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了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特点,控制与管理。方法总结并分析医院儿内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防控对策。结果提高医务人员抗感染的意识,不断完善各项监控措施,防范高危因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及合理用药,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关键。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监管非常重要,寻找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留取感染证据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2008年1月起对新生儿科釆取封闭管理模式,全程实行住院患儿无陪护制度,这给医院感染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院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现将我院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 ,抗菌能力缺乏 ,故易发生院内感染。我科自设立新生儿监护室以来 ,为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采取了以下措施 :1 环境方面1 1 病室尽量设置朝南 ,阳光充足 ,简洁明快。每间病房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病室内空调定期擦洗 ,地面桌椅、暖箱等每日用 1∶2 0 0施康擦洗 ,1日 2次。患儿出院后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每周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1次。1 2 通风换气 2~ 4次 /d ,2 0min/次 ,减少空气中细菌的密度 ,保持空气新鲜。采用湿式清扫。2 医护人员方面2 1 由专人负责新生儿病房的查房 ,工作人员每日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对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效果及其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实施常规感染管理收治的新生儿118例临床资料作为管理前组;另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实施强化感染管理收治的新生儿136例临床资料作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管理期间监测采样总份数的监测合格率差异。结果:管理后组患者实施强化感染管理后,其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组(0.00%vs 3.39%),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管理期间的监测采样总份数(分别为180份、160份)的采样合格率,管理后组高于管理前组(98.75%vs 92.78%,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强化感染管理,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了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有效减少了引发院内感染的不利因素,确保了新生儿在院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姚凤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2,21(4):232-233
<正> 院内感染(Noeocomial infection,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或门诊时,从医务人员、其他病人、医疗器械、物品等得到的感染。由于患者抵抗力低,又受到感染后,病情加重,从而使病死率提高,对患者生命和健康,以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7.
8.
孙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92-92
自1997年10月建立爱婴医院以来,我中心产科病房实行了母婴同室,为防止母婴同室病区交叉感染,将医院感染的控制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护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将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ICU院内感染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它不仅包括在住院期间出现症状的感染 ,也包括出院后发病的感染。院内感染不仅造成患者住院日延长 ,病情恶化 ,甚至会导致死亡 ,同时还会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浪费。ICU集中全院重危患者 ,由于病情危重 ,机体的免疫机能受抑制 ,抵御感染能力降低 ,患者接受较多的治疗和监护措施 ,大量应用抗菌素 ,产生耐药菌的机会也多 ,因此 ,ICU是医院感染高危病区 ,外科系统和ICU内 5 0 %的死亡者与医院内感染有关 [1 ] ,控制和预防 ICU医院获得性感染显得十分重要。1 ICU感染的分类及主要因素根据感染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求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①对47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②实施系统化院感控制措施。结果①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后,新生儿院感发生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②感染部位顺位有所变化。结论实施系统化的院感控制措施,确保环节质量是做好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方法对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1 998年 3月 1日~ 2 0 0 0年 2月 2 9日收住的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这两年间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 4.68% ,高于我院平均医院感染率。结论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 ,这不仅与新生儿病房环境、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有关 ,更重要的是与产科接产质量 ,儿科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有明显关系。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 ,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1997年5月~2000年6月在我院住院发病的51例新生儿肺炎临床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51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均符合新生儿肺炎临床诊断参考依据.其中男42例,女9例.日龄》4d5例,~10d22例,~15d13例,~20d6例,~25d3例,25d以后2例.
1.2起病时间
入院后第4~6d6例,~9d12例,~12d8例,~15d 6例,出院后2d起病再次入院3例.(吸入性肺炎未计在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完善的制度及管理工作控制医院内感染具有关键作用。结论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灭菌物品的无菌供应及全院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探索更好的新生儿预防感染管理模式。方法:调查统计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新生儿科399例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预防用药指征、品种、疗程、不合理用药与后续治疗用药。结果:399例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中,预防用药指标为破膜时间≥18 h;抗菌药物品种共4种,其中美罗培南作为预防感染用药不合理;预防用药疗程37 d,阿洛西林预防感染的病例中,对体质量>2 000 g的患儿,疗程3 d和5 d没有区别,建议新生儿科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3 d,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复检结果决定是否停用抗菌药物。结论:我院在胎膜早破患儿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时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情况,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做好供应室工作,防止院内感染泉州市第一医院陈秀莲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医院感染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重大课题。供应室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危,特别是在医院感染管... 相似文献
16.
口腔护理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症感染者由于感染重,使用抗生素疗程长,且受新生儿本身发育状态的影响,极易发生菌群紊乱而导致医院感染[1]。本研究为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采用口腔护理,极大地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选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7月在我院新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干预对策完善环节管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析导致感染的相关护理因素。结果 (1)2005年1月~2008年5月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8.9%,2008年6月~2011年12月下降到4.3%。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呼吸系统感染占首位,其次是口腔、皮肤、胃肠道等部位感染。(2)影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主要有病房环境差、未成立独立医疗护理小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未执行到位、各种置管等因素。结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注重手卫生消毒,是降低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院内感染的监控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作,是评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为预防院内感染,降低感染率,现将我院从1994~1995年儿科住院患儿1510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作一分析,并谈几点防范措施。一、临床资料本院1994~1995年儿科院内感染情况,均根据日常院内感染登记,其临床资料详见表1、表2。表11994~1995年5类不同疾病的比较从表1可见,1994年的感染率为9%,1995年的感染率为7.5%,1995年比1994年降低1.5%。非感染性疾病,1994年感染率42%,1995年感染率9.1%,呈明显下降,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改…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