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对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73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比前列腺标本全部取材与部分取材间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73例患者中,26例(35.6%)术后病理诊断合并前列腺癌,多数为前列腺腺泡腺癌(84.6%);Gleason评分≤6分(预后分组1组)16例(72.7%),Gleason评分3+4=7分(预后分组2组)4例(18.2%),Gleason评分4+3=7分(预后分组3组)2例(9.1%);20例(90.9%)局限于前列腺内(分期在p T2以内),2例(9.1%)累及前列腺外有/无精囊腺侵犯(即p T3);1例前列腺切缘阳性(4.5%)。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全部取材组的检出率高于部分取材组(21/45 vs.5/28 and46.7%vs.17.8%,P0.05)。结论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有助于更多偶发前列腺癌被检出,因此推荐病理医师参考根治性前列腺癌标本处理原则,仔细并全面地对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进行规范化取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分别采用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T1a组和T1b组治疗前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a和T1b组的治疗后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a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T1b组(P0.05);T1a组的PSA总进展率显著低于T1b组(P0.05)。结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如果处于T1a期可采取观察等待,处于T1b期则应积极进行治疗,且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算并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 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48±0.18)×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50±0.14)×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2,P=0.756).②最小ADC值: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15±0.10)×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5±0.11)×10-3 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895).结论 DWI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IDP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标本采用随机的病理检查。另4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标本采用连续切片方法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00例标本中检测出前列腺偶发癌1例,总检出率1%。450例标本中检测出前列腺偶发癌19例,总检出率4.2%,15例进行睾丸切除术,并有10例同时行药物内分泌治疗,有5例放弃进一步治疗。16例获得1~8年随访,其中3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心脏疾病,10例生存。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手术的276例初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医疗记录,对合并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多灶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在2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48例(17.4%)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乳头状癌患者相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者女性比例更高、肿瘤最大径更小、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更低(P<0.05)、患病年龄更小(P=0.074)。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桥本甲状腺炎与女性(OR=6.133;95%CI=1.437~26.175)、肿瘤大小(OR=0.406;95%CI=0.204~0.807)、淋巴结转移(OR=2.304;95%CI=1.174~4.522)、TNM分期(OR=0.187;95%CI=0.044~0.801)显著相关,与年龄临界相关(OR=1.023;95%CI=0.998~1.048;P=0.07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乳头状癌患者相比,女性(OR=5.930;95%CI=1.363~25.798)以及患病年龄更轻(OR=1.034;95%CI=1.003~1.065)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独立临床因子。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与未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相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乳头状癌患者女性更多见,年龄更年轻,而女性和年轻正是影响甲状腺癌死亡率最重要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236例精神科医务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CMB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例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9.7%,焦虑检出率为9.2%,抑郁检出率为25.9%;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与SAS、SD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情绪(OR=4.381,95%CI:1.377~13.940)和护士工作者(OR=1.913,95%CI:1.026~3.567)可能是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年龄大(OR=0.562,95%CI:0.335~0.941)和已婚医务工作者(OR=0.158,95%CI:0.048~0.521)可能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期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职业倦怠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SDS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linc0034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于赣榆区人民医院接受ESCC根治术的89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linc0034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肿瘤组织中LncRNA linc0034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ROC曲线评价LncRNA linc00342对ESCC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ES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linc0034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16±1.27和1.64±0.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78,P0.001);LncRNA linc00342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χ~2=2.592,P=0.011)、淋巴结转移(χ~2=2.240,P=0.028)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ncRNA linc00342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1.74%、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0.896,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χ~2=8.616,P=0.003)、淋巴结转移(χ~2=4.732,P=0.030)及LncRNA linc00342表达(χ~2=17.092,P=0.000)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ncRNA linc00342表达预测ES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0.874~0.93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HR=1.943,95%CI:1.280~2.950,P=0.002)、淋巴结转移(HR=1.884,95%CI:1.241~2.860,P=0.003)、LncRNA linc00342高表达(HR=2.107,95%CI:1.361~3.262,P=0.001)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linc00342在ESCC组织中表达上调,是影响ESCC发生及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生存状况,以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及无失败生存期为主要研究终点,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0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包括92例术前已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及16例偶发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74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24.3 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为54.9ml。