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肺移植后移植物功能异常的主要并发症,原位肺移植动物模型技术难度高且费时,限制了其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小鼠的气管异位移植来建立模拟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以期为国内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模型选择.方法:①实验材料及分组:实验于2007-07/08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实验组采用10只C57BL/6小鼠为供体,10只BALB/c小鼠为受体;对照组10只供体、10只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②实验方法:取供体小鼠的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连续气道作为供体,两端结扎后异位移植到受体小鼠背部皮下.③实验评估:移植28 d后获取移植气管标本,石蜡包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气管病理变化;比较两组小鼠的移植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结果:20例模型动物全部存活,无感染.①模型动物手术时间(12±2)min.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切片示实验组小鼠移植气管管腔闭塞,慢性炎细胞浸润广泛,气管上皮完全脱落,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呈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对照组小鼠移植气管的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③实验组小鼠移植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小鼠气管异位移植后模拟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作为研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动物模型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对于气管移植后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miRNA分子水平机制的治疗策略在防治器官移植后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拟肺移植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微小RNA 表达谱变化。 方法:通过近交系大鼠原位气管移植,模拟建立肺移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动物模型并经病理学证实;通过微小 RNA芯片筛选出供体移植气管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微小 RNA,并选取差异表达显著的miR-146a、miR-155和miR-451进行相对定量研究,应用实时定量RT-PCR(RT-qPCR)法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与结论:原位气管移植后4周经病理检查证实大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模型成功建立。microarray检测获得29个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相关的微小RNA,包括15个微小RNA表达显著上调,14个微小RNA表达显著下调,其中显著上调miR-146a、miR-155和显著下调miR-451的功能涉及免疫炎症反应等。提示微小RNA在肺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病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很多实验已证明气管上皮细胞是引起这种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气管上皮起到免疫应答的"靶器官"作用,可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应答.目的:探讨在大鼠气管异位移植中气管上皮细胞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去上皮组织的气管异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4组:①上皮组:Wistar大鼠一SD大鼠,气管模型建立不需要消化气管上皮,直接灌入培养液.②去上皮组:Wistar大鼠→SD大鼠,没有上皮细胞的Wistar大鼠气管,将气管模型移植于SD大鼠的背部皮下.③对照组1: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气管灌入生理盐水植入皮下.④对照组2:Wistar大鼠→Wistar大鼠,将去上皮组织的气管植于皮下.结果与结论:上皮组气管内发生了闭塞,闭塞率随着移植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去上皮组气管内没有堵塞.对照组管内没有闭塞.在大鼠气管异位移植模型中得到证实,气管上皮细胞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栀子苷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模型组制作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实验组在制作模型后给以栀子苷50 mg/(kg·d)处理,连续28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关节肿胀和多发关节炎指数的影响;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关节软骨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自第14天体重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提高,后肢关节严重肿胀;第28天开始,实验组体重增长开始增加,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关节肿胀程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第42天,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提高,而实验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减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第42天,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Bax蛋白表达显著提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实验组Bax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得到明显逆转(P0.05)。结论栀子苷能明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对大鼠的炎性损伤,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对博来霉素A5(BLMA5)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A组21只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21只为BLMA5模型组;C组21只为气管内注入BLMA5后立即移植BMSCs;D组7只为气管内注入BLMA514 d后移植BMSCs.C、D组分别于BLMA5造模后立即、14 d后通过尾静脉注入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BMSCs.A、B、C组大鼠分别于第7、14、28天、D组第28天时各处死大鼠7只行HE及Masson染色;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标记细胞、肺组织内羟脯氨酸(HYP)含量,分析肺内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观察MMP-2、TGF-β1表达.结果:①C组第7、14、28天及D组第28天肺组织均见到标记的BMSCs.②HE及Masson染色切片,与A组比较B组第7天肺泡炎最明显,第28天肺纤维化最重(P<0.01);C、D组均轻于B组,C组轻于D组(均P<0.05).③B组注BLMA5第7天,HYP含量及TGF-β1表达均开始升高,第28天最高,各组间比较均有变化(P<0.05).④B组MMP-2的表达在第7天时最多,与A、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第28天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各组比较无差异.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定植于受损的肺组织,并能有效阻止BLMA5诱导的早期大鼠肺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MMP-2的表达有关,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6.
