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轻度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轻度高血压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每天2次,每次0.6g)。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能降低轻度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2.
焦东梅  李伟  武尚文  肖振忠 《山东医药》2007,47(19):106-107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阳性率,分析尿mAlb、β2-MG显著相关性因素;比较尿白蛋白正常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指数(PI)。发现高血压患者尿mAlb、β2-MG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血压患者尿mAlb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MAU组、NAU组颈动脉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提示尿mAlb、β2-MG增高可以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性指标,且尿mAlb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A组为观察组,予预混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6个月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BUN、Cr、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AER水平3、6个月时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B组AER水平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预混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减少早期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针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老年人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104例病人分别用丹红针加脑心通胶囊加常规治疗(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疗程15d-20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CRP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也有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丹红针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黎雪玲 《内科》2013,8(4):350-351,35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159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3例,A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C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拉西地平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血压均达标(≤130/80mmHg);治疗1年后,三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胱抑素C(Cyt—C)及肌酐(C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联合用药的C组疗效更好。结论贝那普利、拉西地平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降压作用及较好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作用,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5月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合并基础治疗加减;对照组25例,给予替米沙坦。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症状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改善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表明通心络有改善患者肾功能的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组,对照纽给予常规治疗,脑心通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3次/d,疗程为6个月,通过颈动脉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脑心通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斑块个数、斑块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9.
纳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PGEl治疗(10μ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一周起尿微量白蛋白即有明显下降(P〈0.05),第二、第三周尿微量白蛋白继续下降,第三周下降达到最大降幅(分别和上一周比P〈0.05;和治疗前比P〈0.01),以后未有进一步下降(第四、第五周和第三周比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第五周起尿微量白蛋白方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每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第一周P〈0.05;第二周起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PGE1能快速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第三周达到最大临床疗效,我们临床使用前列地尔应避免长疗程使用,以减轻患者医疗开支,取得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29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4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30~300 mg)4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300 mg)39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s-CRP、IL-6、sICAM-1及肌酐、尿酸、血脂等水平,并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各指标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s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随着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的增加而升高(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舒张压、TC、TG、hs-CRP、IL-6、sICAM-1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 9、0.347 7、0.256 8、0.197 6、0.701 8、0.703 8、0.791 9,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C、hs-CRP、IL-6、sICAM-1进入方程,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独立相关。结论 hs-CRP、IL-6、sICAM-1是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子,炎症反应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 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将3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UAER〈20μg/min)、A组(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和B组(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检测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门和踝肱指数(ABI),并分析各组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踝肱指数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踝肱指数随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减低(P〈0.05),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而增加(P〈0.05,P〈0.01);踝肱指数与年龄、病程、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踝肱指数显著相关,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肾脏病变的表现,同时伴有肾外血管病变发病率的增高,是全身血管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脑心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剐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脑心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软肝方合麝黄膏敷脐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频率为两周1次,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黄膏外敷脐部,1贴/次,1次/d,疗程为1个月,同时加服软肝中药颗粒,1包/次,2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消退、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内毒素、NO(一氧化氮)和ET(内皮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水消退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7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和1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ALT(丙氨酸转氨酶)、TB il(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ALT、TB il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在PT(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善上,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个月均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和NO、ET含量(P〈0.05或P〈0.01);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而治疗组患者血浆内毒素、NO、ET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软肝方配合麝黄膏敷脐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有效地消退腹水,减轻内毒素血症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防止腹水的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14.
杭胤 《山东医药》2009,49(25):82-8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黏度、血脂、血糖、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黏度、血脂、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2hPG)和胰岛素、尿微量自蛋白、vWF。结果治疗组的血黏度、HDL—C、2h PG、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及vW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两组TC、TG、LDL-C、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元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黏度、HDL-C、2hPG和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5.
5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在预混人胰岛素控制血糖基础上予氯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预混人胰岛素控制血糖。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6个月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肾功能(BUN、Cr)、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压(MAP)、血清一氧化氮(Netricoxide,No),6个月时血液流变学变化。A组AER水平3、6个月时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P〈0.05),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B组AER水平6个月时较治疗前升高(P〈0.05)。氯沙坦联合羟苯磺酸钙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髓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脑心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扩容等,同时对原发病进行控制,配合理疗,康复等手段。治疗组另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4粒/次,3次/d,2个月后改为2彬次,3次/d,治疗3个月,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服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且脑心通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0例EH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100例和卡托普利组50例,分别采用福辛普利及卡托普利治疗8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并于同日留取尿液标本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微量白蛋白排量(UAE);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福辛普利组尿α1-MG及UA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0.01)。结论福辛普利治疗EH降压效果确切,且可改善患者肾小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型尿钠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用药)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型尿钠肽水平进行比较,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B型尿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B型尿钠肽,优于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探讨糖脉康(TMK)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变化。将4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MK。8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TNF-a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尿微量白蛋白MAU等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a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TMK可能通过减低血清IL-6、TNF-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综合疗法治疗240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针灸组240例、中成药组100例、西药组100例。中药针灸组给予中药、针灸辨证治疗,中成药组给予月月舒冲剂,西药组给予散利痛片。均治疗3个月。观察各组中医症候及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痛经及其他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中药针灸组总有效率优于中成药组、西药组(P均﹤0.01)。治疗后各组痛经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中药针灸组及中成药组停药3个月后仍低于治疗前(P均﹤0.01);中药针灸组其他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中成药组仅乳房胀痛、冷汗淋漓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西药组仅冷汗淋漓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针灸及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经疗效显著,且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