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约有25%为后循环缺血性(posterior cerebral ischemic,PCI)病变引起。PCI导致的卒中预后较差,对患者预后及正常生存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CI发病原因中以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为主,以椎动脉起始段为好发部位。近年来,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成形术的应用逐渐推广,有望改善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彩超对椎动脉起始部血管狭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所导致的相应血管内径、血流状态、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测量椎动脉颈段内径;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管腔内膜情况及血流颜色;频谱多普勒用于测量椎动脉起始部和颈段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将椎动脉起始部各血流参数(PSV、PI、RI)与相应的颈段血流参数进行相比。所得参数分别为RV、RPI、RRI。结果:44例患中,共检出狭窄血管84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2支,正常为32支,起始部狭窄血管中,二维超声显示粥样斑块8支,彩色血流均呈杂色血流;起始段PSV、PI、RI、RV,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组;椎动脉正常组与狭窄组的颈段内径、PSV及RPI无显性差异;椎动脉颈段的PI、RI及RRI,狭窄组高于正常组。结论:椎动脉起始部血流呈杂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测得的PSV、PI、RI和RV明显升高,是椎动脉起始部血管狭窄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方法选择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3例)和药物治疗组(43例)。血管内治疗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卒中复发率、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血管内治疗组患者血管狭窄率为[11.26(8.43,48.16)]%,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的[72.37(58.49 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53,P=0.000);末次随访时血管内治疗组NIHSS评分为[0(0,1)]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的[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6,P=0.014);随访期间血管内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7.33%,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38)。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比较,血管内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重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8例患者的椎动脉(VA)。仪器使用ATL Ultramark-8型和Aloka SSD-65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或7.5MHz。取样容积1.5-2.0mm。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DSA仪器应用西门子公司X光机Polydoros-100,数字减影Digidron-2。采用静脉法和动脉法行VA造影。结果,超声显示16例患者一侧VA内径明显细,峰值血流速度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 M 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患者132例,共264支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提示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并进行SMI检查及回访同一时期DSA的检查结果.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DFI、SMI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常见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复查结果,因对照组当时治疗时未进行相关干预,故只能根据回顾性的分析,收集1年内随诊数据。对观察组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的控制及服药、复查的依从性进行干预,自手术之日起1、3及6个月分别随访1次,6个月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根据出现再狭窄率来判断干预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血压、血糖控制及服降脂药及戒烟的依从性方面干预后,支架置入再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椎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与血压、血糖控制、规范用药及戒烟有相关性,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干预,能降低支架置入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高低频超声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结果,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椎动脉起始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经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42例,均常规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Kappa检验评价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与DSA对VA起始段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显示管腔迂曲,伴有动脉硬化可见血管内膜增厚,回声增强,有小的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椎动脉内血流变细;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近段血流速度增高,远段流速减低。椎动脉闭塞表现为无彩色血流显示。联合应用高低频率超声检查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5例(59.5%),中重度狭窄14例(33.3%),闭塞3例(7.1%),其中3例轻度狭窄患者、1例中重度狭窄患者为应用低频凸阵探头后发现。血管造影诊断为椎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26例,中重度狭窄14例,闭塞2例。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与血管造影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κ=0.77>0.75)。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可作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椎动脉优势(VAD)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PCI患者26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椎-基底动脉MRA扫描判断VA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所有患者椎动脉血管内径(D)、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采用t检验比较VAD的PCI患者优势动脉与非优势动脉、VAD的PCI患者中TIA与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 结果本组260例PCI患者中,VAD 179例(68.8%,179/260),非VAD 81例(31.2%,81/260)。179例VAD的PCI患者中,优势动脉较非优势动脉D增大[(3.53±0.33)mm vs (2.68±0.31)mm],Vmax增快[(50.03±15.86)cm/s vs (43.78±13.63)cm/s],RI降低(0.66±0.08 vs 0.70±0.0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17、3.999、5.352,P均<0.01)。179例VAD的PCI患者中,发生TIA58例,脑梗死121例。与TIA患者优势动脉比较,脑梗死患者优势动脉Vmax减慢[(43.48±19.31)cm/s vs (56.63±18.91)cm/s],RI增高(0.75±0.12 vs 0.61±0.1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92、7.693,P均<0.01);而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非优势动脉与TIA患者非优势动脉D、Vmax、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椎动脉优势动脉具有高流速、低阻力的特点;椎动脉优势动脉为后循环供血的主要血管,优势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决定了后循环缺血不同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实验模型上研究DSA“狭窄分析(Stenosis Analysis)”软件(下简称SA软件)和“局部状态(Region Status)”软件(下简称RS软件)对冠脉狭窄的评估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CV型DSA系统摄取自制Y型管一个分支的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狭窄类型、不同方位的减影像,分别用SA软件和RS软件比较分析狭窄程度及与相应狭窄段、狭窄段前、后的造影剂充盈速度、密度值的相关关系。结果:单用SA软件或RS软件不能完全正确评估狭窄程度,同用两软件可避免过低或过高评估狭窄程度。