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5):660-662
目的:分析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在虚寒型膝骨性关节炎(O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诊断为虚寒型OA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温针灸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温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者为治疗组。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入组时疼痛、晨僵、最大行走距离及日常活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完成治疗并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疼痛、晨僵、最大行走距离及日常活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入组时SOD和M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治疗并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完成治疗并随访6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寒型OA治疗中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可安全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TNF-a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治疗组则采用针灸治疗。通过膝骨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程度、膝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监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痛感VAS评分、关节僵硬程度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关节功能Lyshom评分、关节活动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玻璃酸钠膝关节注射,其利于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关节僵硬,改善膝部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其机制与降低TNF-a水平以减轻炎性损伤、修复软骨组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寒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用关节疼痛量表、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性指数量表、采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温针灸和针刺疗法均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减轻症状,温针灸疗法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2.1%,总有效率96.4%,优于单纯针刺组的7.4%、92.6%。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肾阳虚采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4.
温针灸对虚寒型膝骨关节炎基因表达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温针灸疗法对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例膝骨关节炎辨证为虚寒证的患者,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进行温针灸治疗,选取其中疗效较好的4例患者作治疗前后的基因芯片比较,以ratio<0.5或ratio>2.0选取差异表达基因,将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http://www.DAVID2006获得差异表达通路(P<0.5,n>3)。结果:临床基本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基因芯片结果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49条,差异表达通路10条,涉及能量代谢通路2条(氧化磷酸化,ATP合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4条(胰岛素信号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JAK-STAT信号途径及MAPK信号途径)及细胞凋亡通路等。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多条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穴和郄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 OC)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OPG)]和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1(interleu...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探究小针刀对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对WOMAC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7例,给予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67例,给予一般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运用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的VAS评分、WOMA评分C,短期疗效.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延津县中医院收治的180例骨关节炎患者依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每周针灸3次(TSWA),对照组每周针灸1次(OSWA),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8个疗程,随访16周。比较两组患者反应率、数字评分量表(NRS)、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和12项简短健康调查(SF-12)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4周、8周、16周的反应率、NRS评分、WOMAC功能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评估在4周、16周时同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8周、16周的NRS、WOMAC疼痛、WOMAC功能、WOMAC刚度、身体健康SF-12、心理健康SF-12、患者整体评估评分均优于4周(P<0.05)。结论:TSWA缓解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比OSWA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快针针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快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快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谱灯照射治疗;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评价2组患者患膝的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946,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0,P=0.000),存在分组效应;治疗前2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07±0.711)分,(6.306±1.041)分;t=-0.392,P=0.697];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6±0.809)分,(5.612±0.850)分;t=-10.590,P=0.000);(2.804±0.919)分,(3.492±0.963)分;t=-2.584,P=0.013];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426,P=0.000).结论:快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膝疼痛,疗效优于电针加特定电磁波谱灯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对不同症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筛选热敏灸疗法对KOA的适应证。方法将60例KOA患者按照就诊时是否肿胀分为2组,肿胀组31例,非肿胀组29例,2组均在膝关节压痛明显、皮下结节部位附近探查热敏化腧穴。治疗选取1~2个热敏化腧穴,或传统经穴施以温和灸,施灸时间以达到饱和灸量为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分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肿胀组治疗后疼痛、步行、关节屈曲动度、不稳定感、肿胀、上下楼梯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前后差值大于非肿胀组(P0.05)。非肿胀组治疗后疼痛、步行、不稳定感、肿胀、上下楼梯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胀组疗效优于非肿胀组。结论热敏灸对肿胀型KOA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非肿胀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4例疗效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施以针刺、常规推拿方法.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疗效好、疗程短,是临床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艾瑞昔布片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不同分期不同针刺法的疗效.方法:180例KOA患者依病情分为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每期60例,随机分为分期治疗组与电针组各30例.分期治疗组:瘀沫期采用经脉压痛点针刺、电热温针法治疗,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联合刺络放血法治疗,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电热温针法治疗;电针组:三期均采用固定穴位针刺电针法治疗,穴取梁丘、血海、阳陵泉等.结果:分期治疗组与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87/90)和91.1%(8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期治疗组控制显效率88.9%(80/90),明显高于电针组的62.2%(56/90,P<0.001),而且电针组随病情的进展与病期的深入控制显效率随着下降.两组治疗后病情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01),分期治疗组较电针组积分降低更明显(P<0.001).结论:分期针刺法能明显提高对KOA的临床疗效,更具针对性.“经筋病理”三期机制与分期论治是认识与治疗KOA的又一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IL-1、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神止痛针法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血清IL-1、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 00%(P 0. 05); 2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及血清IL-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中疼痛评分和日常功能活动评分及血清IL-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法,且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明显下调IL-1、hs-CRP水平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检索2006年-2016年针灸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相关文献,分析针灸疗法在KO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以局部取穴、辨证取穴、经筋为理论的取穴及刺络法等为指导,采用单纯针刺、火针、温针灸、灸法、特殊针法、针刺配合其他疗法、综合疗法。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取穴、针法、刺法等方面方法多样,可趋向选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本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针灸作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许多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非甾体类及昔布类药制剂缓解症状为主。常会给患者带来胃肠反应。再则可以做关节内灌洗,注射玻璃质酸钠,严重者做关节镜治疗,或置换人工关节。中医治疗则多以针灸治疗为主。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近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价值逐步凸显,望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针刀加针灸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者通过对照的方式回顾了74例该病的病历资料,在临床表现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在治疗方法上,针刀治疗后配合针灸治疗能起到活血通络、改善肌肉韧带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