中位随访65.5个月后,已诊断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为60.9%(56/92),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为55个月。已诊断组及偶发组的无失败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及39个月。已诊断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影响因素分别为Gleason评分(P=0.02)、临床分期(P=0.04)及远处转移(P=0.004),无失败生存期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04)。偶发组的无失败生存期影响因素为年龄(P=0.03)及远处转移(P=0.004)。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的相关特征会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或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无失败生存期较短。对于偶发癌,年龄及Gleason评分为无失败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腋窝前哨淋巴结(SLN)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转移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187例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SLN阳性和阴性两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R、PR、HER-2以及Ki-67的表达并对所有乳腺癌患者行分子分型,运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SLN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模型对SLN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87例乳腺癌患者中,SLN阳性组94例,阴性组9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6.033,P=0.014)、脉管癌栓侵犯(χ~2=14.121,P<0.001)、HER-2阳性(χ~2=3.865,P=0.049)、分子分型(χ~2=11.237,P=0.021)、肿瘤T分期(χ~2=9.807,P=0.020)与乳腺癌S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脉管癌栓侵犯(OR=6.447,95%CI 1.78~23.311,P=0.004)、HER-2阳性(OR=2.541,95%CI 1.178~5.482,P=0.017)、分子分型(OR=0.767,95%CI 0.601~0.978,P=0.033)、肿瘤T分期(OR=0.607,95%CI 0.430~0.857,P=0.005)为影响乳腺癌SLN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SLN转移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除T4d期以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侵犯、HER-2基因过度表达与乳腺癌SLN转移关系密切;T1期的Luminal A型乳腺癌SLN转移率最低,该型乳腺癌患者是SLNB的最佳适应证;T4期的Luminal B2型乳腺癌SLN最易发生转移,对于该型乳腺癌患者行SLNB需保持谨慎态度,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手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后慎重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及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15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独立危险因素导致PD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预测价值。结果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发病率为54.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Hoehn-Yahr分期(OR=2.140,95%CI 1.058~4.326,P=0.034)、焦虑(OR=2.551,95%CI1.270~5.124,P=0.009)、额叶功能障碍(OR=3.180,95%CI1.578~6.409,P=0.001)是PD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oehn-Yahr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FAB额叶功能评分能对PD患者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进行预测。结论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是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积极关注PD患者疾病分期、焦虑、额叶功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男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发现1例前列腺偶发癌,对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年出现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膀胱癌多发转移病变。结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前列腺偶发癌进展缓慢,大部分前列腺肿瘤分化良好,预后取决于膀胱癌恶性程度,需根据个体癌灶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偶发癌1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列腺癌可同时出现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内,为了了解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总结了369例经尿道切除前列腺增生(TURP)标本的病理结果。发现前列腺偶发癌13例,检出率3.5%。其中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5例。5例做了睾丸切除术,余用雌激素治疗。3例死于心源性疾病,1例术后半年复发,其他随访1 ̄5年临床生存。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因分化级别高,TURP术后无需再做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的疗效及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335例接受nCRT后并进行根治性手术的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影响LARC患者nCRT的疗效及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LARC患者nCRT疗效的独立临床因素有nCRT前肿瘤侵犯肠管周径(OR=2.350,95%CI:1.438~3.842,P=0.01)、cT分期(OR=2.101,95%CI:1.024~4.314,P=0.043)及cN分期(OR=5.836,95%CI:3.305~10.306,P<0.01)。竞争风险模型分析表明,影响LA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ing,TRG)的评级(HR=3.236,95%CI:1.714~6.110,P<0.01)、cT分期(HR=1.852,95%CI:1.061~3.230,P=0.030)、cN分期(HR=2.008,95%CI:1.083~0.372,P=0.027)、nCRT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HR=7.038,95%CI:3.894~12.720,P<0.01)及血清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HR=3.849,95%CI:2.016~7.350,P<0.01)。结论nCRT前肿瘤侵犯肠管周径、cT分期及cN分期是影响LARC患者nCRT疗效的独立临床因素,nCRT之前肿瘤侵犯肠管周径越大,cT分期及cN分期越高,LARC患者的nCRT疗效越差。TRG分级、cT分期、cN分期、nCRT前CEA和CA199水平是影响LAR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接受nCRT的LARC患者TRG分级越高,cT分期及cN分期越高,nCRT前CEA及CA199水平越高,其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预后、干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方法以"抑郁"、"焦虑"、和"心衰"、"心力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收集36篇关于心力衰竭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有关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心衰患者抑郁与焦虑的发病率均为40.1%,且心功能级别与抑郁的发生呈正向关系;通过亚组分析,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心衰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抑郁焦虑组(OR=0.55,95%CI=0.390.76),而再次入院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74,95%CI=0.540.76),而再次入院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74,95%CI=0.541.01);对抑郁焦虑干预有助于心衰患者预后,其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95%CI=1.361.01);对抑郁焦虑干预有助于心衰患者预后,其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95%CI=1.362.87;OR=3.14,95%CI=1.432.87;OR=3.14,95%CI=1.436.92)。