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6例及非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根据BMD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106例)、骨量减少组(57例)和骨量正常组(35例)。收集所有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BMD及血清铁调素、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骨桥蛋白(OPN)、Ⅰ型原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铁调素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血清铁调素水平及腰椎BMD、股骨颈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且骨量减少组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血清PⅠNP、OPN、β-CTX、OC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血清PⅠNP、OPN、β-CTX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铁调素诊断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最佳临界值为35.0μg/L,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57.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铁调素与年龄、PⅠNP、OPN、β-CTX、OC均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是校正年龄,还是校正年龄和体重,铁调素与PⅠNP、OPN均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降低,且与年龄、骨代谢指标和BMD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的测定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11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组。另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进行BMD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水平。对比3组受试者BMD、PINP和β-CTX水平的变化,并分析骨质疏松伴骨折组PINP、β-CTX和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BMD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PINP和β-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BMD与PINP、β-CTX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27,-0.593,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伴骨折患者的骨折发生与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升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00例老年T2DM患者腰椎及髋骨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75例)、骨量减少组(72例)、骨质疏松症组(53例)。测量所有患者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骨代谢标志物,包括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骨钙素(BG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钙、24 h尿蛋白(UP)。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症组BMI及空腹C肽、25(OH)D、BGP、TPⅠNP水平降低(P0.05),β-CTX、24 h UP、PTH、Hb A1c水平升高(P0.05)。3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及FBG、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与BGP、TPⅠNP、25(OH)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3、0.269、0.223,P值分别为0.01、0.05、0.01),与β-CTX呈负相关(r=-0.246,P0.01)。结论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密切相关。T2DM患者易发生骨量减少,甚至合并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端中段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诊治的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密度(BMD)分为骨量正常组(n=94)、骨量减少组(n=92)、骨质疏松组(n=49)。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N-MID、β-CTX、甲状腺旁激素(PTH)以及25(OH)D3水平。分析血清N-MID、β-CTX与BMD、PTH及25(OH)D3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MID、β-CTX鉴别骨质疏松的能力。结果: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依次增大、糖尿病病程依次延长(P0.01)。骨质疏松组血清N-MID、β-CTX和PTH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N-MID、β-CTX水平与BMD均负相关(P0.05),与PTH均正相关(P0.05),与25(OH)D3无明显相关性;血清N-MID与β-CTX正相关(P0.01)。血清N-MID、β-CTX鉴别骨质疏松与骨量正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和0.85,特异度为100.00%、96.81%(P0.001)。结论:测定血清N-MID、β-CTX水平有助于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变化情况,进而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骨折组,同期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无髋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无折组,检测两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组β-CTX、P1NP水平明显高于无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β-CTX以456pg/m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0.00%,78.00%,79.00%,P1NP以44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78.00%,80.00%,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6.00%,94.00%,95.00%,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变化与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部骨折的发生有关,检测其水平变化可作为其预测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指标,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佳的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骨折初期患者的术前骨转换指标,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以及不同性别和不同骨折部位骨转换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收治入院的骨折48 h以内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或髋部骨折患者216例,其中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髋部骨折118例,于入院第二天清晨对患者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骨钙素(O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按性别、骨折部位及有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分组,比较组间的25 (OH) D、OC、β-CTX和PTH的差异。结果①男性患者62例,平均年龄(68.371±12.194)岁;女性患者154例,平均年龄(75.403±12.360)岁。糖尿病患者36例,平均空腹血糖水平(8.956±4.223) mmol/L;非糖尿病患者180例,平均空腹血糖(6.175±1.608) mmol/L。②OC和β-CTX在不同性别骨折患者、以及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骨折患者OC和β-CTX显著低于女性骨折患者(P<0.05);男性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亚组OC和β-CTX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亚组(P<0.05),但是不同骨折部位(髋部骨折亚组和胸腰椎骨折亚组) OC和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亚组OC和β-CTX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亚组(P<0.05),与男性一样在不同骨折部位亚组OC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96.3%的患者存在25(OH) D缺乏情况,女性髋部骨折亚组患者25(OH) D显著低于胸腰椎骨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女性患者髋部骨折亚组PTH水平显著高于胸腰椎骨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男性患者而言,血清PTH水平在不同骨折部位(髋部骨折亚组和胸腰椎骨折亚组)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亚组和非糖尿病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骨折患者骨转换低于女性骨折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骨折患者骨转换低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但是不同骨折部位患者OC和β-CTX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25-羟维生素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骨质疏松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骨折患者80例,根据骨密度(BMD)不同分为 BMD 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5-(OH)D 及 PTH 水平,采用双能 X 线 BMD 仪检测 L2~4、股骨颈及全髋BMD。【结果】80例骨折患者中发现 BMD 正常7例,骨量减少16例,骨质疏松57例。