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常小鼠在发育不同时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及RAS通路其他关键分子的表达情况,为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感染机制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 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按日龄分为胎鼠(孕14.5 d、孕18.5 d)、新生鼠(生后第0、3、7、14、21天)、幼鼠(生后第28、42天)、成年鼠(生后第84天)10个组,胎鼠组每个时间点取4只孕鼠的所有胎鼠肺组织,其余时间点每组取4只小鼠,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AGT、ACE、ACE2、Renin、Agtr1a、Agtr1b、Agtr2、Mas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ACE2在小鼠胚胎期到成年期肺部表达有一定变化趋势,于生后逐渐上升并在第3天达峰,随后下降(P < 0.05),第14天到达表达低点后又上升;AGT表达水平在小鼠生后第0天及生后第7天呈双峰表达,于出生后第21天降至低值(P < 0.05);ACE表达量在小鼠生后迅速升高,至生后第21天达峰(P < 0.05);Agtr1a表达量于小鼠生后第21天达峰(P < 0.05);Agtr2在小鼠出生后逐渐下降呈低水平表达;Renin、Agtr1b、Mas1在不同时期小鼠肺组织中均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ACE2存在动态表达变化,其在早期新生鼠及成年鼠肺部表达量较高,同时RAS通路中其他关键分子也各有其表达趋势。提示COVID-19儿童患者临床特点不同于成人患者这一现象与不同时期ACE2表达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烯硫脲(ETU)致畸胎鼠直肠末端Gli2、BMP4基因在胎鼠直肠肛门及其畸形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取妊娠SD大鼠30只,按受孕时间配对分成2组,实验组(n=15)于孕10d灌胃注入10g/LETU (125mg/kg),对照组n=15)予等量蒸馏水。两组分别于孕13d、14d、15d、16d和17d剖宫取胎鼠直肠末端1cm提取RNA,采用RT—PCR和RealtimePCR法检测Gli2、BMP4基因在直肠肛门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RT-PCR法检测Gli2、BMP4基冈在直肠肛门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发现在胎鼠第13~17天,实验组直肠末端Gli2、BMP4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胎鼠直肠末端(P〈0.05)。而Realtime PCR检测Gli2、BMP4mRNA表达时,发现实验组Gli2的表达在胚胎第13天、第14天、第15天分别为(0.73+0.07、0.60+0.09、0.81+0.06),勺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在孕第16天、第17天实验组Gli2表达比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MP4的表达在孕第3~17天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肛门的正常发育需要Shh信号通路的正常表达,Shh信号通路中转录因子Gli2和靶基囚BMP4的异常表达在肛门直肠畸形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TU可能影响Shh信号转导通路和肛门直肠畸形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同源盒转录因子5(TBX-5)在母鼠妊娠糖尿病(GDM)胎鼠心脏中的分布、表达规律及其在胎鼠心脏发育异常中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SD雌鼠随机分成GDM组和对照组,通过阴道涂片确定怀孕后分别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BS)制备GDM模型,于孕0、3、6、9、12、15、19天对母鼠进行尾静脉采血测血糖,并分别于孕后第12、15、19天进行胎鼠心脏取材,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TBX-5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胎鼠出现液化吸收胎、死胎、畸心胎的例数增多(P〈0.01)。在大体观及高倍镜下,GDM组12、15、19天胎鼠心脏发育异常比例多于对照组(P〈0.01)。在正常对照组及GDM组各亚组中,TBX-5均在第12天时表达最强,明显高于15、19天(P〈0.01)。TBX-5在15天及19天时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孕12、15、19天GDM组TBX-5在心肌细胞表达显著增强,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TBX-5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母鼠孕12、15、19天三个观察点胎鼠心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过度表达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致胎鼠心脏畸形的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CD1小鼠动脉导管Kca mRNA表达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高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Kca)mRNA在妊娠晚期胎鼠和新生CD1小鼠动脉导管(DA)上的表达情况。以期阐明Kca在小鼠DA关闭调控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了经剖宫产分娩的妊娠d17,d18和d19CD1胎鼠,以及自然产d1新生小鼠DAKc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KcamRNA表达于胎鼠DA,以d19表达水平最高,但新生小鼠DA无KcamR-NA表达。