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ArcCHECK在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验证中两种不同评价方法通过率比较。方法:选择94例宫颈癌在Pinnacle计划系统中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计划设计,然后将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同时把治疗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中计算。对比模体计算的结果和ArcCHECK测量得到的剂量,采用DTA方法和Gamma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阈值选用3%,3mm,10%,使用Excel统计方法选用配对t检验。结果:Gamma方法相对量通过率97.67±2.94%,DTA方法相对量的通过率为95.86±3.31%,Gamma和DTA计划通过率有明显差异(t=1.99,P<0.001)。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治疗的宫颈癌验证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其验证结果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方法的本质才能客观评价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修改计划系统中MLC的Transmission Factor(TF)和Dosimetric Lesf Gap(DLG)两个参数,用验证的方法观察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通过瓦里安计划系统Eclipse10.0制作的鼻咽癌动态调强计划,将计划系统配置的数据模型中TF和DLG两个数据配置成不同的参数组合,然后将每例调强计划都生成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验证计划。验证计划计算用模体为IBA固体水模Multicube。用Ma-triXX在VARIAN UNIQUE直线加速器下采集验证计划的剂量分布,将采集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导出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观察每一种参数组合验证计划的3%3mmγ通过率。结果:TF为1.6时,DLG在1.8mm到2.0mm之间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其3%3mmγ通过率在97%~99%之间。结论: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中MLC的两个模拟参数TF和DLG直接影响动态调强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并且可以调整,当确认PDD、Pro-file、Scp等数据没有问题,而计划验证的通过率又很低的时候,可以考虑通过修改TF和DLG两个参数,然后测量验证,找出最佳值使计划系统的剂量计算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对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根据验证结果来探讨其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IBA公司的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及SP34等效固体水模对加速器执行的128例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实施测量,获取特定层面二维剂量分布。利用OmniPro I’mRT软件,把患者计划植入模体后计划系统计算的剂量与MatriXX实测得到输出剂量进行比对,然后进行Gamma分析。结果:实际测量的相对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模体中计算的相对剂量分布采用Gamma法(3 mm/3%)和(4 mm/4%)进行分析,以γ值小于1的百分比>95%作为要求,所有计划γ<1的百分比>95%的通过率为100%。结论:MatriXX在验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具有省时省力、快速简便等优势,是目前剂量验证的较为准确的QA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使用OCTAVIUS 4D验证设备对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进行接野部位剂量验证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接野部位剂量验证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取12例接受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接野放疗的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建立头部中心、胸部中心、腹部中心验证计划和头胸射野衔接处、胸腹射野衔接处验证计划,通过OCTAVIUS 4D验证设备采集真实剂量。通过前后移床验证相邻中心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使用Verisoft 7.1软件分析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单中心验证计划和射野衔接处验证计划的γ通过率。结果:阈值为10%时,头部、胸部和腹部中心计划在3 mm/3%标准下的γ通过率分别为(99.68±0.60)%、(99.63±0.52)%和(99.53±0.86)%,高于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AAPM)报告的关于治疗前患者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建议。相同条件下不同相邻中心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略有差异,头胸接野部位的γ通过率略低于胸腹接野部位的γ通过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开发调强放射治疗逆向计划系统。