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关系。方法 基于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inter-primer binding site,iPBS)分子标记对广西5个县共35份金钗石斛进行遗传关系、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并构建能区分35份金钗石斛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分析使用NTSYS-pc 2.10e统计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聚类分析图谱,采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居群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8条iPBS引物共扩增出1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43条,多态条带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为90.51%;在遗传距离0.70处,35份种质分为7大类群,居群在分子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化;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Gs)变化范围为0.559 0~0.975 9,变幅为0.416 9;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He)、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分别为1.898 7、1.505 0、0.300 7、0.454 2,居群间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度(total genetic diversity,Ht)、各居群基因分化系数(gene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Hs)、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Gst)分别为0.299 8、0.214 9、0.283 0,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8.30%,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1.70%,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基因流(gene flow,Nm)为1.266 5,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引物2219和2399可单独鉴别出35份种质,试验基于引物2399的“0,1”矩阵构建35份种质的指纹图谱,此图谱可为金钗石斛品种的分类与鉴定提供参考。结论 金钗石斛居群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总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揭示了金钗石斛种质间的遗传关系及其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野生金钗石斛种质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行药用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桃儿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遗传理论基础.方法 对6个桃儿七居群进行DALP分析,利用PopGene 1.31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相关数据,UPGMA方法 聚类,结合Treeview软件生成树状图.结果 筛选5对引物组合,扩增共产生150条DNA片段,其中104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占69.33%,平均每组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20.8,6个居群平均多态百分率为14.22%.6居群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93 3,平均1.142 2;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 1,平均1.083 8;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4 3, 平均0.048 8;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64 3,平均0.073 0;居群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244 3,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048 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800 5,即遗传变异有80.05%发生在居群间,19.95%发生在居群内,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0.124 6.结论 桃儿七居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受到阻碍,这与桃儿七的繁育系统和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该文考证中药材"金钗"、"金钗石斛"的植物基原,以正本清源。结合本草描述,查阅湖北、四川、重庆、河南和陕西等5省市部分地方志及文史资料,对老河口、利川、房县、西峡、内乡、安康、万源等20余个县市的老药工和老中医进行走访调查,并采集调查区域的少量金钗植株进行活体保存和鉴定。"金钗"和"金钗石斛"之名在川东北、渝东、鄂西、鄂北、陕东南、豫西的民间应用广泛,地方志及文史资料多有记载,在民间歌谣和故事传说中亦有体现;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历史上中药材名称"金钗"和"金钗石斛"为中国特有种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并有龙头金、人字金、环字金、龙头凤尾金等别名,所加工的干燥金钗药材称金耳环。中药材"金钗"、"金钗石斛"的植物来源为曲茎石斛D. flexicaule,而不是《中国植物志》(19卷)和《中国植物志》(英文版)(25卷),以及自1977年以来历版《中国药典》中所使用的名称石斛(D. nobile,别名金钗石斛)。尽管植物的中文名称不受植物分类学者对植物命名所必须遵循的规章《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的制约,但为避免中文名称使用混乱,特别是中药材行业药材名称的混乱,建议将石斛D. nobile的中文别名更改为扁草石斛,而D. flexicaule的中文名改为金钗石斛,别名中增加金钗、曲茎石斛。 相似文献
4.
5.
金钗石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天门冬目,兰科,石斛属植物金钗石斛新鲜或干燥茎,因其酷似古代妇女头上所戴饰物金钗得其名,因其广泛和卓越的药用价值而被誉为“民间仙草、植物黄金”[1].金钗石斛味甘、微咸、无毒.其作用在《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所述甚广,《中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石斛对其功能进行综合,最终确定主治为“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2],另外,还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等作用[3]. 相似文献
6.
7.
8.
金钗石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金钗石斛根的生长习性、开花结果、植株生长等进行了观察。在自然野生状态下,金钗石斛既有有性繁殖,又有无性繁殖。野生条件下,主要靠无性繁殖;不同生长年限的假鳞茎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当年生假鳞茎进行物质积垒,当年就停止生长。2年生假鳞茎进行笋芽萌发及笋芽的养分供给,3年生假鳞茎进行开花结果,4年生假鳞茎进行萌发高位芽苗,随着无性系分株的生长,假鳞茎必须进行自疏或觅养,年限长的假鳞茎逐渐枯萎死去;金钗石斛从花芽出现到末花,需要约50d左右,一个花序的花期为10~13 d。挂果可长达近1年的时间。种子成熟期为11~翌年2月份。人工条件下,种子从播种到出瓶炼苗,需培养9~10个月的时间;金钗石斛的成活根在一年中有两次明显的生长旺盛期,第1次在2~4月,第2次在9~10月。 相似文献
9.
10.