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25-(OH)D 水平显著低于 BMD 正常组;而 PTH 显著高于 BMD 正常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 与 BMD 呈显著正相关,与 PTH 呈显著负相关(P <0.05);25-(OH)D 与L2~4 BMD 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老年骨折人群存在较明显骨质疏松症状,应补充维生素 D;腰椎可能更易因25-(OH)D 的减少而出现骨质疏松症状,应当在补充维生素 D 的同时注重对腰椎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59例。收集全部患者基本资料和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包括血压、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肾小球滤过率(eGFR)、股骨颈骨密度(FNBMD)、腰椎L1~L4骨密度(L1~L4 BMD)。分析FNBMD、L1~L4 BMD的变化,以及血尿酸水平与钙、PTH、OC、PⅠNP、β-CTX、25(OH)D、FNBMD、L1~L4 BMD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25(OH)D、FNBMD、L1~L4 BMD、肌酐(Cr)、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TH、甘油三酯、OC、PⅠNP、β-CTX水平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经四分位法分组后结果表明,血尿酸水平在391.00~652.00μmol/L的患者FNBMD、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YP11A1基因rsrs900798位点多态性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关联。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420例,其中2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对照组,2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SNa Pshot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测定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观察该基因多态性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关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Total-PINP、β-CTX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G、GT、TT三种基因型的Total-PINP、β-CTX检测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髋部、腰椎、股骨大转子、股骨颈、Ward's三角5个部位GG、GT、TT三种基因型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可用来预测骨折危险性,但与CYPll Al基因rs900798位点多态性和其无明显关联,且该位点与骨折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治疗前、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 600mg/d;维生素D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滴剂,1滴/d;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时检测2组L_(2-4)、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ⅠN-terminal peptide,PⅠ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维生素D组、对照组治疗前BMD在L_(2-4)[(0.683±0.006)、(0.681±0.007)g/cm~2]、股骨颈[(0.559±0.009)、(0.555±0.021)g/cm~2]、大转子[(0.421±0.011)、(0.418±0.011)g/c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维生素D组BMD在L_(2-4)、肢骨颈、大转子[(0.784±0.172)、(0.679±0.007)、(0.507±0.091)g/cm~2],对照组BMD在L_(2-4)、肢骨颈、大转子[(0.701±0.080)、(0.611±0.163)、(0.457±0.079)g/cm~2]均高于治疗前,且维生素D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个月时L_(2-4)、股骨颈、大转子B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组治疗前血清β-CTX[(0.74±0.05)μg/L]、PⅠNP[(42.10±3.50)μg/L]与对照组[(0.76±0.12)、(42.40±3.60)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组及对照组治疗3个月β-CTX[(0.57±0.11)、(0.63±0.14)μg/L]、PⅠNP[(30.20±6.50)、(36.90±10.30)μg/L],治疗6个月β-CTX[(0.33±0.12)、(0.54±0.11)μg/L]、PⅠNP[(24.50±0.90)、(29.60±2.40)μg/L]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维生素D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治疗可增加BMD,降低血清PⅠNP、β-CTX水平,有助于延缓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腰椎骨折的3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腰椎骨折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的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关系。结果 2组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血钙(Ca~(2+))、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BALP、PINP呈正相关(P 0. 05),与25-(OH)D呈负相关(P 0. 05),与β-CTX无相关性(P0. 05)。结论 BALP、PINP、25-(OH)D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发生关联密切,其中BALP、PINP是其危险因素,25-(OH) D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与骨转换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将124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质疏松症分级标准将分为骨量正常组(37例)、低骨量组(42例)和骨质疏松组(45例)。检测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钙、血磷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钙素(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IN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等骨转换指标水平,以及髋骨和腰椎骨密度水平。结果低骨量组患者血清FPG、HbA1c、N-MID、β-CTX、PINP和PICP等指标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FPG和HbA1c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血清N-MID、β-CTX、PINP和PICP水平均高于低骨量组和骨量正常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血清N-MID、β-CTX、PINP和PICP各指标均与髋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呈现明显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MID、β-CTX、PINP和PICP等骨转换指标可反映机体骨代谢情况,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变化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25羟维生素D[25(OH)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12月该院收治的131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BMD)T值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42例)、骨量减少组(43例)、骨质疏松组(46例),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钙、血/尿磷、血/尿镁、血/尿钠、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TSH、25(OH)D、TNF-α及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分析骨质疏松组TSH、25(OH)D、TNF-α水平与BM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4组TG、TC、LDL-C、HDL-C、血/尿钙、血/尿磷、血/尿镁、血/尿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GP、TSH、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H、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BGP、TSH、25(OH)D及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PTH、TNF-α水平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BGP、TSH、25(OH)D及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PTH、TNF-α水平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骨质疏松组TSH、25(OH)D水平与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TNF-α水平与股骨颈、腰椎L1~L4、全髋部的BMD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TSH、25(OH)D在糖尿病患者中呈低水平状态,TNF-α在糖尿病患者中呈高水平状态,且TSH、25(OH)D、TNF-α水平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N端中段骨钙素(OCN)、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 P1NP)、I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β-CTX)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关节炎老年患者唑来膦酸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A组)和63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2个月时OCN、t P1NP和β-CTX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 d时OCN、β-CTX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A组治疗后7 