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1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28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2组,观察入院24h、48h、72hPLT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记录年龄、性别、病灶部位、SOFA评分等一般资料,并比较2组脓毒症患者入院24h、48h、72hPLT、MPV的差异,以及MPV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时期MPV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24h、48h、72h后PLT计数之比分别为:(176.06±103.06)×109/L-1∶(155.19±116.34)×109/L-1、(152.42±86.47)×109/L-1∶(118.51±89.28)×109/L-1、(157.29±94.76)×109/L-1∶(103.00±88.26)×109/L-1,MPV之比分别为(10.96±1.22)fl∶(11.59±1.21)fl、(11.41±1.11)fl∶(11.57±0.86)fl、(11.28±1.10)fl∶(12.21±0.98)fl。死亡组PLT随入院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生存组在入院48h下降,入院72h轻度升高;生存组MPV在入院48h上升明显,随后下降,而死亡组MPV在入院48h轻度下降而后明显上升;2组比较入院48h 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PLT计数与预后(死亡)负相关,MPV与预后正相关,尤其入院72h MPV显著;入院24h、48h、72h M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6、0.555、0.736,均显著高于入院24h、48h、72hPLT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7,0.361,0.267),入院72h的MPV判断死亡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3.50%和84.70%。结论:脓毒症患者MPV变化与脓毒症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入院72h的MP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阑尾炎患儿63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6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被试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析各血小板参数及WBC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WBC及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PV和PD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性(r=-0.467,P=0.03;r=-0.342,P=0.02)。MPV与PDW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PLT与WBC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0)。MPV、PDW与WBC呈显著负相关(r=-0.513,P=0.01;r=-0.490,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以PLT显著升高、MPV和PDW降低为特征,血小板参数结合WBC等炎性反应指标可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的78例脓毒症患者为试验组。另选同体检合格人群78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52例。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对患者进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分析其与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各参数比较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静脉血内PLT、MPC水平显著性降低(P0.01),MPV、PDW水平呈现显著性升高(P0.01)。脓毒症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血小板各参数比较结果显示,与存活组相比,脓毒症死亡组患者PLT、MPC显著性降低(P0.01),MPV、PDW显著性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PLT、MPC与APACHEⅡ评分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587(P0.01),MPV、PDW与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0.571(P0.0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血液内PLT、MPC降低以及MPV、PDW显著升高有关,血小板有关参数变化情况可间接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凝血相关参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ICU脓毒症患者100例,依据sepsis3.0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和脓毒症休克组50例,监测入院24 h和72 h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28 d生存情况等。比较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24 h和72 h凝血相关参数变化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相关参数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入院24 h、72 h,脓毒症组PLT、PCT高于脓毒症休克组,MPV、PT、APTT、TT均低于脓毒症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APACHEⅡ≤22分组PLT、PCT高于APACHEⅡ> 22分组,MPV、PT、APTT、TT均低于APACHEⅡ> 22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及穿支动脉病变(PAD)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13例。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头颅核磁共振、头颈部CTA、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结果分为LAA组(113例)、PAD组(100例)。均进行血小板检测,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记录入出院时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与PAD组比较,LAA组PLT和PCT明显减少(P均〈0.05);PDW和MPV略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181,r=-0.329,P均〈0.01),PLT与PCT呈正相关(r=0.926,P〈0.01)。入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P〈0.01);出院时LAA组NIHSS评分高于PA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PLT、MPV、PDW、PCT均无相关性(r=0.000,r=0.128,r=0.118,r=0.042,P均〉0.05),出院时NIHSS评分与MPV、PDW呈正相关(r=0.160,r=0.146,P均〈0.05),与PLT、PCT无相关性(r=-0.005,r=0.042,P均〉0.05)。结论血小板参数、NIHSS评分与CISS分型LAA及PAD关系密切,对疾病的疗效、预防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该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脓毒症分级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观察所有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不同转归结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随着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血清PCT、CRP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4、0.217,P均0.05)。83例患者治疗后所有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为24.09%,其中存活组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PLT显著高于死亡组,而血小板相关参数MPV、PDW及P-LCR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的检测可有效的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患者预后与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有着密切关系,对病情的预测有一定指导意义,PCT、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及预测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变化率和血小板容积指数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及其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05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82例)和死亡组(23例)患儿白细胞计数(WBC)、NLR、48 h NLR、NLR变化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PCIS、PRISMⅢ的差异;分析脓毒症患儿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与PCIS、PRISMⅢ分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水平及PRISMⅢ分数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CIS分数明显降低(P<0.05),而入院时两组WBC、NLR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 NLR、NLR变化率、PCT与PCIS分数呈负相关(r=-0.308、-0.242、-0.262,P<0.05),MPV、PDW与PCIS分数无相关性(P>0.05),而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PCT与PRISMⅢ分数呈正相关(r=0.193~0.346,P<0.05).