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托幼园所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3~6岁79例单纯肥胖儿童及79例正常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欲好(B=1.712,P<0.01)、进食速度快(B=1.311,P<0.01)、家长观点不正确(B=0.797,P<0.01)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预防需在保持儿童正常的食欲、合理的进食速度、培养家长正确的养育观点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怀柔区3~6岁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9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自填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父母平均体重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01)。父亲高体重(OR=1.082)、生后6个月采用人工喂养(OR=5.986)、每餐以肉为主(OR=7.979)、强迫儿童进食某种食物(如高能量食物)(OR=4.801)、家长对儿童体重过高预期(OR=6.191)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家长控制儿童体重的行为(OR=0.059)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从控制父母体重、鼓励母乳喂养、平衡膳食等方面早期干预,将有益于早期预防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3.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和环境等相关因素,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12岁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各938名,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9项因素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包括遗传因素4项和环境相关因素15项,其中关联强度较大的因素有: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观念(OR=14.406)、食欲好(OR=9.072)、父母双方均肥胖(OR=3.203)。高出生体重、母亲肥胖、父亲肥胖、不挑食、服从家长对食物的提示、运动时间短、喜食油炸食品和禽肉类食物、进食速度快、性格偏外向、暴饮暴食、广告传媒影响等因素也与儿童肥胖有相关性。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18所幼儿园共4328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进行评价。将其中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1∶2配对正常儿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单纯性肥胖组与对照组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及饮食行为习惯等资料,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4. 0 kg(OR=2. 253,95%CI:1. 249~4. 063,P=0. 007)、儿童食欲旺盛(OR=4. 251,95%CI:2. 889~6. 253,P 0. 001)和儿童进食速度快(OR=4. 638,95%CI:2. 869~7. 495,P 0. 001)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郑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和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学龄期儿童6 098名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咸宁市咸安区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咸安城区8所小学7~12岁儿童6 098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7.46%,男童检出率(9.28%)高于女童(5.61%),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29.76,P<0.01).不同年龄组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1.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书写作业时间长(0R=9.653)、不喜欢体育活动(OR=7.635)、喜欢吃油腻食物(OR=4.423)、进食速度快(OR=4.462)及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3.085)为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父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OR=0.561)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率较高,家庭、学校、社会应采取合适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连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大连市内5所社区本市户籍的2 413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对经体格测量筛查出的所有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按照1∶1配对正常儿童进行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单纯性肥胖儿童100名,检出率为4.14%,其中男、女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4.60%、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肥胖症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4 000g(OR=1.142)、肥胖家族史(OR=4.610)、主食摄入量大(OR=1.279)、进食速度快(OR=2.028)、夜眠时间不足10h(OR=5.709)5个因素是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有效降低儿童肥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288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半岁至一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多(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8.
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7-239
目的:探讨喂养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15所学校共计调查学龄儿童(6~9岁)6288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3.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0.5~1岁以前添加辅食(OR=2.84)、6个月以后添加肉食(OR=0.8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83)、每餐用餐时间长(OR=0.63)和户外活动时间(OR=0.77)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况了解的基础上,分析父母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程度。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潍坊市城区抽取两所幼儿园共6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秩和检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结果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13.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OR=0.731,95%CI:0.549~0.973,P=0.029)、认为孩子进食量偏少(OR=0.375,95%CI:0.258~0.544,P0.01)的学龄前儿童不容易肥胖;认为孩子体型超重/肥胖者(OR=3.336,95%CI:2.040~5.555,P0.01)的学龄前儿童趋向于肥胖。结论为有效预防学龄前儿童肥胖,父母应积极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15所小学所有6~9岁儿童,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父母的一般情况、出生时情况、母亲孕产期情况、早期喂养情况、目前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六个方面。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5所小学6 288名6~9岁儿童,检出单纯性肥胖226例,肥胖的检出率为3.59%。对209对病例对照的对象进行配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父亲体质指数(OR=1.735,P<0.01)、母亲体质指数(OR=1.614,P<0.01)、母亲孕期体重增长(OR=2.307,P<0.01)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家庭遗传、孕期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南通市2~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通市2641名2~12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后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641名2~12岁儿童中筛查出单纯性肥胖者173例,总检出率为6.55%,其中男性100例(7.24%),女性73例(5.80%)。2~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49例(5.56%),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1%,1.25%,0.79%;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124例(7.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家族史(P=0.012)、出生时的生产方式(P=0.003)、进食速度(P=0.001)、既往食欲(P=0.002)、暴食暴饮(P=0.004)以及对体型的看法(P=0.012)等6个因素与肥胖发生相关。结论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积极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与审美观念,控制其高能量、高脂肪食品的过量摄入有助于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吃油炸食物(OR=1.804)、吃零食(OR=0.095)、偏食(OR=1.797)、食量大(OR=9.130)、父母对孩子肥胖的认知(OR=11.050)等5个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与单纯性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某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汝刚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47-1148
