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氛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对经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58例进行3年随访,以总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两种药物长期维持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药物副反应及社会功能康复状况。结果CGI中的疗效指数EI:利培酮组高于氯氮平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TESS评分:利培酮组与氯氮平两者无显著差异;SDSS评分: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同时,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患者3年内复发率为25.9%和39.6%,再住院率分别为10.6%和53.1%,x2=8.3,P〈0.01,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培酮比氯氮平更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国内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分析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符合入组条件者共完成6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5.5%。与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精神分裂症的病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男性。年龄的相对危险度为12.27(95%CI2.238-32.557)。抗精神病药物种类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有关(P=0.047〈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高龄、病程长及服用氯氮平药物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1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探索干预新模式以降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人组时、治疗第1、3、6及12个月末,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和血压、体重等。结果共入组198例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12个月末代谢综合征阳性分别为22例(11.1%)和28例(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1,P〈0.01)。氯丙嗪组,入组时和治疗1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阳性人数分别为12例(11.7%)和17例(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x2=20.85,P〈0.01)。利培酮组分别为10例(10.5%)和11例(11.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校正x2=1.97,P=0.16)。治疗第12个月末,利培酮组血浆三酰甘油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入组时的代谢异常(r=0.36,P〈0.01)和男性(r=0.17,P:0.02)有关,与治疗药物无关(r=0.07,P=0.32)。结论氯丙嗪和利培酮可引起或加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的影响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观察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糖尿病的诊断按照 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80年)作出。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生率与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0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1%,为普通人群(2.5%)的6倍(x^2=18.10,P<0.01)。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体重的显著增加(t=5.45,P<0.01)。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分裂症的持续病程、长期住院、患者的年龄以及阳性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有关。氯氮平对糖尿病的影响与其他抗精神药物无显著差异(x^2=0.3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可能与此有关,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45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回顾,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245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6.7%,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3.21%。40-49岁的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糖尿病发生与年龄、体质量超重、病程及腹型肥胖有关。氯氮平新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经典药物组(P〈0.01)。结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超重、病程及腹型肥胖有关。氯氮平比经典药物组可能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Meta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目的:进一步认识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关于利培酮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析的文献,符合入选标准的有10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三方面,利培酮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效应依次为1.03、1.42、1.76,95%可信区间(CI)依次为(0.39,1.66)、(0.49,2.35)、(0.93,2.60),利培酮组与非利培酮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效应依次为1.01、1.13,1.4l,95%CI依次为(0.52,1.51)、(0.28,1.98)、(0.70,2.1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氯氮平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利培酮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与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APS)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及其与催乳素相关性。方法:入组以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单一治疗至少6个月各60例、具有稳定配偶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以亚利桑那洲性经验量表(ASEX)进行总体性功能障碍(SD)评定,放免法检测血浆催乳素水平。结果:①氯丙嗪组ASEX总分以及5个分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P〈0.05或P〈0.001),氯丙嗪组SD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②利醅酮组血浆催乳素显著高于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P均〈0.001),血浆催乳素水平与全体患者(P=0.007)和利培酮组患者(P=0.006)ASEX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氯丙嗪较氯氮平和利培酮更易于发生SD,利培酮可能导致催乳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开放分配接受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和氯丙嗪药物治疗。12周的急性期治疗后,获得临床稳定期的患者[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总分≤60或减分率/〉50%]进入固定剂量的24周治疗。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言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持续操作功能测验(CPT)、韦克斯勒记忆测定(WMS)、韦克斯勒智能测定(WAIS)、连线试验测定、手指叩击试验测定。结果: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明显优于氯丙嗪,而氯丙嗪组无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奎硫平组在改善执行功能、言语流畅性和警觉性显著优于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P〈0.05)。奥氮平组在数字特征和连线测定上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0.05)。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在认知功能总分的改善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r=-0.32,P〈0.05)。