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茱萸指纹图谱研究和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和品种吴茱萸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clips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乙腈-[四氢呋喃-0.02%磷酸水溶液(13∶65)]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处理分析,建立了不同产地和品种吴茱萸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24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5个共有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不大,但3种主要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指纹图谱结合含量测定可以更好地控制吴茱萸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吴茱萸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0.02%磷酸水溶液(35:6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mm.结果: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色谱峰与其它色谱峰分离良好,样品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色谱峰的DAD光谱与对照品基本一致,进样量在0.1968~3.936,0.1536~3.072,0.0974~1.948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100.7%,98.4%,RSD分别为1.7%,1.3%,1.1%(n=6).结论:建立的吴茱萸药材HPLC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二氯甲烷萃取物,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流速2.0mL·min<'-1>,仪器转速855rpm,进样量400mg,所得样品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结果:一次分离可制备6.2mg柠檬苦素、10.4mg吴茱萸碱、10.5mg吴茱萸次碱,其纯度分别为96.2%、98.1%和95.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二氯甲烷萃取物,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流速2.0mL.min-1,仪器转速855rpm,进样量400mg,所得样品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结果:一次分离可制备6.2mg柠檬苦素、10.4mg吴茱萸碱、10.5mg吴茱萸次碱,其纯度分别为96.2%、98.1%和95.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体内外作用的肝损伤,为吴茱萸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吴茱萸水提物小鼠肝损伤实验,将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分为吴茱萸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80,60,40 g·kg-1)和空白组,给药24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相似文献   

6.
HPLC法同时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苦素和柠檬苦素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吴茱萸中两种柠檬苦素类物质吴茱萸苦素和柠檬苦素含量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使用C18柱 ,乙腈 水 (36∶6 4 ,v/v)作为流动相 ,以 1 0ml/min流速洗脱 ,在 2 0 4nm波长下检测。结果 :吴茱萸中吴茱萸苦素和柠檬苦素分别在 4 0 4~ 4 0 4 μg·ml-1(r =0 9998,n =6 )和 3 96~ 39 6 μg·ml-1(r =0 9999,n =6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 2 % (RSD 1 4 % )和 98 8% (RSD 1 2 % )。结论 :该方法准确 ,灵敏 ,便捷  相似文献   

7.
贵州和浙江产吴茱萸指纹图谱分析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UPLC-UV指纹图谱方法,结合吴茱萸中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评价不同品种及产地的吴茱萸药材质量,为控制市场上吴茱萸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收集了24批不同产地不同种吴茱萸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对吴茱萸药材整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吴茱萸UPLC-UV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贵州产吴茱萸质量较稳定、统一,浙江产吴茱萸质量稍不统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药材不同种之间成分上存在差异性。产地对吴茱萸药材中柠檬苦素和生物碱含量有影响。结论:指纹图谱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可用于吴茱萸药材的整体质量评价,对吴茱萸药材的品种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广东乐昌地区栽培吴茱萸药材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规范化种植吴茱萸以及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品相评价,利用HPLC法测定指标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的含量.结果:乐昌产中花吴茱萸果实裂口小,洁净度高.综合评价3种指标成分,乐昌产吴茱萸所含吴茱萸碱、柠檬苦素含量与主产区江西、...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法优选疏毛吴茱萸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梅  王长虹  王峥涛 《中草药》2011,42(10):2001-2004
目的优选疏毛吴茱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定量指标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以浸膏得率和指标成分平均提取率为指标,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粒度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结果疏毛吴茱萸最佳提取工艺为原药材以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疏毛吴茱萸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吴茱萸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按照传统煎煮方法制备15批吴茱萸标准汤剂,测定其出膏率。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对照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计算其转移率。结果 15批吴茱萸标准汤剂出膏率均值为27.75%,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分离度好,比移值适当,可同时鉴别小极性和大极性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平均转移率分别为26.10%、2.82%、3.76%。结论 建立了吴茱萸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测定方法全面、准确,可为吴茱萸配方颗粒和含吴茱萸的中药经典名方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测定受试成分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5.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分别在0.5 ~100 μg·L-1(r =0.995 9)和1~200 μg·L-1(r =0.999 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同收率均大于7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大鼠灌胃制吴茱萸提取物0.4,0.8,2.4g· kg-1后,吴茱萸碱AUC分别为(2 215.24 ±414.49),(4 230.62±753.77),(13 219.21±3 740.95) min·ng-1.mL-1;t1/2分别为(146.57±38.38),(114.38±14.65),( 163.37±8.83) min; CL_F分别为(184 607.29±32 502.21),(192 878.22±31 897.37),( 193 224.63±62278.74) mL·min-1;吴茱萸次碱的AUC分别为(2 283.53±298.51),(4 424.84±276.95),(14 239.93±3 648.27) min·ng-1·mL-1;t1/2分别为(167.10±15.82),(131.58±20.07),(144.41±13.65) min;CL_F分别为(1 177 340.54±24942.21),(181 262.92±11 162.22),(177 508.10±52 611.80) mL· min-1.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体内定量分析.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大鼠体内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与常规巴布剂对吴茱萸脂溶性成分体外释放性能的差异,为巴布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按吴茱萸提取物-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聚山梨酯80-氢化蓖麻油-水(0.3∶0.6∶3.6∶3.6∶3.6∶18)制备水包油微乳,将微乳添加至巴布剂基质制成水包油微乳巴布剂。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巴布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透皮累积渗透量。结果:吴茱萸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24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常规巴布剂的1.86,1.40倍。结论:采用微乳工艺制备的巴布剂中吴茱萸脂溶性成分的释放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巴布剂,适合中药水难溶性成分巴布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吴茱萸粉末醋调敷日本大耳兔足心后吴茱萸碱(EVO)和吴茱萸次碱(RUT)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疗法的药动学基础。方法:吴茱萸粉末(1.0 g·kg~(-1))醋调敷雄性日本大耳兔足心12 h,于不同时间点(0,1,2,3,4,5,6,8,10,12,24 h)心脏取血,血浆样品用乙腈萃取并沉淀蛋白,采用LC-MS检测血浆中EVO和RUT的血药浓度,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62∶38),流速0.4 mL·min~(-1),柱温25℃,以色胺酮(TRY)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采用PKSolver 2.0软件的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EVO和RUT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_(1/2))分别为(18.55±7.98),(20.15±1.06)h;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5,4 h;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4.68±0.34),(9.76±1.05)μ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分别为(58.18±5.46),(155.38±13.91)μg·L~(-1)·h,AUC_(0-∞)分别为(101.46±23.34),(300.32±36.22)μg·L~(-1)·h;平均驻留时间(MRT_(0-∞))分别为(27.63±9.34),(31.25±1.47)h。结论:吴茱萸粉末醋调敷日本大耳兔足心后,EVO和RUT均可透皮吸收入血,且撤药后24 h内仍能维持血药浓度,为吴茱萸穴位贴敷给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HPLC同时测定吴茱萸及其习用品药材中柠檬苦素、吲哚类生物碱(14N-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及喹诺酮类生物碱(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含量的方法。采用YMC C18 (4.6 mm ×250 mm,5 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四氢呋喃(B)-5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 3.8)(C),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20,250 nm。7个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69%~102.4%,RSD为1.4%~3.1%。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对5种18批吴茱萸类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7个被测成分在5种药材中均有分布,但含量差异很大。16批正品吴茱萸中7个成分的总质量分数在9.46~69.9 mg·g-1,平均为28.2 mg·g-1。密果吴萸中7个成分的总含量为25.8 mg·g-1,在正品含量范围内,略低于平均值;臭辣吴萸中7个成分的总质量分数为7.69 mg·g-1,低于正品的含量下限。密果吴萸和臭辣吴萸与正品吴茱萸相比,主要成分一致,含量总体低于正品吴茱萸。  相似文献   

