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川文氏皮外科协定方健脾除湿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标准的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给予口服健脾除湿汤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IL-4、IgE的水平,观察口服健脾除湿汤加减治疗4周后对其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评分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L-4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脾除湿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可取得满意疗效,可能通过上调IFN-γ,下调IgE、IL-4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拟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湿疹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每日1次;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制健脾祛湿汤治疗,每日1剂;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2组均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将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的T细胞的亚群(CD_4~+、CD_8~+、CD_4~+/CD_8~+)、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4,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0,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含量进行比较;比较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IL-6、IL-17及IL-23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_4~+/CD_8~+显著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EASI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结论:健脾祛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采用自拟脾虚湿蕴湿疹方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来院门诊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12.89岁;平均病程1.56±1.33年。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10.65岁;平均病程1.75±1.09年。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13-2315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法治疗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20例,治疗组予以健脾美肤散口服,对照组A予以氯雷他定颗粒口服,对照组B予以防参止痒颗粒口服。于治疗15 d、30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在总有效率、EASI积分、中医全身证候积分上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瘙痒程度积分上比较疗效相当。结论:健脾美肤散治疗小儿湿疹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健脾除湿止痒方对脾虚湿盛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脾虚湿盛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与瘙痒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4±0.75 vs 2.6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64±0.38 vs 1.5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10.71%vs 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除湿止痒方能够显著减少脾虚湿盛型湿疹患者瘙痒及皮损症状,还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血液CD4~+、CD8~+、CD4~+/CD8~+的变化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收治的57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28例,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组予健脾祛湿饮煎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口服,疗程结束后(3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CD4~+、CD8~+、CD4~+/CD8~+变化情况,并与健康体检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D4~+下降显著(P0.01),CD8~+上升显著(P0.01),CD4~+/CD8~+均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D4~+上升明显(P0.05),CD8~+下降明显(P0.05),CD4~+/CD8~+上升显著(P0.01);与健康体检组比较,CD4~+/CD8~+上升明显(P0.05),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饮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有效,可以调节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群免疫功能紊乱,使CD4~+/CD8~+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以皮损多形性、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病,脾虚湿蕴型是临床常见的湿疹证型,治宜健脾渗湿、除湿止痒。该文主要介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除湿止痒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医案1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除湿方结合麻黄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湿疹的价值、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除湿方结合麻黄洗剂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EASI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及皮疹面积、皮疹形态、瘙痒程度症状评分和TNF-α、IL-18、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除湿方结合麻黄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阳化气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阳化气汤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EOS、Ig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OS、IgE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OS、I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阳化气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并能改善EOS、IgE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健脾除湿饮治疗脾虚湿盛型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脾虚湿盛型湿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5例。A组患者采用健脾除湿饮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来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A组中,治疗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7、15、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5%;B组中,治疗痊愈、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24、11、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6%。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4%;B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2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4%。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脾除湿饮来治疗脾虚湿盛型湿疹,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少,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整体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脾虚湿蕴型湿疹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瘙痒症状评分、皮损面积及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术苓除湿汤加减治疗湿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微  张磊  靳全友 《四川中医》2005,23(11):79-80
目的:观察术苓除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的l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脾虚湿蕴型湿疹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口服术苓除湿汤,对照组5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4%,与对照组(94.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愈患者6个月后的复发率(24.44%)明显低于对照组(51.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苓除湿汤治疗湿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治愈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5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玲  刘红霞 《陕西中医》2009,30(5):534-535
目的:观察除湿解毒汤(龙胆草、黄芩、炒白术、苦参等)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立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外敷55例与口服氯雷他啶胶囊50例,两组均治疗2周,2周后以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后总积分的改善情况为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氯雷他啶胶囊对照组。结论: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具有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针联合火针密刺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毫针联合火针密刺法,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1次/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各完成30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针联合火针密刺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枸地氯雷他片口服,观察组再予以健脾除湿法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以及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临床效果良好,较单用西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注意补充蛋白质,改善营养状况。对照组60例柳氮磺吡啶,初始1~2g/d,温水送服,每次用药间隔8h,后根据身体状态适当调整。治疗组40例健脾除湿汤(白术12g,陈皮15g,白芍20g,木香、甘草各5g,当归、茯苓各15g,黄芪、薏苡仁各20g,黄连15g,肉桂5g),水煎500mL,早晚分服;柳氮磺吡啶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腹痛评分、腹泻评分、便血评分、IL-6、IL-10、IL-13、hs-CRP、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8周),判定疗效。[结果]腹痛评分、腹泻评分、便血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降低多于对照组(P0.01)。IL-6、IL-10、IL-13、hs-CRP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除湿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蕴),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中医》2021,39(6):176-178
目的:观察祛风抗敏方联合拔罐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诊治的96例脾虚湿蕴型CU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是祛风抗敏方联合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还将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DLQI)评分、血清总IgE、IL-17水平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较对照组的81.25%明显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DL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IgE、IL-17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12.5%,较对照组35.42%明显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祛风抗敏方联合拔罐治疗脾虚湿蕴型CU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总IgE、IL-17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对82例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就诊顺序1:1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在强调戒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照组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疗程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2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化湿中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脾虚湿蕴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火针、中药联合伐昔洛韦等西药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及参苓白术散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火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3个疗程。于2~3个疗程后以及半年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半年内比较两组后遗神经疼痛发生率。结果:治疗2~3个疗程后研究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半年内随访研究组后遗神经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中药联合伐昔洛韦等西药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可显著减轻疼痛感,疗效显著,并能降低后遗神经疼痛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健脾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用凉血解毒健脾除湿法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痊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解毒健脾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