方法 按照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流程进行需求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完成各系统模块开发:包括调窗处理、三维重建、剂量计算模型建立、笔射束权重优化、治疗计划评估等;用体模进行绝对剂量验证,采用切片法进行相对剂量验证(验证优化结果与测试结果的等剂量线分布面积重合率)。结果 受照体积内任意一点剂量计算不精确度小于3%,优化结果与测试结果的等剂量线分布面积重合率误差小于5%。结论 我们开发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结果比较精确,通过逆向计划优化能够实现高剂量照射区与靶区在三维方向上的适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治疗床旋转误差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计划剂量验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2例已行SRT患者的临床计划,通过旋转治疗床模拟患者±0.5°、±1°、±1.5°和±2°的摆位误差,利用ArcCheck剂量的验证设备在Axesse直线加速器上进行剂量验证,分析不同治疗床旋转误差在γ通过率3%/3 mm、2%/2 mm不同评价标准下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再根据患者肿瘤体积(PTV)大小将计划分为PTV≤25 cm3组、PTV25~50 cm3组、PTV50~75 cm3组和PTV>75 cm3组,对4组不同肿瘤体积大小分组的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治疗床旋转角度对不同体积肿瘤的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结果:在γ通过率3%/3 mm标准下,除0.5°和-0.5°外,模拟治疗床旋转误差角度为1°、1.5°、2°、-1°、-1.5°和-2°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γ通过率与临床计划相比分别降低了1.4%、1.2%、5.8%、6.1%、12.4%和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1,t=9.733,t=16.641,t=5.387,t=10.79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自制等效于人体多种组织密度模体,进行临床质控可应用性实验分析。方法 自制密度接近骨骼、肺、空腔及软组织的模体材料,并组合制作非均匀验证模体,然后对器官等效材料的电子密度进行比较。选用本科收治的10例肺癌患者,分别在该自制模体和固体水模体上进行调强计划剂量验证,比较2种模体在剂量验证领域的特点,并分析自制模体在TPS上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剂量学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自制模体和固体水模体进行剂量验证,γ通过率(3 mm/3%)均在90%以上。应用自制模体进行剂量验证的测量值,比使用固体水模体时偏大,测量值最大偏差为11.5%。2种模体间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AD组和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制模体符合临床应用的精度要求,可应用在放射治疗计划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triXX验证调强放疗计划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一患者,在美国NOMOS公司CORVOS6.2计划系统设计调强放疗计划,然后将其移植到剂量模体上。将调强放疗计划的计算结果导入MatriXX系统;执行一次完整的调强放疗计划,利用MatriXX测量其输出剂量。通过MatriXX系统的支持软件对调强放疗计划的计算结果和MatriXX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atriXX系统的支持软件分析,在感兴趣平面高剂量、低梯度区选定某点比较后,得出两者的点剂量差异为0.51%。Gamma分析结果(按3mm和3%的误差标准)95.86%通过。二维等剂量曲线及离轴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MatriXX系统验证调强放疗计划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Mapcheck2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与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指数(CI)及等中心点剂量梯度(DGre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4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pcheck2进行剂量验证,以剂量误差3%、吻合距离3 mm下的γ通过率≥90%且中心点累积剂量偏差绝对值(Dacc)≤3%为限定条件,在合格的462例计划中随机选取18例设为对照组,将不合格的35例分为A组(Dacc≤3%但γ通过率<90%,11例)、B组(γ通过率<90%且Dacc>3%,9例)、C组(γ通过率≥90%但Dacc>3%,15例),计算并比较4组的HI、CI及DGref值。结果 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组HI、C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组DGr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5例不合格计划进行优化设计后,经验证均合格,且优化后计划的HI、CI及DGref值与优化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前,应选取合理的射野数目、方向,优化参数、算法,并尽量将射野等中心点置于靶区内剂量梯度较小的位置,以减少影响剂量验证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不同计划中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2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动态调强放疗,针对每例患者按照不同方案设计A、B、C3个计划。方案A:5野均匀分布;方案B:前5野(每30°为1野);方案C:非共面5野(床角90°,机架330°和30°);所有计划均用同样的物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比较3个计划的靶区和危机器官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指数(CI)等指标。