结论: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可不同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烟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首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按是否吸烟分成吸烟组、非吸烟组,均予8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吸烟组治疗后PANSS总分高于非吸烟组(P〈0.01),临床显效率低于非吸烟组(P〈0.01);吸烟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剂量高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可能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5月22日为时点调查日,对我院8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药物使用的现况调查。结果(1)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比例为43.45%。(2)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前5位:氯氮平421例(52.56%),奥氮平225例(28.09%),利培酮196例(24.47%),阿立派唑158例(19.73%),奎硫平126例(15.73%)。(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1.70%,且年龄因素、是否使用氯氮平治疗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4)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33.04%,且年龄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我院单一用药比例低,氯氮平的使用率高,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仍需进一步规范。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高,年龄因素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服用氯氮平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空间广度测验评定57例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在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漏划个数以及空间广度测验的总分、顺行得分、逆行得分上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t=8.21,t=3.47,t=4.72,t=2.36,t=5.88;P〈0.05或P〈0.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服药时间与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r=0.30,P〈0.05)。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且与患者的病程和服药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含托吡酯A胶囊)34例和对照组(小剂量利培酮+安慰剂B胶囊)33例进行双盲对照。于治疗前、治疗l、2、4和6周后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白拟心理渴求量表(P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控制了吸食时间和剂量这两个变量以后,组效应和治疗时间效应:MOAS评分(F=705.10,P〈0.01;F=694.95,P〈0.01)、SAS评分(F=491.54,P〈0.01;F=833.73,P〈0.01)、PCS评分(F=125.25,P〈O.01;,=411.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组别和治疗时间之间有明显的交互效应:MOAS评分(F=54.23,P〈0.01)、SAS评分(F=41.38,P〈0.01)、PCS评分(F=11.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吡酯合并小剂量利培酮能够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激惹行为,稳定晴绪,降低心理渴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0.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l,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82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关体重指数、打鼾、嗜睡情况等问卷调查,运用体重指数、打鼾程度评价及嗜睡评价量表评分进行OSAHS的初步筛查,并对OSAHS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初步筛查OSAHS患者61例(男性53例,女性8例),患病率为7.39%(男性8.6%,女性3.8%),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χ2=5.462,P<0.05).OSAHS患者中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率(分别为36.1%,41.0%,44.3%)高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率(分别为21.6%,18.5%,25.4%),存在统计学差异(χ2=6.746,17.837,10.256;均P<0.01).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OSAHS患病率,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能是OSAHS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兴奋激越控制后以利培酮口服液替换氟哌啶醇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3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例随机分入利培酮组,利培酮口服液(2~6ml/d)合并氯硝西泮(4~8mg/d),第6天起氯硝西泮逐渐减量,共观察47d;15例分入氟哌啶醇组,前5天氟哌啶醇肌注(10~20mg/d),第6天起逐渐替换为利培酮口服液(2~6ml/d),共观察47d。以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S),类帕金森综合征量表(SA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第5天末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ANSS兴奋激越因子分的平均(标准差)减分值分别为6.9(3.8)分,8.2(4.7)分,t=0.85,P=0.403,PANSS总分平均减分值分别为41.1(13.5)分,47.7(14.2)分,t=1.31,P=0.199。第5天末利培酮组的SAS评分低于氟哌啶醇肌注组[分别为0(0)分,2(9)分,Z=2.72,P=0.006]。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剂可有效安全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用氟哌啶醇肌注控制兴奋激越后直接换利培酮口服液,也能保持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体质量、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2例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哌罗匹隆组和利培酮组并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以及体质量、血糖、血脂测定。结果:治疗后哌罗匹隆组总有效率(83.33%)与利培酮组(8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05);哌罗匹隆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利培酮组体质量、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罗匹隆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联素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并探讨其与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相关的肥胖以及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入组患者组125例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对照组59例。提取两组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脂联素(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免疫酶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将两组对照比较。结果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脂联素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显著性(χ^2=0.723,0.257;P=0.697,0.613)。携带TG/GG基因型患者的BMI显著高于携带TT型患者(23.53±2.77vs22.37±3.11,P〈0.05),且携带TG/GG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显著高于携带,TT型患者(2.67±0.85vs2.28±1.15,P〈0.05)。携带TT和TG/GG型基因的患者之间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其他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与HOMA—IR并不相关。结论Adi基因外显子2T45G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相关的脂代谢异常相关,但不是影响血糖代谢障碍的基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时间为48周.在实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中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NOSIE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和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上升(P<0.01);干预后的研究组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因子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