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7年间共有98例患儿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检出部位包括肺部82例(83.7%),血液11例(11.2%),其他部位5例(5.1%)。新生儿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死率16.3%。分离出的1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递增趋势,2011年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达52.4%,对三代头孢抗生素耐药率达61.9%,均较2005—2007年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1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6%,与2005—2007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儿中,与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者比较,耐药者特点为低体重[1055g(901~1562)g比1572g(1201~2800)g,P=0.001],低胎龄[28.3周(27.0~31.7)周比32.4周(28.7~38.7)周,P=0.002],住院时间长[70天(46~98)天比46天(20~73)天,P=0.006],手术史比例高[6/19比3/63,P=0.001],感染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高[10/19比17/63,P=0.037],机械通气时间长[20天(8~42)天比8天(5~17)天,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低胎龄(OR=7.24,95%CI1.83~28.57,P=0.005)和手术史(OR=10.72,95%CI1.77~65.04,P=0.01)。结论新生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递增趋势,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逐渐增多;新生儿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病死率较高,低胎龄和有手术史的患儿需警惕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利于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1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中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3.88‰(138/35524),且以1岁以下婴儿发生最多,最终死亡19例(13.77%).138例血流感染患儿共获得17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60.89%(109/179)、22.91%(41/179)和16.20%(29/179).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84/179,46.93%);革兰阴性菌中前3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15/179,8.38%)、肺炎克雷白杆菌(12/179,6.70%)和大肠埃希菌(6/179,3.35%),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真菌中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14/179,7.82%).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 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血流感染率逐年增高,且低龄儿童的病死率亦高,需要临床上注重病原学检测,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细菌、甚至是泛耐药及全耐药细菌不断产生.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目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的院内感染已成为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MDRAB的耐药机制主要在于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靶位或细胞功能改变、外膜屏障及药物主动外排泵作用.治疗MDRAB感染的药物包括舒巴坦制剂、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及其他药物.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目前对于MDRAB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儿科的临床经验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儿童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并探讨儿童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32例CRAB感染患儿的临床及细菌药敏资料,并对CRAB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感染患儿进行1∶2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 d~16岁(中位年龄43 d),其中≤28 d患儿14例(44%).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28例(88%),创口感染4例(12%).主要的原发疾病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和开放性骨折(5例).32例中接受过外科手术10例(31%);入住ICU29例(91%);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6例(81%),通气时间2~249 d(中位时间12 d);分离出CRAB前2周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者17例(53%),使用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13例(41%),使用三代头孢菌素8例(25%).治愈16例(50%),好转12例(38%),未愈自动出院1例(3%),死亡3例(9%).自32例中共检出49株CRAB,占同期AB检出数的10.4%(49/472),其中40株(82%)分离自呼吸道,9株(18%)分离自开放性骨折创口,均呈多重耐药,其中13株(27%)为泛耐药.对氨苄两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90%,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超过8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CRAB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接受外科手术(OR=8.450)、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 d(OR=6.366)及检出前2周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7.084).结论 CRAB主要导致儿童HAP和开放性创口感染.CRAB呈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接受外科手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 d、检出CRAB前2周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 infections in children,identify its risk factors and to rais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Method The data of clinical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32 cases of CRAB and 64 cases of carbapenem-susceptibl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SAB) infections as control seen between January 1, 2004 and December 31, 2010 in Yuying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 Thirty-two cases of CRAB infections were identified, 21 were male and 11 female. The ages ranged from 1 day to 16 years (median age 43 days),among whom 14(44%) were aged ≤28 days; 28 cases (88%)were diagnosed as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and 4 cases(12%)had wound infection.The common primary diseases of the cases were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12,38%),followed by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n=5,16%) and open fractures(n=5,16%).Before the isolation of CRAB, 10 cases (31%) had received major surgery;29 patients (91%) had stayed in ICUs,26 cases(81%)had received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ventilation time was 2-249 days(median:12 days).Carbapenem was used in 17 cases(53%)previously,13(41%)had received 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8(25%)had used 3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ithin 2 weeks before the isolation of CRAB. Sixteen cases(50%)were cured, 12 cases(38%)were improved,parents of 1 case(3%)automatically gave up hospitalization without being cured and 3 cases(9%)died.Forty-nine CRAB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32 cases, accounting for 10.4% of AB isolation strains in the same period,in which 40 strains (82%)were isolated from sputum specimens and 9 strains(18%)from open wounds secretions.All 49 strains showed multidrug-resistance (MDR),of which 13 strains (27%)were pandrug-resistant(PDR) to the common antimicrobials.The rates of resistance to ampicillin-sulbactam and cephalosporins were 90% and more than 85%, respectively;while the rates of resistance to cefoperazone-sulbactam were 19% , the lowest among the tested agents.In multivariate analysis,receiving surgery(OR=8.450),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10 days(OR=6.366)and previous use of carbapenems (OR=7.084)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RAB infections.Conclusion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 due to CRAB infections mainly cause HAP and open wound infection.Previous surgery,prolonged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more than 10 days and previous carbapenems therapy within 2 weeks before the isolation of CRAB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RAB infections. CRAB showed MDR or even PDR to the common antimicrobials, which made great difficulties in antibiotic choices.