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评价我院2013-07-2015-06使用国产地西他滨(25 mg×5 d)治疗15例中危或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高危老年初治MDS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5例MDS患者中位年龄70岁,中危Ⅰ9例,中危Ⅱ及高危6例。至少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6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2例脱离成分血输注,1例疾病稳定,4例未缓解,总反应率达66.7%。在6例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中,5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1例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73.3%,Ⅲ~Ⅳ级感染发生率为53.3%,无一例发生Ⅲ~Ⅳ级出血、严重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害。中位随访时间12(2~24)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亡。结论:国产地西他滨治疗中危或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高危MD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皮下注射地西他滨(5~7mg·m~(-2)·d~(-1),d1~3,8,15,22,6周为1个疗程)治疗16例MDS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例(12.5%)获完全缓解,2例(12.5%)获部分缓解并脱离成分血输注,5例(31.3%)达血液学改善,5例(31.3%)病情稳定,总反应率87.5%。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2例(12.5%),Ⅲ~Ⅳ级感染发生率4例(25.0%),无Ⅲ~Ⅳ级出血、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中位随访时间15.5(6~27)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亡。结论:超小剂量地西他滨可以有效治疗MDS,严重血液学毒性和早期病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阿糖胞苷+羟基喜树碱+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将42例高危MDS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及CHG方案治疗(19例),第2组应用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治疗(23例),14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地西他滨及CHG方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3%∶78.9%,P0.05)。近期死亡率方面,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治疗组明显低于地西他滨及CHG方案治疗组(0∶15.8%,P0.05);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方面,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组明显低于地西他滨及CHG方案组(21.7%∶36.8%,69.6%∶89.5%,P0.05);黏膜炎的发生率方面,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组明显低于地西他滨及CHG方案组(17.4%∶42.1%,P0.05)。结论:阿米福汀联合地西他滨及CH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其近期死亡率降低,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及黏膜炎等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中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的34例中高危组MDS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4例MDS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1例,血液学改善9例,疾病进展6例,死亡2例,完全缓解率17.6%,有效率50.0%。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感染发生率94.1%,死亡率5.9%。结论:以国产地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有效治疗MDS,虽然血液学不良反应较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但患者基本上可耐受,给予相应抗炎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与同类进口药物比较,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相近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加地西他滨剂量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危组MDS及AML患者20例,静脉滴注地西他滨20 mg/m2,每日1次,连用5 d治疗,然后行骨髓检查,根据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原始细胞数、骨髓小粒饱满情况,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酌情增加使用地西他滨,分析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率和总反应率。结果 MDS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骨髓CR为3例(75%),总反应3例(75%);AML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3例(18.8%),总反应8例(50.0%),其中初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1例(25.0%),总反应3例(75.0%),复发及难治患者1个疗程CR+骨髓CR 2例(16.7%),总反应5例(41.7%)。累积2年生存率为42%。结论剂量增加的地西他滨可被安全应用于高危组MDS及AML,1个疗程缓解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疗程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30例MDS患者及27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西他滨单药治疗MDS患者中,随着疗程数增加,完全缓解(CR)/骨髓完全缓解(mCR)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对可能影响疗效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现,在MDS患者中,重度贫血对CR/mCR有影响(P=0.042);在AML患者中,预后分层对CR/mCR有影响(P=0.016)。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相关并发症分析中,单药方案1个疗程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10(0~25)d,2个疗程为6(0~24)d,3个疗程为4(0~10)d;联合方案中,1个疗程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11(0~30)d,2个疗程为8(0~30)d,3个疗程为4(0~11)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0%,治疗相关死亡1例(为移植后复发)。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AML患者,1个疗程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21(0~37)d,2个疗程为13(0~37)d,3个疗程为13(0~18)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7%,治疗相关死亡2例。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IPSS评分及铁过载是影响MDS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31、0.042),而预后危险分层是影响AML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13)。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AML疗效确切,单药治疗MDS患者中,随着疗程数增加,缓解率增加;地西他滨不良事件具有可控性,安全性好,大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疗程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30例MDS患者及27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西他滨单药治疗MDS患者中,随着疗程数增加,完全缓解(CR)/骨髓完全缓解(mCR)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对可能影响疗效的临床特征分析发现,在MDS患者中,重度贫血对CR/mCR有影响(P=0.042);在AML患者中,预后分层对CR/mCR有影响(P=0.016)。