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PHN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SF-MPQ总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可快速缓解PHN,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注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 对其使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注射。通过在院调查及跟踪回访, 于患者入组前与干预8 w时,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生活质量量表, 分别评价其疼痛情况、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 w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指标评分均低于入组前, 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生活质量量表指标评分均高于入组前(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注射的应用, 能够明显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感, 同时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 在此基础上, 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PHN患者,CT引导下给予背根神经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900s,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1 w,4 w,8 w及12 w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SF-36)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背根节双极手动脉冲射频对病程超过3个月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RF)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病程≤7 d)分为对照组、rTMS组、RF组及观察组,每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加巴喷丁、伐昔洛韦、甲钴胺等药物口服,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RF组于入组后第15天时辅以背根神经节RF治疗,观察组则给予rTMS及RF联合治疗(方法同上)。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16 d、30 d、60 d时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3 d、7 d、16 d、30 d、60 d时观察组疼痛VAS、HAMA、HAMD、QOL-SF36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VAS、HAMA、HAMD、QOL-SF36及PSQI评分在治疗后16 d、30 d、60 d时均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rTMS组比较,观察组疼痛VAS、HAMA及HAMD评分在治疗后16 d、30 d、60 d时均显著改善(P<0.05);与同期RF组比较,观察组疼痛VAS、HAMA、HAMD及PSQI评分在治疗后30 d、60 d时均显著改善(P<0.05)。 结论 rTMS联合背根神经节RF治疗能有效缓解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4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加巴喷丁、曲马多治疗,电针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电针围刺治疗;脉冲射频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则同时给予CT引导下颈段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及电针围刺治疗。于治疗前(即入组时)、治疗后15 d、治疗后30 d时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面积、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入组时4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组时比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在治疗后15 d及1个月时,其疼痛VAS、HAMA、HAMD评分、皮肤疼痛面积、QOL-SF36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5 d、1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9±1.01)分、(1.77±1.10)分]、HAMA评分[分别为(12.45±4.11)分、(11.31±3.82)分]、HAMD评分[分别为(20.22±6.50)分、(16.54±6.58)分]、皮肤疼痛面积[分别为(66.36±31.25)cm2、(53.68±29.89)cm2]及QOL-SF36评分[分别为(90.54±15.02)分、(101.95±19.84)分]与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比较,发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加巴喷丁与曲马多使用量[分别为(1309.1±603.8)mg/d、(104.5±57.5)mg/d]均较电针组、脉冲射频组及对照组显著下降,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电针围刺治疗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风险低,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胸腰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150例,年龄60~89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普瑞巴林组,每日2次,每次口服普瑞巴林150mg;脉冲射频组,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2次,每次150 mg,病损神经背根神经节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 3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记录3个月内镇痛药曲马多及普瑞巴林的用量和服药持续时间。用发生PHN的例数/总病例数评定3组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均低于普瑞巴林组(P<0.01)及射频组(P<0.01)。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每日普瑞巴林口服药量小(P<0.05)且服药时间短(P<0.01),辅助镇痛药曲马多每日用量小(P<0.01),服药时间短(P<0.01)。与普瑞巴林组及射频组相比,射频联合普瑞巴林组PHN的发生率为3.92%。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早期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并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脉冲射频联合糖皮质激素组(激素组)和脉冲射频联合PRP组(PRP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2周、4周、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红外热成像(ITI)中皮损区域与相应健侧皮肤区域的平均温差(?T),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 d、2周、4周、3个月的VAS和PSQI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4周、3个月的?T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后3个月,PRP组的VAS和PSQI均较激素组低(P均<0.05)。PRP组治疗后1 d、2周、4周、3个月的?T均较激素组低(P均<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PRP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且优于传统脉冲射频联合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第五对脑神经即三叉神经第一支(V1)联合颈2-3(C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治疗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0名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V1脉冲射频组(V组,n=15)和C2-3后内侧支联合V1脉冲射频组(C组,n=15)。