各指标评价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MPV、48 h NLR、PRISMⅢ、PCIS、PCT、PDW、NLR变化率.结论 MPV和48 h NLR可能是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测定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栓治疗后生活能力改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6 年10 月~2018 年3 月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五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9 例行抗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4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在入院及出院时分别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检测,并在出院时对患者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评分,以mRS 评分作为脑卒中终点指标,以mRS 评分≤ 2 分归类为生活能力改善良好组,以mRS 评分≥ 3 分归类为生活能力改善不良组,分别比较入院和出院时生活能力改善良好组与不良组患者的PLT,MPV,PDW,PCT 和PLCR 检验指标差异,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 入院时,生活能力改善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PLT,MPV,PDW,PCT 和PLC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生活能力改善良好组的PLT(P=0.008),PCT(P=0.009)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良好组的PLT(P=0.002),PCT(P=0.007) 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良好组的PLT(P=0.001),PCT(P=0.001) 显著低于对照组,MPV,PLCR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PLT,PCT与患者生活能力改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1(P=0.008),-0.274(P=0.002)。结论 在评估脑卒中终点生活能力预后时,PLT,PCT 与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血小板参数在早期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方面无明显意义,应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抗栓治疗过程中对PLT,PCT 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预后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7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12例和死亡组64例。记录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计算MPV/PLT、PDW/PLT、MPV/PCT、PDW/PCT,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进行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参数及其比值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LT、PCT均低于存活组,MPV、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1)。PLT、MPV、PCT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PC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最佳截断值为0.25%,敏感度为71.73%,特异度为87.47%。死亡组MPV/PLT、PDW/PLT、MPV/PCT、PDW/PCT均高于存活组(P0.01)。MPV/PCT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37.68时,敏感度为75.46%,特异度为93.78%。结论 PLT、MPV、PCT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T、MPV/PCT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和特异度较高,可以有效判断脓毒症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小板各项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血小板指标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5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及49例健康对照者,采用Sysmex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及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及各参数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阑尾炎患者组WBC及PLT明显升高,而MPV和PDW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V与PDW(r=0.974,P〈0.01),以及PLT与WBC(r=0.451,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PLT分别与MPV和PDW(r=-0.610,r=-0.621,P均〈0.01),WBC分别与PDW和MPV(r=-0.335,r=-0.364,P均〈0.05)均呈负相关。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外周血存在PLT增高、而MPV和PDW降低的血小板模式,用这些参数联合其他炎性指标建立诊断模型可能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大的实验室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及其相关参数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儿童脓毒症所致血小板(PLT)降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初次确诊的儿童ITP患者(ITP组)及儿童脓毒症(脓毒症组)导致PLT降低鉴别诊断的患儿各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疾病对照组)20例,以体检健康儿童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网织血小板比率(RP%)、RP绝对值、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ITP组和脓毒症组RP%、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A组(P0.05),且ITP组高于脓毒症组(P0.05)。ITP组和脓毒症组RP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RP%、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及PLT相关参数可作为儿童ITP及儿童脓毒症导致的PLT减少患儿的鉴别诊断指标,并对患儿骨髓造血功能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已确诊的患儿65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50例健康儿童以上的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及与治疗后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ITP患儿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1),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2)ITP轻、中、重度患儿随病情加重PLT进行性下降,而PDW、MPV、P-LCR进行性增大,但极重度患儿MPV反而变小.(3)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方法:动态测定38例重症肺炎患儿(A组)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与普通肺炎患儿80例(B组)和正常儿童(C组)100例作对照。