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VAS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脊柱的胸腰段是胸椎生理后突和腰椎生理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躯干活动应力及肩背负重的应力都集中于此,加上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因此胸腰段成为脊柱骨折最常见的部位。经椎弓根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已成为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的主流,但术后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及远期迟发脊柱后凸畸形及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高能创伤的增多,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也逐渐增多,该骨折常破坏脊柱的前柱、中柱、甚至后柱,导致脊柱不稳、椎体压缩、椎管变形、脊柱后凸畸形和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此种损伤手术采用前路或者后路尚有分歧。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使用后路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应用在对照组(46例)患者中,后路手术应用在观察组(46例)患者中,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前缘、后缘椎体高度比与Cobb角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缘、后缘椎体高度比与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86±1.0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02±0.3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后路手术是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之一,近年来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本病已十分普遍,技术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科自2002年11月~2007年10月收治152例胸腰段骨折病人,采用拔伸牵引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脊柱前路固定器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治疗,对2组临床手术指标、矫正与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前路手术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相比后路手术明显增加(P均<0.05),手术时间稍长,而切口愈合率、定位准确率、脊柱矫正达标率、术后脊柱融合率均明显高于后路手术(P均<0.05),而术后行走与坐立时间相比后路手术显著缩短(P均<0.05),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ASIA评分改善相比后路手术较多。结论在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前路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但在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后路手术,前路减压、钛网内固定和Z-plate内固定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胸腰段是脊柱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垂直压缩及屈曲压缩暴力的作用常导致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出现椎管内骨块,破坏脊柱稳定性,损伤脊髓和马尾神经。1998年3月-2005年7月我院对急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开展了急诊后路手术治疗,共46例,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观察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27例老年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病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总结有效而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27例康复出院除2例褥疮1例便秘外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预后效果较好.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老年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是至关重要的,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实验组患者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为(2.3±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5)分(P0.05)。结论: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ASIA 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较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7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进行I期后路手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给予6—18个月的随访,术后其神经功能均有1~3级恢复,2—4个月植骨融合。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给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能够方便术后护理,促使损伤节段早期坚固稳定的获得,促进了术后功能锻炼,对脊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腰椎或胸腰椎内固定系统层出不穷,前路和后路内固定系统日趋完善,使骨科医师在治疗脊柱疾患方面有了更多的手段,可以保持或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脊柱外科的一项进展,同样对护士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护士掌握脊柱手术的护理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我科2002年2月-2005年11月进行23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强 《中医正骨》2009,21(6):71-71
胸腰段脊柱不稳定性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失,应争取期手术减压、复位和内固定。自2000—2007年,笔者采用Dick氏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性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内固定非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脊柱胸腰断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儒民 《中医正骨》2007,19(9):64-64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常伴有脊髓神经损伤和脊柱不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趋向尽早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已普遍用于治疗胸腰段损伤,使手术疗效有很大提高。我院自2001年1月以来共收治胸腰段骨折41例,采用A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前、后路手术方法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前、后路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患者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14例非常满意,3例较满意,3例对手术表示不满,满意度为85%,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对手术非常满意,4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治疗,临床实践结果表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疗效观察。方法对2004—2008年以来的7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观察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等情况。结果64患者得到随访,6例失访,出现并发症10例。术后按ASIA评级,患者神经损伤有较大的改善。术后1a,Cobb角南术前29.810矫正到12.160、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50%恢复到84.97%、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3.38%恢复到89.78%。结论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是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20.
脊柱的胸腰段和腰段活动度较大,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由于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对于脊柱骨折的治疗要求达到无痛性稳定,以求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该段过多的节段固定会影响脊柱活动,不利于伤后康复训练及脊柱功能的恢复.因此,短节段坚强内固定作为近年来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由于操作难度较大,术中出血较多,对患者的干扰也较大.笔者从2000年4月~2000年8月,应用后路环椎管减压,SDRS棒固定系统内固定,配合进行伤椎椎体有椎间关节植骨的手术方法治疗了8例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