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3例接受溶栓治疗的老年ACI病人作为ACI组,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人溶栓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水平,分析影响老年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ACI组的APTT、P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ACI组的APTT、PT均高于治疗前(P <0. 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 <0. 05)。ACI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溶栓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为84. 47%;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61. 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无改善、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溶栓前血糖≥11. 1 mmol/L是影响老年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s-CRP、TNF-α、IL-6、Hcy、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8年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依据NIHSS评分将入院病人依次分为低评分组65例、中评分组49例、高评分组4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s-CRP、TNF-α、IL-6、Hcy、D-dimer的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hs-CRP、TNF-α、IL-6、Hcy、D-dim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高评分组的hs-CRP、TNF-α、IL-6、Hcy、D-dimer水平均高于中评分组与低评分组,中评分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低评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hs-CRP、TNF-α、IL-6、Hcy、D-dimer的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 426、0. 734、0. 478、0. 593、0. 452,P<0. 05)。结论 hs-CRP、TNF-α、IL-6...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Excel表格统计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既往病史(吸烟饮酒史、贫血、脑卒中、高血脂症、糖尿病、冠脉病变、高血压)、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发病-球囊扩张时间。根据病人预后不同分组,包括心功能正常组(245例)与心功能不全组(120例);心脏不良事件组(63例)及无事件组(302例),比较基本资料的差异。结果心功能不全组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病人所占比例高于心功能正常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所占比例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不良事件组年龄≥70岁、合并冠脉病变、术后无复流及发病-球囊扩张时间≥7h病人所占比例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糖、合并多支冠脉病变、术前心功能差、术后无复流、发病-球囊扩张时间≥7h等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易增加术后心功能不全及心脏不良事件风险,对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及长期预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发病24 h内到达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82例。院外规律服用常规药物。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时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比较院内MACE,发现两组在是否有胸痛症状、IABP、院内感染、Killip分级、血糖峰值、血红蛋白峰值、尿酸、白细胞计数峰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Killip分级[OR=2.08, 95%CI(-3.34,1.29),P=0.002],院内感染[OR=5.45, 95%CI(-16.07,1.85),P=0.002]、GLU峰值[OR=1.19, 95%CI(-1.36,1.04),P=0.009]、尿酸[OR=1.02, 95%CI(-1.04,1.00),P=0.014]是预测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随访1年的MACE,发现两组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男性、吸烟存在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仅LVEF[OR=0.94,95%CI(-0.97,0.91),P=0.001]是预测长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Killip分级、院内感染、血糖峰值、尿酸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短期预后,而LVEF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长期预后,从而为临床医师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西安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12月连续收住的年龄≥65岁的ACI患者1073例,根据90d随访结果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812例和预后不良组26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EmpowerStats与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并应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预测效率。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合并肺炎、心房颤动、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尿素、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48 h能行走比例、T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1,95%CI:1.053~1.110,P=0.000)、合并肺炎(OR=4.128,95%CI:2.246~7.587,P=0.000)、入院NIHSS评分(OR=1.209,95%CI:1.163~1.256,P=0.000)和白细胞计数(OR=1.080,95%CI:1.013~1.153,P=0.019)是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ACI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61~0.82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识别短期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有望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尿酸的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10例,随机选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1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与100例非梗死病人血清尿酸水平,统计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并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将梗死组病人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和血尿酸正常组(NUA组),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入院随机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指标的差异。