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发生于许多眼底疾病,预后较差,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深入了解脉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理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就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结构、形成机制以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特异性地阻塞新生血管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新技术。近年来对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光动力疗法的原理、光敏剂种类以及它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上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光动力疗法(pht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特异性地阻塞新生血管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新技术.近年来对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光动力疗法的原理、光敏剂种类以及它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上的一些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这一引起中心视力减退的重要的病理反应可出现于多种眼病中。Gass描述了与脉络膜痣有关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本文作者报告3例伴有脉络膜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与荧光素血管造影的特征以及使用氩激光凝固的有效治疗。作者报告3例的共同特点为:都是中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是由于脉络膜新生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Bruch膜到达RPE层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继而导致新生血管出血、渗漏以及瘢痕形成。鉴于VEGF在CNV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眼内抗VEGF药物靶向治疗是目前wAMD治疗的一线选择。但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治疗无应答、药物耐受、需要长期反复注射以及严重副作用等问题。深入探究wAMD发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寻找导致CNV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从病因出发探寻更优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国家重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点就是黄斑区玻璃膜疣,色素上皮萎缩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伴随着中心视力受损.近年对脉络膜-Bruch's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的病理变化做了大量研究,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一些治疗方法如PDT、TTT、对抗新生血管生成疗法,基因疗法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凝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方法:用氩激光对27例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并与24例未行光凝治疗黄斑部脉络新生血管作对比观察。结果:经光凝27例中有三例在16月后光凝边缘再度出现新生血管,未行光凝24例中有20例脉络膜下新生血管扩大趋势。结论:对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首先选择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影响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抗VEGF药物可抑制CNV的产生,从而起治疗作用。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的生理及病理作用,以及近两年来出现的抗VEGF治疗AMD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YX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3):196-199
近年来,在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几个问题必须明确.即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还是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否是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或是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治疗时选择光动力疗法还是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疗法等.临床医师需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各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准确、全面的了解,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96-199)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文  刘嫣芬 《眼科研究》2002,20(4):380-383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常因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中心视力的迅速下降。由于致病机制未明,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展开了使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初步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发症较少。对放射治疗的原理、技术、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RM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禹海  陈蕾 《眼科新进展》2007,27(4):308-314
抑制视网膜或脉络膜新生血管是治疗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关键。基因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们从动物模型、载体、治疗性靶基因的选择等方面对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影响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抗VEGF药物可抑制CNV的产生,从而起治疗作用。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的生理及病理作用,以及近两年来出现的抗VGF治疗AMD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VEGF,Ang-1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分化以及成熟过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光凝诱导建立大鼠CNV动物模型后,分别在不同时期玻璃体腔注射VEGF,Ang-1,通过其眼底荧光造影与病理切片的变化观察上述因子的作用。结果:血管生成素-1组比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减少,VEGF组较对照组晚期渗漏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瘢痕形成,VEGF组和对照组可见肉芽组织。结论:血管生成素-1能有效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新生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成熟,促进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血管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黄斑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之间新生血管形成是其致盲的病理基础。黄斑部光凝治疗证实其对部分患者有效,但经1a随访视力下降明显,经瞳孔区透热疗法其机理是应用810nm激光,将热通过瞳孔透入到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区,早期研究主要用于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近来研究证实对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且无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许多后极部眼底病早期的显著特征,是引起中心视力减退的重要病理反应,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是当前眼科临床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1876年,Sattler就在正常眼的组织学检查中,注意到视网膜周边部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1937年Verhoeff和Grossman用显微照像术说明了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侵入视网膜色素上皮下间隙的过程。近十几年来,随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激光光凝术的广泛应用,在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已迅速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将部分有关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资料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学疗法 (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 ,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 ,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以及应用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靶分子疗法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失衡有关,近年开展的靶分子疗法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方法,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和色素上皮源性因子等。本文对这些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罗丹  金明 《眼科新进展》2017,(3):285-288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脉络膜血管病理性增生表现,易伴发出血及渗出,是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并且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剂、氧化还原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抑制剂等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关此病的中药治疗也取得相应成就.本文就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剂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眼底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可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科疾病。临床中常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等方法辅助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均有所提高,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使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并且延长维持时间。本文将近年来临床常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