结论 KcamRNA在胎鼠DA有表达,但出生后无表达,提示在宫内低氧环境中Kca可能是维持DA开放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生后无表达则可能与DA的关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肺发育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的表达及其与肺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雌雄按3∶1合笼交配,孕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于胚胎18、20、21天,生后1、4、7、14、21天处死孕鼠或幼鼠取胎鼠或幼鼠肺标本,每个时间点取8只大鼠的肺组织,一部分进行Western blot检测VEGF及ES蛋白表达,另一部分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果随胎龄及生后日龄增长,胎鼠/幼鼠肺泡数目明显增多,肺泡壁变薄,间质减少,肺泡腔扩大,肺发育逐渐成熟。胚胎18、20、21天,生后1、4、7、14、21天胎鼠/幼鼠肺组织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0.04)、(0.65±0.15)、(0.42±0.08)、(0.79±0.11)、(1.05±0.06)、(0.87±0.03)、(1.31±0.14)、(1.70±0.05),ES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7±0.04)、(0.35±0.01)、(0.74±0.11)、(0.36±0.03)、(0.52±0.06)、(0.30±0.09)、(0.22±0.09)、(0.17±0.04),新生鼠出生前(胚胎21天)VEGF蛋白表达量较胚胎18、20天明显降低,至出生后14天再次出现增长高峰,生后21天达最高水平。新生鼠出生前(胚胎21天)ES蛋白表达量较胚胎18、20天及生后1、4天均明显增高,而后维持在较低水平。VEGF与ES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52,P=0.032)。结论 VEGF和ES参与肺发育过程,其表达变化对肺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otch2、Notch4在SD大鼠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孕18、202、1 d胎鼠和孕21 d早产鼠(足月为22 d)生后1、7、14、21 d肺组织标本(n=8),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Notch2、Notch4的表达。结果孕龄18 d的胎肺见支气管树分支形成,间质中毛细血管毗邻呼吸道分布;20 d至早产生后1 d时,肺组织基本结构为终末囊泡,上皮分隔进一步发展,间质减少,毗邻上皮的毛细血管增多;7、14 d肺泡数目增多并渐成熟,气血屏障变薄;21 d肺泡壁进一步变薄,间质细胞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otch2在孕182、0 d即有表达,21 d表达最强,出生后表达逐渐减弱;Notch4在孕18 d表达最明显,以后呈减弱趋势。RT-PCR检测Notch2、Notch4 mRNA变化与多肽变化规律相似。结论Notch2、Notch4参与大鼠早期肺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鼠后肠发育与sonichedgehog(Shh)基因转录因子Gli2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48只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24)在孕11d按125mg/kg胃管注入1%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对照组(n=24)给予等量蒸馏水。两组分别于孕12d、14d和16d各处死8只母鼠,每只母鼠取4只体重相似的胎鼠,取其直肠1cm提取RNA,采用半定量RT_PCR法检测Gli2基因表达。结果实验组胎鼠直肠Gli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li2基因表达呈一低水平线,而对照组随妊娠时间呈一下降的曲线。结论Gli2基因表达水平在胎鼠后肠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丙戊酸诱导的隐性脊柱裂是否存在脊髓神经递质表达的异常。方法用丙戊酸(VPA)致畸孕鼠,取20d隐性脊柱裂胎鼠和正常胎鼠各20只,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胎鼠腰骶段脊髓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多巴胺β羟化酶(DBH)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胎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胞质内可见ChAT、GAP43、DBH和0GRP的阳性表达,ChAT、GAP43、DBH和CGRP表达强度(OD值)分别为452.76±30.86、415.00±30.85、345.21±51.15、221.32±22.42,VPA隐性脊柱裂组可见畸形均发生在腰骶段,脊髓结构无明显异常,ChAT、DBH、CGRP和GAP43的表达均为弱阳性和阴性,ChAT、DBH、CGRP和GAP43表达强度(OD值)分别为55.41±15.88、47.50±15.06、31.73±11.51、21.3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隐性脊柱裂胎鼠脊髓ChAT、DBH、CGRP和GAP43的表达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隐性脊柱裂胎鼠出生后大小便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大鼠膈疝模型胎肺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以及汉防己甲素(Tet)干预后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怀孕的SD大鼠雌鼠在孕9.5d时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6只;膈疝组(D组)7只;膈疝汉防己甲素组(DT组)7只。D组和DT组灌胃给予除草醚(Nitrofen125mg/只,溶于2ml橄榄油中),C组接受等量的橄榄油,DT组于孕11--13d每天给予30mg·kg^-1·d^-1Tet灌胃,C组和D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6d、18d和21d麻醉下剖宫取胎鼠双肺,应用组织学观察及原位杂交方法研究VEGF在膈疝模型不同时段胎鼠肺的表达特点及规律,及应用汉防己甲素后VEGF在膈疝模型不同时段胎鼠肺的表达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本组实验中D组18d(D18)和21d(D21)的膈疝发生率为85.2%和DT组18d(DT18)和21d(DT21)的膈疝发生率为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16d(C16)、18d(C18)和21d胎龄胎鼠(C21)胎肺VEGFmRNA分光光密度(integralopticaldensity,IOD)分别为7493.4±3167.9、4024.7±2204.9和8697.4±1466.8。