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和血尿酸正常组急性脑梗死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对年龄、性别、入院随机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进行分组后,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了解血清尿酸水平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升高病人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UA组相比,HUA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首次随机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UA组和NUA组在急性脑梗死初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年龄65岁,三酰甘油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6 mmol/L,入院随机血糖11.1 mmol/L,收缩压140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的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与年龄、血糖、血脂、血压等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近期预后效果不良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近期预后效果不良的单纯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针对相关因素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合并冠心病发生率、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酗酒史三项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入院白细胞计数与入院随机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高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效果不良的因素诸多,包括高龄、入院白细胞计数偏高、冠心病以及入院随机血糖偏高等;因此,有必要对该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并采取控制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97例,其中糖尿病脑梗死128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脑梗死469例(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预后良好109例,预后不良19例,非糖尿病组分别为444例和25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年龄[(64.95±10.10)岁vs(64.06±11.90)岁]、高血压(75.0%vs 52.7%)、冠心病(29.7%vs 14.1%)、复发脑卒中(27.3%vs 17.7%)、住院并发症比例(14.8%vs6.2%)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男性比例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47.7%vs 60.1%,P<0.05,P<0.01)。糖尿病组预后良好患者年龄、冠心病、入院白细胞计数及住院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1)。非糖尿病组预后良好患者年龄、冠心病、入院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住院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1)。结论高龄、入院白细胞计数越高、有并发症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控制并发症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4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均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观察评价病人治疗前后残障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运动功能;同时记录冠脉再通情况、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8例病人中死亡10例,存活38例。存活病人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7 d和治疗前(P0. 05);而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7 d和治疗前(P0. 05)。治疗3个月后,存活病人冠脉血管再通率为89. 47%(34/38);并发症发生率为21. 05%(8/38),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 53%(4/38)。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病人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障水平,提高运动功能,且冠脉血管再通率较高,但易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等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镁离子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在入院时根据血清镁离子水平将其分为低镁组(≤0.7mmol/L)、正常组(0.7mmol/L)。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4d、入院后28d血清镁离子,钙离子水平,血脂水平,颈动脉血管斑块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并分析血清镁离子水平和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入院后14d、入院后28d低镁组血清镁离子、钙离子水平远低于正常镁组(P0.05),且两组组内各个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后14d、入院后28d低镁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远高于正常镁组(P0.05),且两组组内各个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后14d、入院后28d低镁组颈动脉血管斑块面积远大于正常镁组(P0.05),且两组组内各个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入院后14d、入院后28d低镁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远高于正常镁组(P0.05),且两组组内mRS评分各个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8d两组NIHSS评分远低于入院时(P0.05),与入院后14d无显著差异(P0.05);入院时、入院后14d、入院后28d低镁组巴塞尔指数日常生活独立活动指标(ADL)评分均远低于正常镁组(P0.05),且两组组内各个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镁离子水平与NIHSS、mRS评分为负相关(r=-0.632,P0.05;r=-0.704,P0.05),与ADL评分为正相关(r=0.611,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镁离子、钙离子水平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血脂水平降低,颈动脉血管斑块面积缩小,其中血清镁离子水平与预后效果关系密切,低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背景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而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纳入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九医院和西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260例,根据随访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15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10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入院时NIHSS评分4~13分及≥14分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心率、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率、有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47,95%CI(1.10,6.18)〕、肺炎〔OR=3.28,95%CI(1.17,9.22)〕、入院时NIHSS评分高〔OR=18.36,95%CI(4.93,72.74)〕及白细胞计数升高〔OR=1.12,95%CI(1.02,1.30)〕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肺炎、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及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合并A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早识别、筛查高危人群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脑病中心的急性脑梗死病人339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合并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79例)和非感染组(260例),分析病人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意识障碍、大面积脑梗死、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等因素与病人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意识障碍、留置导尿管5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是急性脑梗死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尿路感染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女性、合并糖尿病、留置导尿管是其危险因素,治疗上应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鸢尾素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ACI患者95例,均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于溶栓90 d后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疗效,并根据其评分进行分组,0~1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分析其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ACI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鸢尾素对AC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纳入46例ACI患者,预后不良组纳入49例;溶栓前预后良好组血清鸢尾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水平与mRS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245,P=0.017);单因素分析显示,鸢尾素、年龄、冠心病、心房颤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间隔时间对ACI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均≤0.05);Logistics回归显示,鸢尾素(OR=2.316,95%CI:1.166~4.600)、溶栓治疗间隔时间(OR=3.3...