结果:3个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基本相同;方案B比方案A、C分别降低了颞叶D5剂量的3.5%、0.86%,脑干D5剂量的2.8%、0.14%;方案A、C比方案B降低了口腔黏膜平均剂量Dmean的31.3%和21.3%;同时在后颈软组织处的剂量A方案大于B、C方案。结论:调强放疗5野可以满足鼻咽癌靶区的剂量要求,应根据靶区和危机器官位置及体积的不同,采用最优的计划设计方式,提高治疗增益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rcCHECK-3DVH剂量验证系统在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三维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医院行VMAT的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利用ArcCHECK-3DVH剂量验证系统进行计划验证,比较ArcCHECK-3DVH剂量验证系统重建剂量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剂量的三维γ通过率,以及计划靶区(PTV)的98%体积受量(D98%)、2%体积受量(D2%)、平均剂量(Dmean)与危及器官剂量参数。结果20例宫颈癌患者的PTV和危及器官的整体3 mm/3%γ通过率为(93.58±2.9)%。PTV和危及器官的ArcCHECK-3DVH剂量验证系统重建剂量均大于TPS计算剂量。PTV的D98%、D2%和Dmean的ArcCHECK-3DVH剂量验证系统重建值与TPS计算值的差异分别为(0.95±0.80)%、(2.93±1.38)%和[2.0(1.42,2.17)]%,均小于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效率,保证调强适形放疗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建立并应用两参数指数模型,以验证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准确性。方法: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Primus直线加速器6 MV X线,测定百分深度剂量及射野相对输出因子;根据患者的CT图像资料,设计患者治疗计划,并移植到模体中,重新计算出体模中过等中心点横截面上的剂量分布;将模体移放到加速器治疗床上,调用模体调强适形放疗计划对模体进行照射;使用Capintec0.65 cc PR-06C Farmer型(AE帽)电离室测量出体模内等中心点的吸收剂量,然后与使用两参数指数模型预测的中心轴上的剂量值相比较。结果:空间绝对吸收剂量的测量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小于3%,符合ICRU第24号报告指出的原发灶根治剂量的精确性应好于5%的要求。结论:两参数指数模型用于验证调强适形放疗剂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别使用仿真头模和φ160mm有机玻璃球型模体对Luna-260型伽玛刀进行剂量验证,检验其准确性。方法:使用Farmer2670剂量仪和0.015 cc电离室,分别在仿真头模的测量点和φ160mm中心处测量吸收剂量,然后将其与治疗计划系统( TPS)规划计算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仿真头模三次实测剂量与TPS规划计算的剂量之间的偏差分别为-2%、-2.5%、-1.5%。采用φ160 mm球模的实测剂量与TPS规划计算的剂量之间的偏差,在有治疗床遮挡时分别为2%、1%、1.5%;无治疗床时为3%、2.5%、2%。结论:采用仿真头模与采用φ160 mm球模的实测剂量与TPS规划计算的剂量之间的偏差≤±3%,符合规定的≤±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剂量学验证检测加速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G)运动的准确性.方法:使用MatriXX测量Open野与MLC动态射野的剂量分布,验证5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患者在MLC校准前后的剂量分布.结果:(1)Open野的中心点剂量与TPS一致,3%/3 mmγ通过率为98.91%; (2)MLC动态射野的中心点剂量测量值和TPS的差异校准前和校准后分别为3.23%和-0.36%,校准前和校准后3%/3 mmy通过率分别为95.89%和98.94%;(3)5例鼻咽癌患者计划校准前后3%/3 mm γ通过率分别为(90.234±5.485)%和(99.528±0.321)%.结论:动态调强放疗中MLC的运动精度直接影响靶区内的剂量准确性,通过剂量学验证可以检测MLC运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剂量验证角度比较食管上段癌静态调强(sIMRT)、动态调强(d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三种方式放射治疗技术。方法 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食管上段癌患者资料,按处方要求每位患者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个不同调强技术的计划,然后将设计完成的计划传输到MOSAIQ系统上,同时将治疗计划均植入到ArcCheck模体上重新计算剂量。对治疗计划系统中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阈值标准选择3%,3 mm,10%。结果 这三种调强技术Gamma相对剂量和绝对剂量通过率均满足临床要求。sIMRT的通过率相对较高,相对于dIMRT和VMAT有明显的优势,dIMRT和VMAT通过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从剂量验证角度来看食管上段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通过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ArcCheck与胶片在鼻咽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验证中的应用,探讨ArcCheck在VMAT剂量验证中的可行性.