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7.9岁;烧伤面积40%~83%体表面积;吸入性损伤:中度5例,重度3例.死亡2例,治愈6例;随访,除有3例出现咽部异物感外,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大面积化学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死率较高,及时救治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接治的24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相关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2例病情出现明显好转,2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为8.3%。结论临床中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护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蔡立伟 《河北医药》2010,32(21):3038-303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1例从2003年3月至2009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被给予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吸痰,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症状好转55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8%。结论密切的早期监护联合综合治疗,对于改善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情,提高患者存活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管理,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经验。方法对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7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包括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29例,治愈率87.6%,无患者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过及时治疗以及细致的护理,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罗文亮  吴自忠  马玲妹  张学宏 《江西医药》2009,44(11):1088-1089
目的总结烧伤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78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43.2%)。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可提高救治成功率.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仍是临床救治难点。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回顾性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如:在积极补液防治休克,抗感染及预防内脏并发症,积极封闭创面的同时,不放松对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对吸入性损伤诊断明确后即行吸氧,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气管切开术;冲洗气道分泌物;呼吸机应用;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时,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治疗措施。结果:本组50例中,痊愈出院42例,治愈率80.4%,中途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气管切开指征应适当放宽,减少并发症,抓早抓好各项治疗措施,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此类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时,给予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预防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正>头颈部的严重烧伤常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特别是在密闭环境中吸入火苗、有毒烟雾、化学毒气、热粉尘等造成呼吸系统不同程度损伤,呈一种严重创伤,病死率为45%~5%,而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可高达90%[1]。笔者所在科自2006-02~2009-11共收治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患者96例。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患者因烧伤休克同时伴发重度吸入性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很高 ,约 2 5 %~ 80 %。我科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11月共收治烧伤总面积 5 0 %~ 10 0 % ,同时 度烧伤面积 45 %~ 90 %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13例 ,均行气管切开术 ,辅以机械通气 (呼吸机 )应用 ,效果满意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1例 ,年龄 2 3~ 49岁 ,致伤原因为汽油烧伤、火焰烧伤、热焖伤等。烧伤严重程度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拟订诊断标准 [1 ] ,吸入性损伤按纤维支气管镜下观察损伤所达部位来诊断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