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人次1246例,共计4256针次。其中在臀部外上1/4接种人次为466人次,计1452针次;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的人次为780例,计2804针次。观察两组不同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及针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臀部外上1/4接种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86例,发生率为5.92%,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进行深部肌肉注射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52例,发生率为1.85%。χ2=50.39,P<0.05。结论选择不同部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并且进行接种后的观察监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预防减少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百白破联合疫苗是一种混合制剂,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疾病,是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程序中,注射针次最多,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同时,也是接种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疫苗。百白破疫苗的给药方式是肌内注射,因此最常见的注射部位为臀部和上臂三角肌。对1140例儿童分别给予臀部肌肉和上臂三角肌注射百白破疫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对3个月以上足月健康儿几进行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23例次,共有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97%。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护理。结果在预防接种中,科学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认真护理,儿童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都非常低。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必须将疫苗液充分摇匀,对禁忌证要严格掌握.接种后要耐心且通俗易懂的将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告诉其家长.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与研究组100例。对照组儿童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儿童护理之后的面部表情痛苦评分,并比较两组家长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接受护理之后,研究组面部痛苦表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家长对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知识的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实施预防性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减轻儿童的痛苦,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用于接种适龄儿童后所产生的用药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儿童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34例儿童,对照组儿童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而实验组儿童则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对比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接种后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更轻,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应用于临床百白破接种的预防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儿童预防百白破疾病的发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唐元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20+138-120,138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方法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月龄满3个月以上完成基础免疫,在1.5~2.0岁及满6周岁加强注射的儿童,吸取百白破疫苗0.5ml,在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进行深部肌内注射。结果:4432名儿童中,无一例发生无菌性脓肿,有4例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接种24h后局部热敷、接种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年3月的800例在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接种2周后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接种2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已知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DTP( DTa P)的局部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次的递增而增加。目前已有少数儿童肌肉注射这种铝吸附疫苗后整个肢体肿胀的报道。但铝佐剂在局部反应原性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因此 ,本研究主要探讨美国儿童连续注射 4针和 5针 DTa P后铝盐含量与大面积肿胀发生率间的关系研究选用 1 3种 DTa P疫苗 ,1 5~ 1 8月龄婴儿于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疫苗 ,学龄前儿童则于上臂三角肌注射疫苗。 1 0 1 5名儿童接种 4针 DTa P,1 2 1名儿童接种 5针DTa P。记录接种后注射部位肿胀直径。结果显示 ,在注射 4针疫苗的儿童中 ,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处置的良好方法.方法 通过3年6个月在我院门诊对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使用止痛消炎膏上臂局部敷用,并作详细的临床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儿童37人,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使用止痛消炎膏上臂局部敷用,效果良好,无局部疤痕等后遗症.结论 发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的上臂红肿硬结、皮下脓肿使用止痛消炎膏上臂局部敷用效果良好,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替代传统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的新型疫苗.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出生3个月~6周岁儿童必须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2008年10月,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进DTaP共1 800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80310-1),至2008年11月13日,沙坪坝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共接种DTaP 947例.其中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发生注射部位局部红肿,1例发生低热(38.4℃),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32%.  相似文献   

11.
龚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5-176
目的: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防止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10例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的预防接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对接种后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照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19例,中度热反应12例,重度热反应9例,总发热反应率为25.81%;实验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9例,中度热反应3例,重度热反应2例,总发热反应率为9.03%,两组发热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27例,发生率为17.42%,实验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6例,发生率为3.87%,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种前加强疫苗的规划处理,对各受体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注射器及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接种技巧与注射深度的把握等,可以有效防治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计划免疫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引起不良反应的事件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的446例在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儿童,随机将其为两组对照组(233例)和观察组(2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系列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少(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5%,而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44%,经数学统计计算,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儿痛苦及局部不良反应,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致局部无菌性脓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接种门诊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17540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儿童进行分析。结果17540例儿童中接种百白破疫苗69540针次,有26例发生注射局部无菌性脓肿,发生率为1.48%o。结论儿童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引起的无菌性脓肿与肥胖、个体差异有关,与性别、注射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4.
韦青 《哈尔滨医药》2007,27(1):57-58
1 病例报告 某男,2004年11月9日出生.按免疫程序接种了卡介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后,当时未见不良反应发生.该男于2004年12月10日上午在某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门诊医生用一次性注射器在其右上臂三角肌外缘肌肉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30959-2,失效期:2005-1O).5ml.注射时按接种技术规范操作,接种后观察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接种疫苗对降低流行性感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120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未接种感冒疫苗的12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研究对比两组儿童流行性感冒发生率以及发生次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小儿发病率为55.8%,对照组发病率为21.6%,研究组小儿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56,P=0.0007);研究组发病总次数为53次,对照组发病总次数为86次,研究组总发病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0,P=0.0254)。结论对小儿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小儿流行感冒的发生率以及发生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不同接种部位的接种后反应情况观察,为婴幼儿选择安全理想的预防接种部位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6月期间将我院岗贝预防接种门诊1032名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的2岁以下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接种部位分别采用股外侧肌、三角肌及臀肌.观察3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股外侧肌、三角肌及臀肌肌肉注射30min内局部反应率分别为2.1%(7例)、1.1%(4例)、1.5%(5例);30分钟至72 h内局部反应率分别为9.6%(32例)、8.7%(32例)及10.9%(36例);发热率分别为4.2%(14例)、3.3%(12例)及2.7%(9例).3组局部反应发生率和发热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4,1.96,P>0.05).结论 选用臀肌、三角肌及股外侧肌肌肉注射法接种疫苗都是安全的,但2岁以下婴幼儿的理想接种部位还是股外侧肌中部肌肉.  相似文献   

17.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7):1101-1102
目的:探究水痘疫苗控制1~5岁儿童水痘流行病的价值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某辖区的200例1~5岁儿童,150例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作为研究组,50例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作为对照组,考察两组儿童的水痘发生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水痘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痘疫苗预防1~5岁儿童患水痘的效果良好,宜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1年1 ~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68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938人次,加强免疫1743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采取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9682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8例,主要以局部反应和低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规范操作流程,安全接种技术,加强接种后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在儿童免疫规划接种制品中是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率较高的疫苗之一,为此我们在日常的预防接种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2010年6月29日出生。2012年3月28日上午9时许在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站接种第4剂次无细胞百白破(加强免疫)疫苗,行右臀部肌肉注射0.5ml。疫苗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00813-7,失效期:2012年8月5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