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活性对BXSB狼疮小鼠脾脏中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8只BXSB自发性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干预组,PDTC组:隔日腹腔注射PDTC(120mg/kg体重);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等量溶媒。持续8周结束实验。以电泳迁移经改变实验检测脾脏组织NF-κB活性,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B细胞CD154表达及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脾脏生发中心,并以图像处理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PDTC显著抑制BXSB狼疮小鼠脾脏组织NF-κB活性,较对照组下降62.82%;BXSB狼疮小鼠脾脏组织可见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抑制NF-κB活性能下调脾脏B细胞CD154表达、使其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受阻、促进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结论NF-κB过度活化可通过上调脾脏B细胞CD154的异常表达而促进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并减少生发中心B细胞凋亡。由此,自发性生发中心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得以逃逸凋亡,分化成产自身抗体浆细胞:提示NF-κB可成为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三氧化二砷对自发性狼疮BXSB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对自发性狼疮BXSB小鼠免疫系统和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BXSB小鼠 12只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生理盐水 )和治疗组 (三氧化二砷0 4mg·kg-1·d-1) ,隔日腹腔注射共 5 5d ,观察血清IgG、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 (ANA)和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血清IgG和抗dsDNA抗体均比对照组低 ,P值分别为 0 0 4 7和0 0 0 3。治疗组的ANA有 2例阳性 ,而对照组有 3例阳性。治疗组的CD4 %和CD3%比对照组明显低 ,其P值分别为 0 0 32和 0 0 0 9。结论 适当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可能会抑制BXSB小鼠的自身免疫系统功能 ,并降低其脾脏淋巴细胞CD4 %和CD3%亚群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BXSB狼疮小鼠生存时间、外周血抗dsDNA抗体水平及离体脾脏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BXSB狼疮小鼠44只,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腹腔内注射ATO,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其外周血抗dsDNA抗体水平,并将生存时间作比较;另外,通过体外培养脾脏单个核细胞比较C57和BXSB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FN-γ水平的差异,然后观察ATO对BXSB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IL-4、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ATO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ATO可延长BXSB狼疮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降低其外周血中抗dsDNA抗体的水平;1μmol/L浓度的ATO对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与C57小鼠相比,BXSB狼疮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有丝分裂原刺激之后分泌IL-4、IFN-γ水平较高,ATO能显著抑制其分泌。结论ATO可延长BXSB狼疮鼠的生存时间,降低其外周血抗dsDNA抗体的水平.提示ATO对BXSB狼疮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ATO抑制该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IL-4和IFN-γ的分泌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B细胞刺激因子受体融合蛋白(BAFF-R-IgG4mut)对狼疮鼠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μ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200 μg人IgG4和100 μg BAFF-R-lgG4mut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入10周龄BXSB狼疮鼠,每周注射3次,共注射5周.分别检测狼疮鼠外周血BAFF水平、外周血和脾脏组织中B220~+CD5~-B细胞、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的表达,检测尿蛋白、IgG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肾脏病理损伤指标和狼疮鼠的存活率.以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实验组9、10、12、15周龄鼠外周血BAFF水平分别是(2.0±1.6)ng/ml、(4.1±2.2)ng/ml、(3.7±1.9)ng/ml、(3.9±1.8)ng/ml,较对照组下降(P<0.01);外周血、脾脏组织中B220~+CD5~-细胞比率较埘照组下降(P<0.01),蛋白尿、IgG型抗dsDNA抗体产生减少,IgG在肾组织沉积及肾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存活率较对照组延长(P<0.01). 结论 BAFF-R-IgG4mut融合蛋白改善BXSB狼疮鼠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蒲公英总黄酮在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模型中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及肺部微环境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乌拉坦建立小鼠肺癌模型,分为对照组、蒲公英总黄酮组、化疗组。常规HE染色观察不同实验组用药后肺部肿瘤形态学差异。记录给药前的小鼠体重和给药后19 d的小鼠体重及脾脏重量,并计算脾脏指数。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计数,评估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VEGF、IL-6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评估小鼠肺癌组织中CD206表达水平,即检测M2型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抗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乌拉坦能诱导小鼠肺组织形成肺腺癌,为本实验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肺癌模型。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蒲公英总黄酮治疗组的体重和脾脏指数更高(P0.01);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P0.05);外周血VEGF、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肿瘤组织抗凋亡蛋白Bcl-XL、Bcl-2、cIAP1、Survivin表达减少(P0.01)。结论蒲公英总黄酮能通过改善肺部微环境,抑制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肺癌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延缓免疫衰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4月龄(4 mon)、24月龄(24 mon)、24月龄加PDTC处理(24 mon+PDTC)、24月龄加Ica(icariin,Ica)干预(24 m+Ica)和24月龄加Ica干预再加PDTC处理(24 mon+Ica+PDTC)五组,每组10只。自21月龄满开始,24 mon+Ica组和24 mon+Ica+PDTC组大鼠予Ica灌胃,24 mon组和24 mon+PDTC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均连续3个月。24 mon+PDTC组和24 mon+Ica+PDTC组大鼠在灌胃结束前1 w每2 d腹腔注射PDTC,按200 mg/kg体重分2次注射。