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痹愈风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清痹愈风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A(Ig A)等。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BASDAI、BASFI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3)治疗前后2组CRP、ESR及Ig A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自拟清痹愈风汤联合西药可显著缓解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及补血通络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水平、CP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魏根红  王立川 《新中医》2021,53(17):27-32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半胱氨酸酸性分泌蛋白(SPARC)、Dickkopf-1蛋白(DKK-1)的影响。方法:选取144例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草附子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枕墙距、Schober、实验室指标[血沉(ESR)、血清SPARC、DKK-1、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2组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度量指数(BASMI)评分及腰椎功能优良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枕墙距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chober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及枕墙距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Schobe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R、血清CRP、TNF-α、TGF-β1、SPARC及DKK-1指标值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ESR、CRP、TNF-α、TGF-β1及DK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PAR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SFI、BASDAI及BASM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0.3%,高于对照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联合西药对AS患者骨质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成骨细胞凋亡,改善骨质疏松情况,增强骨质,进而促进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骨祛痛方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甲氨蝶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骨祛痛方,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治疗前后2组BASDAI、BASFI评分及活动功能评分;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ESR、CRP、TNF-α及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的ESR、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的BASDAI和BASF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枕墙距、指地距、扩胸度、脊柱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Schober试验指标明显上升(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枕墙距、指地距、扩胸度、脊柱痛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Schober试验指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1%,2组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骨祛痛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炎性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中药溻渍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AS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41例和中西医结合组45例。西药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每次50 mg,每日2次,1周后按病情减量或停药,必要时临时加量。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瘀中药在疼痛部位溻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0.73%(P0.05)。两组治疗后BASDAI、BASFI、ESR、CRP、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中药溻渍联合西药治疗AS活动期疗效确切,能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易竞阳 《新中医》2016,48(7):127-129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强督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采用中医强督通络法方剂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西药治疗。2组均以2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胸廓活动度、甲状旁腺激素(PTH)、耻骨密度(BMD)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8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SDAI、BASFI、PTH均低于对照组(P0.01),胸廓活动度、耻骨BM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强督通络法方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补益肝肾、温督通络、强筋壮骨,促进患者腰膝功能恢复,预后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阳强脊散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活动期肾虚瘀阻证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优质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将100例活动期肾虚瘀阻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0例给予扶阳强脊散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夜间痛评分、脊柱疼痛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测量学指数(BASM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及中医证候评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6个月后,2组脊柱疼痛评分、夜间痛评分、BASDAI、BASFI、PG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研究组BASMI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脊柱疼痛评分、夜间痛评分、BASDAI、BASFI、PG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6个月后,2组血清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3,6个月后,研究组ASAS20达标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予以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结论扶阳强脊散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明显改善临床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少,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祛风通络补肾壮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给予祛风通络补肾壮督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67%,55/60)较对照组(71.67%,43/60)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晨起僵硬、腰骶疼痛、腰脊活动受限、局部冷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BASDAI、BASFI评分、炎...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0):1435-1436
目的:对蠲痹通络汤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蠲痹通络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侯积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明显低于观察组8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ESR、PHI和CRP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HI升高水平、ESR和CRP降低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小于对照组(5%、19%)。结论:蠲痹通络汤联合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5)
目的:评价小乌桂颗粒剂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02月~2014年02月南方医院中医风湿专科64例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小乌桂颗粒剂联合LEF治疗组32例(观察组),LEF治疗组32例(对照组),疗程为12周,采用国际AS评价工作组制定的ASAS20、ASAS40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及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指地距、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为疗效评价指标,并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ASDAS-CRP、BASDAI、脊柱痛评分、PGA、ESR及CR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ASAS20、ASAS40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而体格检查方面,12周时除了观察组指地距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体征如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对照组为4例,观察组为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乌桂颗粒剂联合LEF治疗AS患者,在炎症和病情的控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LEF,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