D组16d(D16)、18d(D18)和21d胎龄胎鼠(D21)ga肺VEGFmRNAIOD分别为15269.2±5307.5、5670.5±1588.5和8061.3±2245.7。DT组16d(DT16)、18d(DT18)和21d胎龄胎鼠(DT21)胎肺VEGFmRNAI()D分别为10742.8±4803.5、5626.4±3231.3和11687.7±11628.7。D18与D16和D21与D16的I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RNA阳性表达的分布特点:C16、D16与DT16的胎肺VEGFmRNA阳性表达位于呼吸道内皮细胞胞浆,尤以远端呼吸道出芽区域更为显著。C18、D18、DT18、C21、D21与DT21的胎肺支气管壁黏膜和血管壁内皮细胞、血管壁肌层可见VEGFmRNA的阳性表达。C21胎肺VEGFmRNA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肺泡壁和肺问质,呈网状,而D21胎肺肺泡壁和肺间质处VEGFmRNA阳性表达不明显。DT21胎肺VEGFmRNA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肺泡壁和肺间质,呈网状与C21近似。结论①Nitrofen可能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阻碍CDH模型大鼠胎肺晚期肺泡及其血管的发育。②应用汉防己甲素对CDH大鼠进行产前干预后,可使其实验胎鼠肺内VEGFmRNA的阳性分布恢复正常。提示汉防己甲素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而改善肺的发育。③汉防己甲素可能不能阻止Nitrofen诱导大鼠膈疝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给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的影响。方法9只孕鼠随机分为盐酸氨溴索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9g/L盐水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于孕16、17、18d连续腹腔注射给药,孕19d每只孕鼠取4只胎鼠肺组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GF-AmRNA表达水平,每只孕鼠取5只胎鼠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GF-A蛋白水平表达。结果1.盐酸氨溴索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PDGF-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2.盐酸氨溴索治疗组PDGF-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a〈0.01)。结论PDGF-A表达于胎肺组织。产前给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均能显著促进PDGF-A表达,PDGF-A高表达可能是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头孢曲松对生命早期小鼠肠道上皮组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对成年期小鼠肠上皮组织恢复及菌群再建的影响。方法 36只BALB/C新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8)。实验组小鼠在出生后21 d内,每日用头孢曲松(100 mg/kg)灌胃,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肠道各部位上皮细胞相关蛋白(Ki67、Muc2、ZO-1)表达;qPCR和二代测序法分析小鼠粪便细菌总浓度及粪便细菌组成。结果 头孢曲松干预21 d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体重、肠上皮细胞相关蛋白Ki67、ZO-1表达降低,Muc2表达升高(P < 0.05);总细菌浓度下降但丰富度及多样性增高(P < 0.05);粪便细菌以厚壁菌门为主,含较多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生后56 d时,实验组小鼠肠道上皮组织有所恢复,但体重、菌群群落结构等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头孢曲松干预能显著损伤机体早期肠道上皮组织的发育和肠道菌群的构建,肠道菌群在生命早期的损伤会部分地延续到成年期,有可能继续影响机体在成年期各种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对心脏发育的交互调控作用,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 将24只昆明孕小鼠随机分为胚胎14.5 d(ED 14.5)组、胚胎16.5 d(ED 16.5)组、新生0.5 d(PND 0.5)组及新生7 d(PND 7)组,采集各组胎鼠及新生小鼠心脏,每组检测标本数为6。运用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及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9me3)表达水平。结果 比色法结果表明:HATs和HMTs活性在出生前均呈现高表达,出生后均呈现低表达;且PND 0.5和PND7时小鼠心肌组织HATs活性与ED 14.5时相比,以及PND 7时小鼠心肌组织HATs活性与ED 16.5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小鼠心肌组织HMTs活性在PND 7时与ED 14.5和ED 16.5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组蛋白H3K9ac和H3K9me3在出生前呈现高表达,出生后呈现低表达,且PND 0.5和PND 7时小鼠心肌组织组蛋白H3K9ac和H3K9me3分别与ED 14.5和ED 16.5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心脏发育过程中HATs、HMTs及组蛋白H3K9ac、H3K9me3呈现动态表达,提示HATs和HMTs介导的组蛋白H3K9ac乙酰化及H3K9me3甲基化修饰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交互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β-防御素-2(BD-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双歧杆菌对照组、NEC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n=10)。