处死大鼠分别提取大鼠脾CD4+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电泳迁移率(EMSA)检测细胞NF-κB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4 mon组大鼠脾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4 mon组和24 mon+PDTC组(P0.05),而24 mon+Ic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24 mon+PDTC组比较,24 mon+Ica+PDTC组脾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4 mon组大鼠相比,24 mon组大鼠脾CD4+T淋巴细胞中p65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24 mon组比较,24 mon+Ica组p6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24 mon+PDTC组则显著下调(P0.05)。与24 mon+PDTC组比较,24 mon+Ica+PDTC组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24 mon组大鼠脾CD4+T淋巴细胞NF-κB的活性明显低于4 mon组(P0.01);与24 mon组比较,24 mon+Ica组NF-κB的活性增强(P0.01),24 mon+PDTC组NF-κB活性则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CD4+T淋巴细胞NF-κB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75,P0.01)。结论 NF-κB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凋亡参与免疫衰老的调控;Ica可能通过提高NF-κB的活性和诱导P65高表达来抑制淋巴细胞过度凋亡从而延缓免疫衰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甲泼尼龙(MPS)是否可抑制MCP-1表达而缓解狼疮肾炎(LN)。方法应用双缩脲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小鼠(BXSB狼疮小鼠MPS治疗组和对照组、BALB/C正常对照组小鼠)24h尿蛋白、肾组织MC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MCP-1表达较正常BALB/C小鼠增高,以肾小管更为明显,且肾小管MCP-1的表达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P<0.01);甲泼尼龙干预后,MCP-1表达明显减弱(P<0.01),且肾小管MCP-1表达的下降与24h尿蛋白降低呈正相关(P<0.01)。结论MCP-1可能参与介导BXSB狼疮小鼠LN的发生发展;甲泼尼龙可通过抑制肾组织MCP-1的表达,减轻蛋白尿,可能是缓解LN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否参与介导BXSB小鼠狼疮肾炎(LN)及甲泼尼龙(MPS)是否可通过影响iNOS表达而缓解LN。方法用MPS对BXSB自发狼疮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MPS对狼疮小鼠肾脏iNOS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了狼疮小鼠MPS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和NO3-/NO2-排泄量。结果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检测到了iNOSmRNA的表达,而BALB/C小鼠未见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示iNOS表达于BXSB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间质及肾小球浸润的炎症细胞胞质内。MPS治疗组BXSB狼疮小鼠肾组织iNOS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24h尿蛋白及NO3-/NO2-排泄量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P<0.05)。结论iNOS及其合成的一氧化氮(NO)可能参与介导了LN。MPS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iNOS的表达缓解L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阳离子-氯离子联合转运蛋白(CCC)抑制剂对氯胺酮麻醉模型小鼠的催醒影响及对其海马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幼年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只,实验组30只,予100 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反复腹腔注射100 mg/kg氯胺酮,维持麻醉时间为6 h后,予实验组小鼠布美他尼溶液100μg/kg腹腔注射,同时予对照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比两组小鼠的苏醒时间、海马区细胞凋亡密度以及海马区NMDA-2B受体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高倍镜下观察显示体积较正常细胞小者为凋亡细胞,其细胞核内含紫蓝色或黑色的凋亡小体,实验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凋亡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NMDA-2B受体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多位于CA3区海马组织,分布均匀,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较少;Western印迹法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NMDA-2B受体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C抑制剂对氯胺酮麻醉模型小鼠具有催醒作用,能够明显抑制其海马细胞凋亡,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大蒜多糖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多糖治疗组及正常小鼠大蒜多糖处理组.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Western blot等检测心肌caspase-3活性和表达的变化.发现大蒜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3表达及活性.提示大蒜多糖能显著抑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机制与抑制caspase-3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 0对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动物模型BXSB小鼠的治疗作用 ,并用cDNA芯片从基因表达调控角度全局性地初步考察FTY72 0可能作用的免疫通路。方法 BXSB小鼠给予FTY72 0每次 10mg/kg灌胃 ,每周 2次 ;从 9周龄起点动态评估血清IFANA滴度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用cDNA芯片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结果 FTY72 0能够降低处理组BXSB模型血清的IFANA滴度 (P <0 0 5 ) ,FTY72 0对BXSB模型小鼠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脾脏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 2 4 7个 ,包括一批与细胞移行相关的、参与细胞骨架调节的基因。结论 FTY72 0能够对BXSB狼疮模型起到抑制作用。表达谱数据支持FTY72 0主要是通过激活鞘氨醇 1 磷酸 (sphingosine 1 phosphate,S1P)受体从而加速淋巴细胞重新分布的作用机制 ,并提示该通路可能需要Rho蛋白和钙调蛋白参与。FTY72 0可能成为区别于细胞毒免疫抑制剂的新的SLE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配体CD15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刺激转录因子NF-κB核转移的异常进行研究.方法分离正常人对照、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扁桃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并以后者为参照,观察与正常人对照相比,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CD154和抗CD154抗体对NF-κB核转移或基础活化的影响.结果①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CD154刺激主要诱导NF-κB亚单位p50、p65及c-Rel进入细胞核,而SLE外周血B细胞与扁桃体B细胞相似,刺激前细胞核内功能性p50和c-Rel基础值即高于正常人对照,CD154刺激只进一步诱导p65进入细胞核;②抗CD154抗体可抑制SLE外周血CD154高表达的B细胞核中p65和c-Rel的基础活化值,亦与扁桃体B细胞相似.结论与正常人对照相比,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CD154诱导NF-κB核转移存在显著异常,类似生发中心表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利用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制备哮喘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各组IL-4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0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脾脏单个核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及IL-10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降低(P<0.05),哮喘组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增高(P<0.05).