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治疗方法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0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片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结果 6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咳嗽症状,起病2d可闻及异常啰音者〉35例,1周内闻及异常啰音者42例,所有患儿1周内均可见胸部X线表现异常,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应结合胸部X线征象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7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片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结果6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咳嗽症状,起病3天可闻及异常啰音者23例(34.3%),1周内闻及异常啰音者49例(73.1%);所有患儿1周内均可见胸部X线表现异常;所有病例均早期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结合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常较X线表现晚,早期诊断应结合胸部X线及实验室检查;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吕翔  吕静 《江西医药》2005,40(11):740-741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60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资料。结果 60例患儿脑底脑膜炎型22例,脑膜脑炎型32例,混合型6例。脑脊液改变典型者52例.不典型者8例。神经系统外结核18例,其中肺结核12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胸椎结核2例,CT平扫60例,增强扫描38例。阳性改变52例.主要为渗出性病变、脑水肿、脑积水、脑梗塞、结核球、脑萎缩等影像改变。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26例,好转2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7例。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及儿童生命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的变化及头颅CT的改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关重要。静脉给药,鞘内注射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征,对比分析X线与多排螺旋CT在诊断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价值。方法对161例经手术或穿刺明确病理诊断的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与多排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以及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在161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有89例单纯性小儿腺样体肥大患儿,多排CT与X线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26%,7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1例腺样体肥大伴鼻窦炎,多排cT与X线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55%,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中有41例腺样体增生患儿,多排CT与X线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24%,6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腺样体肥大,一般表现为患儿早上起来打喷嚏,流鼻涕。晚上睡觉打呼噜等临床症状。在鉴别小儿腺样体肥大性质时,多排螺旋CT的优势均大于X线。  相似文献   

5.
小儿颅内占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附28例误诊病例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马宏,王文英小儿颅内占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是进行正确治疗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结合我院近10年收治曾在院外误诊的28例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出早期诊断本类疾病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ll例;年龄最小40天,最大14岁;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18天,最长一年。本组28例在院外均发生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9例,病毒性脑膜炎4例,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脑血管疾病及脑出血6例,其它8例。患儿经CT、脑血管造影、手术及尸解后证实,确诊为髓母细胞瘤3例,占全组病例10.70%;室管膜瘤8例,占28.57%;脑胶质细胞瘤8例,占28.57%;先天性脑囊肿[1]例,占3.50%;颅内陈旧性血肿2例,占7.00%;脑脓肿3例,占10.7%;脑囊虫病1例;占3.5%;颅咽管瘤1例,占3.5%;结核瘤1例,占3.5%。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高颅压23例,头疼21例,视乳头水肿20例,呕吐19例,发热16例,颅神经麻痹13例,意识障碍、病理征阳性各10例,肢体活动受累7例,惊厥6例,肌张力增高5例,智力减退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儿科患儿192例病例资料。结果 103例治愈,55例好转,11例死亡,23例自动出院。死亡的病例大多入院时呈昏迷状,脑CT示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脊液蛋白高于3 g/L,自动出院的患者亦病情危重,经积极治疗效果不明显,家长对治疗失去信心,或经济负担较重,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仍是本区的多发病、常见病,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可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联合胸部X线平片在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早期肺部感染患者(2019-02 ~2020-02)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胸部X线平片检查,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检查、X线平片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准确率(ACC)、敏感度(SEN)、特异度(SPE),分析早期肺部感染患者CT检查、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共120例疑似早期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77例,阴性患者43例;CT联合X线平片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ACC93.33%、SEN98.70%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联合X线平片诊断早期肺部感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为临床诊治早期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初探。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检查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和胰腺B超。结果全组血、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异常23例,占82.1%,胰腺B超检查异常24例,占85.7%。28例患儿均为腮腺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给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如出现腹痛、呕吐和发热,应尽早行血尿淀粉酶和胰腺B超检查,以早期诊断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并不少见。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X线表现。方法儿童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及胸部X线片,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961例手足口病患儿共进行胸部X线检查2016次。其中1906例X线无异常发现,55例次胸部表现异常。异常表现主要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肺门增大模糊为特征的间质性改变(1270例)和斑片状渗出灶为特征的实质型改变(512例)。间质改变和实质改变同时并存(179例)。结论多数手足口病患儿胸部X线无异常。胸部异常X线表现以间质和实质水肿改变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脑电图(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6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入院7d内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所有病例均行脑脊液(CSF)检查、头颅CT扫描,观察其异常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入院7d内脑电图异常率达78%,EEG异常与意识障碍程度之间有较好的平行关系,与腰穿压力增高及脑脊液异常无显著相关性,与头颅CT扫描从不同角度反映大脑的功能和结构状态,彼此有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EEG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所帮助,EEG改变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给药,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含量改变及患者预后。