结论:多方位、多角度摄取图像,SA软件、RS软件及目测法综合运用可提高冠脉狭窄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于术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随访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椎动脉起始部;病变血管是否弯曲、病变血管管径大小;支架长短、支架突出锁骨下动脉长度、是否串联病变;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管狭窄情况等,分析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术后随访1年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出现再狭窄28例(25.9%)纳入再狭窄组,其中27例出现在术后6个月内,术后6~12个月间仅出现1例;未出现再狭窄80例,纳入无再狭窄组。2组病变血管迂曲、病变管径大小及吸烟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存在一定的再狭窄比率,病变血管迂曲、血管直径(小)及吸烟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4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84支椎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66.9%(190/284),诊断正常椎动脉起始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83.0%、85.6%、80.4%、90.4%;诊断轻度血管狭窄分别为33.3%、87.0%、81.3%、23.3%、91.7%;诊断中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6.4%、89.8%、85.6%、33.3%、93.8%;诊断重度血管狭窄分别为45.5%、96.1%、82.4%、81.4%、82.6%;诊断血管闭塞分别为87.5%、100%、98.9%、100%、98.9%。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不同程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一致性检测值为Kappa=0.5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准确性一般,有一定局限性,仅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必要时仍需要DSA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用端托法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组),30例同病患服用颈复康治疗相同天数(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外周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6酮前列环素Fla(PGFla)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前显好于后(P<0.01),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中,治疗组治疗后TCD、SOD、LPO及PGF1a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端托法治疗一个疗程(治疗组),30例同病患者服用颈复康治疗相同天数(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指标、外周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6酮前列环素Fla(PGFla)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前者显著好于后者(P<0.01),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中,治疗组治疗后TCD、SOD、LPO及PGF1a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左心房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AS)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2DSTI分析,获得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GLAS。对所有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随访终点是患者NYHA心功能III级及以上;复查NT-proBNP水平大于450pg/mL(<45岁),大于900 pg/mL(50-75岁),大于1800 pg/mL(>75岁),因心力衰竭而住院,出现晕厥或因心血管事件死亡。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应变参数与A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最佳指标。结果: 经过一年随访,共34 例(40%)患者达到临床随访终点。发生事件组的LVEF、主动脉瓣面积和GLAS均显著低于维持正常组,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E/e’、LAVImax明显高于维持正常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LAS是预测AS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指标。结论: 2DSTI技术能反应左心房功能的改变,且GLAS是评估无症状重度AS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的预测指标,GLAS降低提示患者出现不良心脏事件风险增高,及时予以干预,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危险分层;左心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血管储备力(CVR)下降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DSA判定MCA狭窄程度,应用灌注CT和吸入5%CO_2方法测定CVR,据测定结果分为CVR下降组和CVR正常组,以MCA狭窄同侧的缺血性卒中复发或任何原因的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12月。结果:CVR正常组30例,无终点事件发生;下降组36例,发生终点事件6例;无死亡病例。本组缺血性事件年发生率为9.09%,CVR正常组和下降组分别为0%和16.67%(P=0.028),CVR下降与狭窄MCA同侧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Kaplan-Meier Log-rank5.387,P=0.020)。结论:CVR下降预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未来易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椎动脉(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颈部血管超声(CDU)、CT血管成像(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62例。根据病变部位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分为PICA分出前组(73例)与PICA分出后组(289例);依据PCI症状分为症状组(133例)与无症状组(229例)。记录并分析CDU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VA管径(VAD)及频谱形态,比较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患侧与健侧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VA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的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2×2交叉列联表进行Pearson X~2检验并计算相关系数,评估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CI症状相关性。结果血流动力学参数与PICA位置的关系:患侧VA椎间段与健侧PSV、EDV、RI及VAD比较(43.97±1.22 vs 55.82±1.08,6.35±0.23 vs 19.41±0.48,0.850±0.004 vs 0.640±0.005,2.75±0.04 vs 4.0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86、-23.754、-32.603、23.842,P均0.001);PICA分出前与分出后组患侧VA椎间段PSV、EDV、R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5、-17.459、22.143,P均0.001),而V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形态与PICA位置关系: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椎间段血流频谱呈"单峰型";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于PICA分出后血流频谱均呈"高阻型"。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CI关系:VA颅内段重度狭窄部位与PCI症状无明显相关性(r=0.023,P=0.782),而闭塞部位与PCI症状有相关性(r=0.793,P0.05),且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者,其PCI症状较重。结论 CDU可无创、实时动态评估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为临床及时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结果,讨论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VA颅外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检查对VA颅外段狭窄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对于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0.79>0.7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其对VA颅外段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较好,因此可以作为VA病变的筛查及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MRI血管成像技术对于椎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MRI血管成像技术检测并作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患者椎动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比观察效果MRI血管成像技术对于椎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经DSA诊断显示左椎动脉狭窄16例、右椎动脉狭窄24例,经MRI血管成像显示左椎动脉狭窄13例、右椎动脉狭窄23例,检出总狭窄率为90.0%;与DSA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MRI血管成像技术检测可对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准确性,且操作简便,能作为首选检查方式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