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分娩镇痛应用中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无痛分娩的足月产妇1500例,产妇进入分娩潜伏期时行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A组给予舒芬太尼2.5μg+0.125%盐酸罗哌卡因1.5ml;B组给予舒芬太尼5μg+0.125%盐酸罗哌卡因1.5ml;C组给予舒芬太尼8μg+0.125%盐酸罗哌卡因1.5ml。观察所有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PCEA用药量情况以及运动阻滞评分,第一产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舒芬太尼剂量的增加,A、B以及C三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逐渐缩短,C组时间最短,镇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C组时间最长,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运动阻滞评分均为0,A、B、C三组之间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PCEA使用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出现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应用中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2.5-5μg舒芬太尼,可快速安全有效地进行分娩潜伏期镇痛,且瘙痒副作用较少,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助产士全程护理在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均给予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三组分别鞘内注射舒芬太尼6μg、8μg、10μg。在镇痛起效时、出现不良反应时及产妇不良反应消失后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记录产妇镇痛开始至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三组产妇镇痛满意度、剖宫产率、宫口开全时间、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pinocath导管在蛛网膜下腔连续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产妇分娩情况无明显影响,助产士在全程护理配合中应注意产程观察及评估、新生儿监测、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优化产妇分娩结局,达到理想的分娩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异丙酚预防蛛网膜下腔舒芬太尼复合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进行分娩镇痛引起的瘙痒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单胎足月的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异丙酚干预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P组在腰硬联合阻滞前给予丙泊酚20 mg静脉注射,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L2-3腰穿在蛛网膜下腔注入2.5μg/mL舒芬太尼5μg,注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PCEA,硬膜外腔采用0.125%罗哌卡因与0.7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持续输注2 mL/h,自控镇痛每次给药5 mL,锁定时间15 min.结果: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程度.两组产程、剖宫产率、胎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P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20 mg丙泊酚静脉注射可预防蛛网膜下腔舒芬太尼复合PCEA进行分娩镇痛引起的瘙痒,且对产程和母婴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LB)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腰麻的最低有效剂量(MLAD).方法 50例择期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为单纯LB组,B组为LB复合舒芬太尼组.A组第1例蛛网膜下腔给予0.25%LB轻比重液7.50 mg,以后每1例根据上1例阻滞平面是否低于T10来增减LB 0.25 mg;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5μg舒芬太尼,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达到的最高平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患肢改良Bromage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MLAD.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向头侧升高(P<0.05),左旋布比卡因MLAD:A组为6.70 mg,B组为4.15 mg,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肢Bromage分级比较,B组3级少于A组而1级多于A组(P<0.05);两组健侧肢体Bromage分级均为0~1级.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25%轻比重LB复合舒芬太尼5 μg用于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麻的MLAD为4.15 mg,与单独使用LB相比,不仅MLAD降低,而且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阻滞平面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鞘内应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 、B 、C 、D 、E 组。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鞘内注射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各组剂量分别为6.0、7.0、8.0、9.0、10.0μg ;待产妇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时启用自控 PCA 泵维持镇痛,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为0.143%甲磺酸罗哌卡+0.3μg/mL 的舒芬太尼。观察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分娩镇痛的满意度、首次给药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分别测定脐带血血药浓度、新生儿血药浓度、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不同舒芬太尼剂量组镇痛起效时间、分娩镇痛的满意度、新生儿血药浓度、新生儿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新生儿体内血药浓度为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μg 剂量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为(233.93±62.624)min ,脐带静脉血血药浓度为(0.093±0.057)μg /L ,明显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结论为了取得最佳镇痛效果,确保母婴安全,分娩镇痛中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应7~8μg 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平谷区妇幼保健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100例拟在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下行经阴道分娩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n=50)和罗哌卡因单独应用组(R组,n=50),所有产妇均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即开始实施分娩镇痛,其中RS组先在蛛网膜下腔中注入由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的罗哌卡因3 mg和舒芬太尼2.5μg,R组先在蛛网膜下腔中注入由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的罗哌卡因3 mg。两组均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达到3分以上时经留置硬膜外导管实施由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6 ml/h,负荷量6 ml,锁定时间15 min)引导的硬膜外分娩镇痛,药物为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的罗哌卡因100 mg和舒芬太尼50μg。