背景:异位气管移植中上皮细胞的变化过程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在上皮增殖同时伴随有不可逆的细胞死亡,并且气道上皮再生与死亡发生在移植气道闭塞之前。目的:观察异位鼠气管移植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方法:将异体BALB/c小鼠气管植入BALB/c小鼠颈背部皮下,移植后不注射环孢素A。将BALB/c小鼠气管植入C57BL/6小鼠颈背部皮下,一组不注射环孢素A,另一组全程腹腔注射环孢素A。移植后第3,7,14,21,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气道上皮的完整性、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测定移植气管中BrdU标记指数及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受体BALB/c小鼠移植后第3天气道上皮细胞轻度损伤丢失,第7~21天,气道上皮逐渐恢复正常,第30天,气道上皮接近正常上皮;BrdU标记指数变化范围为3%~5%;TUNEL阳性细胞数基本无变化。受体C57BL/6小鼠移植后第3天,气道上皮轻度损伤,第7~21天,气管上皮脱落、坏死,开始出现纤维增殖并逐渐加重,第30天时,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被纤维组织填塞,接近闭塞;移植后第14天,BrdU标记指数达到最高,未注射环孢素A组高于注射环孢素A组(P=0.000),移植后第21,30天,标记指数明显降低;移植后第21天,未注射环孢素A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大值,注射环孢素A组于移植后第14天达最大值。说明异位气管移植上皮增殖同时伴随有不可逆的细胞凋亡,环孢素A可以减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程度,但并不能阻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7细胞、白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因子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肺纤维化模型组(P,n=24)、地塞米松3mg/kg干预组(D,n=16)、生理盐水对照组(N,n=24)。P、D组均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eomycin,BLM)(5mg/kg)方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N组气管内灌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D组从第7天开始1次/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N、P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造模后7、14、28天每组随机分批处死大鼠(8只/组)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用荧光RT-PCR法检测IL-21的表达水平。结果 P、D组大鼠肺组织早期炎症反应明显,并逐渐出现纤维化及胶原纤维沉积。P组IL-21表达水平、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列均较N组明显升高(P〈0.05),在第7天表达水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第28天最低。结论 Th17细胞、IL-21因子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支镜下肺泡灌洗联合布地奈德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IL-17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纤支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7细胞、IL-17水平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Th17和IL-17水平、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率、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T、tPTEF/t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R、FRC、Ref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纤支镜下肺泡灌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抑制Th细胞增殖,降低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改善肺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老龄大鼠和成年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老年肺纤维化发病率升高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5只,测定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浓度;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成年和老龄模型组第7天至第28天肺组织HYP含量、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逐渐升高,但是成年模型组第21、28天与同组第1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老龄模型组在第21天和第28天时仍明显继续升高,且与同组第14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后老龄大鼠HYP、TGF-β1、TNF-α的浓度长时间及高水平表达,是肺纤维化随年龄增加的分子基础,也是老年人肺纤维化发病率升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林毛  吴凯  高文  陈昶  鲍方  郑卉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88-3292
背景:异位气管移植中上皮细胞的变化过程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在上皮增殖同时伴随有不可逆的细胞死亡,并且气道上皮再生与死亡发生在移植气道闭塞之前。目的:观察异位鼠气管移植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方法:将异体BALB/c小鼠气管植入BALB/c小鼠颈背部皮下,移植后不注射环孢素A。将BALB/c小鼠气管植入C57BL/6小鼠颈背部皮下,一组不注射环孢素A,另一组全程腹腔注射环孢素A。移植后第3,7,14,21,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气道上皮的完整性、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测定移植气管中BrdU标记指数及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受体BALB/c小鼠移植后第3天气道上皮细胞轻度损伤丢失,第7~21天,气道上皮逐渐恢复正常,第30天,气道上皮接近正常上皮;BrdU标记指数变化范围为3%~5%;TUNEL阳性细胞数基本无变化。受体C57BL/6小鼠移植后第3天,气道上皮轻度损伤,第7~21天,气管上皮脱落、坏死,开始出现纤维增殖并逐渐加重,第30天时,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被纤维组织填塞,接近闭塞;移植后第14天,BrdU标记指数达到最高,未注射环孢素A组高于注射环孢素A组(P=0.000),移植后第21,30天,标记指数明显降低;移植后第21天,未注射环孢素A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大值,注射环孢素A组于移植后第14天达最大值。说明异位气管移植上皮增殖同时伴随有不可逆的细胞凋亡,环孢素A可以减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程度,但并不能阻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威胁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诱导受者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排斥反应的理想措施。目的:探讨RNAi RelB树突状细胞预输注诱导大鼠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将近交系雄性清洁级DA(RT1a)大鼠和近交系雄性SPF级Lewis(RT11)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前随机配对分为4组:①对照组,受体鼠移植前不做预输注。②治疗组:受体鼠移植前7d静脉输注供体大鼠RNAi RelB树突状细胞(5×106)。③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受体鼠移植前7d静脉输注供体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5×106)。④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受体鼠移植前7d静脉输注供体大鼠成熟树突状细胞(5×106)。