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和解剂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解剂最早由清·汪昂《医方集解》中提出,起名叫“和解之剂”,现代方剂学将其独立成章,从一版教材直至延用到六版教材。此种作法曾一度遭到质疑[1、2],但尚无解决办法,因此影响到方剂学分类的合理性,影响到方剂学的教材建设,甚至影响到方剂的学科建设。就此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2.
胡永清 《中成药》2000,22(5):374-375
桂枝汤历来被视为解表剂,通过对文献整理分析,其功用是调和阴阳当为和解剂.  相似文献   

3.
和解之剂     
《光明中医》2014,(5):1086-1086
小柴胡汤属性:柴胡八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邪在表者可汗,邪在里者不可汗也;邪在表者可吐,邪在里者不可吐也;邪在里者可下,邪在表者不可下也。须知此之所谓半表半里者,乃在阴阳交界之所,阳经将尽,乎欲入太阴,营卫不和,阴阳交战,并非谓表里受邪,若大柴胡可表可下例也。  相似文献   

4.
和解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剂,通常既无大补大泻的作用,又无大寒大热之功,性质较为平和,起效速度较缓。本文针对和解剂在中医儿科临床治疗肝脾失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表里同病等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和解剂的辨证施治的运用方法,从而达到恢复健康、去除疾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和解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中武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2):531-532
<正> 中医治法,素有八法之说,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自清代程国彭提出之后,以其言简意赅,易于记诵,遂广行于世。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历代医家对和法及其相对应的和解方剂的认识颇多争议,验之临床,亦多含混不清之处。故此,不揣浅陋,敢为砖玉之论。1 文献述要 《内经》中有关“和”的记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生气通天伦》:“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相似文献   

6.
高春雨  谷松 《中医药学刊》2006,24(3):452-453
阴阳属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张仲景成功地吸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古代医学著作——《伤寒论》。阴阳理论作为支撑该书基本理论的一条主线,在文中许多条文直接以阴阳来叙述、说明,本文将《伤寒论》中有关的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分别从六经、脉诊、人体部位、阴气和阳气、人的体质等几方面论述《伤寒论》中的阴阳含义。  相似文献   

7.
阳主升,阴主降,这是阴阳的本性,阳降阴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物的必要条件,这并不与阳升阴降相悖,这是阴阳互藏的结果。人体和自然界中这两种阴阳运动同时存在,维持着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8.
《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伤寒论》中涉及阴阳的条文有45条,张仲景并未对阴阳的含义进行诠释。笔者通过学习《伤寒论》,从六经属性、诊脉要素、表里病位、生理病理、特殊含义、医家不同注解等方面阐述《伤寒论》中阴阳的含义,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景岳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医学理论大家。其晚年力作《景岳全书》之中有“八略”和“八阵”之说,在方剂分类方面,首创按照功效来归类。“八略”是八种基本治法,“八阵”是和八种治法相对应的八类方剂,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乃以兵喻医,归入“和阵”的方剂可称之为和剂。张景岳所谓的“和剂”并非和解剂,他把和解剂归入散阵。为了理清“和阵”与“和解剂”的区别,笔者将张景岳的观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今恶性肿瘤发病率已经逐年增高,已发展为常见病、多发病,其易死亡、难治愈,使人们治癌色变。放疗、化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使部分患者对治疗生畏,影响了治疗预期,甚或因方案与患者情况不相契合,疗效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时兴的靶向治疗亦存在同为基因检测阳性而看似“对某些患者有效,而对某些患者无效”的某种巧合。中西医均致力于肿瘤治疗。西医经过众多临床试验、作用机制的探究而得的诊断标准、临床指南、治疗方案与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理论思想、治法治则有共通之处;中医阴阳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寿命,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武术明星李连杰曾主演过一部武侠电影《太极张三丰》,看过电影的人一定都还记得其中的一个场面:参透阴阳玄机的张三丰用双手运转一个太极球,忽上忽下、或左或右,小小一个太极球在这一代宗师的手上竟发挥出裂石断木的威力。这一被艺术加工了的画面,确实有它的现实来源。  相似文献   

