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8例中,高位狭窄4例,低位狭窄3例,肝门部狭窄1例。均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有1例出现短暂的胆漏,经腹腔引流后治愈。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至5年。1例偶有胆管炎症状,但无黄疸及肝胆管结石,经抗炎、利胆治疗后,胆管炎症状能较快控制,其余7例无胆管炎表现。结论: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在出现了狭窄段以上胆管扩张后,应尽早手术治疗,以胆肠Roux-en-y吻合术最为常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邸文军  高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23-332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规范诊疗,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2009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3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者中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4例,术后发现胆管损伤20例。治疗方法包括Ⅰ期行胆管修复+T管引流、胆管单纯修复、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或后期胆瘘后,先予以通畅引流,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待病情稳定后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肝门部胆管狭窄段切除整形与空肠行盆式吻合、胆管狭窄段切除+对端吻合+T管引流术。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总结分析造成胆管损伤的原因,加强对胆管解剖的熟悉,增强防范胆管损伤的意识,根据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合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分析46例胆肠内引流术患者,包括:①36例患者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肝外胆管损伤性狭窄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有较好疗效,其关键在于解决了通畅胆汁引流和术后返流感染问题;同期收治2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复发肝胆管结石患者。提示本术式不能完全预防肝胆管病变复发,但目前可将胆肠吻合输入空肠袢作成经腹壁至胆管的通道,用纤维胆道镜处理胆道复发病变;②3例胆管癌患者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肝总管空肠袢式侧侧吻合术以利于减黄,结合分析5例11次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并与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相比较,指出了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优缺点、适应证,并分析了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具体术式的选择及其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晓辉  郑波  甘险峰  杨训  王俭 《四川医学》2009,30(9):1397-1399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类型、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2007年间对26例胆管损伤的诊治过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损伤18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8例。所有胆管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分别行胆管修补术,胆管对端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肝门部空肠Roux-Y吻合。结果胆管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术式选择不当,支架放置的部位或时间不合理,延期修复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结论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者(Ⅰ~Ⅱ型)尽可能地行胆管对端吻合术。凡是不适合于胆管对端吻合术者,首选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无胆瘘或胆汁型腹膜炎存在,术中未能及时发现者,可以行延迟性手术。吻合口〈10mm应放置支架(或支撑管,另戳孔引出体外),拔支架时间为9~12个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 28例共行手术68次,最后一次手术的方法是:胆管端端吻合术3例;胆管修复成形术3例;胆肠吻合术20例,胆管扩张术1例;塔轿术1例。结果:优190例,良5例,差2例,死亡2例。结论 损伤性胆管狭窄必须早期手术治疗,其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狭窄的部位、类型及近端胆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医源性胆管损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共施行手术36次,其中2次手术者4例,胆管端端吻合4例,胆管壁缺损修补2例,单纯缝线拆除4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2例,其中4例吻合口狭窄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0例获随访1~5 a,均临床痊愈。结论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十分重要,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目前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重建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胆管损伤行胆管套入式空肠Roux-Y吻合术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行胆管套入式空肠Roux—Y吻合术,输胆管袢空肠保留60cm处与空肠端侧吻合。结果:所有病例无重大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2例术后-过性发热、无黄疸,经抗生素治疗后缓解。余随访无胆管炎表现,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无胆管扩张。结论:胆管套入式空肠Roux—Y吻合术对各种处理困难的胆管损伤或胆管狭窄的重建,是一种安全、简单、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避免了吻合口狭窄,对胆管逆行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曾建洪  易小金 《中外医疗》2011,30(12):110-111
目的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原因、外科治疗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9年损伤性胆管狭窄4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狭窄原因、位置和分型、再次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结果 46例损伤性胆管狭窄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8例,4例为肝破裂修补术后。根据Bismuth分类,狭窄Ⅰ型21例(45.66%),Ⅱ型15例(32.61%),Ⅲ型9例(19.57%),Ⅳ型1例(2.18%),无V型狭窄。狭窄胆管修复过程中,25例行肝管空肠吻合,13例行狭窄段胆管或吻合口整形,6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胆管对端吻合2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2例,其中切口感染9例(19.57%)。随访患者优良39例,优良率占90.70%,4例预后差,其中死亡2例。结论胆囊切除术是损伤性胆管狭窄的主要病因,掌握好适应证,肝管空肠吻合术和整形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28例共行手术68次,最后一次手术的方法是:胆管端端吻合术3例;胆管修复成形术3例;胆肠吻合术20例;胆管扩张术1例;搭桥术1例。结果:优19例,良5例,差2例,死亡2例。结论损伤性胆管狭窄必须早期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狭窄的部位、类型及近端胆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近8年中经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再次手术35例,其中14例为胆囊切除胆管损伤、梗阻性黄疸,行高位胆肠内引流术,21例为胆管损伤,已行多次手术,再出现胆管狭窄,本次行高位胆肠内引流术,均获痊愈。提出发现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时间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大口、高位胆肠吻合术是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降低胆道再手术率,分析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分析1996--2006年收治的100例多次胆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5%的胆道再手术原因是结石复发或残留,括约肌狭窄、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胆道损伤后狭窄和胆肠吻合口狭窄占26%,胆道系统肿瘤占5%。结论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仍是胆道结石残留或复发。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率的关键是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初次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与胆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治疗中度肝外胆管扩张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188例中度肝外胆管扩张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96例患者行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胆管切开取石术组),92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胆肠吻合术组).