 5 ) ,A组显效率亦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联合鼻腔、筛前神经射频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32例。保守组采用药物治疗,手术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鼻阻力的变化。结果出院后6个月保守组和手术组鼻阻力分别为(0.52±0.16)和(0.24±0.11)kPa·s-1·L-1,手术组鼻阻力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和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6%,手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效果肯定,术后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鼻腔阻力。  相似文献   

6.
翟普 《临床医学》2013,33(7):104-105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126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总生存质量得分(0.73±0.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5±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有很高的治疗有效率,鼻中隔矫正可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对有变应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通过矫正鼻隔偏曲、切除部分下鼻甲后改善了变应性鼻炎症状。自2005年5月~2011年2月,作者选择性地对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即系统脱敏治疗、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和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常同时存在。已发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缓解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其中机理尚无定论。本文就各种学说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曹前  骆文龙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718-719,7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按照海口会议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62.7%(79/126),有效30.2%(38/126),无效7.1%(9/126)。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为(11.34±2.17)分,治疗1年后为(6.71±1.86)分,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具有视野好、出血少、安全、疗效佳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粘骨膜下矫正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4周总有效率100%;术后一年总有效率87.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可以通过去鼻黏膜的部分副交感神经支配及改善鼻腔通气等,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矫正鼻中隔偏曲加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和术后1 a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对照组相应时间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1.2%,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矫正鼻中隔偏曲加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滴鼻灵在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围手术期的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及相关治疗,治疗组除进行对照组治疗外,术前使用滴鼻灵滴鼻3d,术后使用滴鼻灵滴鼻7d。2周后观察比较2组症状、体征及积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滴鼻灵能明显改善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手术矫正中鼻隔治疗AR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前筛开放术和(或)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03例AR患者手术后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1%(97/103例),长期(13年)有效率为89.3%(92/103例)。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中隔,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文杰 《临床医学》2014,(2):99-10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3个月患者有效率约为95.8%,1年有效率为89.6%。结论给予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28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局部微波热凝和下鼻甲切除术的局部综合治疗措施。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评价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术后4周,全部病例显效。1年后有105例获随访,其中显效77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5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实施综合治疗的疗效满意,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64-1865
比较手术与药物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五官科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5)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n=45)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低于观察组95.6%,对比P0.05。手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临床的角度探讨鼻中隔偏曲与应变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和前鼻镜检查,对3856例体检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702例患者,同时在体检人员中随机选择702例非鼻中隔偏曲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鼻中隔偏曲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309例,占44.0%(309/702),季节性鼻炎35例,占5.0%(35/702);对照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77例,占11%(77/70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28例,占4.0%(28/702)。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差异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中隔偏曲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的鼻科多发病,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治疗本病的常规手术方法。变应性鼻炎亦是临床常见鼻科多发病,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多见。对本病的治疗,传统方法多注重全身或局部用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疗效不甚满意。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不少鼻中隔偏曲患者伴有变应性鼻炎、单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鼻中隔矫正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32例,随访1年。结果:显效28例,有效4例。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加双下甲黏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并加以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患者25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四组: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76例(A组),鼻中隔矫正术69例(B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63例(C组),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48例(D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消失率、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症状消失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B组、C组、D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伤口愈合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