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歆轶  李春波 《世界临床药物》2014,(10):I0012-I0017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一种以不自主舞蹈样或徐动样运动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与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有关。本文综述TD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陈某 ,男 ,4 2岁 ,农民 ,未婚 ,住院号 :930 0 2 0 ,无特殊原因起病 ,逐步懒散 ,自言自语 ,无故发笑 ,疑人迫害 ,行为紊乱 3年 ,于 1999年 1月入院 ,无阳性家庭史 ,躯体及神经系统体检 (一 ) ,诊断精神症未定型。氯氮平 1日 10 0 mg递增30 0 mg治疗 ,逐步好转 ,3个月后减量至 1日 2 0 0 mg,5月初出现头颈向左歪斜 ,胸锁乳突肌紧张性增高 ,呈痉挛性斜颈 ,伴有频频不自主咀嚼动作 ,颈背微向前倾 ,有疼痛感 ,进食时有所缓解 ,睡眠时明显缓解 ,情绪激动时加剧。在谈论要娶亲时高兴得头更歪了 ,拟氯氮所致 ,遂改用舒必利 ,然症状改善不明显 ,持至…  相似文献   

3.
何柱裕  王丽 《中国药师》2000,3(2):111-111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指长期应用抗精神药而导致的一种不自主的多动式锥体外系综合征,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抗精神病药阻断边缘系统多巴胺受体(DA),解除了精神症状,同时也阻断锥体外系的多巴胺受体,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现代研究表明:TD与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这使治疗TD更为棘手。现将有效的治疗方法概述如下:1 作用于DA受体的溴隐亭 溴隐亭为DA受体激动剂,能够选择性激动锥体外系的DA受体,拮抗抗精神病药对DA受体的阻断作用。有报道,根据异常不自主动作评定量表(AIMS),选择服用抗精神病药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20例,分别服用溴隐亭5mg及安慰剂bid,做双盲自身对照试验,在试验中用AIMS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溴隐亭对TD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显效率为70%,治疗期间未见严重副反应,因此患者用抗精神病药的同时,加用溴隐亭可预防和治疗TD。  相似文献   

4.
丁螺环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金国  刘勤 《新药与临床》1996,15(3):192-192
观察丁螺环酮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TD病人32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36±s9a),剂量按递增法口服给药,丁螺环酮为10 ̄150mg/d,治疗8wk。结果:TD症状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6例(19%),临床总有效率为81%,未出现丁螺环酮所致严重副作用。结论:丁螺环酮是一种较好的治疗TD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21例病人(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40±s12a),给予维生素E(1.2g/d)和安慰剂进行为期22wk的双盲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结果:维生素E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优行安慰剂,P〈0.01,而且婷发性运动障碍发生时间愈短疗效愈好。结论: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有效,且病程愈程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6.
管晓波  陆峥  王宇卉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0):595-598,603
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典型表现为口舌舞蹈症,也可表现为痉挛性斜颈、其他形式的肌张力障碍、抽动和震颤,由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引起,停用致病药物症状常不能完全消除,甚至有可能加重.本文综述T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因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寻工可行的方法。方法:采用大剂量盐酸异丙嗪逐渐加呈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2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治愈15例,显效2例,好转3例。结论:第一代H1受本阻滞药异丙嗪在治疗因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匹莫林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作双盲对照研究。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23±s10a)用匹莫林po,40mg/d。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4±11a)用安慰剂治疗,2组疗程均是6wk。以AIM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匹莫林组总有效率为78%,其不良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头痛和头昏,均为一过性。安慰剂组的总有效率是26%,2组疗效差异非常显,P〈0  相似文献   

9.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陈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动作.在长期服药的精神病病人中发生率为14W15%,而且处理较困难,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TD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由于脑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胶功能相对增高所致【'].过去许多学者曾试用过多种药物,但疗效均不肯定,我们成功地用碳酸理治疗2例TD患者,现报道如下.2例均为男患,同为41岁,工人,有长期精神病史,依据CCMD-2-R分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人院后出现TD症状:不自主咀…  相似文献   

10.
由酚噻嗪类或萝夫木类药所致的锥外神经系统合并症,特别是停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也不消失的帕金森氏症,首先于本世纪50年代由Schonecker描述。1959年,Sigward将此综合症称为“颊-舌-咀嚼运动异常”,并指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是产生该综合症的原因。1965年,Druckman将这一综合症称为“迟发性运动异常”。70年代,该综合症统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相似文献   

11.
1例34岁男性精神病患者,给予舒必利100mg,2次/d。4周后患者出现不自主吐舌,伴流涎。立即停用舒必利,给予东莨菪碱及地西泮。3h后症状缓解,3d后症状消失。随后改用奥氮平控制精神病。随访2个月余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正>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英文名Metoclopramide Tablets),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胃动力药。2003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提示甲氧氯普胺可促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出现椎体外系反应,表现为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特别是在年轻人应用时,因其阻断多巴胺受体而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简称TD)绝大多数发生于精神疾病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匹莫林对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作双盲对照研究。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33±s10a)用匹莫林po,40mg/d。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4±11a)用安慰剂治疗,2组疗程均是6wk。以AIM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匹莫林组总有效率为78%,其不良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头痛和头昏,均为一过性。安慰剂组的总有效率是26%,2组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匹莫林治疗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致迟发性运动障碍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硝西泮对持续性TD的临床作用. 方法 对12例精神分裂症持续性TD患者加用小剂量氯硝西泮, 用AIMS、 TDRS、 TESS和BPRS, 随访半年, 进行前瞻性开放性研究. 结果 加服氯硝西泮前后自身对照比较 AIMS严重度分除加药第2周和第12周外,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4例患者(33.3%)加氯硝西泮后不自主运动明显改善, 未见反复. 结论小剂量氯硝西泮治疗部分持续性TD患者有一定疗效, 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由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引起的一种特殊而持久异常的不自主运动综合征,致残率很高。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国内外已经发现很多因素与TD有明显的关联,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TD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TD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笔者将近年来TD关联因素的研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引起一组肌群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通常在减少或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发生,主要表现在口腔和面部。有数据显示,年轻患者因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每年为5%、每5年为20%-26%。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2例诊断为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同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吸烟患者发生TD的危险性为不吸烟2的3.0倍,随着吸烟量增大和吸烟时间的增长,发生TD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吸烟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发生T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42岁,汉族,已婚。主因凭空闻声,被监视感5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眠差,耳边能听到说话的声音,说家里有监视器,监视她。当时来我院门诊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最高日量4 mg,症状好转,能正常工作生活。一直坚持门诊治疗。3年后,病情复发,自行将利培酮加至5 mg,渐出现静坐不能,斜颈,头部不自主晃动,故将利培酮减至每日1 mg,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入我院治疗。查体:斜颈,头部及躯干不自主晃动,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肿大。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迟发性运动障碍。入院后渐停服利培酮,予氯氮平最高日量325 mg,予异丙嗪150 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1个月后精神症状消失,头部及躯干不自主晃动明显缓解,但颈斜未缓解。病例2:患者男性,27岁,达翰尔族,未婚。主因行为异常4年,凭空闻语15 d而入院。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外  相似文献   

19.
梅红彬  朱倩芸 《医药导报》2008,27(3):304-305
[摘要]目的探讨γ 氨酪酸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TD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γ 氨酪酸胶囊(每粒0.5 g)与安慰药进行双盲对照治疗,剂量均为每天6粒,分3次服,疗程8周,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0%和30.0%。显效率分别为40.0%和10.0%。治疗组治疗后AIMS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γ 氨酪酸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