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斌 《家庭用药》2010,(6):34-34
慢性咽喉炎病因复杂,临床常见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的迁延期,口腔、涎腺感染,以及相邻器官或脏器的慢性炎症,如鼻一鼻窦炎、返流性食道炎、慢性胃炎、胆囊炎或甲状腺疾病等。慢性咽喉炎也与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生活因素有关;接触粉尘、有害气体、放射线等环境因素也可导致慢性咽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儿口腔炎症以疱疹性口炎和鹅口疮为常见。疱疹性口炎系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炎症。临床表现局部疼痛、流口水,拒食,可有高烧不安,严重者可引起脱水;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口腔粘膜感染,多在口腔粘膜形成乳白色的膜状物,不易擦去,易出血,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不良等症。目前,对这两种病的治疗包括:①漱口(冲洗口腔);②应用抗菌素;③口腔内涂药(冰硼散、珠磺散等);④大量的维生素。一般常规治疗虽然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有些药物往往不易被患儿接受,如对口腔粘膜刺激较大的冰硼散,珠磺散及抗菌素注射剂等。α糜蛋白酶有抗炎、减轻以至消除水肿,  相似文献   

3.
<正>溃疡性口炎是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婴幼儿多见。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1]164。我院采用蒙脱石散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护理溃疡性口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86例患儿中,男性40例,女性46例,年龄10个月至3岁,均有发热、流涎、拒食、烦躁等不适表现,病程均超过3d。体检:口腔可见散在糜烂或溃疡面,直径约0.20.5mm,拭去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后可露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店》2004,(2):104-104
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口疮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痛苦,直接影响进食和说话,甚至可引起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如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造成短期或长期的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故又称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见于婴幼儿[1],治疗不彻底可能反复发作。为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  相似文献   

6.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病变可广泛波及口腔内各处,是小儿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可由细菌、真菌等引起,我院从1990年开始以抗生索混悬液局部应用为主的方法治疗小儿鹅口疮和球菌性口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康复新液佐治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感染。本病好发于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初期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大小如米粒样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分泌物覆盖,旁边红晕有时互相融合成片;也可侵及唇周皮肤,常伴有齿龈红肿,颌下、颈上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我院应用康复新液佐治小儿疱疹性口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口腔感染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厌氧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心瓣膜疾病、免疫损害及人工关节置入患者接受口腔手术后,若发生感染,则危害更大。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有关口腔感染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牙源性感染、非牙源性感染、口腔术后局灶性感染等的临床防治进展,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和孕妇等特殊患者的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咯血系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其病因繁多,可因支气管、肺部、心血管或全身性疾病(按解剖部位分)引起。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结构异常、血液病、免疫性疾病、肺损伤和物理因素等。如从发生频率高低来看,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此外,虽经详细检  相似文献   

10.
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由病毒、细菌等感染所引起的肠道疾病可引起急性腹泻;胃炎、肠结核、胰腺炎、肝硬化、肠道肿瘤等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慢性腹泻. 2.急性中毒:食物中毒及化学药品如砷、磷、铅、汞等可引起急性腹泻. 3.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急性腹泻;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等可引起慢性腹泻. 4.其他:如服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啶、利血平及新斯的明等,也可引发急性或慢性腹泻. 治疗方案 急性腹泻 大多数由于饮食不洁而导致发热、腹痛、腹泻等症.其元凶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或沙门菌属,可服黄连素治疗,每次2~3片(每片100mg),一日3次.或服诺氟沙星(氟哌酸)胶囊,每次2粒(每粒100mg)一日3~4次,小儿、孕妇忌用.  相似文献   

11.
<正>涎腺导管结石及损伤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因导管阻塞或断裂导致涎腺排除异常,可伴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涎腺炎症。涎腺导管结石一经确诊,除少数较小者用保守疗法如催唾及按摩促排外,大多数需手术摘除涎石,如术区切口处置不当,仍可导致涎腺逆行性的感染。导管损伤断裂常采用空心胶管端端吻合术或改道术、移位术,术后伤口处可因瘢痕挛缩引起导管狭窄或阻塞等并发症[1]。本研究采取涎腺导管吻合成形术联合  相似文献   

12.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Oral Ulcer,ROU)、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炎(Recurrent Aphtlous Ulcer,RAU),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发病率高且极易复发,其原因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笔者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出六种善治口腔溃疡的中药。  相似文献   

13.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也称之为复发性阿佛他口炎、复发性阿佛他溃疡、复发性口疮,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精神紧张、烦闷、压力过大、消化不良、感冒等情况均可能引起该病~([1])。复发性口腔溃疡比较容易发于舌缘、颊、嘴唇  相似文献   

14.
鲍安珍 《贵州医药》2010,34(8):763-765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柯萨奇A16及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每年的春夏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神经性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无菌性脑膜脑炎、脑炎等。  相似文献   

15.
口腔黏膜病学是口腔内科学三个分支学科之一,是重要的口腔临床专业课程,然而口腔黏膜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多疾病是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一个表征,在口腔黏膜病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理解的问题,主要是口腔黏膜病临床病损形态多样,学习起来容易混淆,一种疾病在发病过程的不同阶盖在口腔中可以有多种病损同时出现,例如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可以表现为水疱、溃疡、糜烂等,这些病损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而同一种疾病在口腔中的病损表现和在皮肤的病损表现又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讨论分析引起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及控制,以便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方法切断传染源。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传播途径多,可通过医患之间、患者之间、诊疗器械及空气等途径传播。结果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感染不仅给患者带去了痛苦,也使口腔科医生成为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本文探究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因素,探讨口腔科诊疗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找出对其进行预防的措施。结论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其无菌观念,加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减少口腔诊疗室的细菌污染,可减少口腔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思密达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溃疡是小儿常见疾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所致口腔溃疡发病率较高,尤以疱疹性口炎多见。由于口腔溃疡多发年龄在婴幼儿时期,口腔病变范围广泛,疼痛剧烈,因而常引起患儿拒食、哭闹,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目前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见方法效果均不理想,疾病恢复期较长。我院采用局部涂抹或含漱思密达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疱疹性口炎或称疱疹性龈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常见于7个月至6岁的婴幼儿。患儿全身症状有烦燥不安,啼哭拒食,流涎增多,淋巴结肿大体温高达40℃左右。口腔粘膜表现为充血水肿,出现针头大小圆形水疱,疱周环绕着狭窄的红晕,呈分散或密集于唇、颊、舌、腭等处粘膜上。短时间后,疱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经7~14天后痊愈,不留瘢痕。但当患儿体内抗体不足,免疫状态受诱因影响而发生改变时,潜伏体内的病毒就会被激活,引起程度较轻的复发感染,此即称为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目前还没有针对病因的较好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自1985年10月~1988年1月,对21例复发性疱疹性口炎患儿采用左旋咪唑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Oral Allorgy Syndrome)是一种食物性或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由IgE介导的口腔粘膜过敏性疾病。这些病人往往并发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花粉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疾病。虽然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性较大,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就近几年口腔变态反应综合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疱疹性口炎占儿童口腔黏膜病的首位,临床上比较多见。本病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感染较广泛,可由接触或呼吸道传播,潜伏期约1周,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2岁儿童易患,且全身反应较重,患儿常有发热,拒食流涎、哭闹、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