记录两组镇痛作用起效时间、首次给药后镇痛作用维持时间、特定不同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运动阻滞状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和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RS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组(P0.05),RS组首次镇痛作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5),RS组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3 min、5 min、10 min、60 min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R组(P0.05),RS组产妇对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在首次给药后120 min、宫口扩张7~8 cm和宫口开全时的疼痛程度、运动阻滞状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3mg复合舒芬太尼2.5μg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能安全地用于分娩镇痛,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相比,它具有更快的镇痛作用显效时间、更长的首次给药后镇痛作用维持时间以及更好的产妇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低剂量舒芬太尼对产妇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对照Ⅰ组用量为3旭,观察组用量为5μg,对照Ⅱ组用量为7旭。比较3组的镇痛效果、产妇分娩结局、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状态等指标。结果对照Ⅰ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和对照Ⅱ组(P〈0.05),首剂持续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和对照Ⅱ组(P〈0.05);镇痛前,3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后30、60min,对照Ⅰ组的VAS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在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Ⅰ组和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胎心改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Ⅱ组(P〈0.05);对照Ⅰ组和观察组的新生儿于出生即刻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Ⅱ组(P〈0.05)。结论高、低剂量舒芬太尼均具有较好的分娩镇痛作用,而极低应用剂量则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与高剂量舒芬太尼相比,低剂量舒芬太尼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新生儿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进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间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对术后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分、统计两组间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头晕、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在本院行分娩镇痛产妇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单一应用罗哌卡因的硬外膜麻醉,观察组产妇采取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生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完全阻滞时间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的身体状况和产妇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生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偏短,镇痛持续时间及1min、5min的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较对照组的46.00%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的产妇中应用效果较好,镇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采用0.7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25 g行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恢复时间、分娩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感觉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妇疼痛及不良情绪,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妇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7)、B组(n=67)、C组(n=66)。A组采用0. 08%罗哌卡因+0. 5μg/m L舒芬太尼,B组采用0. 10%罗哌卡因+0. 5μg/m L舒芬太尼,C组采用0. 15%罗哌卡因+0. 5μg/m L舒芬太尼。比较各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及分娩情况。结果镇痛后5 min、30 min、1 h以及分娩即刻时,A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 0. 05)。3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级情况比较,A组和B组的Bromage评级显著优于C组(P 0. 05)。3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以及3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0. 10%罗哌卡因复合0. 5μg/m L舒芬太尼应用于无痛分娩中镇痛效果最优,安全性最高,可作为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的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后硬膜外自控镇痛(CSEA+PCEA)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A SAⅠ-Ⅱ级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n=30)待宫口开至2-3 cm时行L2-3间隙穿刺,向蛛网膜下隙注入0.2%舒芬太尼3-5μg(1.75 mL),硬膜外腔头向置管4 cm,10 m in后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1.5μg/mL,单次剂量4 mL,锁定时间15 m in,背景剂量4 mL/h。B组(n=30)常规分娩处理,未实施分娩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A pgar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量及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 in的A 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PCEA镇痛效果明显,无运动阻滞,不良反应较少,对产程有一定抑制,但对分娩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100例接受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不同麻醉用药方案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25例,A组患者给予0.1%盐酸罗派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B组患者给予0.1%盐酸罗派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C组患者给予0.08%盐酸罗派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D组患者给予0.08%盐酸罗派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比各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应激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分娩时无痛的占比显著高于B、C、D组,组间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与C组的无痛占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B、C、D组,完全阻滞时间与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短于B、C、D组,组间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与C组上述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Cor与Glu水平均显著低于C、D组,组间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各阶段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A、B、D组,组间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B组,组间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组镇痛效果尚可,且安全性高,产程时间最短,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在无痛分娩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杨程  邹蓉  李志兰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1374-1376