采用缺氧+冷刺激+人工喂养的方法建立NEC模型。双歧杆菌对照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在每日冷刺激后经胃管注入双歧杆菌,每天1次,连续3 d。收集各组大鼠末段回肠组织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对肠道损伤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组织中BD-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EC模型组肠道损伤评分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双歧杆菌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P < 0.05);双歧杆菌干预组的肠道损伤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双歧杆菌对照组(P < 0.05)。正常对照组B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低于双歧杆菌对照组、NEC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P < 0.05);双歧杆菌对照组B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于NEC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P < 0.05);双歧杆菌干预组B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于NEC模型组(P < 0.05)。结论 双歧杆菌可诱导大鼠肠道表达BD-2,其可能通过增加BD-2的表达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发挥对新生大鼠NEC模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NOS 和NADPH 氧化酶在慢性缺氧条件下小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野生型及eNOS 基因敲除的C57BL/6 雄性小鼠各30 只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7d组、低氧21d组、治疗7d组和治疗21d组,每种每组小鼠各6只。低氧和治疗组小鼠在10% 氧浓度条件下进行饲养,治疗组小鼠饮水中加入10 mmol/L 4-羟基-2, 2, 6, 6-四甲基哌啶(TEMPOL)进行干预。比较各组小鼠肺小动脉重塑(MT%)及右心室肥厚指标的变化;ELISA 法检测各组肺组织ROS 浓度的变化;RT-PCR 法检测各组肺组织NOX2、4 及eNOS 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野生型及基因敲除低氧组小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室肥厚指标较常氧组和治疗组均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和常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低氧及治疗组小鼠肺组织ROS浓度均低于常氧组(P<0.05),而低氧组和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低氧组小鼠eNOS、NOX2 和NOX4 的mRNA 表达较常氧组均显著上升(P<0.05),TEMPOL 干预可逆转上述指标的过度表达。基因敲除常氧组小鼠NOX2 和NOX4 mRNA 表达高于同组野生型小鼠(P<0.05);慢性缺氧后NOX4 mRNA表达较常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X2 mRNA 表达较常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NOX2mRNA 表达较低氧组进一步下降,而NOX4 mRNA 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eNOS 是低氧条件下NOX2、4 表达的重要调控因素,eNOS 和NOX 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塑过程中可能有着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婴儿与过敏性疾病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构建规律,探讨婴儿肠道双歧杆菌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48例婴儿生后第0(胎便)、2、7、15天,1、6、12月时共7个时间点的粪便样品,其中22例在1岁以前患过过敏性疾病的婴儿组成过敏组,26例健康婴儿作为健康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属及8种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 两组婴儿在0~1月期间肠道双歧杆菌构建过程不同,健康组第2天表现出双歧杆菌下降的"重建"特征,而过敏组不存在此特征。过敏组第1月时双歧杆菌属的检出量低于健康组(P < 0.05);第15天时B.breve的检出率低于健康组(P < 0.05),且B.infantis定植延迟。结论 婴儿出生后0~1月的肠道双歧杆菌及其构建规律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该时期可能是婴儿出生后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小鼠及布地奈德干预后肺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40 只Balb/c 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诱喘3 d 组、诱喘7 d 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 每组10 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后分别激发3 d 和7 d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布地奈德干预组于激发前1 h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炎症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和Real-time PCR 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的瘦素及其受体蛋白和mRNA 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气道病理学改变较对照组、布地奈德干预组明显, 而哮喘组中, 诱喘7 d 组改变较诱喘3 d 组明显。