探索金钗石斛生长的最适光温条件,为其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人工气候箱使金钗石斛在不同光照、温度条件下生长,分析测试其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呼吸等生理指标。结果与结论:20000Lx的光照强度及25℃的温度最适宜金钗石斛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金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金钗石斛多糖得率的影响,并用MTS/PMS法测定其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金钗石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5∶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 h;金钗石斛精制多糖、金钗石斛粗制多糖能直接促进脾细胞的增殖,且两者能显著增强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金钗石斛粗多糖得率为2.80%。结论:金钗石斛多糖能有效的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与Con A,LPS对T,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铁皮石斛中指标性成分,建立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浙江省不同种植基地、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中柚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柚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XB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柚皮素在0.026~0.208μg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同收率为96.3%(RSD 1.8%).同一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基地铁皮石斛中柚皮素含量波动范围较大;并且同一种植基地铁皮石斛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柚皮素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三年生铁皮石斛中柚皮素的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铁皮石斛药材及相关产品中柚皮素的含量测定,为完善铁皮石斛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中基本氨基酸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铁皮石斛种质、生理年龄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为铁皮石斛药材质量评价与优质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浙江人工栽培骨干基地一至三年生铁皮石斛11个种质33个样品,经盐酸水解后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基本氨基酸含量.结果:铁皮石斛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28~2.96 mg·g-1,其他9种基本氨基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3~4.20mg·g-1;种质对多种氨基酸的积累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影响,生理年龄对氨基酸的积累也有显著影响,氨基酸含量随着生理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铁皮石斛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通过品种选育、延长采收期可以增加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其他基本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1),二氢白藜芦醇(2),dendromoniliside E(3),denbinobin(4),2,4,7-三羟基-9,10-二氢菲(5),钩状石斛素(6),(-)-loliolide(7),腺苷(8),尿苷(9),鸟苷(10),蔗糖(11),5-羟甲基糠醛(12),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13),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14),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15),胡萝卜苷(16),β-谷甾醇(17),十六烷酸(18),三十一烷醇(19)及十七烷酸(20)。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在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中11种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全面了解不同种质、采收年龄以及市场销售的石斛类药材中11种金属含量与变异规律,为铁皮石斛药材质量评价与优质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浙江人工栽培骨干基地一至三年生铁皮石斛11个种质32个样品,购买市场销售的石斛类药材11个样品;经湿法消化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11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铁皮石斛中钾、钙、镁、锰、锌、铬、铜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05.23,766.82,158.25,31.06,4.28,8.28,0.97mg·kg(-1),砷、汞、铅、镉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除1个样品镉元素超过限量指标0.07 mg·kg(-1)外,均在规定限度范围内;种质与生理年龄对金属元素的积累存在显著的影响.结论:铁皮石斛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金属元素,浙江产的铁皮石斛与市场销售的石斛类药材重金属限量指标整体上是安全的;通过品种选育可望增加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含量,降低有害金属元素含量;生理年龄对金属元素的影响与各种元素承担的生理生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全面了解不同种质、不同采收年限铁皮石斛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及其变异规律,为铁皮石斛真伪鉴别与优质药材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铁皮石斛人工栽培骨干基地一至三年生铁皮石斛17个种质41个样品,以及市售不同价位枫斗药材11个样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与市场购买的铁皮枫斗药材总生物碱在0.019 0%~0.043 0%;浙江省11个铁皮石斛种质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样品平均总生物碱为0.025 3%,0.027 0%,0.032 6%,云南产一年生铁皮石斛平均总生物碱为0.034 3%。结论:不同种质、年龄的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差异很大,并且总生物碱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云南产铁皮石斛总生物碱明显高于浙江产铁皮石斛,但正宗的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具有明显限量范围,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偏离限量范围的样品可以基本确定为非铁皮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在此范围的样品必须结合多糖含量与其他活性化学组分才能真正辨别铁皮石斛药材的真伪与优劣。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石斛属植物文献计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斛是珍稀濒危中药材,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我国石斛属植物研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作者以1954~2010年"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石斛研究文献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我国石斛属植物研究文献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与被引频率、主题分布、研究对象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斛研究明显分为起步(2个)、停滞、平稳发展、快速上升5个阶段;期刊分布存在离散性与集中性并存的现象,已形成核心期刊研究群,并以《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和《陕西中医》为代表;研究主题广泛涉及临床与药理、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成分分析等多个领域,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但研究对象差异显著,以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霍山石斛最为集中。我国石斛属植物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种植产业发展缓慢,供需矛盾突出,预计种苗繁育与人工种植、产品开发、化学与药理等方面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其文献报道仍将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为铁皮石斛鉴别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国家药典委员会)进行分析.结果:以柚皮素为参照峰,初步构建了由6个特征峰组成的铁皮石斛乙醚部位HPLC特征图谱.结论:该法建立的特征图谱可为铁皮石斛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