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相关并发症分析中,单药方案1个疗程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10(0~25)d,2个疗程为6(0~24)d,3个疗程为4(0~10)d;联合方案中,1个疗程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11(0~30)d,2个疗程为8(0~30)d,3个疗程为4(0~11)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0%,治疗相关死亡1例(为移植后复发)。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方案治疗AML患者,1个疗程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21(0~37)d,2个疗程为13(0~37)d,3个疗程为13(0~18)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0.7%,治疗相关死亡2例。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IPSS评分及铁过载是影响MDS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31、0.042),而预后危险分层是影响AML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13)。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AML疗效确切,单药治疗MDS患者中,随着疗程数增加,缓解率增加;地西他滨不良事件具有可控性,安全性好,大部分患者可以安全度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血液科10例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皮下注射地西他滨10 mg/d,第1~3天,第8、15、22天。32 d为1个疗程。评估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6例例存在MDS相关基因突变。1个疗程结束时4例获得了临床改善,其中1例部分缓解(PR),3例血液学改善(HI),6例疾病稳定(SD)。3例患者完成3个疗程治疗,疗效评估显示,2例获得了临床改善,1例(33.3%)完全缓解(CR),1例血液学改善,1例SD。出现骨髓抑制4例,白细胞减少1例,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3例;2例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结论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贫血东部协作组接受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39例及CMML患者8例。地西他滨20 mg/(m~2·d)联合亚砷酸0.15 mg/(m~2·d),治疗5 d,4~6周1个疗程,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者进入巩固周期,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中位疗程为2个疗程(1~12个疗程),31例(66.0%)获得了临床反应,中位疗效持续时间16周(2~52周)。CR 8例(17.0%),PR 10例(21.3%),血液学改善12例(25.5%),骨髓CR 1例(2.1%),疾病稳定8例(17.0%),疾病进展1例(2.1%)。二代测序基因检测中,33例发现25个基因突变70次。表观遗传学基因突变率(57.6%)高于剪接子复合物(33.5%)、转录因子和激酶系统(54.5%)和TP53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7.4%、54.5%、50.0%和85.7%,P=0.977)。治疗有效患者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显著下降(16.67%对10.26%,P=0.014)。结论地西他滨联合亚砷酸方案诱导治疗中高危MDS及CMML的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少。二代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可能与疗效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患者29例,根据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剂量的不同,分为8 d方案组(12 mg·m~(-2)·d~(-1)×8 d,11例)和5d方案组(20 mg·m~(-2)·d~(-1)×5 d,18例),比较2组地西他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为37.9%,总有效率(ORR)为62.1%。8 d方案组及5 d方案组CR率分别为45.5%和33.3%,ORR分别为72.7%和55.6%,2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西他滨应用后,2组各疗程发生各级粒细胞及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8 d方案组各疗程发生各级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均较5 d方案组轻(P0.05),2组骨髓抑制期三系血细胞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仍为骨髓抑制期主要并发症,其中40.0%的用药疗程中出现感染,肺部细菌感染占首位。结论:8 d方案和5 d方案均有较好的疗效,但8 d方案骨髓抑制程度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地西他滨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新药,但单药疗效尚不满意,其在MDS治疗中的具体用法仍在探索中,本研究拟评估地西他滨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MDS中的疗效。方法:9例低中危或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高危MDS,采用地西他滨15mg/(m2·d)×5d联合G-CSF 200~300μg/d预激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及耐受情况。结果:9例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G-CSF治疗1~3个疗程,最佳疗效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共2例,完全缓解6例,疾病稳定1例。获得最佳疗效的持续时间为2~14个月,平均8个月。3例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中2例获得CCyR。尚未观察到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治疗后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为骨髓造血抑制,经支持治疗,第1个疗程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恢复至0.5×109/L的时间为13~44d,中位29d;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轻微。截至末次随访尚无患者死亡,总生存为3~16个月,中位总生存为12个月;无病生存时间为2~1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4个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G-CSF预激治疗低中危或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高危MDS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例中高危MDS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1个疗程〔地西他滨15 mg·m-2·d-1,静脉滴注第1~3天,Ara-C10 mg/m2,静脉滴注,1次/12 h;ACR 5 mg·m-2·d-1,静脉滴注,第1~7天;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2·d-1,皮下注射,第1~12天〕,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例获完全缓解,1例获血液学进步,总有效率为85.7%。1例疾病进展,最后因急性腹膜炎死亡。结论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及难治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目的 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输血依赖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MDS-RCU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评价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使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20 mg/(m2·d),连续3 d]治疗的8例MDS-RCU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例(12.5%)获完全缓解,2例脱离成分血输注,3例达血液学改善,总反应率达75.0%。