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余光琼 《中外医疗》2013,(12):102-102,104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其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及糖尿病关系密切,加强围术期的管理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6月1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其诱因、治疗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及最佳处理方法.结果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咳嗽、肥胖、缝合、术后并发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对19例患者行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采用II期缝合,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需要医护人员在整个围手术期提起高度重视,避免高危因素的影响,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疗法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新型微波治疗.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新型的微波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和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对其发病原因及护理方法 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手术使用高频电刀等,这些因素提升了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经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感染病例.结论 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处理时应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到该院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液化的患者1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形成的原因做研究和分析.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治疗发现,研究组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和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中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早处理和充分的引流是对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关键因素,对组织的愈合有很好的效果,再加上微波或红外线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酒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治愈率100%,切口愈合时间(3.5±0.8)d。对照组显效16例,占53.3%;有效13例,占4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切口愈合时间(7.2±1.3)d。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混合芒硝外敷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通辽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产科1948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治疗体会.方法: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3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不仅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思想及经济负担,降低了病人满意度,而且易造成医患纠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为寻找原因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特总结了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10年间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12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住分析。结果与结论12例病人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使用电刀等因素有关,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钟旭英 《中外医疗》2010,29(18):165-166
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并分析1980年1月至2008年7月发生切口内真菌感染患者。结果 235例患者共发生切口感染7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6例,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3~15d,在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进行系统的护理和对不良症状的有效分析,能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3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肥胖26例,糖尿病7例,贫血6例,咳嗽4例,滞产4例,使用电刀者9例。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2例。分别采取消毒胶布固定(A组,28例)和手术缝合切口(B组,24例)。结果5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A组住院天数17~21d,B组19~22d,住院费用A组比B组少900~1000元,且术后不需应用抗生素。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自身原因如肥胖、贫血、糖尿病、术后咳嗽、水肿、产程长及术者在术中操作不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不仅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思想及经济负担,降低了病人满意度,而且易造成医患纠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为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科53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病人中,肥胖26例,糖尿病7例,贫血6例,咳嗽4例,滞产4例,使用电刀者9例.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宏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44-134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53例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肥胖26例,糖尿病7例,贫血6例,咳嗽4例,滞产4例,使用电刀者9例。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糖尿病、贫血、咳嗽、滞产、高频电刀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苏梅艳 《中外医疗》2012,31(19):70-70
目的总结妇产科下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妇产科下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方法根据患者切口渗透以及愈合的情况把25例患者给予换药、二期缝合以及微波治疗等方式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10-25d之间切口愈合,有3例患者实行了二期缝合治疗,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结论要针对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来制定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的措施,从而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涂爱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61-476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患者皮下脂肪含量过多、电刀的使用、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自身愈合能力下降等有关。结论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