结论我国心衰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较高,且与性别、心衰严重程度、调查量表等因素有关;抑郁焦虑不利于心衰患者的预后,通过人为干预,可降低心衰伴抑郁焦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Kap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及应用Cox模型将获得随访的71例肾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偶发、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手术方式、有无免疫治疗等因素作为分析因子,计算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4.1%,3年生存率为81.3%,5年生存率为63.6%。单因素分析筛选出8个对肾细胞癌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是否为偶发癌、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癌栓、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有无肿瘤细胞坏死、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肿瘤病理类型。Cox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是否为偶发癌、是否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是否行免疫治疗为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患者预后与肿瘤的TNM分期、是否行肾癌根治术、是否为偶发癌、术后有无行免疫治疗有关,其中肿瘤的TNM分期为危险因子,后3个因素为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龙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DCE-MRI参数,并连续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80)和预后不良组(n=46),比较不同预后患者DCE-MRI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CE-MRI参数对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预后评估的效果。结果:不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DCE-MRI参数ADC、Ktrans、Kep、V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组DCE-MRI参数ADC值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Ktrans、Ke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分期对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DFS)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LODDS的最佳截点值并分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N分期、LODDS分期对3年DFS的预后评估能力。结果 LODDS分期最佳截点值为-0.35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5)、癌结节(P=0.000)、神经侵犯/脉管癌栓(P=0.004)、术前CEA水平(P=0.012)、pN分期(P=0.000)和LODDS分期(P=0.001)均与本组患者3年DFS相关,不同分组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HR:2.258,95%CI:1.175-4.338,P=0.015)和LODDS分期(HR:2.638,95%CI:1.318-5.281,P=0.006)、癌结节(HR:1.860,95%CI:1.017-3.402,P=0.044)是本组患者3年DFS的独立预后因素。LODDS分期的AUC=0.730,pN分期的AUC=0.7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结论LODDS分期是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疾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食欲减退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透析的患者168例,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食欲视觉模拟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等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食欲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食欲减退发生率为32.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323,95%CI:0.119~0.879,P=0.027)、便秘(OR=2.929,95%CI:1.204~7.125,P=0.018)、尿素清除指数(OR=0.027,95%CI:0.002~0.435,P=0.011)、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OR=1.081,95%CI:1.01~1.156,P=0.024)、体力活动水平(OR=0.134,95%CI:0.049~0.364,P<0.001)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食欲减退的影响因素。结论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食欲减退,性别、便秘、尿素清除指数、体力活动水平、睡眠状况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与阴性,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是否行辅助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者的5a无病生存率和5a总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5a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5a无病生存率在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阳性与阴性,是否行手术治疗,术后是否行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a总生存率在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阳性与阴性,术后是否行内分泌治疗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HR=1.231,95%CI:1.109~1.463,P=0.012)、ER阳性(HR=2.325,95%CI:1.023~3.098,P=0.027)、PR阳性(HR=3.983,95%CI:2.065~4.639,P=0.015)、行手术治疗(HR=0.603,95%CI:0.401~0.890,P=0.047)、术后内分泌治疗(HR=0.780,95%CI:0.753~0.808,P=0.035)为影响5a无病生存率的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HR=1.174,95%CI:1.008~1.643,P=0.008)、ER阳性(HR=1.267,95%CI:1.023~2.498,P=0.036)、PR阳性(HR=2.048,95%CI:1.450~3.906,P=0.029)、术后内分泌治疗(HR=0.451,95%CI:0.294~0.803,P=0.027)为影响5a总生存率的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ER阳性、PR阳性、行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与老年乳腺癌患者5a无病生存率、5a总生存率有关;手术、内分泌治疗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治疗可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POLO样蛋白激酶1(PLK1)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1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和5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LK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PLK1和P53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LK1和P5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38.5%和67.3%,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PLK1和P53异常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相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的癌组织中PLK1和P53蛋白表达越高(P<0.05);PLK1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9,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K1、P53、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PLK1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2.288,P=0.025,95%CI:0.10550.050)。与其他患者相比,PLK1表达阳性同时P53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最短(?2=17.246,P=0.037)。结论 PLK1和P53共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LK1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