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帕金森病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抗帕金森病药物基础上联合氟西汀20mg/d和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为3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比对照组抑郁评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间HAMD减分率于第2、4、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具有良好疗效,而且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89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氟西汀治疗99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服用氟西汀的治疗效果,分析抑郁症的产生与卒中后脑血管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文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皮质下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更高;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抑郁症有显著相关(r=0.857,P〈0.01);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评分与HAMD呈显著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以氟西汀合并奎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第2、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CL-90,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88.2%,对照组有效率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在治疗2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见效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较轻,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氟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较单用氟西汀疗效好,起效快,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奎的平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应用奎的平合用氟西汀治疗,对照组(27例)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t=9.3~14.2,P〈0.01);两组间2、4、6周HAMD评分及4、6周HAMA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2.09~3.77,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88%,对照组有效率67%,差异具有显著性(X^2=3.94,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0.20,P〉0.05)。结论 奎的平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改良森田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对10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改良森田疗法合并药物组52例,氟西汀组54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改良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抑郁症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t=-4.443,P〈0.01);改良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组主要不良副反应明显低于氟西汀组(χ2=13.07,P〈0.01)。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使用盐酸氟西汀治疗(20mg/d)的56例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在用药后的第2、4、6周末进行随访,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评的总分及因子分变化及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临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HAMID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测评,第4周末病情好转(减分率〉50%);在第6周末治疗效果满意(减分率〉65%)(p〈0.01)。病程较短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而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与药物的治疗反应无差异。结论 氟西汀对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少且轻.  相似文献   

7.
文拉法辛对氟西汀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对氟西汀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对经氟西汀治疗8周无明显疗效的34例抑郁症患者以文拉法辛治疗6周(研究组),剂量为(100±20)mg/d。在文拉法辛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监测血压,记录不良反应。选择同期门诊34例年龄、诊断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6周,剂量为(99±25)mg/d。结果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从第1周末起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一直持续至治疗第6周末。研究组治疗第6周末的有效率达68%(23/34),临床治愈率达53%(18/34);对照组分别为77%(26/34)和59%(20/34)。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口干、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对氟西汀治疗8周无明显疗效的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奥氮平合用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奥氮平合用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t=6.712,7.491,P<0.01),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t=5.007,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奥氮平与氟西汀合用比单用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进行为期42天的治疗观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心血管神经症积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TESS、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28、42天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后HAM/)和心血管神经症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第7天,米氮平组HAMD量表总分、焦虑评分、迟滞评分、睡眠紊乱评分、心血管神经症积分均较氟西汀组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束时,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经过42天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米氮平组分别为83.3%和66.7%,氟西汀组分别为80.0%和63.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经症有效而安全,且起效时间早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CCM 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70例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氟西汀组各35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氟西汀组的缓解率分别为85.7%和78%,疗效差异无显著性(χ^2=0.85,P〉0.05)。两组的HAM D、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无显著性差异(χ^2=0.25,P〉0.05)。结论度洛西汀有快速抗抑郁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西汀合用舒必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合用组32例)和对照组(单用氟西汀组28例),采用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发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氟西汀合用小剂量舒必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2.
颜小飞  张永跟  张闻东 《医学信息》2018,(15):137-139142
目的 通过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 年12 月~2016年11 月我院60例PSD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照组行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评定神经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定抑郁状态, BartheI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R的含量浓度,观察两组对PSD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NIHSS、HAMD、ADL量表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R含量比较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西汀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氟西汀合并阿米替林及氟西汀合并安慰剂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末起至第4周末HAMD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6周末HAMD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丁汀合并低剂量阿米替林起效迅速,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40例(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对照组40例(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MMSE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P0.05)且ADL总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10,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提高老年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米氮平治疗抑郁症6个月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抗抑郁药物米氮平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自编的治疗态度问卷,对60例抑郁症患者在用米氮平进行6个月的开放性治疗期间作了临床评估,并与62例分别用氯丙咪嗪和氟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对照.结果:除门诊约定痊愈比例外,米氮平在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处方依从、治疗态度、脱落情况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与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米氮平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抑郁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71.42%)高于对照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0±5.21)分,优于对照组的(19.43±4.60)分,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4.10±1.51)分,优于对照组的(13.43±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患者的康复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白松片对应激大鼠模型海马Glu、Asp、GAB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药白松片对应激大鼠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氟西汀对照及白松片3个剂量6组,每组8只,通过强迫游泳建立应激大鼠模型.采用预防加治疗给药,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法检测大鼠海马Glu、Asp及GABA含量.结果:应激7天后,模型对照组海马Asp、Glu含量(分别为:1.522±0.294、5.123±0.491μmol/g),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白松片等效、3倍、5倍剂量组海马Asp、Glu含量[Asp分别为:(1.268±0.237)μmol/g,(1.253±0.240)μmol/g,(1.168±0.135)μmol/g,Glu分别为(4.051±0.752)μmol/g,(3.565±0.671)μmol/g(3.435±0.443)μmol/g]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白松片能降低应激大鼠海马Asp、Glu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闫博阳 《医学信息》2018,(5):131-132,135
目的 对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丁基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了解该药应用过程中的具体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共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式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平均NIHSS评分(6.52±1.03)分,对照组平均NIHSS评分(7.97±1.43)分,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低,两组患者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与传统的治疗药物相比较,应用丁基苯酞软胶囊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保护脑神经,减轻因血小板集中而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症状。另外,该药物应用后用药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