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阅我院2012年1—9月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45例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用药情况。结果 4例痊愈,41例显效,临床有效率为100%。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77,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100.00%。部分病例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给药剂量等方面存在缺陷。结论高质量的专项处方点评可以全面揭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用药现状,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评价我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临床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我院2014~2015年住院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病历,收集相关信息并使用DUE模式及细菌耐药性分析评价该药使用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措施。结果我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临床使用与多项预期目标值存在一定差距,采用干预措施后得到改善。结论医院应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干预和整改,确保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运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DUE标准,对临床规范、合理使用该药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本院儿科的用药合理性,促进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院内感染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136份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的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136份病历资料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68份,占50.00%;联合用药不合理者20份,占14.71%;用药时机不合理者9份,占6.62%;病原学送检不合理者11份,占8.09%。结论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在本院临床中存在滥用现象,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庞土友 《北方药学》2014,(7):117-118
目的:分析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度106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会诊记录单,分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06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呼吸科使用最多,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吡肟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结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的患者感染较重,且多数致病菌呈多重耐药,经临床药师参加会诊,能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延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与6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7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与6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盐酸小檗碱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苷与氨曲南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与某些抗菌药物联用后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可能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重症肺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则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比较两组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痰液颜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和肺功能对应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重症肺炎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肺部炎症吸收时间、痰液颜色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和肺功能对应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炎症和肺功能对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可有效改善症状和体征,降低炎症水平和提升肺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院2015年1—6月血液肿瘤科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6月份血液肿瘤科155例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方法,使用疗程,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较广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率最高;美罗培南、两性霉素B脂质体、替考拉宁的药物利用指数偏高;替考拉宁的平均用药时间最长,达9.56 d;病原学送检率较高,但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使用日剂量及用药疗程方面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现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三级医院医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替加环素)的认知水平。方法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认知评价表对2021年11月—2022年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替加环素)使用频繁的8个临床科室的医师进行问卷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适应证、抗生素后效应(PAE)、常规剂量、极量、分级管理、配伍、联合用药、重要不良反应共8项认知纬度,分析医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各纬度的认知水平。结果 共收到有效评价表118份。医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替加环素)认知的总体平均分为35.74分。适应证、PAE、常规剂量、极量、分级管理、配伍、联合用药、重要不良反应8项认知纬度平均分分别为2.30分、1.95分、7.54分、6.26分、6.31分、3.52分、5.03分和2.82分,正确率分别为17.80%、9.32%、94.92%、88.14%、61.02%、30.51%、59.32%、67.80%。结论 医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替加环素)总体认知水平不高,相关部门还需定期对医师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并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量。方法通过实验方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量。结果西司他丁钠9 min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为9500,亚胺培南11 min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为9000,二者与相邻峰分离度超过1.5。亚胺培南线性范围为117.1~585.5 mg/L,西司他丁钠线性范围为117.1~585.3 mg/L。亚胺培南回收率为98.8%,西司他丁钠回收率为99.2%。4 h内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供试品溶液稳定。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含量操作便捷,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提高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病历3000份,其中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050份,统计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类别、抗生素联用等情况。结果我院抗生素使用率为35.0%,抗生素单用病历占77.2%,外科和内科抗生素使用率较其他科室有明显差异(P<0.05),抗生素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不合理和无适应证用药,抗生素主要类别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生素依次为头孢曲松158份(15.0%)、青霉素133份(12.7%)、阿奇霉素121份(11.5%)、左氧氟沙星107份(10.2%)、克林霉素79份(7.5%)、头孢克肟68份(6.5%)。结论我院抗生素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尚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12.