d时OCN水平与B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β-CTX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t P1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B组治疗后t P1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2个月OCN、β-CTX、t P1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两组治疗后12个月各指标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A组较B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肾衰竭、休克等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可作为临床重要的骨吸收抑制剂,可明显减少骨科老年患者骨代谢水平,尤其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骨吸收抑制作用较骨关节炎患者突出,同时可有效提高骨折患者腰椎骨密度,因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4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各生化指标、血清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胶原C端交联物(CTX)水平,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尿白蛋白、25(OH)D水平分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OH)D水平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PTH水平随增龄有升高趋势。OC及CTX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随尿白蛋白水平升高,受试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或微量尿白蛋白组相比,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OC及CTX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大量尿白蛋白组患者腰椎及股骨颈BMD明显低于正常尿白蛋白组(P0.05)。25(OH)D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随25(OH)D水平降低,OC及CTX亦呈下降趋势,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OC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1),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股骨颈及腰椎BMD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并与尿白蛋白水平具有负相关性。骨代谢状态以低转换型为主,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与尿白蛋白及25(OH)D水平具有一定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另选取50例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标志物25(OH)D3、BALP、β-CTX、BGP、PINP水平,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BGP、β-CTX、PINP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BGP、β-CTX、PINP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25(OH)D3、B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与PINP、β-CTX、BGP呈负相关(P0.05),与BALP、25(OH)D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β-CTX、BGP、PIN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联系,其可作为临床诊断与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BMD)的变化。方法将277例女性T2DM患者分成A组(50岁)、B组(50~70岁)、C组( 70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所有患者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并测定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等生化指标。结果 277例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50. 2%,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C组腰椎及左侧股骨近端BMD较A组、B组均显著下降(P 0. 05),B组各部位BMD较A组显著下降(P 0. 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随年龄增长而增加,C组较A组、B组显著升高(P 0. 05);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C组较A组显著升高(P 0. 05);C组甲状旁腺素(PTH)较A组、B组显著升高(P 0. 05);血磷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C组较A组、B组显著下降(P 0. 05)。女性T2DM患者腰椎及股骨近端BMD与年龄、病程呈显著负相关(P 0. 05),L_1~3、Neck、Torch、Ward's部位的BMD与β-CTX呈显著负相关(P 0. 05)。腰椎及股骨近端BMD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显著正相关(P 0. 05),L_1~4、Neck、Torch部位BMD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 0. 05),L_1、L_3、Neck、Ward's部位的BMD与血磷呈显著正相关(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女性T2DM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而年龄、β-CTX、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是女性T2DM患者髋部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T2DM患者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吸收代谢指标升高,需关注50岁以后女性T2DM患者的骨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对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高尿酸血症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钙尔奇D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口服钙尔奇D治疗。观察并比较组间骨转化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治疗措施对患者尿酸(UA)、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OC)、25-羟维生素D[25(OH)VD]等指标无明显影响(F分别=0.09、0.10、0.14、0.01、0.37,P均>0.05);治疗时间对患者UA、25(OH)VD指标有明显影响(F分别=30.14、8.20,P均<0.05);治疗时间对患者β-CTX、PINP、OC指标无明显影响(F分别=0.04、0.05、2.94,P均>0.05);仅UA水平治疗措施和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16.75,P<0.05),其余指标治疗措施和治疗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分别=0.73、0.07、0.21、2.63,P均>0.05)。结论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水平与髋部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OP患者200例,依据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髋折组(n=50)和无折组(n=150),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β-CTX、P1NP水平,统计分析β-CTX、P1NP与老年OP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结果老年OP组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为(523. 66±52. 61) pg/ml、(53. 58±5. 66)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5. 57±40. 23)pg/ml、(31. 14±3. 66)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髋折组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为(584. 11±60. 22)pg/ml、(68. 32±7. 12) ng/ml,明显高于无折组的(513. 32±56. 25) pg/ml、(48. 28±5. 2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评估老年OP患者髋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中,β-CTX 548 pg/m时为80. 00%、86. 67%、85. 00%,P1NP 58 ng/ml时为84. 00%、90. 67%、89. 00%,β-CTX、P1NP联合检测时为96. 00%、97. 33%、97. 00%,β-CTX、P1NP联合检测明显高于β-CTX、P1N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OP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与髋部骨折发生有关,两者可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且两者联合检测时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20.
章涵硕  吴月蓉  夏海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0-3582,3587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64例MBD患者(MBD组)以及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N端中段骨钙素(N-MID)、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ⅠN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析这5项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M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MBD组血清PTH及N-MI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BD组中,国际分期体系(ISS)Ⅲ期患者血清β-CTX水平高于ISSⅠ期患者(P<0.05),骨病分级A级患者N-MID水平高于B级患者(P<0.05).结论 部分骨代谢标志物可用于MBD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