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我科老年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病因构成及预后。方法通过调查2008年我科住院老年(≥60岁)患者肾功能检测结果,筛检出AKI患者,进行复习病史,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肾功能受损的性质、导致AKI的基础疾病等。结果共收集患者123例,AKI的发生率占同期老年肾科住院患者的11.28%。肾前性AKI96例(占78.0%),肾实质性AKI20例(占16.3%),肾后性AKI7例(占5.7%)。AKI3期患者衰竭器官数目最多。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衰竭器官数目、血肌酐上升的百分比、血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进一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器官衰竭数和血肌酐上升百分比是AK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AKI病因以肾前性所占比例最大,器官衰竭数目和血肌酐上升的百分比(即上升幅度)是影响老年人AKI预后的因素。早期诊断有助于AKI的治愈,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151例,预后终点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预后良好组)77例,≥3分(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溶栓时间窗、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脑卒中分型、早期症状改善、溶栓后脑出血等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溶栓前血糖、C反应蛋白、溶栓前NIHSS评分≥9分、心房颤动、溶栓后脑出血等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262,95%CI:1.075~1.482,P=0.005)、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OR=0.203,95%CI:0.066~0.628,P=0.006)、溶栓前血糖(OR=1.264,95%CI:1.042~1.532,P=0.017)、溶栓后24h症状改善(OR=25.764,95%CI:5.131~129.361,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溶栓前血糖及溶栓后24h症状改善等因素是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4所三级甲等医院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例,并分别在患者发病1、3、6个月以及1年时进行随访,以1年随访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1660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3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年龄、入院48h不能行走、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37,95%CI:1.49~3.77,P=0.001)、心房颤动(OR=2.61,95%CI:1.42~4.80,P=0.002)、入院NIHSS评分(OR=1.15,95%CI:1.10~1.21,P=0.001)、入院48h不能行走(OR=2.37,95%CI:1.54~3.65,P=0.001)、白细胞计数10×109/L(OR=1.49,95%CI:1.09~2.72,P=0.010)是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关注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病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AACI病人共106例,根据3个月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0~2分)及预后不良组48例(3~6分),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间年龄、心房颤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血栓负荷评分(CBS)、侧支循环Tan评分、NIHSS评分以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OR=1.426,95%CI:1.023~1.989,P=0.036)、基线NIHSS评分(OR=1.144,95%CI:1.020~1.284,P=0.022)以及END(OR=25.818,95%CI:2.523~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病人合并衰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23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病人均检测手握力、步速,并进行5次起坐试验、3 m起立-行走试验、全足距测试.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是否存在抑郁、焦虑,并统计相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究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28 d和90 d存活情况进行分组(28 d:生存组164例,死亡组76例;90 d:生存组140例,死亡组100例)。收集患者发病诱因、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出现的并发症等资料。计量资料用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HBV-ACLF患者的诱因主要包括HBV自发激活(55.6%)、核苷类似物停药或耐药引起HBV激活(25.2%)等。依28 d存活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0、-6.015、-5.070、-5.103、-5.044、-7.430、-6.637,P值均<0.05);依90 d生存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胆固醇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5、-7.728、-3.335、-4.015、-6.053、-7.908、-6.655、-3.607,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60.20 mmol/L、PTA<24.8%、NLR>5.63、血钠<130.8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572(1.321~15.823)、8.934(3.026~26.374)、2.632(1.126~6.152)、27.467(6.113~123.423)、4.303(1.048~17.663)、3.453(1.614~7.387),P值均<0.05];TBil>260.20 mmol/L、PTA<25.5%、血钠<135.3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148(1.918~13.822)、15.718(5.161~47.866)、10.080(3.244~31.323)、11.157(2.580~48.254)、4.391(2.057~9.372),P值均<0.05]。240例患者中160例(66.7%)90 d内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0例、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8例。160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其90 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患者(46.3%vs 32.5%,χ^2=6.720,P=0.010)。240例患者中176例28 d内出现腹水,44例出现胸腔积液,36例发生急性肾损伤,60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组间急性肾损伤、Ⅲ~Ⅳ度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88、29.811、7.797,P值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基线TBil、PTA、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和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BV激活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是ACLF的始动因素,而感染、急性肾损伤、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正>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包括预防和治疗系统并发征,包括可以影响其病程的脑梗死发生7d内的相关因素感染(stroke-assoc iatedinfection,SAI)[1]。尽管SAI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最常面临的医疗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发生在入院48h后的院内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