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肝癌伴脾亢患者76例,随机分为TACE+PSE组和TACE组各38例,其中TACE组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PSE组采用Selding穿刺法,进行肝动脉栓塞联合脾动脉栓塞。观察2组术前术后血常规、免疫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WBC、PLT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PSE组WBC、PLT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组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PSE组WBC、PLT术后第7天、28天均明显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前CD4~+、CD4~+/CD8~+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PSE组CD4~+、CD4~+/CD8~+术后第7天、28天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PSE组CD4~+、CD4~+/CD8~+术后第7天、28天均明显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脾亢患者,有效抑制脾亢,提高免疫功能,增加血细胞,减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切除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69例,全部经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癌合并脾亢,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SE组37例,脾切除组32例.PSE组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行PSE(双介入)治疗,脾切除组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行外科切脾.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的外周血象、免疫系统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PSE组.术后测WBC、PLT,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RBC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脾切除组,术后测WBC、PLT,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RBC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测PSE组与脾切除组的CD4+、CD4+/CD8+,两组问无显著差异,术后7 d、术后28 d测CD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16.063,9.409、P<0.05).术后7 d、术后28 d测CD4+/CD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2.060,2.228,P<0.05).在PSE组,术后测CD4+、CD4+/CD8+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脾切除组,术后测CD4+、CD4+/CD8+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腹水、胸腔积液)发生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E与传统脾切除术相比,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等优点,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肝癌并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超选择插管至脾下极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栓塞范围为30%~40%。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2个月行外周血WBC及PLT检测;术后1~2个月行血管造影、B超、CT检查观察脾脏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WBC及PLT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均〈0.05。血管造影显示栓塞后脾动脉的分支减少或脾动脉段分支闭塞、中断,实质期可见脾脏染色区域减少,中下极及周围区域呈不同程度染色缺损区。B超示脾脏有不同程度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CT平扫提示脾脏中下极均有大面积梗死区。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脾亢患者能有效改善外周血象,为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老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50例在该院治疗的老年脾功能亢进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和观察组(行脾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血常规指标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00 1)。术后两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浆膜腔积液及门静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脾动脉栓塞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在老年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21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7d、15d和3个月,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46±1.55×109/L、8.02±4.09×109/L、5.64±2.16×109/L和6.95±2.62×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2.3±21.91×109/L、102.33±34.97×109/L、137.37±17.27×109/L和179.8±45.73×109/L,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红细胞计数术后与术前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肝癌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0例,病例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30例,对比研究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第2、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安全性与单一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使用顺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TACE,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每个TACE治疗周期的第1~14天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1次/d,连续治疗5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体力状况(KPS)评分等级变化。结果治疗5周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5.00%和27.5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的比值以及NK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肝癌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兴国 《山东医药》2009,49(35):49-50
目的探讨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PHC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及单纯肝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黄疸等)发生情况;术后4周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前后肝功能均无显著变化;联合组外周血WBC和PLT均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D3、CD4、CD4/CD8及及NK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联合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结论对PHC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一期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可促进外周血WBC和PLT恢复正常,改善患者免疫机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序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与对照组(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结束后4 w评价两组近期疗效,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并随访治疗6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果手术4 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56%,与对照组(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序贯治疗可提高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杜亮  贺建平  李英刚 《山东医药》2007,47(21):73-74
