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制剂的原料大部分是中药提取物,其理化性质不明确,往往流动性差,吸湿性强,稳定性差。对于这些物料所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很少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价与研究,因而也缺少改善其不良物理性质方法(改性技术)的研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综述了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评价方法和改性技术,为解决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由传统制剂向现代制剂向现代剂型转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制剂的原料大部分是中药提取物,其理化性质不明确,往往流动性差,吸湿性强,稳定性差。对于这些物料所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很少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价与研究,因而也缺少改善其不良物理性质方法(改性技术)的研究。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综述了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评价方法和改性技术,为解决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由传统制剂向现代制剂向现代剂型转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的生产大多采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的质量更多地依赖于终端控制。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不可预测,多数情况下仅依靠经验判断。由此,也很难找到影响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可控点。该文通过介绍中药新药成型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QbD理念的中药新药成型工艺的研发模式,即借鉴粉体学和流体学的基本理论,表征中药制剂原料的物理属性,从加强制剂原料物理属性、制剂工艺、制剂产品质量之间相关性研究着手,更科学、合理地设计中药制剂成型工艺,并从中发现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预测中试放大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参考,也可为今后逐步实现中药制剂"过程控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药粉体物理性质加和性的油性料粉体学物理性质推测方法,选择粉筛率高、流动性好的山药和煅牡蛎,分别与脂肪油含量较高的桃仁、柏子仁、莱菔子、酸枣仁等典型油性料按比例混合粉碎,得到23份混合粉体并测定堆密度、吸水性、最大转矩力等15个物理性质,推测典型油性料粉体的物理性质。在混合粉碎比例为5∶1~1∶1时,混合粉体的加权平均得分与粉体占比的相关性方程的r在0.801~0.986,线性良好,表明基于中药粉体物理性质加和性推测油性料粉体学物理性质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类中药物料的分类界限清晰,并且粉性料与油性料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从80.6%降低到37.2%,解决因油性料模型药物代表性不足导致粉性料与油性料分类界限模糊的问题,优化了中药物料的分类,为优化临方水丸制剂处方预测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在中药分散片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概述了分散片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分散片的崩解机理和原辅料的特性,指出中药分散片崩解性不佳的原因在于中药提取物复杂的物理性质;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将粉体学表面改性技术引入中药分散片的研制过程,用以解决中药分散片中存在的崩解性不佳、稳定性差问题,并初步阐述了对中药分散片进行粉体表面改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药因其药用部位和富含成分的不同,其粉体表现出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和特定的物理属性。以此为基础,将常用中药分为粉性料、纤维料、糖性料、油性料、脆性料等类别,对中药临方制剂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现有的分类方法主观性较强,难以满足高质量中药临方制剂技术开发的需求。该文选择山药、益母草等代表性中药55味,采用粉体综合性质测定仪、转矩流变仪、物性测定仪等,对其粉体的物理属性进行系统表征,构建了代表性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数据集,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绘制了粉性料、纤维料、糖性料、油性料、脆性料等各类物料的典型物理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主成分得分图中各中药与典型值间的欧氏距离对其进行分类。此外,对于部分因兼有多重物料性质导致分类界限模糊的中药,以欧氏距离为基础,并结合粉体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及化学成分组成,计算不同类别物料在整体中的占比,从而实现基于粉体特征物理性质的中药的多元定量分类,为进一步构建中药临方智能化制剂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前期已建立了基于粉体物理性质的中药物料分类方法,但需涉及中药饮片的前处理、粉体制备、物理性质参数测定等较为繁琐的实验步骤。该研究采用语义分析的分词逻辑,选择已测定中药粉体物理性质并在聚类分析中分类界限清晰的36个模型中药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为基础数据,建立同义词库及本地标准化语义分词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及设定的纳排标准,筛选粉性料、纤维性料、糖性料、油性料、脆性料共计55个关键词,计算关键词的权重值,并建立关键词匹配得分的算法及单一或多元物料分类的计算规则,从而构建中药物料分类的语义分析预测模型。在36个模型中药的语义分类结果中,除太子参为多元物料外,其余35个中药的语义分类结果与基于中药粉体物理性质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7.22%。在模型验证中,除百部与炙益智仁外,其他中药的语义分类预测结果与粉体物理性质聚类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3.33%。表明基于语义分析的中药物料分类的方法具有可行性,为构建临方制剂工艺的智能决策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药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生产的源头抓起,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药材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的科研、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生产和中药的国际贸易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应从种植采收、收购、加工炮制、供应销售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中药材产业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现代化必须从中药生产的源头抓起,笔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中医药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药材的质量对中药的科研、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生产和中药的国际贸易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应从种植采收、收购、加工炮制、供应销售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中药材产业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适宜的中药制剂产品的剂型,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了毒副作用,方便临床用药,也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制剂产品由原药材到成品,需经过多个环节,最终形成具有适宜的剂型特征的制剂产品。作者阐述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中的另外2个核心技术:①剂型特征的质量控制特性,临床用药都以一定剂型形式,剂型是临床防治疾病功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剂型特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②过程多层次动态质量控制,药品是生产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质量控制尤为关键。