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发生率迅速上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不动杆菌菌株超过48%,甚至出现对常用抗菌药物全耐药现象.细菌耐药主要是由于产生抗菌药物的灭活酶、外膜蛋白缺失和膜通透性下降以及靶位或外排泵功能改变.对MDR-AB的治疗可选择药物很少,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可选择含舒巴坦制剂、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碳氢酶烯类等药物,重症病例建议联合用药.最好的解决耐药性现状的办法是防止耐药菌的传播.良好的手卫生、标准的预防措施、适当的隔离措施、耐药性监测、抗生素管理等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分布、耐药及生物膜特征,为住院患儿CRAB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48株CRAB分为流行株及散发株,比较这两类菌株耐药及生物膜表型及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22株流行株及26株散发株均表现为产D类碳青霉烯酶或产结合下调膜孔蛋白的广谱β-内酰胺酶,且均携带VIM、OXA-23、OXA-51基因。散发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流行株(P<0.05)。流行株及散发株中均检出生物膜相关Bap、bfs、OmpA、CsuE、intI1基因,其中intI1基因在流行株中的检出率高于散发株(P<0.05)。结论 CRAB菌株在医院存在定植,散发株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具备在医院环境中形成新的克隆传播的可能。因此,有必要持续监测CRAB的流行趋势,预警流行株的分布,以降低住院患儿感染CRAB的风险。[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4):358-364]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到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诊断HAP 147例,分离出病原菌274株,革兰阴性(G-)杆菌占78.47%,真菌占12.04%,革兰阳性(G+)球菌占9.49%.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7.69%和59.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2.73%.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高达74.29%和100%;G+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达81.82%以上;真菌普遍敏感.结论 HAP优势病原菌为G-杆菌.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依据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多重耐药菌感染呈现增长趋势,已成为全球性棘手问题,抗菌药物选择方案很少.传统糖肽类药物抗菌活性已呈现下降趋势.虽然新的抗菌药物包括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替加环素对某些革兰阳性菌感染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包括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的治疗,有效药物仅限于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呈动态变化,近年来,多数医疗机构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监测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部分地区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呈现迅速增多趋势.应重视和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预防、隔离和抗菌药物选择等综合防控策略,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总结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PICU中99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儿的资料,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了解P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结果 PICU共收治危重患儿4 76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儿99例,发生率为2.08%(99/4762),死亡14例,病死率14.14%(14/99)。发生鲍曼不动杆菌的时间为入PICU后(12.4±9.3)d。主要为肺部感染93例(93.94%);伤口感染4例(4.04%);尿路感染2例(2.02%)。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儿童危重病例评分低、机械通气及留置导尿管。近三年(2009—2011年)耐药水平比前三年(2006—2008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易引起院内感染,主要为肺部感染,且耐药性明显上升。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管理和侵入性操作时的无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近年来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成为 PICU、NICU 等危重患儿集中收治病房的优势致病菌种之一。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给治疗、防控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时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尤其针对碳青霉烯耐药菌株或泛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对于合并医院感染患儿的痰、血液、导管或尿液等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此期间共收治新生儿8481例,发生医院感染366例,医院感染率4.3%,检出病原菌120株,其中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28.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7%)、嗜麦芽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真菌(各占10.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力奈唑胺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0%。结论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IPAI)抗菌药物治疗现状及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61例IPAI患儿的临床资料及61株侵袭性铜绿假单胞菌(IPA)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比较48例经验性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与13例非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患儿以及27例经验性碳青霉烯类治疗与19例非碳青霉烯类治疗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61例IPAI患儿中,男37例、女24例,中位年龄2.1(0.6~9.1)岁。院内死亡12例(19.67%),脓毒症休克15例(24.59%)。经验性非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患儿感染后住院时长较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患儿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重症病房入住率、院内死亡、脓毒症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碳青霉烯与非碳青霉烯治疗患儿的重症病房入住率、院内死亡、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感染后住院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株IPA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85%~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90%~95%。结论重庆地区IPA菌株对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有较高敏感性,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经验性治疗IPAI患儿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患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新生儿肺部感染的病原及其药敏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CE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儿纳入最终研究,共进行104次痰培养检查,检测出细菌112株,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6株,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9株,鲍曼不动杆菌19株,大肠埃希菌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株;革兰阳性球菌仅5株,溶血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各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药敏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及部分的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50%,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8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的敏感性为100%.