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纳入2009年12月-2013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1例肾嫌色细胞癌和22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B型超声、CT的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D10、PAX-2、Ksp-cadhefin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肾嫌色细胞癌可伴有腰部疼痛或血尿,而肾嗜酸性细胞瘤一般无临床症状;B型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对于两者鉴别无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肾嫌色细胞癌中,66%(21/32)CK7表现为弥漫染色,22%(7/32)CD10弥漫染色,23%(3/13)PAX-2弥漫染色,93%(14/15)Ksp—cadherin弥漫染色。肾嗜酸细胞瘤中,7%(1/15)CK7表现为弥漫染色,7%(1/15)CD10弥漫染色,86%(13/15)PAX.2弥漫染色,31%(4/13)Ksp-cadherin弥漫染色。两者呈现的差异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免疫组织化学CK7(-)CD10(-)PAX-2(+)与CK7(-)CD10(-)Ksp—cadherin(-)组合均有差异。结论CK7(-)CD10(-)PAX-2(+)与CK7(-)CD10(-)Ksp-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组合在肾嫌色细胞癌和肾嗜酸性细胞瘤中的差异性表达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影像学检查,能进一步提高疾病的鉴别诊断,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脏增强CT的纹理分析在鉴别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与嗜酸性细胞腺瘤(RO)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CCRC和31例RO病灶的CT图像,采用ITK-SNAP version 4.11.0软件进行ROI勾画并使用A.K.Version V3.0.0.R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通过随机森林算法选取纹理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所得参数鉴别CCRC与RO的效能。结果 使用Logistic回归对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得到的皮质期、实质期及两期混合后权重值由高到低的前20个纹理参数进行评价,AUC值分别为0.876、0.861和0.945。结论 基于肾脏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对鉴别诊断CCRC与RO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肾嫌色细胞癌(CRC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具有发生肉瘤样去分化和远处转移的可能。肾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是一种典型的良性肿瘤,二者预后差异很大[1]。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均起源于肾小管,两者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上经常出现重叠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二者均可表现为颗粒状的嗜酸性胞浆和界限不清的细胞轮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来区分这两种疾病,CK7是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EUS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嫌色细胞癌(Ch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肾脏CEUS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75例及ChRCC的患者26例。观察CCRCC和ChRCC的增强方式、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假包膜征及病灶对局部淋巴结、肾包膜及肾静脉的侵犯情况,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校正的始增时间(ΔAT)、达峰时间(ΔTTP)和峰值强度(ΔP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RCC多表现高增强(41/75,54.67%)、弥漫性增强(54/75,72.00%)和不均匀增强(58/75,77.33%),56.00%(42/75)有假包膜征。ChRCC多表现为低增强(19/26,73.08%)、向心性增强(14/26,53.85%)和均匀增强(17/26,65.38%),61.54%(16/26)有假包膜征。CCRCC与ChRCC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及增强形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包膜征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ΔAT和ΔTTP与ChRC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CRCC的ΔPI明显高于ChRCC(P<0.001)。以ΔPI=0.05%为阈值鉴别诊断CCRCC和ChRCC的准确率最高,其敏感度为82.70%,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CCRCC出现肾周和(或)肾窦脂肪受累和肾门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均高于ChRCC(P均<0.05)。结论 CCRCC和ChRCC具有不同的CEUS特征,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能谱CT多参数鉴别诊断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与嫌色细胞型肾癌(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O(RO组)和30例CRCC(CRCC组)患者,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及40~70 keV能谱曲线斜率(λ值)。比较2组常规CT征象及能谱CT参数差异,以ROC曲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鉴别RO与CRCC的效能。结果 2组常规CT显示病灶中心瘢痕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8,P=0.046)。能谱CT参数中,RO组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λ值及皮质期NIC均高于CRCC组(P均<0.05),髓质期NIC及皮/髓质期WC与CRC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皮质期λ值5.68为阈值鉴别RO与CRCC的AUC最高为1.00(P<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能谱CT参数,包括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λ值及皮质期NIC对鉴别RO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文献复习及诊治分析。结果 2例均于术前误诊为良性肿瘤,术中冰冻切片提示嗜酸细胞瘤,术后病理为肾嫌色细胞癌。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细胞学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肾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肾嫌色细胞癌作为其中的一种少见病理亚型,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病理诊断水平的普遍提高,嫌色细胞癌逐渐得到重视,但国内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及专著,对嫌色细胞癌的遗传学特点、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RO(33个病灶)和65例ChRCC患者(66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检查示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左侧肾脏6例,右侧肾脏4例;9例呈规则呈球形,1例形态欠规则,周边均可见假包膜;8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较模糊;2例伴不同程度瘢痕形成,瘢痕范围均<30%,瘢痕区域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7例T1WI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8例T2WI表现为低信号,2例表现为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均呈高信号,化学位移成像均未见脂质成分。