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7、14天、1、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治疗的副作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14天及1个月的曲马多日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6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值、曲马多日用量及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第1天,C组VAS值及曲马多日用量均明显低于V组(P<0.05);但随后各时点两组VAS值、曲马多日用量及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额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联合C2-3后内侧支脉冲射频可增强即时V1的射频镇痛效果,但远期疗效无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因头面部PHN接受治疗的病人信息,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鞘内注射组35例、神经干三氧水注射组26例、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组35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12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BNI)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病人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痛觉异常由von Frey实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VAS、BNI、PS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低于其他三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长时程高电压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PRF)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100例胸部急性或亚急性期(≤3个月)带状疱疹,分为普通PRF组(A组)和长时程高电压PRF组(C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的疼痛(NR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SIS);以及3个月(T3)时患者对病情变化的总体印象评分(PGIC)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SIS评分均减低,且C组更明显(P<0.05);C组PGIC评分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时程高电压背根神经节射频脉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更有效降低疼痛评分,改善睡眠质量,效果优于普通射频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Ma Ke等[1]胸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取得了良好的疗效,Kim等[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明显缓解了PHN患者的疼痛,凌地洋等[3]选择性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袁燕等[4]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迅速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了睡眠质量。PHN是一种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性疾病,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同传统射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C组)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臭氧治疗(O组),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7 d后,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发现C组患者有16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只有4例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留柱 《临床医学》2021,41(5):30-32
目的 观察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联合交感神经损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背根神经节双极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交感神经损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脉冲射频与脊神经前支联合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老年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为胸DRG脉冲射频组,B组(n=20)为胸神经前支+后支脉冲射频组。治疗前所有病人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首次治疗后第24 h,三次治疗后第24 h和出院后的1周、1月、3月、6月进行VAS评分,记录曲马多和加巴喷丁的摄取人数。治疗前、出院后1月、3月、6月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SF-36、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上述两组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PSQI总分、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SF-36总分升高(P<0.05)。首次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后第24 h,A组VAS和曲马多摄取率均小于B组(P<0.05)。三次治疗后各同时点A、B两组比较,VAS评分、PSQI总分、SF-36总分、焦虑、抑郁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曲马多摄取率比较,A组小于B组(P<0.05)。结论:胸DRG脉冲射频与脊神经前支+后支脉冲射频均可有效治疗老年PHN,但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脉冲射频用于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性质、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激惹型42例,麻痹型18例,平均VAS评分为8.2分.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5.4分.经过加用2次脉冲射频治疗(2Hz,40℃,120s)平均VAS评分为3.3分.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脉冲射频组疗效稳定.结论:本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表明:加用脉冲射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比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n=20):脊髓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 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佳,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疗效优于脉冲射频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确诊为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加巴喷丁、神经妥乐平和盐酸曲马多;观察组(n=30):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疼痛区域的皮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治疗后7 d、14 d和28 d)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quality of sleep,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24 h内未出现局部血肿。两组患者在口服药物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皮内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好,可以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脊柱源性腹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冲击波组、脉冲射频组及联合组,所有患者均连续口服药物依托考昔、普瑞巴林3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脉冲射频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患者则辅以体外冲击波及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于治疗结束后2年随访4组患者疾病发展、胃肠道功能、就诊情况以及医疗花费等。 结果 治疗4周时发现4组患者疼痛VAS、QOL-SF36、HAMA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联合组疼痛VAS评分[(0.67±0.72)分]、QOL-SF36评分[(139.00±10.54)分]、HAMA评分[(3.81±3.78)分]及HAMD评分[(4.36±4.1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冲击波组及脉冲射频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联合组这种疗效优势持续保持至治疗12周时。治疗结束后通过2年随访,发现联合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就诊次数、医疗花费等均较对照组、冲击波组及脉冲射频组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脊柱源性腹痛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