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以及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相比,治疗组移植肝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移植后第7天,治疗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成熟树突状细胞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P<0.01),移植后第14天治疗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有轻微下降,两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1)。移植后第7天,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成熟树突状细胞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升高(P<0.01),而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下降(P<0.01);移植后第14天治疗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有下降,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成熟树突状细胞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移植后第7天排斥活动指数为8.0-9.0。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第14天肝细胞、内皮细胞坏死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进一步增多。治疗组移植后第7天排斥活动指数为6.0-8.0,第14天时排斥活动指数为4.0-5.0。结果提示RNAi RelB树突状细胞预输注可以减轻移植肝排斥程度,延长移植肝生存时间,这是通过间接途径实现的,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的调节和无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受体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向血管内皮细胞(VE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Wistar大鼠,受体为雌性SD大鼠。受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2)。其中对照组仅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于术中经门静脉注射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0.5mL(1×107/mL)。实验组再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在术后第7、14、21天切取肝脏,并行Sry原位杂交结合vonWillebrand因子(vWF)免疫组化的双标染色,观察受体骨髓干细胞向VECs转化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早期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第7天在肝组织内发现Sry与vWF双染阳性细胞,该细胞于第14和21天在血管壁出现。对照组肝脏病理学检查为急性重度排斥反应,实验组为急性轻到中度排斥反应。结论:受体骨髓干细胞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VECs,表达vWF,并可部分替代移植肝本身的VECs;经门静脉输注受体骨髓干细胞可减轻移植肝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芒果苷(MAN)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腹主动脉夹闭法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前瞻性分析,实验分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利用50 mg/kg芒果苷干预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造模后第7天和14天检测各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14 d利用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化学定量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Bax、Bcl-2蛋白表达;14 d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快蓝/HE(LFB/HE)染色和eNOS、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BB评分显示,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下降,而实验组较模型组有升高(P0.05);第14天,实验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ELISA法显示,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AT、SOD和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CAT、SOD和GSH-px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化学定量法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模型组肝脏组织中NO和eNOS、Bax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c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肝脏组织中NO和eNOS、Bax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而Bcl-2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NOS、Bax平均光密度实验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芒果苷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观察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从160只SD大鼠中随机挑选4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20只SD大鼠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再制备溃疡模型,其中糖尿病模型大鼠按照血糖及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阳性对照组予水胶体敷料外敷,实验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分别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从每组随机挑选10只处死并取相同部位创面组织制成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及FN含量。[结果]除空白对照组TGF-β和FN无明显变化,其余3组TGF-β表达在第7天均达峰值,而后一直降低;3组FN表达只有实验组最先在第14天达峰值,其余两组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实验组大鼠在任意时间段TGF-β的表达、FN的表达及创面愈合率都高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溃疡,象皮生肌膏能快速促进肉芽组织TGF-β及FN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先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32)、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32)、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32)。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4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4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小时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再将另外64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第7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4只分别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GAP-43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实验组于脑出血后第12小时开始上调,持续到第7天,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于运动后第14天出现上调,第28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RT-PCR结果:脑出血后第12小时GAP-43 mRNA表达一度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维持较高水平,直到第14—28天。实验组表达于第14—2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P>0.05)。