结论 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失衡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调节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用细胞ELISA方法测定,内皮细胞NF-kB的活性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测定。结果 PDTC,DCI和chrysin能明显抑制ICAM-1的表达。Probucol仅在低浓度时对ICAM-1有轻微抑制作用。电泳迁移率分析结果,只有PDTC对NF-kB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它三种抗氧化药无效。结论 这几种抗氧化药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它们对核转录因子NF-kB的作用并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破坏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的现象。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20条尾蚴/鼠)8周后剖杀,取脾脏样本石蜡包埋、切片,先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淋巴滤泡整体结构,再以IHC法用抗B220、CD21及Ki67抗体标记淋巴滤泡内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及生发中心细胞,观察滤泡内具体细胞分布。结果 HE染色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模糊难辨,相较于正常小鼠滤泡数目及面积均显著减少;IHC染色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分区及FDC网络结构和生发中心结构均消失。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可显著破坏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体内胃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2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塞来昔布组隔日腹腔注射塞来昔布30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结果塞来昔布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抑瘤率为6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它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肿瘤组织中的MV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塞来昔布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减少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胃癌生长。这可能是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体内抗胃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损伤(SCI)对机体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的细胞总数及总T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SCI小鼠脾脏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Granzyme B、Perforin能力的变化;分析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阻断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PD-1表达后,分析CD8+T细胞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慢性SCI小鼠脾脏总细胞数与总T细胞数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Granzyme B、Perforin比例均下降(P<0.05);SCI小鼠脾脏中CD8~+T细胞表达的PD-1显著性升高;阻断CD8~+T的PD-1,其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Granzyme B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性恢复。结论慢性SCI小鼠CD8~+T细胞通过高表达PD-1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CD8~+T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肺和胸膜的损害也较为常见,为探讨CCD134、CD134共刺激信号及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RANTES在SLE肺损害中的表达状况,我们应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技术对狼疮样BXSB小鼠肺组织细胞CD134、CD134L和RANTES的mRNA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与哮喘发生的关系及其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相关基因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腹腔及足垫共注射SEA 50μg/只,每周1次,共4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用卵清白蛋白(OVA)诱导小鼠产生过敏性哮喘。剖杀小鼠,取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染色后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提取脾脏RNA,以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扩增Foxp3基因,检测脾脏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 SEA免疫并OVA致哮喘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较OVA单纯哮喘对照组轻,只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ALF涂片染色检查SEA免疫组BALF中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其中嗜酸粒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22±1.52)%,对照组占(19.93±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SEA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总数的(32.24±2.19)%,对照组占(27.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SAP组和PDTC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酸钠1ml/kg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建立,PDTC组在造模前1h给予腹腔注射PDTC(1130mg/kg),术后分4个时段(1、3、6、12h)分批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切片与液氮冻存。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检测应用TUNEL法、电镜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Caspase-3的表达;核因子(NF)-κB活化的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同时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SA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及胰腺组织病理组织学评分较SO组显著增高(P〈0.05)。PDTC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较SAP组明显降低;胰腺组织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改善。PDTC治疗后3、6、12h胰腺组织Cas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SAP组(P〈0.01),而在1h无统计学差异;各时间点胰腺腺泡细胞凋广指数显著高于SAP组(P〈0.01);NF—κB的活化显著低于SAP组(P〈0.01)。结论SAP时,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NF—κB介导胰腺细胞的抗凋亡效应,减少胰腺腺泡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