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2.73%,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8%和72.22%(P<0.05),同时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的降低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加用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脑炎(二者统称结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3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颅压、临床体征、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和脑脊液(CSF)等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颅压降至正常,意识恢复时间及CSF中细胞数、糖、蛋白质、氯化物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颅内病灶吸收情况及并发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药可缓解结脑的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该方法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所住院治疗的儿童结核病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特点及疗效。方法对1997~2005年在我所住院治疗的79例0~14岁儿童结核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年间在我所住院治疗患者2322例中0~14岁儿童结核病占3.4%,其中男、女各占49.45%和50.6%;婴幼儿占6.3%,学龄前儿童占21.5%,学龄期儿童占72.2%;原发性肺结核占7.6%,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占7.6%,继发性肺结核43例,占54.4%,其中菌阳12例,占27.9%;结核性胸膜炎31例(9例合并继发性肺结核),占39.2%,结核性脑膜炎4例(2例合并肺结核),占5.1%,79例中PPD试验强阳性者占87.3%,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占49.4%。结论对PPD强阳性和肺结核密切接触的儿童要高度重视,要定期复查,早期发现,治疗管理是提高儿童结核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54例(80.6%),盗汗43例(64.2%),消瘦42例(62.7%),腹胀、腹痛49例(73.1%),呕吐32例(47.8%),腹泻21例(31.3%),便秘16例(23.9%)。体征:移动性浊音阳性38例(56.7%),腹壁柔韧感28例(41.8%),肝大12例(17.9%),腹部压痛27例(40.3%),腹部包块14例(20.9%)。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以血清转铁蛋白和腹腔镜检查最高,分别为79.1%和83.3%。结论结核性腹膜炎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多数病例可作出正确诊断,早期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秦锐连  徐月珍  陈光 《中国当代医药》2013,(4):146+148-146,148
【摘要】目的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7月~2011年12月本院误诊的2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误诊患儿中,治愈14例,好转5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临床医师应当正确认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早期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例进行动态观察与多方面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清中Delta-like-1(DLL1)的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45例,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26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19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DLL1的含量。结果各组血清中DLL1的含量,结脑组与病脑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LL1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建国 《安徽医药》2019,23(8):1604-1607
目的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2—2016年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80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按照病种构成、年度分布、年龄分布、季节分布、性别差异、城乡分布和病死率等特征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主要病种构成依次为:病毒性脑炎73.4%,化脓性脑膜炎13.2%、结核性脑膜炎8.0%、隐球菌脑膜炎4.2%、脑寄生虫病1.2%。病毒性脑炎发病年龄以10岁以内儿童感染为主,化脓性脑膜炎10岁以内和60岁以上年龄段感染者较多,结核性脑膜炎发病集中在10岁以后且有老龄化趋势,隐球菌脑膜炎以青壮年发病较多。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季节主要是春季。5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男女构成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脑寄生虫病10例均发生于农村,其他四种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总病死率为8.8%,病死率前3位者为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为主。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及疱疹病毒。结论 安徽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种构成依次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儿童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见,老年人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多见,HI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有所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差异,以为两种脑膜炎的鉴别、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CNM和47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以及影像学改变的异同。结果 CNM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并慢性基础病比例、呕吐及视盘水肿症状明显高于TBM组,合并颅外结核病显著低于TB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M组头颅CT或MRI检查阳性发现率显著低于TB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M和CNM在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区别,但不易鉴别,容易误诊;综合分析临床资料、脑脊液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双源CT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LSWS)诊断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LSWS患者36例,均应用双源cT进行扫描,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同时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等图像重建方式,观察各种图像重建方式对LSWS的显示情况,计算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线摄片共发现LSWS患者7例,双源CT发现全部36例LSWS患者,其显示率分别为38.9%及100.0%;36例LSWS患者共发现71处LSWS,双侧腰椎峡部裂35例,单侧腰椎峡部裂1例;在各种图像重建方式中,CPR和任意切割VR对ISWS的显示率最高,为100.0%。LSWS的X表现:腰椎峡部局部变细,结构紊乱,骨皮质不连续;CT表现:腰椎峡部见清晰线状低密度影,部分可见断端硬化及碎骨片。结论双源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LSWS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防止LSWS漏诊误诊的关键,可以作为筛选及确诊LSWS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CT、MRI三种不同影像中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1月诊治的79例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全部拍骨盆正位片及行骶髂关节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行MR骶髂关节检查。观察分析骶髂关节骨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及关节下骨组织的改变。结果:158个关节中X线:0级26个(16%),Ⅰ级27个(17%),Ⅱ级55个(35%),Ⅲ级36个(23%),Ⅳ级14个(9%)。CT表现:0级2个(1%),Ⅰ级37个(23%),Ⅱ级58个(37%),Ⅲ级45个(29%),Ⅳ级16个(10%)。MRI:X线、CT检查为0级患者MRI显示关节软骨间断线样高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增厚,梯度回波序列可见骨髓腔内水肿信号。对X线CT检查后仅见轻微变化的关节可以显示关节面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质受侵改变。结论:X线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片清晰。MRI对早期滑膜水肿、骨髓腔内的水肿敏感特异。三者结合可准确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对患者能进行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