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或疾病后功能缺陷是复杂的病理过程,仅依靠传统的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方式使血管再通改善脑循环的治疗手段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抗氧化、扩张脑微血管、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等方面符合NVU治疗和保护策略的要求。本文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的不同途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望为中医药对NVU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近3年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小胶质细胞在IS的病理发展、进展和结局中发挥双重作用。M1型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M2型小胶质细胞则发挥抗炎作用。中药具备多靶点、多通路和双向调节的特点,其有效成分(如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可以通过调控JAK2/STAT3/Drp、NF-κB/Nrf2、JAK/STAT3、PI3K/Akt等通路,促使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降低促炎介质如IL-1β、NO和TNF-α的释放,增加抗炎介质如IL-10、TGF-β和Arg-1的表达。因此,中药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神经炎症反应,缓解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为IS的防治和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有望成为治疗IS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提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机制。针刺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原则,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作用的优势,对该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主要成分及整体都有显著作用。本文分别从针刺对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血管单元整体等5个方面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的酶促级联反应,其发生发展与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功能紊乱、细胞凋亡等机制密切相关。目前针对CIRI后特定神经元或血脑屏障等单一结构功能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脑组织整体变化的研究较少。神经血管单元是由血管、神经元、血脑屏障及神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当CIRI损伤后,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小胶质细胞增生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最终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因此在治疗策略中,通过加强神经细胞-细胞间和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联系,双向调节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神经元存活,提高突触重塑及神经再生等修复过程,是保证神经血管单元间正常功能和血流的物质基础,可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故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及整体调节的优势特点,能够对CIRI后神经血管单元起到整体保护作用。笔者拟对CIRI后神经血管单元结构的改变及中医药对其调节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包含了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等的综合体。随着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CIRI在临床治疗和试验研究上也从单一结构走过渡到了整体。旨在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分类、汇总、归纳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中药有效成分在CIRI引起的NVU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吸取以往研究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潜在药物靶点,为开发治疗脑卒中神经病变的创新组分中药提供资料。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神经血管单元的3种细胞即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死亡和凋亡的信号机制。结果:重要通路有5个:炎性因子-MMPs通路-Caspases,Ca2+-线粒体通路-Caspases,Ca2+-磷脂酶-PI-3K/AK通路,Ca2+-自由基-MAPK通路,Ca2+-NO-蛋白酶通路。其中重要节点是Caspases,Ca2+和NO。结论:针对脑卒中神经病变信号网络的关键环节,发挥中药多层次多机制的特色,在神经血管单元和网络药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创新组分中药开发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英慧  高杰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214-2216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病,为临床常见高发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具有独特优势,方药作用机制亟待深入探索。神经血管单元(NVU)是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病机研究的新热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MMP/TIMP)系统动态失衡是其损伤和修复的关键启动因素。目前,未见缺血性脑卒中证候病机与NVU的深入报道。因此,以MMP/TIMP系统动态失衡对NVU的作用与机制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证型和方药治疗,开展整体性、动态性研究,不仅可有效指导临床方药治疗,而且可为进一步丰富、创新中风病的病机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窦攀  王学美 《环球中医药》2009,2(4):296-300
从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三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中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机制可能包括:(1)抑制iNOS表达,从而抑制NO及其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毒性;(2)抑制脑缺血和脑出血急性期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GFAP的过度表达;(3)上调缺血损伤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分泌NGF;(4)抑制神经系统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D)临床治疗主要以多巴胺(DA)替代疗法为主,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血管单元包括脑血管内皮转运机制异常所导致的神经毒性物质清除障碍以及与DA能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功能异常可能是PD发病的重要原因。重视神经血管单元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一个功能性整体来研究,并运用中药多组分、多层次、多靶点和多机制的优势,在诸多靶点中选择有效的干预,是中医药治疗PD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项重大挑战,给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具有神经保护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基于其多靶点模式发挥多重有益作用,包括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对IS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龙宇  张羽璐  万金艳  刘松雨  倪丽  李楠  杨明 《中草药》2021,52(7):2106-2116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可引发包括心、肝、脾、肺、肾在内的多个器官损伤,该类疾病是由多个病理环节组成,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者可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为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查阅近10年来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综述。表明中医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疗法多样性,包括传统针刺法、特殊针法、艾灸、康复训练、传统推拿手法等;且操作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不难看出在中医疗法的领域上着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得到了相应的肯定。依据临床相关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发展上提出了问题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潇  王贵阳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2021,52(5):1471-148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查阅近年来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综述。表明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多样疗法,且便于操作,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依据临床相关研究,在今后研究发展上,提出了问题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骼微结构改变和骨质脆弱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由于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OP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中药在预防和治疗OP中表现出极好的前景和临床效果,然而传统动物模型具有耗时长、费用昂贵、无法准确概括骨疾病复杂性等缺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前OP疾病的研究进程。而斑马鱼模型可有效模拟人类骨质减少和OP表型,通过对斑马鱼模型在治疗OP研究中的优势和适用性及该模型在中药抗O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斑马鱼模型的广泛使用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目前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多以化学药物配合心理咨询为主。抑郁症发病持续周期较长,常用的化学药虽然可以发挥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服用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而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用药强调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作用更加持久、缓和、稳定,更适用于抑郁症的长期药物调节。基于中医药理论结合抑郁症发病机制,对近10年来相关抗抑郁中药的作用及其机制加以梳理概括,以期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策  胡霞敏 《天津中医药》2023,40(10):1347-1355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中医中属于“郁证”范畴,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抗抑郁药物普遍存在有效率低、成瘾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等特点,而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整体辨证等作用特点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基于近5年发表的中药抗抑郁相关文献,对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抗抑郁的中药进行整理综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机制思路,以期为中药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以及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硬化症,病程10 a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比例约为50%,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及早确诊并探寻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针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而在基础上探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肾功能恶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现代医学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相关分析,中医方面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就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肺纤维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并最终导致患者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疾病,预后较差。目前,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但其具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对肺纤维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探索与应用逐渐增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通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调节氧化还原平衡、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凋亡、阻断纤维化进程,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肺纤维化作用,并能够有效改善纤维化症状并延缓病程进展。归纳并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抗肺纤维化的具体机制以及发现有效中药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及其制剂对肝损伤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丽  周超凡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3):3371-3374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报道有增多之势,据报道中草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占总的肝损伤病例数21.5%.究其原因,除了未遵照中医药辨证施治乱用、误用中药外,中草药自身的不良反应亦不可小觑,笔者就常见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及制剂的种类、中药致肝损害的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作一概述,以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草药致肝损伤的认识,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