13.
在按摩施术中倡导:“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等,但是这是个模糊数学,没有量的概念,在临床施术中,尤其后学者不易掌握,在长期临床、教学中运用阴阳学说较形象化、具体化,在医者施术中有了形象思维,对“量”的变化则比较易于把握。按摩各种手法的变化,既是“形”的变化,又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82-483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机体阴阳两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若阴阳失去平衡,出现偏胜偏衰,则为病理状态。林兰教授指出,升糖激素与降糖激素具有阴阳的某些特点,以取象比类法对其进行归纳,认为升糖激素与降糖激素本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治疗时应该注意维持两者的动态平衡,才能维持血糖平稳,临床上以此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调节,治疗颇效。  相似文献   

15.
芒针由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体长刺深,擅取深邪远痹,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芒针理论来源于毫针,又不同于毫针。通过总结芒针刺法的治疗机理及治疗作用,发现阴阳理论在芒针刺法的辨证论治中有重要地位。芒针独特的深刺、透刺加强了脏腑、表里、上下、左右间的联系,即沟通阴阳;其不同的操作方法,具有导气止痛、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不同的治疗作用,即平调阴阳。基于阴阳理论探讨芒针刺法的愈病机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太极阴阳理论与月经周期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阴阳理论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借太极阴阳理论分析月经周期中阴阳互根、互存、消长转化、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指出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月经期的生理特点,并阐明月经病的某些病机,其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还借助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资料来证实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调整阴阳,以平为期”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角度出发,对“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下简称“调平疗法”)的合理内涵进行初步的探讨。1理论基础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和理论工具与医学相结合,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阴阳的偏盛偏衰,即“阴阳失调”,也就是机...  相似文献   

18.
根据阴阳思想,男为阳,女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规为阴,矩为阳;方为阳,圆为阴,伏羲女娲图中蟾蜍属阴,金乌属阳,故图中有最基本的阴阳上下对应关系:阳-日-方-矩-金乌-夫-男;阴-月-圆-规-蟾蜍-妇-女。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为反向平行的左右排列结构,而且两条链绕同一中心轴相缠绕,这种组成与太极图相类似,两条链“阴阳混一”而且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平衡,即“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碱基中的嘌呤为双环结构,嘧啶为单环结构,腺嘌呤(A)和鸟嘌呤(G)为阴,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为阳,A和T的配对与G和C的配对均为阴阳相合,且两者之间阴阳属性相反,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以DNA双螺旋结构为主体,将伏羲女娲图中的元素融入其中,组成一个新的DNA双螺旋结构,其中,排列在外侧的2条链,一条是男,一条是女,子因素由日与月、规与矩组成,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将中医阴阳理论融入DNA双螺旋结构中,组成一个新的DNA双螺旋结构,其中,排列在外侧的2条链,一条是真阴,一条是真阳,子因素由气与血、脏与腑组成,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在DNA双螺旋结构上,虽然碱基分阴阳,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阴阳理论探析活血化瘀法抗肿瘤转移之争议。方法:搜集关于活血化瘀抗肿瘤转移的中西医文献,基于阴阳理论的无限可分性将肿瘤转移分为多个步骤来分析争议的关键点。结果:肿瘤转移的潜伏期可使用活血化瘀法,侵袭期不可使用,中后期应辨证使用活血化瘀法。结论:阴阳是我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运用阴阳理论来分析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争议,可为活血化瘀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内经》五脏阴阳区分的内涵及临床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脏象学说中,总体上说,五脏属阴,六腑属阳.然而,就五脏而言,同样可区分为阴脏阳脏.这种区分形式不仅在理论上表明脏腑特性之不同,而且对临床五脏病的治疗也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