应用经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术后1个月行B超或CT检查,计算脾脏栓塞体积,并行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脾栓塞范围35%~5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地减轻;无脾脓肿、胸水和肺感染发生;认为超选择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二期手术切除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二期手术切除。术后1周比较2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随访1年后比较2组生存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0%,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后的生存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且观察组1年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AST、ALT、TBil、DBil、IBil、TP、Alb、PA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二期手术切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后生存率,改善其肝功能各项指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动脉阻断技术联合脾脏射频消融(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重症脾亢患者,分析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评估脾动脉阻断对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各15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阻断脾动脉后实施脾脏RFA组消融(56±35)%脾脏体积,较未阻断脾动脉组消融体积(38±21)%显著增加(P〈0.01);且阻断脾动脉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Child-Pugh评分和分级改善明显优于未阻断脾动脉组。合并巨脾的脾动脉阻断组15例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都符合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经脾动脉栓塞(13例)和脾动脉结扎(2例)后肝动脉内径显著增粗,肝动脉供血明显改善。结论脾动脉阻断联合脾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亢,可以显著提高脾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纠正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增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NF)-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胃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并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粗大脾动脉竞争性"窃取"腹腔干血流,引起肝动脉灌注不足(即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探讨脾动脉主干联合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术纠正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及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脾功能亢进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肝硬化患者220例,分成3组,即给予药物或联合内镜干预的内科治疗组(120例)、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传统的部分脾栓塞组(PSE组,40例)和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组(MSAE组,60例),中位随访5年以上,并对3组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生存率和消化道出血率;log-rank法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 MSAE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术后5年内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P值均0.05)。术后6个月MSAE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1)和PSE组(P=0.014);术后1年MSAE组Child-Pugh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9);术后6个月MSAE组MELD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4)和PSE组(P=0.048);术后1年MSAE组MELD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12)。MSAE组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及内镜治疗次数显著低于PSE组和内科治疗组(χ~2=9.41,P=0.009;χ~2=10.91,P=0.004);术后5年MSAE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χ~2=14.70,P=0.002)。MASE组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MSAE组中位生存时间45(8~91)个月,PSE组中位生存时间41(6~86)个月,内科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4.5(7~84)个月。随访5年MSAE组死亡7例(11.7%),内科治疗组死亡40例(30%),PSE组死亡7例(17.5%)。MSAE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χ~2=9.733,P=0.001)。结论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型脾动脉栓塞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纠正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和脾动脉盗血,且能改善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临床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部分脾动脉栓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方法:住院原了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34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治疗前后行检测肝功能、指标、外周血及B超、CT等。结果:术后CT随访显示肝脏瘤体缩小24例,占70.58%(24/34),其中缩小50%以上者13例,2例治疗后肝功能行二期抹切除;脾脏栓塞后CT复查缩小,最多34.7%,最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34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治疗前后测肝功,免疫指标,外周血及B超,CT等。结果 术后CT随访显示肝脏瘤体缩小24例,占70.58%,其中缩小50%以上占13例,2例治疗后行二期手术切除;脾脏栓塞后CT复查缩小最大34.7%,最小20.6%,治疗后  相似文献   

18.
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对比观察治疗组 (肝、脾动脉双栓塞组 )与对照组 (单纯肝动脉化学栓塞组 )对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状况、门脉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治疗组 82例治疗后血细胞均见不同程度增高 ,血小板呈现倍增 ,PT、APTT同术前比有较明显改善 ;对照组 86例治疗后均有WBC、PLT的进一步减少 ,PT、APTT延长。两组肝肾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免疫指标检测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门脉压力有较明显下降 ,未发生一例上消化道出血 (UGIB) ,对照组介入术后有 10例发生UGIB。肝脾动脉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有较好疗效 ,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门脉压 ,为综合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9.
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1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脾功能亢进 (脾亢 )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患者可因脾亢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从而引起出血倾向、抵抗力下降及重症感染 ,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有手术脾切除、脾动脉栓塞、超声引导脾内注射硬化剂等方法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我院对 15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35~ 66岁 ,平均 4 6.3岁。 15例均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按 Child分级法 ,肝功能属 A级 2例 ,B级 13例。 15例患者白细胞均低于 4 .0× 10 9/L,血小板低于 10 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计数,门静脉、脾静脉管径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SE术后白细胞、血小板高于术前(P<0.01),红细胞升高(P<0.05),脾亢纠正;门静脉、脾静脉管径较术前缩小(P<0.05),再出血发生减少。[结论]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结果可靠的抢救和预防再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