目的:了解咸宁市咸安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咸安区城区6所幼儿园2~6岁儿童2375名进行肥胖患病情况调查,并对肥胖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该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率为3.58%,其中男童患病率为4.58%,女童患病率为2.56%。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P〈0.01)。不同年龄组儿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看电视时间长(OR=3.5449)、不喜欢体育活动(OR=3.8598)、喜欢吃油腻食物(OR=4.4961)、进食速度快(OR=4.3279)、早餐不正常(OR=1.8815)及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3.5438)为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父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OR=0.5836)是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较高;儿童肥胖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深圳南山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深圳南山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为制定儿童肥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 1∶ 1配对的方法对 1 32例 0~ 6岁肥胖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并检测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结果 :经条件 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父母肥胖 (OR=7.976 )、儿童高出身体重 (OR=4 .76 9)、入托儿在家加早餐 (OR=0 .5 86 )、食欲好 (OR=2 .378)、进食速度快 (OR=2 .335 )、看电视进食 (OR=1 .0 99)、每日主食量多 (OR=1 .4 5 3)、晚餐量多 (OR=2 .0 6 7)等8个因素为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结论 :除遗传因素外 ,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肥胖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7岁以下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岛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肥胖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 084例7岁以下儿童进行家庭情况、围产期、饮食因素及生活方式等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高出生体重(OR=1.826)、食欲好(OR=41.602)、进食速度快(OR=10.998)、父亲肥胖(OR=3.315)或每日看电视时间过长(OR=1.423)、家庭在青岛居住时间长(OR=1.610)6个暴露因素为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OR=0.532)和父母看护为主(OR=0.434)为2个保护性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肥胖的影响因素以饮食及生活方式偏差为主.家庭、社会应合力营造富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环境,尽快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儿童肥胖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郭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29-5730
目的:了解吉林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吉林市1 960名5~10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960名5~10岁儿童中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7.81%,其中男、女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9.27%、6.20%,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遗传因素、食欲、喜欢洋快餐及油炸食品、出生体重、进食速度、运动时间、家庭饮食习惯等因素有相关性。结论:吉林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预防儿童肥胖应逐步改善膳食习惯与生活方式,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及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河北邢台幼儿园大班儿童血脂异常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河北邢台的市区和县城24所幼儿园大班儿童1553名,对其进行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测定。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结果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0.17%(158/1553)。市区儿童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0.13%(80/789),县城儿童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0.20%(78/7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64)。男童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0.27%(82/798),女童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0.06%(76/75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0)。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OR=2.28)、常多吃肉食(OR=1.51)、常多吃饱食(OR=2.12)、常多吃油炸食(OR=1.69)、常多吃甜食(OR=2.17)、运动量小(OR=1.98)以及家族因素(OR=2.26)均是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河北邢台幼儿园大班儿童血脂异常与单纯性肥胖和不良的饮食与行为习惯以及家族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成都市市区3~6岁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变化及饮食结构,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成都市市区4所幼儿机构的76名3~6岁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随机抽取年龄、性别相近的76名正常体重儿童纳入正常组。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分析两组儿童每日食物摄入量,每日摄入食物达标、超标情况。对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肥胖组儿童肠道变形菌门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油脂类每日摄入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儿童蔬菜类、粮食类、奶制品摄入达标率均显著高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儿童肉类(禽、鱼肉)、蛋制品摄入超标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肥胖与出生体重、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食欲、进食速度、父母肥胖、饭前食用零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食欲好、进食速度快、饭前食用零食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3~6岁肥胖儿童存在肠道变形菌门含量高、饮食结构失衡等特点;食欲好、进食速度快、饭前食用零食同此年龄段儿童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引起幼儿机构及儿童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宁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西宁市城区3~6岁托幼机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生长发育评价,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65%,男、女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5.62%、5.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最高;儿童单纯性肥胖单因素分析显示,其中11项为影响因素,11项影响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年龄、父体重指数、母体重指数、是否喜食蔬菜水果、食欲情况、进食速度、看电视时间。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家庭、托幼机构及社会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采取适当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