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是神经功能的中介通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凋亡,脊髓空洞和胶质瘢痕的形成使脊髓功能永久性障碍[1-2].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困难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1)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神经轴突的崩解失去传导功能;(2)神经细胞内源性的再生能力有限;(3)损伤局部微环境存在再生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Nogo基因及其相关蛋白与脊髓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几乎无再生能力。神经缺血、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的大量上、下行纤维束阻断.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缺失,髓磷脂的破坏.以及脊髓损伤后疤痕的病理生理特点均直接影响到脊髓神经再生。近来有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在局部有短时间修复反应,其轴突再生和轴突发育一样可通过移动的生长锥形成突触联系,但却不能生长,因此考虑可能在受损部位存在相关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和外周神经系统(PNS)相比,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脊髓损伤后不能再生的原因主要由于:(1)脊髓髓磷脂的几个糖蛋白成份对神经轴突再生是抑制的;(2)脊髓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周围神经不同,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浸润较慢,使抑制性的髓磷脂清除延迟,这主要是血-脊髓屏障的存在;(3)损伤脊髓的远端不能像周围神经一样在损伤后上调表达细胞粘附分子;(4)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扩增,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神经再生的胶质瘢痕.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的作用:(1)脊髓轴突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的能力;(2)它们的再生被抑制性的脊髓微环境所抑制.后者在其中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脊髓髓鞘含有丰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主要有:髓鞘相关糖蛋白( 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Nogo -A及ephrin - B3,统称为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yelin-associated inhibitor factors,MAIFs[1]),MAG,OMgp和Nogo-A虽然结构不同,但都与相同的MAIFs受体复合体- Nogo受体复合体(NgR1/p75/LIN - GO -1复合体)结合发挥作用,MAIFs的相继发现及对其作用机制逐步深入了解使围绕髓鞘抑制因子的研究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轴突再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甲基强的松龙确定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有效药物以来,实验性脊髓损伤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许多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凋亡药、免疫抑制剂等对动物脊髓损伤修复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部分神经元和轴突再生.这些药理机制的研究为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之一,其治疗困难,并且疗效差.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通过外科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通过药物、高压氧等非手术治疗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其中,细胞移植治疗尤其是嗅鞘细胞移植在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轴突再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5],在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应用都成为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细胞之一.然而,在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由于神经修复相当困难,再者早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恰当,改善不满意,甚至无效,而转变成陈旧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尤其是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脊髓组织神经纤维的再生,这些一直都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和讨论的热点[6-7].关于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文献以及嗅鞘细胞对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是导致瘫痪的最常见原因.外力直接作用可导致脊髓损伤并引起炎症、水肿,氧自由基、溶酶体释放等继发性损伤,使脊髓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凋亡、坏死、有髓轴突脱髓鞘等一系列反应,最后坏死组织被清除,形成胶质瘢痕[1-2].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0):1875-1879
脊髓损伤后形成的抑制环境以及丧失的轴突连接都将阻碍受损神经的再生,而细胞治疗提供了一个途径使受损细胞得到修复,并有可能促进损伤后的功能恢复。通过查阅各类相关文献,本综述总结了这种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优点和缺点,并介绍了关于细胞移植中的移植时间、移植方式、细胞优化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脊髓再生细胞治疗的未来探索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CMS)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损伤。脑和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早期的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神经纤维的溃变崩解,以及随后出现的再生过程中,多种细胞和细胞外成分的参与等;在细胞本身,又有细胞内外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障碍,细胞器与胞浆的关系紊乱,细胞膜的改变及基因表达的问题等,各种因素间相互影响。所以,对于哺乳动物脊髓横断后神经纤维不能再生曾提出过多种假设。这表明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上述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我们所掌握的CNS损伤和神经轴突再生问题的框架似乎还不完…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CI)治疗的关键在于神经传导束的恢复,郎轴突的再生.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在损伤后难以自发再生,主要原因包括中枢神经元很弱的再生能力和神经细胞周围抑制性内环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学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由于伤后脊髓轴突再生困难,患者很难得到有效地治疗。研究证明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困难可能与胶质瘢痕和微环境中的抑制因子有关,而后者可能发挥更为重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