结果:入院24h内A组PLT明显高于B、C组,均P<0.01,而PDM、MPV、P-LCR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PLT高于C组,P<0.05,而PDW、MPV、P-LCR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入院72h后复查,B组各血小板参数基本恢复正常,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PLT明显下降,而PDM、MPV、P-LCR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第7d复查,各参数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动态检测肺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血小板计数(P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动态观察40例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PC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将各参数MPV、PDW、P-LCR与APACHEⅡ评分、P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V、PDW和P-LCR值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earson系数分别为0.455,0.468,0.535,P0.01);MPV、PDW和P-LCR值与PC之间呈负相关(Pearson系数分别为-0.533,-0.550,-0.638,P0.01);PC于观察的第4 d降至最低值,第7 d开始恢复(P0.05),而MPV、PDW和P-LCR在观察的第4 d升至最高值,但在第6 d开始下降(P0.05),MPV、PDW和P-LCR变化均早于PC的变化。结论:动态监测MPV、PDW、P-LCR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C恢复具有良好的预判价值,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情观察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小板(PLT)参数与外伤性脑梗死(T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符合纳入除标准的颅脑损伤患者191例。将伤后14 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划入观察组,余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24、48小时,第3、7、14天,采集肘静脉血对PLT计数、PLT平均体积(MPV)、PLT体积分布宽度(PDW);伤后24 h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6个月随访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分别分析脑梗死与上述PLT参数的关系、PLT参数与颅脑损伤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LT计数降低、MPV升高、PDW升高;观察组患者GCS/GOS与PLT计数呈正相关,与MPV、PDW呈负相关。结论 PLT计数、MPV、PDW均与TCI有关,三者中PLT最具临床意义。PLT计数越低、MPV和PDW越高,脑梗死可能性越大,颅脑损伤可能越严重,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2~7天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变化.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2~3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P<0.001),PDW增加(P<0.01),PLCR增加(P<0.05);发热4~7天后人院者PLT显著减少(P<0.001),PDW、MPV、PLCR均显著增加(P<0.001).经住院治疗3~14天后,PLT、PDW、MPV及PLCR均恢复正常.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PDW、MPV、PLCR随病程而增加.应及早入院治疗,避免出血和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HD合并 IGT患者49例作为 A 组,单纯 CHD患者52例作为 B组,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55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后均检测 hs-CRP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5项血小板参数水平,并了解其相关性。【结果】A 组 hs-CRP、PCT、PDW、MPV、P-LCR 分别为(7.94±0.51)mg/L、(0.24±0.04)%、(22.86±3.05)%、(16.04±3.97)fl、(59.68±8.24)%均显著高于B,C组,PLT为(148.37±29.79)×109/L显著低于 B, C组,B组和C组之间相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PLT呈负相关关系,与PCT、PDW、MPV、P-LCR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HD合并 IGT 患者血小板参数与 hs-CRP 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相关参数在银屑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A组)和67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A组)的相关资料,包括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分数(PASI)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根据PASI将54例银屑病患者分为PASI≥10组(10例)和PASI10组(44例)。另选取20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B组)和2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B组),检测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及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磷脂酰丝氨酸(PS)。PASI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A组年龄、WBC计数、MPV和PDW与正常对照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而2个组之间男女比例、Hb、PLT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10组WBC计数、P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组(P0.05),PASI≥10组男性占比、WBC计数、MP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A组(P0.05),PASI≥10组男性占比和MPV明显高于PASI10组(P0.001、P0.01),其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B组外周血MPV、IPF及CD62P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B组(P0.05),而2个组之间P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与MPV呈正相关(r=0.234,P0.05),与年龄、Hb、WBC计数、PLT计数、PDW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5、-0.062、0.076、-0.114、0.027,P0.05)。结论 MPV、IPF、CD62P作为PLT活化的标志物,对判断银屑病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汨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06-100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钠尿)tk(BNP)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检测116倒CHF患者(CHF组)和60例非心衰心脏病患者(对照组)的BNP、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ICHF组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7.276);CHF组的MPV、PDW和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4.203,8.484,5.760);而两组间的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t=0.210)。CHF组患者BNP水平与MPV(r=0.246,P〈O.05)、PDW(r=0.299,P〈0.05)和P—LCR(r=0.329,P〈0.05)呈正相关。【结论】CHF患者血小板参数与BNP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CHF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该院就诊的2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CHD组和对照组,检测计算比较两组患者MPV、PDW、PLT、PCT、PLR的差异。CHD组再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及Gensini积分分为不同亚组,比较各亚组MPV、PDW、PLT、PCT、PLR水平,并分析MPV、PDW、PLT、PCT、PLR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DW、PLT、PLR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MPV、PDW、PLR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MPV、PDW、PLR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V、PDW、PLR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有望作为CHD危险程度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