15.
吴茱萸水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果实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小孔树脂凝胶(MCI),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吴茱萸果实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5个酚酸及其苷,分别为绿原酸(1),新绿原酸(2),隐绿原酸(3),松柏苷(4),咖啡酸(5);4个黄酮及其苷,分别为槲皮素-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6),金丝桃苷(7),芦丁(8),槲皮素(9);1个柠檬苦素苷,为limonin diosphenol 17-β-D-glucopyranoside(10);1个生物碱,为去氢吴茱萸碱(11)。结论: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二维核磁波谱确证,首次完整报道化合物10的氢谱数据。鉴于吴茱萸的基原有3个(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通过对照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分析,对3种植物基原的吴茱萸药材进行成分确认,从石虎和疏毛吴茱萸中首次鉴定出绿原酸(1),新绿原酸(2)和隐绿原酸(3),从石虎中鉴定出金丝桃苷(7)。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水煎液致小鼠肝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吴茱萸致小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制。 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吴茱萸高剂量组(30 g·kg-1·d-1)、中剂量组(20 g·kg-1·d-1)、低剂量组(10 g·kg-1·d-1)和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或蒸馏水21 d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取肝脏,计算脏器指数并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物(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脱氢酶(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计算SOD/MDA;采用ELISA 法测定肝组织中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3个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肝脏肝组织形态学出现肝细胞灶性坏死。肝组织中SOD/MDA,GSH-Px和NOS活性明显下降(P<0.05),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 结论: 大剂量吴茱萸致小鼠肝毒性的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从经方中的用量、现代临床中的用量、现代研究成果等方面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吴茱萸使用剂量存在的问题,由此分析《药典》有关中药剂量的局限性以及《药典》修改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收集不同产地南五味子药材进行等级划分,采用药典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的测定,采用UPLC测定五味子酯甲含量进测定,确定南五味子商品等级划分和五味子酯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南五味子药材水分、总灰分及五味子酯甲含量均合格。不同等级间的南五味子药材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二等品含量最高,三等品、一等品含量低,等级与五味子酯甲的含量不成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南五味药材的生产经营和质量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吴茱萸醇提液中吴茱萸碱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吴茱萸碱的吸附量和洗脱率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考察5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AB-8,S-8,NKA-9,HPD-100,D-101)对吴茱萸碱纯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上样流速、洗脱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对吴茱萸碱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最佳富集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3 g·L-1,上样量4 BV,上样流速1 BV·h-1,加水5 BV去除水溶性杂质,加80%乙醇5 BV以2 BV·h-1洗脱。吴茱萸碱洗脱率达92.81%,吴茱萸碱的纯度由提取物的1.29%提高至26.77%。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适用于吴茱萸碱的纯化,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为该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