随机选取5例鼻咽癌病人的VMAT治疗计划,分别用ArcCheck和胶片两种方法进行剂量验证,比较两种方法的验证结果.ArcCheck验证的平均通过率为96.74±2.60,胶片验证的平均通过率是95.95±1.17,利用统计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ArcCheck和胶片验证两种结果在剂量学上没有明显差异.ArcCheck分析软件可以直接获取三维合成的剂量分布,且操作过程较胶片验证简单,可以更为便捷的进行VMAT剂量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DVH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8例鼻咽癌病例在Pinnacle计划系统(9.2版本)中进行容积旋转治疗计划设计,通过网络把治疗计划传输至MOSAIQ网络系统上,同时把治疗计划导入ARCCHECK模体重新进行剂量计算。然后把重新剂量计算得到的剂量和计划文件以DICOM的格式传输到3DVH软件系统中,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异。其中比较的参数主要有:靶区的平均量(Dmean)、2%体积剂量(D2%)、98%体积剂量(D98%)以及Y通过率。危及器官如脊髓、脑干、视神经、眼晶体以及视交叉的平均剂量(Dmean)、1%体积剂量(D1%)。腮腺的平均剂量(Dmean)、30Gy的剂量体积(V30Gy)以及50%体积剂量(D50%)。结果:各个靶区的γ通过率均在95%以上,Dmean和D2%差异在1%以内,D98%差异在1.5%以内。危及器官的理论和实际测量的差异大都在1.5%以内。结论:3DVH系统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工具,它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计划系统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和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1)通过体模移植的方法分别用电离室在水模体中测量 4 2例病人的IMRT治疗计划某点的绝对剂量 ,验证逆向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进一步修正它的计算校正因子。 (2 )为验证MIMiC纵向的对称性、叶片横向的可靠性、稳定性 ,把剂量胶片放在两块有机玻璃板之间每周拍摄验证片。结果  (1)测量所得的相对误差均在 3%以内 ,故逆向计划系统计算校正因子不需进行修正。 (2 )每周胶片验证的结果偏差均小于 1mm ,则无需对其进行机械调整。结论 近一年的IMRT工作实践证明所采用的质量保证和剂量验证措施是可行。  相似文献   

19.
陈开强 《医疗装备》2022,(24):73-76
目的 比较和分析预测剂量工具(PD)和ArcCHECK两种剂量验证方式在瓦里安TrueBeam加速器下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疗计划质量保证中的验证结果,为放疗计划验证方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已治疗完成的27例乳腺癌VMAT放疗计划,分别通过PD和ArcCHECK两种剂量验证方式创建两组计划并进行剂量验证,分析在3%/3mm标准条件下计划的Gamma通过率。结果 27例乳腺癌VMAT放疗计划剂量验证中,PD和ArcCHECK验证结果均能满足临床需要,但PD系统的相对和绝对剂量通过率均为(100.0±0.0)%,ArcCHECK系统的相对和绝对剂量通过率分别为(95.6±1.7)%、(92.7±1.5)%,前者的通过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相对=-13.3,t绝对=-24.95,P值均<0.05)。结论 两种剂量验证方式均可用于瓦里安TrueBeam加速器的计划验证中,但PD剂量验证方式的工作效率、剂量验证精度均优于ArcCHECK,因此,临床工作中推荐使用PD进行瓦里安TrueBeam加速器的剂量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关于调强放疗(IMRT&VMAT)计划验证γ通过率的参考范围,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期建立合理的可实现的γ通过率参考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于医院行调强放疗的2487例患者的计划剂量验证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按照病种部位(因素A)、计划系统(因素B)和验证工具(因素C)对3%/3 mm、3%/2 mm和2%/2 mm评价标准下的γ通过率进行分类,并进行3×3×2析因分析,检验各因素对γ通过率的影响情况,同时参照AAPM TG-119报告提出的置信限(CL)的定义,探讨2%/2 mm、3%/2 mm和3%/3 mm评价标准对应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及验证工具下的调强放疗计划γ通过率的置信度区间。结果不同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和验证工具均是γ通过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病种部位与计划系统、病种部位与验证工具、计划系统与验证工具对γ通过率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P<0.01)。对于头颈部、胸部和腹部肿瘤,在不考虑计划系统和验证工具的情况下,其3%/3 mm、3%/2 mm、2%/2 mm的γ通过率的平均CL分别为(5.7、9.4、16.2)、(5.1、9.6、19.3)、(5.5、9.9、20.4);对于Pinnacle、Oncentra和Monaco计划系统,在不考虑病种部位和验证工具的情况下,其3%/3 mm、3%/2 mm、2%/2 mm的γ通过率的平均CL分别为(7.2、12.1、23.0)、(4.6、9.4、18.4)、(4.4、7.4、14.5);对于ArcCheck和MapCheck验证工具,在不考虑病种部位和计划系统的情况下,其3%/3 mm、3%/2 mm、2%/2 mm的γ通过率的平均CL分别为(5.0、9.6、18.9)、(5.8、9.6、18.3)。结论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及验证工具对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既是独立影响的主效应因素,又存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即不同病种部位、计划系统和验证工具的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不同,CL值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