结论:GAP-43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络通纤溶饮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PF)大鼠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PF模型组、强的松组、络通纤溶饮低剂量组和络通纤溶饮高剂量组5组,每组24只;造模各组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A5,正常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等量无热源生理盐水。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灌服生理盐水(10ml/kg);给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灌服中药水煎剂(12.3g/kg、24.6g/kg);给强的松组大鼠灌服强的松混悬液(6mg/kg)。各组动物于手术后第7、14、28天分3批断头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取BALF,测定其中HA和LN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BALF中HA含量明显升高(P均<0.01),且第7天达到峰值;LN含量呈持续性增加(P均<0.01)。经用药干预,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和BALF中HA和LN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与强的松组比较,第7天时高剂量组大鼠BALF中LN含量明显降低(P<0.05),第14天与第28天时高、低剂量组血清和B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B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分别于实验的第7、14、28天将N组、B组处死,D组于第14、28天处死,检测支气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结果(1)B组肺组织病理切片表现为逐渐由肺泡炎至纤维化动态改变过程,肺组织内羟脯氨酸高于N组和D组(P〈O.05)。(2)在B组和D组中,肺组织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的IL-17的表达趋势相同,都于第7天达到峰值,而在N组中IL-17呈低水平表达,B组和D组IL-17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N组(P〈O.05);肺组织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L-17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的表达趋势呈负相关(P〈O.05)。结论IL-17参与肺纤维化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颅内移植对大鼠脑损伤修复作用及其神经行为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选取出生24h清洁级Wistar大鼠2只作为供体。另选用4月龄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3只,模型对照组3只,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移植组21只,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移植组21只。②取供体鼠脑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经GFAP抗体、Brdu免疫荧光标记的阳性细胞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待移植。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建立脑损伤模型。造模后GFAP移植组进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Brdu移植组进行神经元移植,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细胞移植。④细胞移植后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并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片GFAP、Brdu标记阳性细胞在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及纹状体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4月龄Wistar大鼠48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及等级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FAP移植组、Brdu移植组于移植1d无明显变化,均呈重度损伤(15~16分);移植8d差异明显,呈中度损伤(9~10分);移植12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呈轻度损伤(4~5分);移植1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呈完成不稳定或反射缺陷(1分),接近正常对照组;移植24d呈稳定持续状态。②不同时间点各梗死区域GFAP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GFAP移植组标记阳性细胞,第1天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纹状体区的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第4天各区细胞表达略有增加;第16天细胞表达为最高值;第20天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第24天细胞表达为最低值。③不同时间点各梗死区域BrdU标记阳性细胞的表达:Brdu移植组标记阳性细胞,第1天脑皮质区、海马齿状回、纹状体区的细胞表达无明显变化;第4天各区细胞表达略有增加;第16天细胞表达为最高值;第20天细胞表达呈下降趋势;第24天细胞表达为最低值。结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颅内移植能够促进大鼠脑损伤的修复,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诱导大鼠肾细胞移植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对CD4+CD25+T细胞的影响情况。方法10只LEW大鼠作为供体,20只F344大鼠作为受体,设为对照组和SEB组各10只。取供体鼠肾脏细胞注入受体鼠血中建立鼠肾细胞移植模型。SEB组大鼠注射剂量为3.0 mg/kg,对照组大鼠注射同量生理盐水。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受体鼠血中在移植前后第5、10、20天 CD4+CD8+T细胞数量百分数和IL-2、TGF-β含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移植模型成功率100%,SEB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较对照组第5天和第10天明显增高(P<0.05),但第20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血中IL-2不断增高,在第10天、20天时明显高于SEB组;TGF-β表达量无论对照组及SEB组均逐步增加,但 SEB组较对照同期增加显著(P<0.05)。结论 SEB通过影响CD4+CD25+T的表达,调节T细胞亚群的分布,对免疫排斥产生调节作用,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模型组(n=42)、针刺组(n=42)和针刺对照组(n=30)。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取太溪穴、太冲穴,针刺30 min,1次/日,6次/周,连续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不给予干预。术后第3、7、14天采用m NSS量表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脑梗死周围皮质VEGF、SYN的表达。结果:针刺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TC染色未见明显脑梗死灶,VEGF及SYN表达较弱;在术后第7、14天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术后第3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脑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和14天针刺组脑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P<0.05);术后第3天,模型组VEG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针刺对照组,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仍表达显著,针刺组在第7和14天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各时间点模型组SYN表达均高于针刺对照组和假手组(P<0.05),第14天表达最显著,针刺组则在第7和14天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相关蛋白VEGF、SYN的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