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患者,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效果影响.结果 12例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治疗效果为优;41例妇科手术、下肢骨折、普外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其中优35例,良6例;上肢骨折臂丛、颈丛麻醉患者8例中,麻醉效果优7例,良1例;局部实施麻醉的肛肠患者25例,麻醉效果优15例,良6例,差4例.结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身体组织功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及利用较差,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症状,对患者实施治疗,有利于患者麻醉术后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麻醉术式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同影响。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6例老年手术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56例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经过准确评估,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没有出现1例死亡,2例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分别出现寒战和躁动。56例老年手术患者中,4例神经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效果都为优;33例普外、下肢骨折,以及妇科手术的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30例达优,3例达良;7例上肢骨折的颈丛、臂丛麻醉患者,5例达优,2例达良;12例肛肠手术的局部麻醉患者,4例达优,6例达良,2例为差。结论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麻醉效果优52例(86.7%),良6例(10.0%),差2例(3.3%),麻醉效果优良率96.7%。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气道狭窄患者29例,采用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同时评价手术的顺利程度和患者术中的舒适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均获得明显改善;患者麻醉前、术中和麻醉苏醒后的血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的心率为(79.32±7.28)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0.82±1.67)%,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麻醉苏醒后的心率为(72.62±8.13)次/min,呼吸频率为(18.57±1.3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6.47±3.86)%,均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气管支架置入3天后,患者的氧分压显著高于术前,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术前(P〈0.05);27例手术的顺利程度评分为优,2例为良;24例舒适度自评为非常舒适,5例为比较舒适。结论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可快速解除气道梗阻,缓解患者的病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术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老年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别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90例老年拟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准确评估,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操作顺利,术后仅有2例局麻患者,术后出现寒战、躁动等,没有出现死亡。对于15例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效果都为优;对于40例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36例麻醉效果为优,4例为良;对于20例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7例麻醉效果为优,2例为良,1例为差;对于15例局部麻醉患者,7例麻醉效果为优,6例为良,2例为差。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还要考虑老年患者的机能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度都相对较低,综合分析后,选取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74例老年手术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法 ,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结果术前评估后,选择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19例神经外科患者全身麻醉效果优;12例肛肠科局部麻醉患者,优5例,良5例,差2例;28例妇科以及普外科实施硬膜外麻醉、腰麻,优24例,良4例;15例上肢骨折臂丛、颈丛麻醉患者,优13例,良2例。结论因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免疫机制下降,对麻醉药物的吸收利用较差,临床麻醉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有利于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科手术行硬膜外麻醉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产科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100例,术后给予患者48h的PCEA镇痛,观察其第1、2、3天和第1、3、6个月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出现头痛1例,给予其补液、平卧休息处理后,于第3~8天消失;第2天有并发症14例(14.0%),第3天有并发症41例(41.0%)。第6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产科手术行硬膜外麻醉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头痛、腰痛、腰酸胀痛和穿刺点压痛等,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且手术过程中手法应熟练、术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速血液循环,以防止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汉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剖宫产的孕妇,按麻醉方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时效、不良反情况、母婴健康状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时效、术中出血量、Bromage评分以及药物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AP及Apgar评分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为13.33%,两组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CSEA具备用药少、起效快、麻醉效果优、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小等优势,可作为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使用丙泊酚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经济性。方法选择2007年7~10月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B组于丙泊酚给药前予以芬太尼1μg/kg缓慢静脉推注,两组患者丙泊酚的静脉推注剂量均为2~2.5mg/kg。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结果B组麻醉镇痛效果优75例,占96.1%;良3例,占3.9%;有效率为100%。A组麻醉镇痛效果优43例,占55.1%;良24例,占30.8%;差11例,占14.1%;有效率为85.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较单纯使用丙泊酚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2715例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症、麻醉方式、围手术期的各项措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15例老年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无术中死亡,术中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1.47%;死亡原因以肺部感染最常见(1.42%,17/1196),其后依序为心肌梗死(1.42%,4/281),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0.69%,2/286),而死于其它各种原因者占1.78%(17/952)。结论:老年外科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则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要注意预防,并及时发现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处理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全麻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舒适度、麻醉前后5min、手术过程中、术毕、术后1h的脉搏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心率以及血压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其心率以及血压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在术后8h的VAS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术后12h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对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静脉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各有优势,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25-126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不同麻醉术式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不同影响.