患者均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观察近期疗效(手术并发症)和远期预后(胆管炎、胆管狭窄、结石复发、癌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切开取石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胆肠吻合术组(P< 0.05,P<0.01);出血量、输血病例数、是否联合肝切除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间肝脏生化指标(ALT、AST、GGT、ALP、ALB、TBIL、DBIL)无明显差异,术后胆肠吻合组ALP水平高于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组(P<0.05).1年后胆管切开取石术组肝功能异常者明显少于胆肠吻合术组(14.6% vs 31.5%,P<0.01).胆管切开取石术组患者胆管积气、反流性胆管炎发作、胆管狭窄发生的比例显著低于胆肠吻合术组(1.0% vs17.4%,4.0% vs 24.0%,3.1% vs 14.1%,P均<0.01).两组间再手术率、结石复发率、癌变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中度肝外胆管扩张合并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的肝胆管结石病,肝外胆管切开取石术在胆管积气、反流性胆管炎、胆管狭窄发生率等方面优于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recent improvemen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inadequate correction of the concomitantbiliary tract stricture remains to be the major factor of therapeuticfailure.Proper management of both the stone and stricture are twoinseparable aspects of a problem.Today surgeons are in need of aseries of effective operative procedures 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procedures used in this instituteon the basis of their long-term results,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464cases of 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 surgically treated during a periodfrom 1963 to 1981 was carried out.Internal entero-biliary drai-nage is considered as a major approach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intrahepatic cholelithiasis,but the result of choledochoduodenostomy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since it brings about a lot of series sequelae,some of which are even disastrous.To the late cases complicatedwith portal hypertension,staged operation has proved to be imperative.11 of the 14 late cases were thus saved.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lithiasis at present is the right lobelesions especially those involving the second-order branches of hepa-tic ducts.The operative procedure the author used to manage thiscondition wa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 对1997~2002年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例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7例、拔T管后胆漏6例、T管周围胆漏3例、T管早期滑脱和T管不慎拽出各1例、胆道损伤1例、胆囊管残端结扎线脱落1例。本组保守治疗16例(80%),再手术治疗3例(15%),鼻胆管胆道引流1例。1例胆道损伤因过晚二次手术死亡,1例自动出院,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除T管后,主要原因与局部炎症、迷走胆管存在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相似文献   

15.
崔志安 《黑龙江医学》2012,36(1):19-22,26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普及,胆管损伤发生率约在0.19%~0.7%,开腹手术约为0.4%。发生原因主要有肝门和Calot三角解剖不清、胆囊炎症、解剖变异、电凝使用不当、技术失误、术中出血等。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管外科学组编写的《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008版)进行损伤分型及损伤部位的确定。对于术中即时发现的损伤,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并应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肝胆外科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因胆漏或梗阻性黄疸而确诊,处理时间与远期效果关系密切。术后胆漏者,若引流通畅,影像学检查腹腔内无胆汁潴留,应观察治疗。胆漏3个月未能愈合或后期引起胆管瘢痕狭窄者,不适合内镜或介入治疗时,应行胆管修复手术。胆汁性腹膜炎,原则上应行胆管及腹腔引流,3个月后,再考虑行胆管修复治疗。梗阻性黄疸待胆管扩张后再行修复手术。后期胆管损伤的处理,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应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包括微创内镜和介入治疗。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督导是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金同明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0):790-791,79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胆道结石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8例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照组40例施行开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胆道狭窄及结石复发患者,对照组术后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4例,行再次手术,无胆道狭窄患者。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疗效确切,有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闭合性损伤之后的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胆道闭合性损伤患者,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12组,对胆道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化验检查。结果:胆道完全梗阻大于3周之后,对于肝脏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结论:在对胆道闭合性损伤之后,要在损伤后的2d之内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这段时间属于治疗胆道闭合性损伤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太云翔  田茂金 《西部医学》2012,24(8):1569-1570
目的总结肝外胆管狭窄医源性损伤的修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医源性胆管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7例,死亡1例,1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效果良好。结论杜绝胆管损伤是每位普外科医生所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应视损伤程度和范围拟定合理的修复方案,不可草率从事。对于术中发现的胆管损伤做到细致的胆管无张力吻合,无漏胆,及术后长时间的胆管内支撑是预防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胆道再次手术2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总结胆道疾病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对收治的228例胆道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道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占本组病例的74.1%;其次为胆道损伤、吻合口狭窄、漏诊肿瘤。再次手术治疗以合并肝叶切除、胆肠吻合(部分为皮下盲袢式)、T管引流为主。结论:胆道再手术以胆道疾病本身原因为主,亦有医源性因素,再手术前应充分准备,系统检查,全面分析,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避免胆道反复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寻求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3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本组资料的67.5%(83/123);其次是残余胆囊占17.1%(21/123);医源性胆管损伤占5.7%(7/123);胆管狭窄占2.4%。结论:胆道首次手术尽量减少或消除结石残留,充分利用内镜技术,强化对胆道手术潜在危险性的认识,并规范操作是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