目的观察肛肠手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进行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9月择期行肛肠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20例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7.5 mg,B组20例和C组20例以同浓度同剂量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舒芬太尼2.5μg和5μg。记录最高阻滞平面、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及术后2、4、8、12 h各时点视觉疼痛评分(VAS);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最高阻滞平面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感觉阻滞时间C组显著长于B组(P〈0.05),B组显著长于A组(P〈0.05)。在术后2、4、8、12 h时点VAS评分,B、C组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5)。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μg舒芬太尼复合7.5 mg罗哌卡因进行腰麻对肛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感觉阻滞时间长,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产科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A组给予0.7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10 μg(1 mL),B组给予0.7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20 μg(1 mL),C组0.75%罗哌卡因加生理盐水1mL,推药速度均为6.5 mL/min.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间和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相比,A、B组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切皮时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评分、寒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各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麻醉加入舒芬太尼10μg、20μg均可增强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20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5pg舒芬太尼行腰一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椎管内禁忌证,无产科病理因素,ASAⅠ~Ⅱ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无分娩镇痛组(C组)。A组在珠网膜下腔注5μg舒芬太尼后硬膜外置管,接电子输注泵。B组只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接电子输注泵,泵内药液都为0.1%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0mL。C组不做镇痛,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VAS评分),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畀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的催产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鞘内注射5μg舒芬太尼行腰一硬联合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镇痛组,两者都不延长产程,对母儿的影响小,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舒芬太尼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n=20)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罗哌卡因22.5mg,Ⅱ组(n=20)为罗哌卡因22.5mg+舒芬太尼5μg。分别观察两组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应及相关的副反应。结果:两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相关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Bromage分级、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向尾延伸时间、痛觉减退平面和痛觉消失平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镇痛向头延伸时间、镇痛减退至T12时间、镇痛持续时间Ⅱ组均长于Ⅰ组(P<0.01)。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可明显延长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感觉阻滞时间,且无明显副反应,适合于时间较长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剂量镇痛药物对足月妊娠拟阴道试产孕妇的镇痛效果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市博爱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足月妊娠拟阴道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罗哌卡因以及舒芬太尼镇痛,A组孕妇给予0.1%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镇痛,B组给予0.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指标、不同时间点镇痛效果、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产妇不良分娩结局。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VAS评分的变化不存在时间及组间的交互作用(P=0.208)。与T0比较,两组T1、T2、T3、T4时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A组尿潴留发生率为7.50%(3/40),B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00%(10/40),A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B组(P<0.05);A...  相似文献   

19.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鞘内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初产妇180例,鞘内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随机分六组,剂量分别为3.0μg、4.0μg、5.0μg、6.0μg、7.0μg、8.0μg(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双盲对照观察.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A).各组硬膜外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起效时间;鞘内给药后10、15、30、60、90 min时的VAS评分;维持时间、运动阻滞、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和5分钟Apagr评分与全程分娩镇痛的满意度;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起效时间S3组>S4组>S5组≈S6组≈S7组≈S8组,以S3组最慢.S3组在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比S5~S8组差,60min时S4、S5组的镇痛效果与S6、S7相似,但明显弱于S8组(P<0.05);S3组、S4组的维持时间明显短于S5~S8组(P<0.05).S3组、S4组满意度明显差于S5~S8组(P<0.05).各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瘙痒发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纯鞘内注射4.0~8.0 μg舒芬太尼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效果,但镇痛剂量以5.0~6.0μg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丁哌卡因蛛网膜下隙注射在高危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择期行剖宫产术的高危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盐酸丁哌卡因10 mg 组(B 组)和盐酸丁哌卡因7.5 mg +舒芬太尼5μg 组(B + S 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 B 组比较,B+ S 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麻醉后3 min,5 min 和10 min 时 MAP升高(P 〈0.05),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P 〈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效果优秀率明显增高(P 〈0.05);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瘙痒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基础值比较,B 组麻醉后3 min,5 min 和10 min 时 MAP 降低(P 〈0.05),HR 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 S 组 MAP 和 HR 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丁哌卡因7.5 mg 混合舒芬太尼5μg 蛛网膜下隙注射用于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可以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且血流动力学变化小,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