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70例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比较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不同影响.结果 全部病例经术前准确病情评估,手术中经妥当的麻醉方式处理,未发生死亡.其中11例行全身麻醉,麻醉效果全部达优;32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29例达优;17例行颈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3例达优;10例行局麻,3例达优.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对于麻醉药物的吸收与利用度较差,临床需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情况,综合评价分析进而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有益于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了解其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48例年龄在65-93岁,ASAⅠ-Ⅱ级,行下腹部至下肢手术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先静滴R-L300ml,取L2-3或L3-4椎间隙常规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下腔联合穿刺。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3ml(等比重液),腰麻注药速度为每10-20秒注入1ml。退出腰麻针后向硬膜外腔注入0.9%。N.S.10ml,再向头方向置入硬外管备用,必要时可经硬外管追加局麻醉。结果 麻醉效果达优级者47例(占97.9%),良1例(占2.1%),高平面阻滞(≥T4)为5例(占10.4%)。腰麻后20分钟内BP明显下降者5例(占10.4%),HR减慢至55次/分以下者2例(占4.1%),但经用麻黄素或多巴胺或阿托品后都很快恢复正常。头痛发生率为零。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掌握适当药物剂量,适当注药速度,密切观察,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MG)患者施行胸腺瘤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近年38例施行MG胸腺瘤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SAI。Ⅲ级,择期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I级12例,IIa级7例,Ⅱb级9例,Ⅲ级3例。麻醉诱导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注射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异氟醚吸人,不再追加肌松药。所有患者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38例患者术后死亡2例(占5.3%),发生MG危象6例(占15.8%,6,38例)。术前危象预测积分≥12分的27例患者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308.4±183.7)h,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的(56.2±47.5)h,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术中尽可能避免肌松药物的使用,术后正确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时机,对保证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安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实验组),每组各60例。记录注药前、后多时段生命体征情况,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麻醉平面、术中镇痛的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起效时间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平面固定时间、麻醉平面两组无差异;对术中镇痛的满意度实验组93.3%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鞍麻、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在盯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肛肠手术患者分成三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鞍麻、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的方法。观察术前、术中的镇痛、肌松效果,监测术中的HR、MAP、SpO2变化。结果鞍麻、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的优良率分别是95%、87.5%、82.5%。鞍麻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组;而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三组术前、术中的HR、MAP、SpO2均无显著变化。鞍麻麻醉前HR、MAP、SpO2分别是(88.6±10.5)、(12.3±1.4)、(95.4±2.5);麻醉后分别是(93.5±15.3)、(10.5±1.2)、(97.5±1.5)。骶管阻滞麻醉前HR、MAP、SpO2分别是(89.9±11.2)、(12.1±1.6)、(95.6±2.6);麻醉后分别是(86.4±16.8)、(10.7 ±1.5)、(97.7±0.2)。局部麻醉前HR、MAP、SpO2分别是(87.5±11.3)、(11.8±1.7)、(96.2±2.3):麻醉后分别是(92.4±18.4)、(10.9±1.8)、(98.7±0.8)。结论在肛肠手术中应用鞍麻止痛完全,肌松满意,内脏牵拉反射轻,比骶管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好,且操作简单,麻醉稳定、风险小,是肛肠手术的良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硬膜外两间隙麻醉对兰尾炎手术脐部牵涉痛的抑制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兰尾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间隙麻醉(A组)和-间隙麻醉(B组)两组,每组30例。A组与T12~L1和T9~T10分别给予1.8%的利多卡因18ml和1%的利多卡因8ml。B组与T12~L1给予1.8%的利多卡因20ml,麻药中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术中吸氧,监测MAP、HR、RR、SPO2;观察脐部牵涉痛(VAS)程度,麻醉范围(T~L)以及辅助镇痛药等情况。结果两组MAP、HR、RR、SPO2无显著变化;A组脐部牵涉痛(VAS)评分(2.8±0.8)与B组(6.6±1.6)比较,P〈0.05。麻醉范围A组(T5~L2)与B组(T8~L2)比较,P〈0.05。辅用镇痛药A组【4例(13.3%)】与B组【14例(46.6%)】比较,P〈0.05。结论硬膜外两间隙麻醉使麻醉阻滞范围扩大,从而有效减轻了阑尾炎手术时脐部牵涉痛的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肖建荚 《首都医药》2014,(24):111-112
目的对胃镜检查时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检查效果进行对比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冶的胃镜检查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戍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在非麻醉的状况下实施胃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在麻醉的状况下实施胃镜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检查成功率为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镜检查患者而言,采取非麻醉和麻醉方式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检查效果,但是对患者采取麻醉之后再行胃镜检查,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比较高,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喉罩与传统气管内插管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择期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和气管导管组(EET组),每组30例,应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后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潮气量、脉博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插、拔管期、术后24h相关并发症。结果①LMA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min,拔管后即刻的MAP和HR较EET组降低(P〈0.05);②术中所用维库溴铵的量,EET组明显多于LMA组(P〈0.05);③EET组和LMA组患者术中体动发生率分别为55.0%,5.0%。与LMA组相比,EET组体动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拔管时EET组85.0%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24h咽痛发生率为25.0%,而LMA组拔管反应轻微无术后咽痛。结论经喉罩全身麻醉可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可维护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是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昂丹司琼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昂丹司琼组(I组),对照组(Ⅱ组)每组50例。麻醉前开放静脉通路,I组即给予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Ⅱ组即给予注射用水4mL静脉注射。然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测定麻醉阻滞平面,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寒战发生的情况,并持续监测围术期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寒战发生率I组为27.5%,Ⅱ组为60.O%;I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恶心、呕畦发生率I组(6.O%)比Ⅱ组(20%)显著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预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有助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发生,还可明显降低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