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对孕妇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本院建卡直至分娩的孕妇共22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孕妇行常规处理,待规律宫缩后,由助产士针对孕妇的心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两组的分娩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孕妇会阴侧切率低、剖宫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产时出血少、产程短(P〈0.05)。结论:普及孕妇学校培训的同时,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道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14-29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6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1月某院一共收治80例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获取两组相关护理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97.5...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是目前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有些患者为此拒绝接受进一步化疗。预防和减轻TACE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反应,是配合TACE治疗的重要环节。笔者对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TACE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采用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癌症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化错综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们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求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重复人工流产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重复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术中研究组疼痛度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重复人工流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术中疼痛度,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化疗过程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8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疼痛、疲乏、恶心呕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其心理应激,改善心理状态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虽然骨髓移植的方法使部分白血病患者得到完全缓解,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手段仍是化疗[2]。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造血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虽然骨髓移植的方法使部分白血病患者得到完全缓解,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手段仍是化疗[2].而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从各种渠道获知化疗可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从而对化疗产生恐惧心理,进而情绪低落对其,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有必要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进行化疗[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配合小剂量联合用药防治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社区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社区干预配合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随访一年,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HAMD和HAM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10d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上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应加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齐拉西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特征包括抑郁、焦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早醒、体重减轻等等,发病率各有不同,平均在50%左右,其主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QHF方案+小剂量化疗药物诱导联合治疗肺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分别给予小剂量化疗、QHF联合小剂量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QHF方案与小剂量化疗药物诱导联合治疗肺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10年我院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护理要求,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命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黎明 《医药世界》2005,(12):86-87
当今化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肿瘤患者由于对化疗缺乏了解而产生较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出现焦虑、担心、恐惧等紧张情绪。而影响化疗。为了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认识,降低紧张度,增加疗效,我们对103例化疗病人进行心理干预,采用问卷形式,对进行心理干预组(观察组52例)和不进行心理干预组(对照组51例)进行调查,观察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行心理干预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不进行心理干预组p<0.01,在化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组病人的收缩压、脉搏明显低于不进行心理干预组p<0.01。结论:护士对肿瘤病人化疗前,化疗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加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分析心理干预与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期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增加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化疗期间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使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胃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化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0例。常规组化疗期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化疗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化疗后的生存质量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胃癌患者化疗后的生存质量,且负面心理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淑娟 《黑龙江医药》2011,24(6):1047-1049
目的:为了促进恶性肿瘤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了解其放化疗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80例实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实行心理护理,对照组病人实行一般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化疗前后的体重变化,胃肠道反应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5月到2011年11月收治的120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进行分组对比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的患儿采取体位、保温治疗方法,治疗组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配上3~5mg/kg的红霉素加入到20mL的葡萄糖注射液插入到一个微量泵中持续输注,1天1次,持续治疗1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临床体征和症状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进食奶量和体质量变化的比较,两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的呕吐症状消失的比例限制要比对照组高,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等临床症状。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取得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用量小、治疗疗程短,能够预防完全依赖静脉营养等弊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价值,值得被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