陈燕銮  杨敏  林忠晓  黄碧瑜 《中国药房》2014,(22):2045-2047
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的成效。方法:采用Excel 2010对我院普外科2011年上半年(整治前)、2012上半年(整治后)、2013年上半年(整治后)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汇总、分析,并用SPSS 19.0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对比2011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抗菌药使用强度(AUD)、人均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25.14%、6.07%、11.32%、87.46%;2013年上半年抗菌药AUD、人均使用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7.14%、2.74%、16.40%、66.29%。3年的合理用药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2年间,我院普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李梦媛  王萍 《中国药师》2014,(7):1185-1187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应用情况,为完善抗菌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抗菌药应用数据分为整治前(2011年1~6月)和整治后(2013年1~6月)2组,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并结合ABC分析法,对整治前后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AUD)以及整治后用药频度(DDDs)降低的科室分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32.95%下降至整治后的19.67%;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由75.76%下降至54.88%;AUD均值由85.24降至54.94;整治前、后DDDs降低的A类科室共7个,下降程度前3位的科室是A类科室中的普外科、呼吸科和产科.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多项控制指标有明显改善,对促进我院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某些指标离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努力,将抗菌药管理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简称"整治活动")前后我院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评估"整治活动"对抗菌药临床使用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1年1~3月及干预后的2012年1~3月门诊处方各2 400张,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SDUIs)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干预后,使用抗菌药比例由47.83%下降至28.29%,抗菌药中注射剂的百分率由40.43%下降至25.53%,抗菌药给药途径及品种的选择更为合理。结论:开展"整治活动"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2年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2年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病历1 760份,对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6月该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57%(683/892),共使用25种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最为广泛;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仅有拉氧头孢的DUI〈1,其余药物的DUI均〉1。2012年7—12月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5%(608/868),共使用36种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药为主;DDDs排序前10位抗菌药物的DUI均趋近于1。2012年7—12月该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为50.1 DDD,较2012年1—6月的109.7 DDD下降了59.6 DDD(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该院神经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明显改进,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期间不同阶段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2年5—7月(整治前期),2012年8-10月(整治中期),2012年11月-2013年1月(整治后期)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抗菌药物的DDDs较整治前期分别下降19.83%和15.54%,AUD下降了17.54%和14.15%。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903.52元下降到843.65元,人均下降59.87元。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整治前期下降了17.60%和8.75%。分级管理制度被严格执行后,我院特殊级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明显,其中整治后期和整治中期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整治前期下降了49.06%和40.17%,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了20.08%和12.95%。I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整治前期22.22%下降到整治中期的16.67%和整治后期的14.58%,均符合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的规定。整治期间,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未见明显变化,且检出阳性率较低。结论:本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有助于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要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水平,还必须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邓芳  彭其胜  陈欢  穆瑶 《中国药房》2014,(36):3442-344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1月1日-6月30日我院使用万古霉素的出院患者病历,参照国内万古霉素药物利用评价标准,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调查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评价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万古霉素临床使用过程中,在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监测、白细胞计数、第1次使用48 h以内细菌培养等方面符合标准率均为100%;在用药指征、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用药指征符合标准率为63.33%,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符合标准率为51.67%,药物相互作用符合标准率为61.67%。结论:通过开展万古霉素药物利用评价,可发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有利于促进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赵稳华  舒鹤  张莉  郭晋敏 《中国药师》2014,(11):1906-1909
目的:通过对比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情况,考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改进情况。方法:从整治前2011年5-12月、整治中2012年5-12月和整治后2013年5-12月中每月随机抽取1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抗菌药预防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率从100%下降至28%,其中卫计委强调的7类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术)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率降至11%,抗菌药选用更加合理,药物使用时机时程、用法用量不合理率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现象显著减少。结论:专项整治成效显著,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合理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江莉  罗晓红  李渊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40-142,147
目的:评价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本院会阴侧切术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10~12月)、后(2013年10~12月)会阴侧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本院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会阴侧切术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率由整治前的51.0%下降至整治后的25.2%;以预防用药为目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48.6%下降至整治后的22.6%;单药应用率由整治前的50.4%下降至整治后的25.0%;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由50.6%降至24.2%(P<0.0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所占比例由0.4%升至1.0%;二联用药率由整治前的0.6%下降至整治后的0.2%(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本院会阴侧切术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明显促进作用,会阴侧切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12—2013年我院第一季度住院部患者出院病历中抽取62份,统计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销售金额、限定日剂量(DDD)及用药时间等,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我院住院患者所用抗菌药物共计11大类、32个品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厌氧菌类及氟喹诺酮类药,其中头孢菌素类占主导地位。结论:我院抗菌素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