在4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估的患者中,1例获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50.0%,Ⅲ~Ⅳ级感染发生率37.5%,无Ⅲ~Ⅳ级出血、严重恶心呕吐(Ⅲ~Ⅳ级)和肝功能损伤(Ⅲ~Ⅳ级)。中位随访时间386.6 d(108~655 d),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减低剂量地西他滨可以改善MDS-RCUD患者的输血依赖,严重血液学毒性和早期病死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4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地西他滨4d方案(25~30mg·m-2·d-1静脉滴注,连用4d)治疗的12例MDS患者,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MDS患者完全缓解5例(41.67%),部分缓解3例(25.00%),总有效率为6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12(13~328)d,中位总生存期为255(13~963)d,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感染、胃肠道症状等。结论:地西他滨4d方案与3d、5d方案相比,治疗MDS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应用方便,降低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亚型分布、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与MDS诊断分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成人原发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WHO分型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99例MDS患者难治性贫血(RA)型26例(26.26%);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幼粒细胞增多(RAS)型6例(6.06%);难治性贫血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型23例(23.2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型44例(44.44%)。按IPSS预后分组,中危Ⅱ和高危组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Ⅰ组(χ2=17.88,P<0.01);中危Ⅱ和高危组患者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和中危Ⅰ组(χ2=40.22,P<0.01)。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好、中、差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分别为45(95%CI:39~51)、37(95%CI:25~49)和23(95%CI:13~31)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总体生存(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中国有别于西方国家MDS患者的WHO亚型分布,染色体核型分析是MDS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药地西他滨(DAC)与沙利度胺联合全反式维A酸(TAT)治疗低危及中危-1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DAC治疗和25例接受沙利度胺联合TAT治疗的MD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检测MDS患者常见突变基因,探讨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DAC治疗组总有效率54.5%,其中3例(27.3%)获完全缓解(CR),2例(18.2%)获部分缓解(PR),1例(9.1%)获血液学改善(HI),持续有效5例(83.3%),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2个月。TAT治疗组总有效率36.0%,9例(36.0%)获HI,持续有效4例(44.4%),中位PFS时间为9个月。伴有基因突变患者采用DAC治疗较TAT治疗有较长的PF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AT治疗组中,骨髓原始细胞≤2%是影响临床疗效HI的重要指标,HI与非H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C治疗低危及中危-1型MDS患者临床疗效优于TAT,尤其对于存在MDS基因突变的患者;TAT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H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发育不良(MDS-SL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评价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15 mg /( m2.d),连续 5d]治疗的12例MDS-SL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例(16.6%)获完全缓解,1例(8.3%)获部分缓解,5例(41.6%)达血液学改善,总反应率达66.6%。在5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估的患者中,1例(20.0%)获PR。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 50.0%, Ⅲ~Ⅳ级感染发生率33.3%,无Ⅲ~Ⅳ级出血,无Ⅲ~Ⅳ级恶心呕吐和Ⅲ~Ⅳ级肝功能损伤。中位随访时间16(2~32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发育不良(MDS-SL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减低剂量地西他滨[15 mg/(m~2·d),连续5 d]治疗12例MDS-SLD患者,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例(16.6%)获完全缓解,1例(8.3%)获部分缓解,5例(41.6%)达血液学改善,总反应率达66.6%。在5例可行细胞遗传学评估的患者中,1例(20.0%)获PR。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50.0%,Ⅲ~Ⅳ级感染发生率33.3%,无Ⅲ~Ⅳ级出血,无Ⅲ~Ⅳ级恶心呕吐和Ⅲ~Ⅳ级肝功能损伤。中位随访时间16(2~32)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MDS患者前瞻性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减低剂量地西他滨皮下注射,低剂量组:20 mg/m2,3 d,d1~3;超低剂量组:5~7 mg/m2,6 d,d1~3,d8,d15,d22;每6周为一个疗程。结果 低剂量组的总反应率(ORR)和血液学改善(HI)均优于超低剂量组(60.0%比24.2%,P=0.003;37.1%比15.2%,P=0.04);两组间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骨髓完全缓解(mCR)分别为2.9%比3.0%(P=0.966),5.7%比0(P=0.163),14.3%比6.1%(P=0.265)。IPSSR分组较低危组和较高危组患者在低剂量组的ORR均优于超低剂量组(60.0%比16.7%,P=0.023;60.0%比28.6%,P=0.043)。低剂量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VAF)下降程度高于超低剂量组(15.49%比5.98%,P=0.042)。多因素分析显示,地西他滨剂量(OR 0.287,P=0.0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老年初治、难治、复发和继发于MDS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CAG方案治疗MDS9例和AML23例,完成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失败患者则退出观察,有效者继续接受1个疗程治疗。结果:9例MDS临床均有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44.4%)。部分缓解3例(33.3%),血液学进步伴骨髓缓解1例(11.1%),骨髓缓解1例(11.1%)。AML临床总有效13例(56.5%),其中完全缓解9例(39.1%),部分缓解4例(17.4%)。大部分患者出现了可以耐受的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CAG治疗中、高危MDS和预后差的AML安全有效,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