肺组织中瘦素蛋白及mRNA 表达在诱喘3 d 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 诱喘7 d 组较3 d 组显著增高(P<0.01);瘦素受体蛋白表达在诱喘3 d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布地奈德干预组较诱喘7 d 组明显增高(P<0.01);瘦素受体mRNA 表达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肺组织中瘦素呈高表达, 而瘦素受体呈低表达;布地奈德可以上调瘦素受体的表达, 而对瘦素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维生素D补充方案对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9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出生胎龄 < 34周的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肌注组(n=30)和口服组(n=29)。肌注组单次肌内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10 000 IU/kg),口服组口服维生素D3滴剂(900 IU/d),持续25 d。采集两组患儿生后48 h内(维生素D3补充前)及第28天静脉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结果 生后48 h内,59例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15 ng/mL)率为78%;两组血清25(OH) 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生后第28天,肌注组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高于口服组(P < 0.05),肌注组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低于口服组(P < 0.05),且无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病例。结论 单次肌内注射10 000 IU/kg维生素D3可显著提升出生胎龄 < 34周早产儿生后第28天血清25(OH) D水平,且能安全并有效地降低维生素D缺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3 年3 月至2014 年6 月收治的生后24 h 内入院,出生体重1 000~2 000 g 的86 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n=29,每日1.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5 g/kg),中剂量组(n=28,每日2.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7 g/kg),高剂量组(n=29,每日3.0 g/kg,每天增加0.5~1.0 g/kg,最大达每日4.0 g/kg),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早产儿最大体重下降程度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 · d)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头围增长则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均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血尿素氮(BUN)水平在生后7 d 时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肌酐、pH 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在生后7 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24 h内静脉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后近期营养状况,但有一过性BUN 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低出生体重(LBW)新生大鼠缺氧后肠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IGF-1受体(IGF-1R)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分别置于吸烟和非吸烟环境中饲养, 非吸烟条件下饲养孕鼠所分娩的新生大鼠设为A组; 将吸烟条件下饲养孕鼠所分娩的正常体重新生大鼠设为B组, LBW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D组)和Ala-Gln组(E组); 每组24只。D、E组行缺氧-复氧操作连续3 d, 每天2次造模, E组在每日缺氧处理前腹腔注射Ala-Gln(10 mL/kg), C、D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行替代注射。各组于生后第4、7、10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肠组织IGF-1水平;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肠组织IGF-1R水平。结果 A组与B组IGF-1及IGF-1R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IGF-1及IGF-1R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 第7天时均较其他各组升高(P<0.05), 第10天时趋于正常水平, 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各时间点IGF-1及IGF-1R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E组在第4、7天IGF-1及IGF-1R蛋白水平低于C组(P<0.05), 但到第10天上升至接近C组水平, 且显著高于D组水平(P>0.05)。结论 宫内和生后缺氧易使LBW新生大鼠出现肠损伤, 肠道外给予大剂量Ala-Gln可减轻LBW新生大鼠缺氧性肠损伤程度, 对缺氧性肠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