该文论证了该体系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提高中药产品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及制剂燥工艺与装备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是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干燥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统计,综述了目前中药材及制剂干燥工艺与装备研究现状,分析了中药材及制剂传统干燥技术工艺及现代常用干燥技术与装备,探讨了干燥工艺与装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阐述了我国中药材及制剂干燥工艺与装备发展新趋势,为中药材及制剂干燥工艺与装备优化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需要,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加工成一定规格饮片的技术,是安全用药的保障和提高药效的必要手段。中药材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外观、药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会发生较大变化,可充分发挥药用价值,增强临床疗效。通过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毒副作用、升降浮沉)、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鞣质、有机酸、微量元素)、药理作用(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抗肿瘤、泻下、免疫)的影响,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的整体影响,为中药的合理应用与现代化提供科学参考。提示在中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病情需要、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选择适宜的炮制方法处理药物,以保障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但中药炮制还存在加工工艺原始、生产效率低、炮制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还需要逐渐深入和完善。通过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标准,阐明传统炮制方法的现代科学内涵,建立有效的现代中药炮制研究体系,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不断地发展,超微粉碎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原料和制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成为改善和提升传统中药饮片与传统制剂品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超微粉碎的概念及超微粉碎设备、工作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概况,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提出了在开展中药超微粉碎相关研究和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药现代化的误区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现代化应吸收和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促进中医药学发展,但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以西医理论解释中医,中药西药化,以还原论代替系统论的研究思路,以及中医实验研究刻意迎合西医等;同时中医本身存在一些弊病,主要有中医理论的固步自封,临床辨证缺乏客观性和规范性,故中医药现代化必须明确两点:需要发扬和保留的是整体性的辨证思维;需要充实的是难确的易于与现代化交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提取是中药制药工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升级转型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利用"灰思维方式",根据中药大部分药效成分未知的特点和中药物质基础整体特征,采用模拟口服给药经胃肠道吸收和转运的过程,得到有效成分更高的活性混合物。本文总结了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并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微波、超声波及酶法)辅助半仿生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薛澄  张潇予  李瑞  柴欣  杨静  王跃飞 《中草药》2020,51(22):5864-5867
中药陈化是一种独特的药材处理方法。中药在陈化过程中,受外界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导致其理化性质、活性成分、功能效应发生变化,陈化后药性缓和、药效增强、毒性降低,进一步提高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需求。结合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系统总结了中药陈化过程中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功能变化,探讨了中药陈化机制,以期为中药陈用理论和陈用方法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理论源于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中药药性研究发展缓慢,现有教材中缺少系统的药性形成方法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药性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形成完善的药性研究体系。文章通过阐述、总结传统中药药性形成方法之一口尝法的研究内容,分析该法的特点、价值与改进思考,以期客观地认识传统药性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中药药性现代化研究方法,丰富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孙嘉辰  李霞  王莹  罗雨家  高伟建  高文远 《中草药》2020,51(10):2593-2602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是连接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关键点。经过加工炮制以后的中药材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药质量控制,也一直是社会和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2016年,刘昌孝院士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新概念,引起了中医界的热烈讨论。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思路与加工炮制相结合,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形成具有体现中药炮制特点的质量控制的新思路,有利于加快中药加工炮制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成分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敏  张天锡  史磊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0,51(15):4050-4058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且易洗脱、可循环使用且再生处理经济环保、方便制剂成型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有害杂质的去除等。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性质、分类、工作原理进行综述,并对其纯化中药成分的影响因素和纯化工艺进行讨论,探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成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中药成分纯化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往研究多基于"成分-药效"的生物模型方法的二元研究模式。从中药的基本属性、理论的基本概念、术语出发,并与中医辨证论治、治则、治法、配伍规律、药性理论等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相关联,提出基于"性-效-物"三元论的基本认识,建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模式,并以元胡止痛滴丸为例进行示范性研究,确定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其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