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关联分析揭示历代医家治疗痢疾药物的药性与药理作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提供遣药组方方面的依据。方法:检索并整理出《中华医典》辞典条下"名方"中治疗痢疾方剂的用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以IBM SPSS Modeler Version 18.0软件进行历代医家治疗痢疾高频药物药性、药理关联分析。结果:得到高频药物有46味,主要有甘草、黄连、当归、白芍、木香。高频药物药性以归脾经的甘、苦味温性为主要配伍组合,符合温-苦-甘-脾组合方式的高频药物为人参、白术。高频药物药理作用体现在抗菌与免疫调节两大方面,同时符合这两方面的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芩、黄连、黄柏、白芍、陈皮、茯苓、乌梅、白术。结论:研究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最新研究结果吻合,能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遣药组方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鞠通先生治疗痢疾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部著作中涉及治疗痢疾的药物进行分类、归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吴鞠通治疗痢疾常用的药物有补益药如人参、甘草、炒白术等;清热药以黄芩、黄连、黄柏为常用;理气药常用木香、陈皮、槟榔;补血药常用白芍、当归。结论吴鞠通先生治疗痢疾初起,祛邪为先;久痢分虚实,宜攻补兼施,固护正气为要;治疗痢疾还善于应用炭类药物及药对。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化湿,重视脾、胃、肺三脏的气机调节,但在具体药物选择上有所不同,两者共用药物中,厚朴、杏仁、陈皮、滑石使用频率均较高。叶天士还好用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薛生白较多用茯苓皮、草果、藿香。药物配伍方面,两位医家均喜用陈皮、厚朴,厚朴、杏仁配伍;叶氏还多用半夏、杏仁,半夏、黄芩,滑石、杏仁等;薛氏则用厚朴、陈皮、茯苓皮三者相互配伍为多。两位医家治疗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对临床治疗湿热类痞证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药物配伍规律及内风病证的病机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来源,系统收集古籍医案中记载的内风病证医案777份,对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药物信息数据库,对用药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内风病证常用药对配伍:当归与柴胡,茯苓与柴胡,茯苓与泽泻,茯苓与山药,当归与黄芪等;三味药常用配伍:当归、柴胡、茯苓,半夏、竹沥、生姜,茯苓、人参、陈皮,半夏、陈皮、钩藤,当归、黄芪、人参等;四味药常用配伍:茯苓、陈皮、半夏、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甘草,当归、白术、白芍、甘草等;五味药常用配伍:白芍、白术、甘草、当归、茯苓,当归、白术、人参、甘草、茯苓等。结论关联规则分析在古籍医案中有较好的应用,可以反映病证药物配伍情况以及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名中医胡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用药规律和特色。方法:在构建医案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胡珂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症、证、方、药规律。结果:100例胃食管反流病医案中常用中药有炙甘草、半夏、黄芩、党参、柴胡等。主要临床症状有烧心、嗳气、胃脘胀、反酸等。常用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强关联的药物组合有百合-乌药、生姜-大枣-柴胡-黄芩-半夏-炙甘草、陈皮-竹茹-茯苓-半夏-炙甘草、干姜-黄连-党参-黄芩-半夏-炙甘草、黄连-吴茱萸、白芍-枳壳-柴胡-炙甘草、半夏-厚朴-柴胡-黄芩-炙甘草。结论:名中医胡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常与四逆散、温胆汤、半夏泻心汤、桂枝汤、半夏厚朴汤、百合乌药汤、左金丸等方剂合用。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与薛生白是同一时期的2位温病大家,而对于湿热下利的治疗,2位又有着不同的用药思路。笔者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2位医家治疗湿热下利的医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治疗湿热下利时所用药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叶薛两家治疗湿热下利用药关联和用药模式的异同。对于湿热下利,叶天士与薛生白都认为是由湿热邪气阻遏气机,致使脾胃传导失常所致,治疗时均从中焦阳明太阴入手,集中使用温药、寒药,少用凉性和热性药,较多使用苦、辛、甘味药;叶天士较多使用黄芩、白芍、黄连、猪苓、茯苓、泽泻;薛生白常用的药物有茯苓、陈皮、厚朴、藿香、甘草、当归、白芍、白扁豆、葛根、乌梅、草果、砂仁以及黄连、黄柏。2位医家在治疗中用药差异为临床治疗湿热下利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总结国内中医肿瘤专家治疗大肠癌放射性肠炎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平台收录的从建库至2015年7月的大肠肿瘤中医药治疗性文献,通过对药物频次、系统聚类、药物关联规则的分析,总结组方配伍规律。结果系统聚类分析提示:中医专家常用药物共3层级,首选是白术,其次是党参、陈皮、薏苡仁、砂仁,再次是山药、扁豆、茯苓、黄连、肉豆蔻;关联分析提示:白术、党参、薏苡仁分别和陈皮、白扁豆高频配伍同用;黄连是药对配伍组合中的枢纽药。结论中医专家治疗大肠癌放射性肠炎以白术、陈皮、党参、薏苡仁为主,黄连为辅的组方规律,以参苓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作为组方的思路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筛选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录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演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1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112味。单味药用药频次以黄连最高,半夏次之;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平性次之;药味以苦味、辛味最多,辅以甘味;归经中以脾经、胃经为主、肺经次之。功效主要为清热类药、补虚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常用药物组合频次排前6位的分别为“黄连、半夏”“黄连、陈皮”“半夏、厚朴”“半夏、黄芩”“黄连、黄芩”“半夏、陈皮”;通过k-means聚类得到3对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黄连、半夏、陈皮、黄芩、厚朴”“厚朴、半夏、黄连、黄芩、甘草”“黄连、半夏、生姜、厚朴、苍术”。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清热燥湿、理气调中为治疗原则,以辛开苦降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目的,以半夏泻心汤及王氏连朴饮为治疗基础方。此方能通过降低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柳宝诒医案》中治疗温病的组方规律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柳宝诒医案》中治疗温病的中医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分析处方中各个药物和药对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等。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处方86首,涉及中药116味,常用药物有黄芩、枳实、厚朴、杏仁、生地黄、白茅根、豆卷、滑石、茯苓、黄连等;分析核心药物的性味归经结果显示寒性、苦味药物使用频率较高;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黄芩-豆卷,黄芩-厚朴,黄芩-杏仁,黄芩-枳实,黄芩-茯苓。结论:柳宝诒治疗温病用药特色是泄热逐邪为主,强调攻下,步步兼顾阴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便秘方剂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并筛选《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便秘方剂,采用频次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方剂组方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287首治疗便秘的方剂,涉及中药211味,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药为甘草(109次),其次为大黄(103次);因子分析可提取出25个主成分;聚类数目为5类时较好,常用药物有大黄、黄芩、当归、芍药、陈皮、木香、地黄、人参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关联分析显示:大黄配伍黄芩、栀子;大黄配伍芒硝;甘草配伍栀子、黄芩;大黄配伍黄连为常用药对。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便秘方剂药类以补虚、解表、清热、理气、泻下以及化痰平喘为主。而大黄→槟榔;当归→地黄;甘草→陈皮;羌活→防风;芍药→当归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