结论 CEA患儿合并的肺部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半合成青霉素类及部分的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低,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CEA患儿所并发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对万古霉素、替考拉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35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分离,并采用定量MIC法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及分析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352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1523株致病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44株,占2.89%;在不同的性别、年龄组感染率无差别;四季分布不同,以夏秋季节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上升,未发现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苏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与季节有关,无性别、年龄差异;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耐药,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常常暴发流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鲍曼不动杆菌可以对各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高度的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导致治疗选择极其有限。临床医生已经开始进一步关注其耐药机制。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 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 共对62 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 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目前中国大陆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方法 菌株资料来源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大陆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及KB纸片法,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7年判断标准。结果 共对62 212临床分离株进行监测,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分别为42.2%和57.8%。前5位分离株分别是:肺炎链球菌(12.9%)、大肠埃希菌(12.4%)、流感嗜血杆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和卡他莫拉菌(7.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新生儿最主要的致病菌(17.0%)。57.0%的标本来源于呼吸道,其中下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上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为化脓性链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药物(CRE)的比例为8.7%,其中新生儿组CRE检出率远高于非新生儿组(16.8% vs 7.2%)。CRE总体耐药率较高,对Ⅰ~Ⅳ类头孢类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均>85%。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比例为63.2%,非新生儿组中检出率(69.7%)高于新生儿组(35.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为27.2%,在新生儿组和非新生儿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分别为34.9%和77.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0.1%,非脑脊液来源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PNSP)比例为21.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呼吸道感染占儿童细菌性感染的首位。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水平耐药,新生儿组CRE比例高于非新生儿组,CR-ab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科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94株,其中42株来自儿科患者,52株来自成人患者。儿科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1%、7.1%和0,成人分离株对这3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67.3%、54.8%和5.5%。PFGE分型结果显示,94株菌共分为49个基因型(X1~X49型),52株成人分离株分布于22个基因型,42株儿童分离株分布于33个基因型中。优势基因型为X23型(21株,22.3%),其中成人分离株为18株(85.7%),儿童分离株为3株(14.3%)。X23基因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00%,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菌株。MLST分型结果显示,X23基因型为ST195,归属于克隆复合体92(CC92)克隆群。结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儿童分离株总体耐药率明显低于成人分离株,基因型多样化特征明显,优势基因型归属CC92克隆群,为我国多地分离优势克隆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液肿瘤患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为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菌株来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血液肿瘤中心因怀疑感染而送检、病原培养阳性且排除污染和定植的标本,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照201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 2 095例次病原学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到病原菌2 188株,革兰阴性菌1 053株(48.1%)、革兰阳性菌837株(38.3%)、真菌298株(13.6%)。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阳性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药敏情况: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菌的41.6%(348/837),以表皮葡萄球菌(84.9%,169/199)和人葡萄球菌(90.8%,129/142)为主,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②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占革兰阴性菌的31.9%(336/1 053),以肺炎克雷伯杆菌(63.8%,134/210)和大肠埃希菌(92.8%,90/97)为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占革兰阴性菌的23.6%(248/1 053),以肺炎克雷伯杆菌(63.8%,134/210)、大肠埃希杆菌(51.5%,50/97)和阴沟肠杆菌(34.5%,38/110)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接近或超过50%,但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9%~1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0.0%~26.8%。③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全部鲍曼不动杆菌的32.6%(28/86)。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52.3%~58.1%,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为1.2%。结论 血液肿瘤患儿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及条件致病菌检出率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用Bio Merieum Vitek 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为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共86例患儿纳入试验,分为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n=68)和医院外感染株组(n=18),记录患儿的临床信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儿童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多发生于婴儿,且多有基础疾病,与普通肺炎临床表现区别不大.肺炎克雷白杆菌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很高(76.7%),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共64例(94.1%,64/68)检出ESBLs阳性株,医院外感染株组共检出2株(11.1%,2/18),两组间ESBL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耐药性显著高于医院外感染株组,前者仅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氨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医院内感染/定植株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5.0±7.1)d,医院外感染株组为(8.2±3.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患儿多有基础疾病,且多见于婴儿,临床表现不典型.ESBLs阳性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多重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尤其是对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的增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患儿在抗生素的选择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