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出现诸多眼部症状。作为眼科工作者应掌握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与眼科疾病进行鉴别。本文重点介绍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眼部临床表现以及与常见眼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静脉窦血栓形成,而静脉窦血栓形成很罕见,按病变性质分为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近年随着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笔者复习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1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内静脉窦血栓是一种发病率不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它须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本报告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为育龄妇女,通过对其病因及临床分析表明,服用避孕药及生产均可为诱发因素,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褥期5例,口服避孕药3例,出汗、脱水4例,中耳炎2例、鼻窦炎2例,贫血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2例。CT及颅脑静脉磁共振成像(MRV)检查23例,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10例;好转2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可明确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V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抗凝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静脉回流受阻的特殊性脑血管疾病,国外文献报道它的发病率为(3~4)/100万~([1])。而其中妊娠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危及妊娠妇女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自妊娠至产后6周内发生的颅内静脉窦血栓。由于妊娠相关的CVST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从而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相关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目的在于探究妊娠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颅内静脉赛血栓形成并进行多种途径联合的血管内治疗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的育龄期女性患者(18-4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病人中妊娠期及产后8例,口服避孕药史者5例,服用减肥药史者1例,血小板增多症2例,以头部胀痛、视力下降、出血性脑梗塞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该病确诊依据;经治疗后24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2.3%(24/26),死亡率3.8%(1/26),并发症发生率3.8%(1/26);本组中15例接受门诊和电话随访2个月至3年,疗效稳定,目前无一例复发。结论育龄期女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等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关,育龄期女性不明原因颅高压应尽早行头颅MRI及MRV和脑血管造影检奋以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协同长期抗凝治疗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低分子肝素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本文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低分子肝素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36例,对其血管内介入治疗期间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的3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在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控制,3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于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静脉窦血栓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故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就6例产褥期妇女静脉窦血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哲  张爱国  吕彦锋 《河北医药》2011,33(21):3342-3343
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由多种病因所致,是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脑血管病特殊类型。一般多发生于孕产、口服避孕药、外伤、感染等高凝体制的人群,误诊率高达50%。经查MRV或DSA检查证实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二聚体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疗有重要参考作用并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的一个指标。现将我科应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球囊扩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in sinus thrombo‐sis ,CVST )是神经科少见、难治性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0.5%~1%。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异巨大,既往常因延误诊断及缺乏有效治疗,死亡率和严重致残率可达30%~50%。成人发病率约为3~4/100万,而儿童发病率较高,约为7/100万,成人患者中75%为女性。随着核磁、DSA等诊疗技术的出现,该病得以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但死亡率仍可高达5%~15%[1]。作为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本文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es thromboses,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颅内静脉窦的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的一种疾病。分为炎性和非炎性两类,以矢状窦、海绵窦、横窦血栓多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此病得以早期诊断。笔者采用静脉小剂量注射尿激酶治疗CVST,观察18例,疗效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大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提高对其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1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我科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宝英  徐厚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798-1800
目的:观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特点,总结各个影像学检查诊断颅内静脉窦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各种方法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例,女25例。结果:CT发现脑水肿11例,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强化头颅CT发现“空三角征”18例、“条索征”8例。MRI发现各期的异常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V示静脉窦未显影。DSA示病变的静脉窦未显影。结论:头颅CT仅能显示静脉蜜血栓形成的伴随情况。DSA属于有创检查.优点可行局部治疗。MRI+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本身,亦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有望成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探讨128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正常2例,异常5例,7例均行头颅CTV检查,全部显示一个或多个颅内静脉窦内充盈缺损,5例行MRI平扫及MRV检查,均有异常表现,3例行DSA检查,MRV及DSA结果均与CTV结果相符。结论:头颅CTV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检查方便、快捷,诊断准确,可作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7例)实施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17例)实施血管内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与NHISS评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临床治疗,两组的VAS与NHI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单纯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强  李宜云  张全斌 《江苏医药》2012,38(4):482-483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病变深在颅内、病因多样、发病凶险等因素导致病死率很高,据统计达10%-33%.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多采取降颅压、抗凝及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缺乏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6例起病急剧,临床症状较危重,血栓范围广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抗凝基础上的动静脉联合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 2011年 1月~2013年 7月收治的 3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头痛,后发展为癫痫与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影像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升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T检查阳性率为 57.6%,联合应用脑 CT与 MRI检查阳性率近100%;对患者行降颅压药物与对症治疗治愈率为78.6%.结论 以头痛、癫痫与意识障碍等作为诊断标准,联合应用脑 CT与 MRV影像技术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率与治愈率,对疾病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