增强扫描示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动脉期瘢痕未见强化,延时期瘢痕可见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MRI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可与肾脏其余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脏增强CT的纹理分析在鉴别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和嗜酸性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CCRC和31例RO肾脏肿瘤病灶的CT图像,采用ITK-SNAP version 4.11.0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并使用A.K.Version V3.0.0.R软件提取纹理特征。通过随机森林算法选取纹理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所得参数在CCRC和RO中的鉴别效能。结果 使用Logistics回归对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得到的皮质期、实质期以及两期混合后权重值由高到低的前20个纹理参数进行评价,AUC值为分别为0.876、0.861和0.945。结论 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研究对CCRC和RO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检查资料,比较其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检查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7岁,因右腰部胀痛4 d伴肉眼血尿及尿痛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B超示:右肾下极混合性团块.入院后外科检查:腹平软,右腹部可触及一质硬肿块,直径约15 cm,境界欠清,固定,无压痛.查CT示:右肾下极见一大小约13 cm x 12 cm x 10 cm的团块影,边缘有分叶,与周围组织局部界限欠清,其内见液化、出血坏死及钙化,强化不均匀,周围脏器受压,十二指肠及胰腺受压明显,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超声与多层螺旋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嫌色细胞癌和3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资料,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均予以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CT征象,观察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等时期的LKR值、△AT、△TTP、△PI,以及分析各期LKR值、△AT、△TTP、△PI、联合诊断的ROC曲线。结果 常规超声表现: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病灶性质、回声、形态及边界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表现: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增强方式、减退方式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AT、△TTP、△PI比较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分析可见,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星芒状瘢痕、均匀强化比较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囊变、坏死、钙化、包膜、轮辐状强化、节段性增强反转、出血所占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腺瘤与肾嫌色细胞癌的平扫LK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腺瘤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LKR值高于肾嫌色细胞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中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LKR AUC值分别为(0.525、0.931、0.800、0.850,P<0.05);△AT、△TTP、△PI的AUC值分别为(0.990、0.673、0.909,P<0.05);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955,P<0.05)。结论 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嫌色细胞癌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尤其是超声造影,能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的鉴别提供重要信息,但为了避免漏诊情况发生,建议上述两种方法临床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嗜酸性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检查均提示肾脏占位性低回声病变.CT检查提示肿瘤直径30~55 mm,高密度C影2例,等密度肿瘤影1例,增强后2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术后随访1~36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肾嗜酸性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上在术前难以与肾癌鉴别,术中冰冻病理可明确诊断.肾嗜酸性细胞瘤可采取肾部分切除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相结合,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复习15例ChRCC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hRCC的MRI表现,尤其从T2WI信号特征,肿瘤的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及强化方式。结果 15例患者中,单病灶14例、多病灶1例。肿瘤呈球形7例、分叶状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最大径为13~105 mm,平均44 mm。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11例、等或稍高信号4例;9例信号较均匀、6例信号欠均匀。10例病灶周边见完整低信号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2例包膜不明显。增强扫描8例为中度强化、6例为轻度强化、1例为高度强化;7例病灶为较均匀强化、3例为强化欠均匀、5例为强化不均匀;12例病灶为平台型强化方式、2例为减退型、1例为持续强化型。结论 ChRCC多为T2WI稍低信号,信号较均匀,轻至中度平台型强化,结合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可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4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脏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3例,pT2N0M0 1例,pT4N0M0 1例.病理分级:G1 2例,G2 1倒,G3 2例.随访1~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4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脏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3例,pT2N0M0 1例,pT4N0M0 1例。病理分级:G12例,G2 1例,G3 2例。随访1~13个月,5例均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表现,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住院号:818431入院前1周单位体检,B超发现右肾实质性站位病变,患者无发热、消瘦、头昏、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肉眼血尿,转诊我院进一步行腹部CT示:右肾上极见一个直径约4cm大小的占位病变,边界较清,形态较规则,其周围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小便隐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