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9例接受置管溶栓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30例接受尿激酶(UK)溶栓(A组),29例接受rhPro-UK溶栓(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静脉通畅评分、健患肢周径差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A组静脉通畅评分为(2.33±1.24)分,明显高于B组的(1.69±0.8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股部周径差值和小腿周径差值分别为(1.18±1.00)cm和(1.03±0.61)cm,均高于B组的(0.64±0.63)cm和(0.71±0.47)c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9/30),高于B组的20.69%(6/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治疗中,应用rhPro-UK治疗的溶栓效率高于UK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邵逸夫医院2000年1月~2003年3月收治的DVT病人共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DVT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明显好转,复查下肢周径,患侧大腿年均周径为(43.74±3.29)cm,小腿平均周径为(33.46±2.48)cm(与治疗前对比,P<0.05),健侧大腿平均周径(43.68±2.82)cm,小腿平均周径为(33.45±2.32)cm(与治疗前对比,P>0.05)。多普勒超声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流变细21例,血流完全正常57例。77例(98.7%)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溶栓抗凝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27-1628
目的分析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予以CDT,研究组予以CDT联合药物机械碎栓。对比两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畅通率及治疗前后健患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健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较参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激酶用量较参照组少,溶栓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较参照组的17.6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脉通畅率为91.18%较参照组的55.88%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CDT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患侧肢体周径,可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提高静脉通畅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行溶栓治疗的10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腔内导管溶栓治疗患者53例,经周围静脉溶栓治疗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调查、分组比较,比较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患肢溶栓率、消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深静脉通畅率、髂静脉闭塞率、美国CEAP分级(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以及生活质量(SF-36问卷调查)。结果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患者患肢溶栓率(72.10±8.51%)、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70.12±6.31%)、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77.35±8.11%)明显高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63.25±8.67%、62.35±6.24%和62.16±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1年随访,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65.46%)明显高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48.28%);下肢深静脉血栓再发率(9.09%)、髂静脉闭塞率26.64%)和CEAP分级(1.62±0.35级)明显低于周围溶栓治疗组患者(35.27%,55.10%,2.31±0.45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得分)均提高,且腔内导管溶栓治疗组提高幅度大于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经周围静脉溶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脉冲式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脉冲式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静脉输液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径缩小值(患者治疗前、后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减少值与髌骨下10cm处小腿周径减少值总和的平均值)、周径缩小时间、静脉畅通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径缩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周径缩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畅通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栓溶解Ⅰ、Ⅲ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局部皮肤淤斑、牙龈出血、肢体再肿胀,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膳静脉穿刺血栓抽吸及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胭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提下,先行球囊扩张机械性破碎血栓及IOF改良下腔静脉支架输送鞘行血栓抽吸,然后行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骼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于治疗6个月复诊,双下肢周径差〈1.5cm,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6)、(3.6±2.1分),Z=1.65,P〈0.01],静脉通畅率为(69.5±13.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大腿、小腿周径差。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大腿、小腿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缓解患肢术后肿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脉冲磁场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给予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给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肿胀程度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肿胀程度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组疗效改善较单纯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组更为显著.结论 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单纯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导管内给药溶栓与常规浅静脉给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导管内溶栓;对照组给予浅静脉溶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双侧下肢距髌骨上、下10 cm 2个部位的周径、消肿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9%,对照组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距髌骨上、下10 cm周径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距髌骨上、下10 cm周径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平均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导管内溶栓配合全身抗凝综合治疗,能更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42例下肢DVT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DVT,对照组单纯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DVT。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常度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DVT,可以明显提高血栓溶解率。  相似文献   

12.
周九红 《妇幼护理》2023,3(5):1221-1223
目的 探讨依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对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行依诺肝素钠治 疗;研究组行依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程度及凝血功能。结果 研究组下 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 7d、10d 大腿周径差值、小腿周径差值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研究组治疗 7d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较 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依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凝血功能,减轻 下肢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3.
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吴秀英  吴庆昌 《护理研究》2005,19(3):418-419
[目的]观察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77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半小时内注入,同时用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患肢大腿处.疗程7d~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0%,无一例发生出血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时应重视患肢及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丽  吴秀英  吴庆昌 《护理研究》2005,19(5):418-419
[目的 ]观察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其护理。 [方法 ]将 77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组 ,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半小时内注入 ,同时用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患肢大腿处 ,疗程 7d~ 2 1d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 ,其余治疗同治疗组。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率达 90 .0 % ,无一例发生出血严重并发症。 [结论 ]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护理时应重视患肢及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下肢DVT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治疗后3个月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较行CDT治疗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与行CDT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溶栓和手术综合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6月185例DVT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取栓86例,溶栓治疗99例。结果:溶栓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2~8cm,髌下15cm缩小3.0~6.6cm,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不通者93%,1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部分再通率41%;手术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3~10cm,髌下15m缩小2.0~9.5cm,1个月时造影再通率88%,有50%完全再通,12个月时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再通率75%。结论:以手术取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对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的影响。方法 分为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在术后固定时间测量患肢大腿周径并与健肢比较。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2、4、6天患肢与健肢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梯度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配合积极的护理,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患肢踝部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38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人,分别经足背静脉并患肢踝部加压(治疗组)和经手背静脉(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的方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大小腿周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肢注射时无不适反应。结论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护理操作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经足背静脉患肢三处加压静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方案。观察2组用药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大小腿周径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疗效好,操作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20.
霍红  沈延艳 《护理研究》2005,19(16):1467-146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分为股动脉组及周围静脉组,每组20例,股动脉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经患侧股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用微量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与同期20例经周围静脉穿刺,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股动脉组治愈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肢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可以使药物从微静脉开始直接发挥溶栓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经周围静脉穿刺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